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用多水平分析方法探讨中国高龄老人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998、2000和2002年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服务监测纵向调查的2251例数据,以简明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分为因变量,进行重复测量资料两水平模型分析,其中水平2单位为不同老人,水平1单位为同一老人的不同测量。结果:1998年基线调查时男性平均认知水平高于女性(27.0±3.7/24.4±5.6,P〈0.001);不同年龄组老人的平均认知水平各不相同(80—89岁:26.6±3.8,90~99岁:24.6±5.4,100~105岁:21.1±7.4,两两间均P〈0.001),未念过书的老人的平均认知水平低于念过1~4年和5年及以上的老人(24.4±5.6/27.1±3.2、27.7±3.3,P〈0.001);老人的既往职业、婚姻状况、生活习惯及性格特征也与其认知功能存在一定的关系。两水平分析显示,所拟合的零模型存在水平2上的随机效应(χ^2=355.6,P〈0.001),把基线年龄分组、性别等指标代入模型后,发现除基线年龄外,女性、未念过书、务农或做家务、丧偶、遇到事情经常想不开、经常觉得孤独的老人的认知水平相对较低(β=-0.7、~1.2、-0.6、-0.6、-0.9、-0.6),而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经常饲养家禽,经常看电视,经常打牌玩麻将的老人的认知水平则相对较高(β=0.7、1.3、1.1、1.0)。结论:中国高龄老人认知功能的变化存在个体差异,受到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职业、婚姻、个人生活习惯及性格特征等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高龄老人的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我国高龄老人的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依据北京大学老龄健康与家庭研究中心2002年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调查数据库,分析高龄老人的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大多数高龄和低龄老人(65.9%-98.9%,中位数93.1%)心理状况的评分在一般及以上,其中生活满意度的评分随增龄呈增高趋势,心理特点的评分随增龄明显下降。受教育程度高、居住在城市、主要经济来源靠自己或配偶的退休金以及住养老院的高龄老人生活满意度和心理特点的评分相对较高(平均分>3.82,F=34.19~190.88,P<0.001),男性的心理特点评分高于女性(3.75±0.58/3.59±0.59,F=151.04,P<0.001),与配偶同住者的心理特点评分高于无配偶同住者(3.81±0.57/3.62±0.59,F=139.66,P<0.001)。对于三个方面社会支持,来自社会工作者的高龄老人生活满意度评分最高(平均分为3.82~3.91,F=46.99~71.49,P<0.001),社会支持主要来自于配偶的高龄老人心理特点评分最高(平均分为3.82~3.85,F=29.31~42.55,P<0.001)。结论:当前我国大多数高龄老人的心理状况较好,人口学变量和社会支持等是影响高龄老人心理状况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巴马县壮族长寿老人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广西巴马县壮族长寿老人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方法 :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 (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入户调查。结果 :85~ 89、 90~ 94、 95~ 10 4岁组MMSE总分分别为 2 4 39± 2 36;2 3 5± 2 7;2 2 3± 3 1,符合认知下降诊断者分别占 3% ;9 3%和 13 7%。长寿老人随增龄主要表现为短时记忆、注意力和计算力下降明显 (P <0 0 5 )。ADL方面 ,各组自理能力功能丧失率分别为6% ;12 5 %和 31% ,其中 85~ 89岁与 95~ 10 4岁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 ) ,而在ADL所有项目中 ,仅 85~ 89岁与 95~ 10 4岁组在处理自已钱财功能丧失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巴马长寿老人总体认知功能、自理能力较其他老年人群保持好 ;增龄仍然是长寿老人认知及日常活动能力下降的重要因素 ;长寿老人ADL和MMSE相关明显  相似文献   

4.
