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B超及神经电生理监测在中央区病变切除术中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中央区病变患者的病例资料,术中均联合应用B超及神经电生理监测。行神经电生理监测确定脑中央沟位置,根据B超显示肿瘤位置、大小、血运及周边血流情况,指导手术入路设计,显微镜下切除病灶,术后即时行彩超复查。 结果 36例均行神经电生理监测,均在术中超声定位引导下进行显微手术切除。术后MRI显示,病变切除程度满意,神经上皮性肿瘤12例中,全切除9例,次全切除3例; 非神经上皮性肿瘤24例均全切除。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患者术后一般情况均得到改善,术前肌力下降的15例患者均较术前明显恢复,手术疗效满意。 结论 术中联合应用B超及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有利于大脑中央区病变的切除,减少脑组织损伤,且简单便捷、安全有效、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联合术中B超技术辅助功能区胶质瘤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8例功能区胶质瘤患者,术中利用神经导航及实时B超技术,对肿瘤边界和涉及的功能区的空间关系进行分析,在实时影像指导下行肿瘤切除.结果 28例患者术中成功获取神经导航和实时B超影像,有效校正导航偏移,并在影像指导下全切肿瘤19例,次全切5例,大部分切除4例.术后患者功能明显改善17例,无改变6例,功能受损加重5例.结论 神经导航联合术中超声辅助手术能提高肿瘤和脑功能区定位的准确性,纠正导航偏移,提高肿瘤全切率,有助于功能区保护,减少术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蒋佩龙  庆晓东  贡志刚  雒仁玺  林松  兰青 《浙江医学》2016,38(15):1269-1272,1311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联合神经导航技术在大脑中央区病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例大脑中央区病变患者,在手术中选择性应用神经导航和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头皮体感诱发电位、皮质体感诱发电位、头皮运动诱发电位、头皮直接皮质电刺激)定位功能区,显微操作下切除病灶。结果术中行神经导航8例(其中4例行基于锥体束成像的功能神经导航);行头皮体感诱发电位监测7例,1例波幅下降,调整操作后恢复;行皮质体感诱发电位监测8例,5例能记录到位相倒置波形或主波渐变波形;行头皮运动诱发电位监测2例,直接皮层刺激共4例,1例能引发肢体运动和(或)肌电反应。病变全部切除8例,近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2例。术后有8例患者症状改善,3例症状无恶化,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新发神经功能障碍。结论在大脑中央区病变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联合神经导航技术可精确定位病灶和重要感觉运动功能区,能有效提高手术效果,保障手术安全,减少术后神经功能缺失。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中B超在颅内病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5例颅内病变患者在B超辅助进行开颅手术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B超辅助下手术,病灶定位准确,不需探查,切除满意,无脑组织损伤,未出现相应明显的神经系统障碍。结论:B超对于皮层下囊性或边界清楚的病变、功能区病变,以及术中B超对颅内血肿,具有明显的定位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诱发电位和皮层脑电监测技术对功能区继发性癫痫外科手术的指导作用。方法:对14例中央区病变的继发性癫痫患者在术中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o—SEP)及皮层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查以定位脑功能区;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界定致痫灶皮层区域。结景:14例均通过Co—SEP位相倒置界定中央沟位置,并电刺激中央前回,分别于口轮匝肌、大鱼际肌、小鱼际肌及趾短屈肌处引出MEP,以此指导的手术在切除病变及致痫组织时避开中央区的损害;并在ECoG监测下指导病灶周围致痫区皮层的手术治疗。术后观察1-2周,患者癫痫发作均较前明显减少或消失;2/14例(14.29%)术后出现一过性失语或肢体无力,余病例无神经功能障碍。结论:术中联合应用Co—SEP、MEP和ECoG监测指导重要脑功能区继发性癫痫手术是安全有效的,可为手术提供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袁川  陆显祯  戴廷超  罗选荣 《吉林医学》2012,(35):7738-7739
目的:探讨术中B超在脑内占位病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7例脑内占位病变患者开颅后在脑皮层应用B超,确定病灶的大小、边界、方向及与周围重要结构的关系,选择皮层切口和手术路径。结果:17例患者全部病灶定位准确,准确率达100%。结论:术中超声定位,有助于提高脑内占位病变手术的精确性,减少有创探查时不必要的正常脑组织损伤,且操作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术中B超实时监测在幕上病变精准切除中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应用术中B超实时监测定位及辅助切除50例幕上病变,其中胶质瘤35例,海绵状血管瘤8例,脑膜瘤3例,转移瘤3例,动脉瘤1例。结果术中B超实时监测能清晰地显示病灶,准确定位并切除。35例胶质瘤中,全切除30例,次全切除5例;海绵状血管瘤8例、脑膜瘤3例以及转移瘤3例均成功进行准确定位和完整切除;大脑后动脉巨大动脉瘤行孤立术1例。术后神经功能保存良好,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无手术死亡,未出现术中B超相关并发症。结论术中B超实时监测是定位大脑病变、确定边界以及制定精准手术计划的一种非常有用的辅助工具,可辅助术者最大程度切除幕上病变和保留神经功能,具有易掌握、便捷、可靠、实时以及可广泛使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联合术中实时超声在视觉功能区附近病变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导航联合术中超声在37例视觉功能区附近病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于术前进行导航序列影像采集,借助神经导航系统工作站,重建病灶与视辐射的三维图像位置,以此制定出个体化手术方案。术中联合实时超声避开视觉功能区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30例,7例大部分切除,34例术后视力视野与术前无明显变化,3例出现一过性加重,给予积极治疗后视力恢复术前水平。术后2周行KPS评分,100分36例,90分1例。结论对于视觉功能区病变神经导航可在术前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结合术中实时超声扫描获得的实时信息引导颅内手术进程,提高了视觉功能区病变外科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实现最大程度保护脑功能的同时最大范围切除肿瘤组织。  相似文献   

9.
