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第28条"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切)、白术、茯苓各三两、大枣十二枚(擘)。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小便利则愈。本云:桂枝汤今去桂枝加茯苓、白术。曾认为《伤寒论》第28条去桂应理解为减桂之量,其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是服桂枝汤或下之之前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第28条:"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不满微痛,小便不利,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昔贤对"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的注释,众说纷纭,历来争论颇多,归纳起来有如下几方面:清·柯韵伯等认为,原文无误,方中应当去桂枝;<医宗金鉴>为代表的诸家,主张去芍药,并认为去桂是去芍药之误;成无已等人则认为:"与桂枝汤以鲜外,加茯苓白术利小便行留饮."  相似文献   

3.
我看了"上海中医药杂志"1957年6月号,吴考盘先生的"对伤寒论'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之研讨"一文后,引起了我对"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有不同的看法.但对吴先生的意见,我不加反对,只就我个人的见解写出来和大家共同讨论.假使能就此问题引起更多的争鸣,使真理愈彰,对中医学术的发扬是有益的.原文在伤寒论太阳篇28条:"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此桂枝去桂条,不但历来注家对它有怀  相似文献   

4.
对伤寒论“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之研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原文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芬白术汤主之。(二)诸家疏义(1)成无已注解伤寒论曰:桂枝汤以解外,加茯菩白术,利小便,行留饮。(2)钱潢伤寒溯源集曰:治之以桂枝去桂  相似文献   

5.
张永军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1):131-131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见于《伤寒论》28条,原文为: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关于这段条文的理解,历代医家分歧较大,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1)本方证是否有表证?以柯韵伯、王子接为代表的医家认为本方证没有表症,如柯韵伯云:“心下满而不硬,痛而尚微,此因汗出不彻,  相似文献   

6.
(一)看到本刊1957年6月号吴考盘先生"对伤寒论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之研讨"和1958年1月号冷其林先生"我对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的体会"后,深感二位先生为了发扬祖国医学遗产,提出宝贵意见,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的.但是就我个人的体会,似乎有出入,因此合并提出如下的几点意见,以资商榷.吴先生说:"凡方云加减者,其例有二:一为全加其药,全去其药;一为加重其量,减轻其量.全加其药,全去其药,即以桂枝汤中芍药为例:如桂枝加芍药汤,即于桂枝汤原方加芍药三两,桂枝去芍药汤,即于桂枝汤原方全去芍药三两是.加重其量,减轻其量,即以桂枝汤原方桂枝为例:如桂枝加桂汤,于桂枝原方加挂枝二两,桂枝去桂,即于桂枝汤原方去桂二两是."这样说,意思就是桂枝去芍药汤  相似文献   

7.
梁则徐  高曦 《河南中医》2020,40(6):815-817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病位在太阳,虽已用桂枝汤治疗,然邪未尽,或复下之,益伤正气而表邪不解,故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在外之邪不解,体内气化不行,水饮难消而停于心下,故心下满、微痛。病机为外有邪气,内挟水饮,治宜表里分消。桂枝走表,茯苓、白术、芍药走里,使在外之表邪有出处,在内之水邪有退路,表里各司其职,各消其邪。若去桂枝,外邪不解,纵使在内之水气全消,由于膀胱气化功能失调,体内仍会重新聚集水气,故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中,"去桂"二字,或为衍文,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不应去桂。  相似文献   

8.
扈有芹 《河北中医》2009,31(9):1387-1387
在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参考丛书《伤寒论》,对《伤寒论》原文第28条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的注释为“汗下后脾虚水停兼表证不解的证治”,认为“头项强痛,歙歙发热,无汗”是病在表,“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是运化失常,水停中焦。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是脾虚水停兼表证不解的表里同病,治当解表与利水并行之法。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28条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 2 8条曰 :“服桂枝汤 ,或下之 ,仍头项强痛 ,翕翕发热 ,无汗 ,心下满微痛 ,小便不利者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关于本条方剂的药物组成 ,自《医宗金鉴》提出“去桂当是去芍药”后 ,引发“去桂”与“去芍”之争。本人细玩原文 ,参阅各家注解 ,萌生新意 ,认为本方既不该去桂 ,也不能去芍 ,应是桂枝加茯苓白术汤 ,“去桂”乃衍文。理由如下。从病机分析 ,本条“无汗”虽似麻黄汤证 ,但并无恶寒 ,骨节疼痛 ,脉浮紧等脉证 ;“翕翕发热”虽似桂枝汤证 ,但又无恶风 ,自汗 ,脉浮缓等脉证 ;故本证根本不是太阳伤寒、中风表证。从条…  相似文献   