北京城乡两社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及其人群特别是城乡人群之间的分布特点,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的社会人口学及生物学危险因素。方法:根据2004年基线研究资料,对北京西城区和大兴区两个社区1859名≥65岁认知正常老人进行5年后再次调查;通过10/66国际痴呆研究项目组(简称10/66项目组)的全套神经心理学问卷(包括老年精神状况量表及计算机诊断系统,认知测验系统、知情人问卷及社会人口学背景问卷和危险因素问卷等)调查获得资料,运用10/66项目组广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标准诊断程序对随访对象进行诊断,描述轻度认知功能障碍5年累积发病率,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社会人口学特点及生物学危险因素。采用5年累积发病率及年平均发病率的计算方法计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方法分析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193名老人确诊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新发病例,5年累积发病率为10.38%[95%可信区间(95%CI):9.00%~11.82%],平均年发病率2.17%(95%CI:1.76%~2.30%)。高龄(大于90岁)、居住在农村、脑卒中史、糖尿病史以及肥胖是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危险比值(HR)分别为4.66(95%CI:1.41~15.48);2.54(95%CI:1.72~3.75);3.04(95%CI:1.63~5.68);2.00(95%CI:1.14~3.50)和4.97(95%CI:3.53~7.01)],而有配偶以及较多的体育锻炼是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保护因素[HR分别为0.55(95%CI:0.40~0.76)和0.34(95%CI:0.14~0.84)]。结论:北京市城乡两社区≥65岁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5年累积发病率为10.38%,年平均发病率为2.17%,与国内外多数研究接近。高龄、居住在农村、脑卒中、糖尿病及肥胖是发病的危险因素;针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城市老年人认知功能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2  
目的探讨影响城市老年人认知功能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来自同一调查样本的2485名65岁及以上城市老人,以简明精神状态检查(MMSE)、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中的数字广度测验(DST)得分的"均数-标准差”(M-SD)值划界,将认知功能分为下降/正常,"认知功能”可转变为二项分类变量,作为因变量,同时将作为自变量的相关因素也转变为二项分类变量,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MMSE得分,男性高于女性(25.6±5.2/22.0±6.4,t=15.4,P<0.01).高龄、文盲、农民或无正式职业、日常生活能力障碍、社会支持不佳、离婚丧偶等后独居是影响老年认知功能的危险因素.结论城市老年人认知功能的与生物、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芦山地震5年后雅安城市老年人的认知功能现状及相关因素,为灾难性事件后老年人群心理健康及认知功能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9年3月,选取雅安市区≥60岁老年人885名例,使用老年人一般信息调查表收集一般人口学信息、健康相关信息、受灾情况分布,采用MoCA量表(北京版)评估认知功能。结果:芦山地震后5年雅安城市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患病率为14.9%,其中轻度为9.1%,中、重各为2.9%;不同受灾程度地区老年人的认知功能障碍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80岁和≥80岁组的老年人更易出现认知功能障碍[OR=2.98(95%CI:1.72~5.15),OR=6.08(95%CI:3.51~10.55),均P<0.001],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老人不易出现认知功能障碍[OR=0.15(95%CI:0.05~0.44),P<0.001]。结论:高龄为芦山地震后5年雅安城市老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受教育程度高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目的 :调查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状况及可能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 (GQOLI- 74 )、焦虑自评量表 (SAS)及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 (CESD)、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 (MMSE)及日常生活功能量表 (ADL)对三组老年人 (干休所 86名、老年公寓 76名、社会福利院及养老院 89名 )进行评定。并有少量老人获得基础生理生化指标。结果 :干休所老人的生活质量及认知功能好于老年公寓的老人 ;后者又好于社会福利院及养老院老人。结论 :老人生活质量受焦虑、抑郁、日常生活能力、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认知功能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人认知功能状况的相关因素,为干预政策和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8年全国调查数据,选取年龄≥60岁的老人作为研究对象,最终样本8896例。使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测量老年人的认知功能,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人认知功能的相关因素。结果:研究对象整体认知功能平均得分为20分,中位数21分。农村地区(OR=2.26)、女性(OR=1.57)、高龄(80~89岁,OR=2.19)、无偶(OR=1.36)、身体失能(OR=2.05)、有抑郁症状(OR=1.51)、无社交活动(OR=1.42)、无体力活动/锻炼(OR=1.28)、睡眠时间过长(≥10 h/晚,OR=1.64)是与老年人认知功能密切相关的因素(均P<0.001)。结论:人口学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健康因素和健康行为因素均是老年人认知功能状况的相关因素,其中年龄、城乡属性、躯体功能和性别的影响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9.
<正>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促使痴呆人数的增加,我国 65 岁以上老年人痴呆患病率为 5.14%,预计至2050年,世界痴呆人数将达1.315亿[1-2]。痴呆(dementia)是一种以获得性认知功能损害为核心,并导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工作能力、学习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明显减退的综合征,在病程某一阶段常伴有精神、行为和人格异常[3],由于养老保障制度的不健全,缺乏专门收治痴呆老人的养老机构,目前我国痴呆老人照顾者仍以家庭照顾者为主[4]。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10.
背景:老年人关节置换后可能会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容易导致各种置换后并发症的出现,甚至导致患者的死亡。为了降低高龄患者下肢关节置换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尝试采用不同的镇痛方式。目的:对比不同镇痛方式下高龄患者全膝关节置换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方法:纳入广西科技大学附属柳州市人民医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高龄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分别给予静脉麻醉和硬膜外麻醉。置换后3 d,观察两组患者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分、目测类比评分以及置换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观察组目测类比评分和置换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目测类比评分为置换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表明在置换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面,对全膝关节置换高龄患者实施静脉麻醉或者硬膜外麻醉无明显差别,但在置换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以及镇痛效果方面,硬膜外镇痛更具优势。且经分析可知,疼痛是高龄患者全膝关节置换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