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经络的结构是“超解剖”的功能性结构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经络实质研究的难点在于经络的结构,问题不在于经络有没有结构,而在于把经络的结构设想为什么。根据经典理论、临床实践和现代研究的事实,经络肯定有其结构,但既不是已知解剖结构,也不是未知解剖结构,而是“超解剖”的功能性结构,经络是人体自我调节功能子系统。研究要突破,需要冲破把“结构”仅仅理解为解剖结构的狭隘界限,接受现代科学关于“结构”的新观点,认识人体的超解剖结构特别是功能性结构的客观存在,把从解剖形态阐明经络功能的思路转变为从经络功能阐明结构形态。  相似文献   

2.
图解经络     
经络学说历史悠久,是中医基础理论之一。它是发源于古人对血管的认识(狭义的经络),并以之为纽带将各组织器官连结为一个整体(广义的经络一经络系统),经络本质是血管及与之关联的组织结构。以模式图形式进行描述可以形象直观地解读经络理论,与现代解剖生理学相比较,经络学说的认识仍局限于《内经》,其发展轨迹呈现水平态势。  相似文献   

3.
作者根据自己从事西医,中医和临床针刺麻醉的实践,以及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实践,在胚胎发生,进化和哲学方面,深刻阐述了经络的生物学来源和实质,指出经络来源于胚胎的中胚层,经络与血管,内脏和植物神经同时发生同时进化四位一体不可分割,经络的现代医学实质是植物神经反射网络,它是一个生理学概念,而不是一个解剖学概念,  相似文献   

4.
中医经络理论的重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经络的理论研究,发现经络理论本身存在着许多原始的认识上的错误,如将针灸穴位经络(狭义经络)与人体内在一切联系结构(广义经络)混同在一起,并将针灸穴位经络认为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以及“如环无端”的气血流注学说等。论述广义经络与狭义经络的区别与联系,分析形成概念混同的历史原因,提出气血流注学说的不切实际,指出广义经络与狭义经络各自的内涵,重新认识中医的经络理论,明确今后临床科研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经络研究中的方法学思考单宝枝,邵水金(针骨系)关键词经络研究,方法学中医传统理论告诉我们,经络是人体各种组织的联系通道。从现代系统科学来看,经络不仅客观存在于机体中,并具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和存在方式,而且还表现出特定的功能。近年来,人们在经络本质研究中...  相似文献   

6.
对孙喜灵同志的论文“人体隐态系统与显态系统”提出商榷,认为孙喜灵关于“人体结构的新理论”,只是一种对脏腑、经络、五体、五官等熟知的中医基本概念的分类假说。这种分类是以主体视界为标准的,有很大的主观性、相对性和不稳定性,因而是不科学的。中医脏腑、经络学说,是古代医家在中国古典哲学影响下,对人体解剖和生理现象、病理变化、中药和针灸治疗反应等的综合概括,因而难以与现代解剖、生理学“对号入座”;也不必将解剖、生理学范畴内“不可见”的内容归之于“隐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相似文献   

7.
经络学说是构成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部分,以经络及气血运行理论为核心的经络学说指导着包括针灸在内的几乎所有的中医临床实践。然而关于经络的实质至今仍未有定论,关于经络的大量未解之谜不仅一直困扰着古人,也成为现代科学家研究的重大课题。该文对经络学说的起源、发展等问题进行探讨,对何为“经络”提出了自己观点。  相似文献   

8.
从类比逻辑方法看经络学说的起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类比逻辑方法看经络学说的起源与发展刘针灸系(730000)1.经络概念的起源与类比法的关系脉、经、络的提出,是以类比法为依据的。脉,本义是指血管。古人将水流现象比拟血流,地有水流,人体有血流,此乃是依据类比推理而来。“经”、“络”名词的出现较之“脉...  相似文献   

9.
从现代中医学对于中医传统经络的概念展开,以中医学“三阴三阳”六气理论为内涵,提出并阐释人体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络是人体内“六气”能量的不同组合方式,其作用是以六气的形式对人体生理功能、病理状态进行调节的通道的假设。  相似文献   

10.
经络的实质及其物质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络研究高潮至今久盛不衰,各种相关假说层出不穷,未能圆满解释经络。经络可能是一个人体已知组织结构具有未知功能的体系,该体系与脉管系统和脉管外组织液均有必不可分的关系,并受神经、内分泌、免疫等系统调控支配。经络的实质可能是“人体定向水环境调控体系”,以连续的人体水环境为基础,特别是循环低流阻通道(十四经脉)为主干道,以神经系统为主导,以血流系统为源头,以穴位为枢纽,来反映人体与环境、人的整体与局部协调统一的调控体系。  相似文献   

