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力 《科学养生》2011,(11):25-26
【戌时】又称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即晚上19点整至21点整。此时是十二个时辰的第十一个时辰。是狗开始守门的时候。【对应经络】手厥阴心包经,每日戌时周身气血俱注于心包,本经络属心包,络三焦。【养生重点】缓慢调整,平心  相似文献   

2.
子时:胆经当令子时是指夜里23点到次日凌晨1点,这个时辰胆经当令."当令"就是当班的意思.胆经从人的眼外角开始,沿着人的头部两侧,顺人体侧面而下,一直到脚的外侧四趾.  相似文献   

3.
"心包经"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建斌  王玲玲 《中国针灸》2001,21(3):165-166
"心包经"是目前对手厥阴经的通常提法,但是,在<灵枢@经脉>中却称为"心包络之脉",两者之间的差异是较大的.通过对有关文献记载的对比分析,我们认为"心包络"与"心包"是绝然不同的两个概念.从解剖实际来看,"心包络"可能是心脏表面的血管,而"心包"是心脏外面的包膜;从病理的角度来看,心血管疾病是心脏的最主要病变,而心包发生病变就相对少得多.因此,手厥阴经在体内联系的是"心包络"而不是"心包".  相似文献   

4.
孔凡真 《气功》2009,(2):158-162
子时:胆经当令子时是指夜里23点到次日凌晨1点,这个时辰胆经当令。“当令”就是当班的意思。胆经从人的眼外角开始,沿着人的头部两侧,顺人体侧面而下,一直到脚的外侧四趾。生活当中有一个特别奇怪的现象,我们晚上吃完饭以后,8、9点钟就昏昏欲睡,但一到11点就清醒了,所以现在很多人习惯11点以后开始工作。  相似文献   

5.
陈鑫  钟兰 《河南中医》2013,33(4):589-590
大陵穴是心包经原穴,为十三鬼穴之“鬼心”,历代医家用此穴治疗神志疾病效果显著.失眠属精神情志疾病,其病位在心,心包代心受邪,故心包经大陵穴能治疗此类疾病.  相似文献   

6.
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外邪犯心,心包代心受之,心包代心受邪思想古已有之。心包与心密不可分,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通过经脉与心流通气血,心包的神经节段与心的神经节段重合,心的病候可反映于心包经,心包经可用于治疗心脏的血脉、神志疾病。心包代心受邪思想对中医辨治心病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 我们在过去心包经循经感传时对心率影响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心包经循经感传心阻抗图的变化,在感传过程中心率变化时心输出量、心脏指数等心功能指标有何影响。方法对象:皆为7~12岁经胸透、心电、听诊检查、心肺正常之儿童,男23例、女28例共51例分二组。 1.心包经有感传组:20例 2.心包经无感传组:31例步骤:有感传儿童静卧10~20分钟后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心包经上非穴位点对急性缺氧健康志愿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在吸入低氧混合气体条件下,电针心包经上非穴位点:郄门-曲泽中点、曲泽-天泉中点,用血液动力学监护仪记录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SVR)、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心率(HR)在针刺前后的变化。结果电针经上非穴位点能显著降低急性缺氧所致的CO、CI、HR升高(P0.05);显著增大SVR、SVRI(P0.05)。结论电针心包经上非穴位点能显著改善健康志愿者急性缺氧所致的心功能亢奋状态,提示心包经具有整体效应性,是作为一条经脉参与心脏功能的调节。  相似文献   

9.
大陵(Da ling) 归经 穴属手厥阴心包经,为心包经原穴。 定位 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中点。 取法 伸臂仰掌,在掌后第一横纹上,两筋之间取穴。 刺法 直刺O.3~O.5寸。 主治 大陵穴和内关一样可治疗心、心包和神志病。虽无治疗胸胁胃腹疾患之功,但其清心安神、舒通心络之效,却是内关所不及的。  相似文献   

10.
梳理"心主之脉"到"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心的概念由一而分为二的过程。"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一词出自《灵枢·经脉》,但在早期简帛《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中,并未出现此条经脉。老官山出土的"十二脉"称此循行轨迹为"心主之脉",此脉原为治心系疾病之脉,后为了实现3条手阴经配上焦两个脏器,古人沿袭老官山"十二脉"心主系心、手少阴入心的记载,提出了心主脉"包络心系"与"心不受邪""邪在心之包络"的理论,故心配少阴,而穴取心主之脉理所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心包"脏随之诞生,成为上焦第三脏,心主之脉亦易名为"手厥阴经"。  相似文献   