10.
读了本刊1958年9月号李凌霄同志的“我对伤寒论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的体会”,和今年1月号罗石标同志的“对桂枝汤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的我见”,觉得这两篇文章的内容都很丰富,见仁见智,各有各的理由。但据我的看法,除同意罗同志所说的“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并非传写讹误,去桂二字亦非衍文,当以原文为是”外,好象还须加上一些补充的意见,才能使千古疑案肯定下来,一面也好为王叔和辩白。兹分下列各点来说,还请同道们不吝加以指正。  相似文献   

11.
阅本刊1958年9月号李凌霄先生“我对伤寒论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的体会”一文,我对他的说法有不同的意见。我认为他说不去芍药是对的;至于说不去桂并引成氏所说为据,我却不敢同意。兹将个人见解抒述于下,请同道们指正。伤寒论太阳中篇:“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这一段原文,历来注家或疑其去桂当是去芍药之误,或谓为多去桂二字,因此聚讼纷纭。赞成前说的要以医宗金鉴及近人陸渊雷的伤寒今释为代表;赞成后说的以成无已为代表。但我的看法此条注解,二说似皆有未尽然者。如所言是  相似文献   

12.
一、本刊从1958年9月号刊载了李凌霄先生的“我对伤寒论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的体会”一文后,又于今年1月号发表了罗石标先生的“对桂枝汤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的我见”并于4、5月号分别发表了张挚甫先生的“关于罗石标同志‘对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的我见’一文的商榷”和郑宗洛、郑遂牟先生的“对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的一些补充意见”两文。最近我们又陆续收到这类争鸣稿不少。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争鸣文章,我刊已先后登载四篇,同时在国内期  相似文献   

13.
1、宣肺解表,涤饮利水“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或小便不利,……小青龙汤主之”(40条)。表寒不解,水气停积,肺气失宣,气化失司,故小便不利,治用小青龙汤宣肺解表,涤化水饮,表解饮除,上焦得开,下焦得通,则小便自利。 2、助脾和胃利水“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28条)。服桂枝汤,或用下法,但仍见头项强痛诸症,并非“头项强痛,翕翕发热”为桂枝汤可汗证,或以“心下满微痛”可下证。因本证辨证关键在小便不利,实属脾胃失运,气化不利,水邪內停之理,治乃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待脾胃健运,气化得利,水邪能除,则小便不利及诸症乃熄。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的前证是表兼里证,确定在表的关键症状是恶寒,经服桂枝汤后而成现证的表解里未和,由于是在原桂枝汤的基础上转方治疗,故仍用原桂枝汤的名称而行加减,由于表邪已去故去桂,由于水饮里邪未除,故加茯苓白术,故原文去桂毋庸置疑,去芍药当属误解。  相似文献   

15.
认为原条文无误的 (一) 关于“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的争鸣,各家意见不一。兹将我的看法略述于下: 一、大阳主一方之表,司寒水之经,主气化,桂枝汤主表证,是使肌腠之邪得以从汗而出,从气化之。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也是使邪从膀胱气化而解,总的目的也是气化解邪,为什么表邪不能解而不可用里解呢?  相似文献   

16.
对《伤寒论》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的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伤寒论》宋本卷二第28条所载桂枝去桂加茯苓术汤,历代医家争论纷绘,作者通过辨析,认为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之杂文系仲景原文。  相似文献   

17.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出自《伤寒论》28条,原方用以治疗“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余加以移用,用以治疗胃脘痛(包括西医之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效果颇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之微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治文 《中医研究》2011,24(5):15-17
《伤寒论》太阳篇第28条曰:"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对于此条的诠释,诸多注家不尽一致。迄今,理论上的认识并未  相似文献   

19.
李富汉 《中医研究》1993,6(3):13-14
《伤寒沦》28条云:“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对于本条方中桂芍两药,孰去孰留,历代医家多有争议。如柯琴等认为应去桂枝;吴谦等则力倡去芍;成无已等虽无明断,但从其论述中看,则寓有二者皆不宜去之意。笔者以为成氏之说为是,即本方既不能去桂,亦不宜去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28条云:“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古今医家对本方证辨论较多,主要是围绕有无表证和去桂去芍等问题,争论至今,不得统一,归纳起来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成无已等认为本证外有表邪,内有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