11.
《难经》首创“奇经八脉”一词,之所以称为奇经,一是奇经循行和功能异于十二经脉;二是奇经具有经脉和络脉的双重作用和特点;三是奇经命名异于十二经脉;四是奇经在经络系统中自成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中医学脏腑理论、经络理论为从内脏、经络、气血调理、治疗腰痛(椎间盘突出症)提供了理论依据。腰椎间盘突出症与五脏功能密切相关,但和经络循行、经筋解利有更直接的关系。在腰痛病的诊断中,经络理论接近局部的定位,脏腑理论是总体的定性。因此治疗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应在脏腑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经络辨证,或以经络经筋为辨证基础,参考脏腑辨证,使之更接近临床实际。  相似文献   

13.
论十五络脉的实际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通过对《灵枢·经脉》所载十五络脉的理论分析,认为十五络脉的循行与主病都主要体现为本经特点,而与其表里经脉无甚关联;内容重点是表述络穴作用及其与脉行的关系。指出该理论实际是以“脉”的循行联系来说明俞穴的主治作用,这种方式还见于《内经》中的合穴、脉等理论,代表着腧穴理论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特点。  相似文献   

14.
梅核气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表现为咽中如有物堵塞,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可见于西医的慢性咽炎、反流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症.临床尤以慢性咽炎为常见,因其每因情绪变化或季节变换而发作,发病率较高,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笔者在临床上应用启膈散以化瘀、行气、散结为大法对此证进行治疗,效果尚佳.  相似文献   

15.
Spurred by recent advances in the ancient science of acupuncture in China, world interest in the subject has renewed. While the benefits of acupuncture are evident, its. mode of action and the existence of channels and collaterals are major controversial subjects. Based on personal experience and that of some of their colleagues and patients, the authors believe that channels and collaterals exist. These channels not only play a role in the treatment of deep seated dis- eases and analgesia induction and probably a.lso moderate normal healthy perception. The ex- istence of channels and their collaterals has not been proved anatomically.  相似文献   

16.
结合古典文献研究,从对体表循经按压产生的经络反应,腧穴反应,切脉诊反应,切脉诊络、切脉诊络,辨证归纳,辨位归经几个方面论述了经络学说与中医临床诊断的密切关系,从而为中医临床各科的辅助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推拿理筋手法配合局部温针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162例梨状肌综合征进行推拿理筋手法配合局部温针治疗观察。[结果]一个疗程后,治愈77例,占47.5%,二疗程后治愈41例占25.3%,治疗效果显著。[结论]本方法以理筋为主结合温针治疗,能起到疏通经络、剥离粘连、舒筋定痛、温经散寒、通络止痛除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彭筱娴  张培彤 《中医学报》2021,36(3):465-468
恶性肿瘤在其生成、增殖及侵袭的慢性进展过程中,初则由气及血,久则由血入络。络脉网络全身、沟通内外,络脉失和则痰瘀互阻、虚实互结,病情缠绵反复。癌肿阻滞脉络,不通则痛,故疼痛持久而剧烈;痛证不除,局部脉络阻滞日久,耗伤正气,不荣则痛,导致络脉发病程度进一步加深。临证治疗癌性疼痛,当守叶天士"以通为用"之法,攻补兼施、标本同治,扶正、祛瘀、温阳、养阴、益气、解毒联合应用。络阻以实为主时,通络祛瘀,兼以扶正养阴;络涩以虚为主时,补虚通络,兼以通利血脉。  相似文献   

19.
病络与络病对比研究   总被引:30,自引:6,他引:30  
系统介绍了络脉研究概况,提出了病络的概念.认为病络作为一种病理状态与过程,标志着疾病的演变;作为病位病机与病势,是认识疾病变化、确定治疗方案的一个理论工具.从病机看病络可理解为各种病理因素以络脉为幕布的病变的影射;病络作为一种病理过程,包含着复杂的动态病位变化,具体体现为各种病理因素的空间特性的演化;病络作为络脉的一种非正常状态,标识着络脉的种种结构或功能的改变.初步研讨了病络与络病内涵的异同,前者属于中医学的病机范畴,后者则限定为泛指发生于以络脉为主要病位、以络脉的功能和或结构失常为主要病机的一类疾病.强调深入分析病络机制,对寻求共性的证候病机、确定治法遣药组方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