11.
针灸治疗冠心病5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元因  张晔 《陕西中医》1995,16(9):409-409
采用心、心包经的俞募穴为主,配合八脉交会穴及心、心包经郄穴针灸治疗冠心病50例,显效改善率72%,且对主症、心电图、血脂、心功能均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2.
内关穴在心系疾病方面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文章从心包络与心关系、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阴心经关系、手厥阴心包经病候及内关穴主治特点4个方面探讨了内关治疗心系疾病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心主二经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美启  周逸平 《中国针灸》2004,24(4):272-274
目的:提出"心主二经"假说.方法:从中医、针灸古代文献及现代研究成果入手,分析心经、心包经与心脏之间的关系.结果:中医藏象学说、经络学说及现代针灸经络研究成果中蕴含着丰富的"心主二经"的思想和内容.结论:手少阴经和手厥阴经均当为心所主,即心主二经.  相似文献   

14.
《灵枢·经脉》:“心主手厥阴心包经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其起点“胸中”,各家均未详明,令就有关“胸中”的内容比较分析,以求其位。  手厥阴心包经承接于足少阴肾经,肾经的终点亦就是心包经的起点,《内经》皆谓曰“胸中”。胸中,广义地说,是人体胸部的简称,藏...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左室肥厚的中医病机学说--LVH的心之体用失常学说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高血压左室肥厚是全身阴阳失衡→心系阴阳失衡→心之体用失常的体现,即心之体(心肌肥厚)-心之用(心之君火 心包相火)局部代偿失衡.肝、肾、心、心包四者与之关系最为密切,心包相火失藏是其核心机制,肝木失调为其中心环节,肾虚为其根本,而痰湿、水饮、瘀血为贯穿始终的病理.此即高压左室肥厚的"心之体用失常"学说内涵.  相似文献   

16.
<正> 膻中与心包络是两个不同的器官,两者有其各自的功能和部位,然而历代医家却将其混为一谈,以致现行教材仍沿用这个概念,如《中医基础理论》(正版):“心包络,简称心包,又可称为“膻中”。《简明中医辞典》:“膻中,指心包络”。这种说法无形中否认了膻中,故笔者谈谈个人的看法。一、膻中与心包在人体中的部位不同心包位于膈上,包裹于心,是心的外膜,络是膜上的血络(供给心的通道)故合称为心包络,心包作为心脏的外围组织,具有保护心脏的作用,又有“心主”之称,如《灵枢·邪客》:“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包络者,心主之脉也。”把心包称为“心主”,也见于《内经》其他篇中,如《灵枢·经水》:“心主外合于漳水,内属于心包。”《素  相似文献   

17.
对《黄帝内经》中含有"心"字的经文进行梳理,发现《黄帝内经》对心的生理解剖、生理特性、生理功能和病理表现进行了描述,对于针灸治疗、食疗和其他疗法及预后等进行整理;认为在《黄帝内经》中心系包括心、心包,心包络、血脉、手少阴心经和手厥阴心包经及其络脉。  相似文献   

18.
根据魏晋以前医籍的记载,分析了心主手厥阴之脉(或称“手心主脉”)与心包络脉的关系。指出心包络脉是手心主脉的“支脉”;用“手厥阴心包络经”的名称替代“心主手厥阴之脉”的名称,有以偏概全之误。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医家对于手厥阴心包经的认识经历了较长一段变革,至《灵枢经·经脉》才基本完善了该经的循行及主病.而早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中记载有手厥阴心包经的相关内容.经研读其所载臂太阴脉与臂少阴脉的主治所见,此二脉均主治心之病变与臂厥症,而未涉及肺的主证.限于当时医学水平,对于十一脉的名称和描述有所欠缺.通过手厥阴心包经循行及孔穴的沿革与完善、手厥阴心包经循行方向的沿革与完善和手厥阴心包经主治病证的沿革与完善3个层面的阐述与分析,认为至《灵枢经》成书,针灸医学理论体系基本形成,延至《难经》等著作问世,其核心内容基本确立.  相似文献   

20.
柴瑞震  陈业兴 《河南中医》2014,34(2):197-198
通过对《黄帝内经》有关篇章中的记载考证,认为心包络是经典中固有的全称概念,心包络即包心之络脉,不是包心之外膜。心包是心包络的省称或简称。现代却以心包取代心包络使用,并误解中医"心包"为现代医学的心包。中医的心包已经演变为现代医学心包膜的简称,两个心包含义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