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功能区胶质瘤术中定位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胶质瘤病人的生存期及生存质量与手术切除程度密切相关.大脑功能区(语言、运动和感觉功能密切相关的皮质和皮质下通路)胶质瘤的手术治疗是神经外科的一个难题,其主要矛盾是病灶切除程度与神经功能的取舍.近年来随着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促进了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模式由解剖学向解剖一功能的转变,本文就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功能区胶质瘤术中定位的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詹彦  石立  石全红  曾勇  邹福建  蒋勇  薛军  崔荣周 《重庆医学》2013,(27):3239-3241
目的探讨功能磁共振(fMRI)、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神经导航、术中超声(IOUS)、皮层脑电监测(ECoG)等对功能区附近以癫痫为主要症状的低级别胶质瘤手术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0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患者23例,术前fMRI、DTI明确病灶与传导束、功能区的位置关系,电生理、影像学检查定位致痫灶及病灶,采用MRI介导的神经导航系统制订手术计划,选择最佳手术入路,术中利用超声实时监测精确定位病灶范围,确定切除程度,术中ECoG定位致痫灶,手术显微镜下避开功能区处理病灶及致痫灶,术后详细评估记录患者预后等。结果 fMRI、DTI、神经导航、超声、ECoG等精确定位病灶及致痫灶,显微镜、术中病理指导下病灶切除程度:Ⅰ~Ⅱ级17例,Ⅲ级4例,Ⅳ~Ⅴ级2例。术后运动性失语1例,偏瘫、单瘫4例,意识障碍1例,经神经营养、脱水、高压氧等治疗均好转康复出院,无死亡病例。生活质量评估:Ⅰ~Ⅱ级20例,Ⅲ级3例,无Ⅳ级植物生存病例。切除临床疗效评价:治愈20例,好转3例,无如故或恶化病例。术后随访6~24个月,根据Engel癫痫疗效分级评估:Ⅰ~Ⅱ级21例,Ⅲ级2例,无Ⅳ级病例。结论 fMRI、DTI、神经导航、超声、ECoG等指导功能区附近低级别胶质瘤手术,最大限度切除病灶、同时处理致痫灶,能够有效保护功能区神经功能,大大减少对功能区正常脑组织副损伤,同时提高了症状性癫痫疗效。  相似文献   

11.
马书伟  郑广顺  栾晓祖 《重庆医学》2012,41(14):1417-1418,1458
目的评估功能区胶质瘤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ONM)的意义。方法选择2006年7月至2008年5月该院收治经影像学诊断确诊的胶质瘤患者48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4例。A组手术在没有IONM的条件下进行;B组患者术中联合应用体感诱发电位(SEP)和直接皮层单极电刺激定位中央区,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切除程度、生存时间、术前和术后的Karnofsky评分及运动功能。结果 A组肿瘤全切19例(79.2%)、次全切5例(20.8%),B组肿瘤全切18例(75.0%)、次全切6例(25.0)。结论功能区的胶质瘤手术时行IONM能够增加手术安全性。IONM对生存时间和切除程度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BOLD和DECS技术进行语言功能区定位,实现语言功能区保护下肿瘤的最大程度切除。方法对15例语言相关功能区脑肿瘤患者,利用血氧依赖功能磁共振(BOLD-fMRI)技术和(或)术中唤醒麻醉下皮层直接电刺激(DECS)定位技术进行脑语言功能区定位;对所获定位资料进行个体化评估,术中辅助保护语言功能区,在神经导航指引下切除肿瘤。结果 15例患者成功获取了术前BOLD语言区图像,评估后其中6例患者实现了术前BOLD和术中DECS技术联合定位语言功能区。全组病例在保护语言区条件下病变全切除10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2例。术后语言功能明显改善6例,无变化5例,短暂性感觉性失语2例,语言功能障碍明显加重2例。结论术前BOLD-fMRI结合术中唤醒麻醉下皮层电刺激的方法可客观定位脑语言功能区,导航辅助保护语言功能区条件下切除肿瘤,在保护语言功能的同时最大化切除肿瘤组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孙政 《海南医学》2012,23(20):64-66
目的 探讨术中B超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术中对36例患者病变部位进行彩色多普勒检查,手术过程中指导手术入路、皮层进入点,明确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指导手术切除病变.结果 36例脑内内海绵状血管瘤均作显微镜下全切除,无手术死亡病例.经术中B超辅助下准确切除病变17例.常规开颅手术19例.经B超辅助下术中颅内病变定位准确,无需探查,病变切除彻底,脑组织损伤轻微,未出现相应明显的神经系统障碍.结论 术中B超对脑内海绵状血管瘤具有明显的无创伤定位优势,对指导颅内病变手术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李传勇 《吉林医学》2014,(23):5202-5202
目的:探讨术中全身麻醉唤醒下定位切除脑功能区病变的安全性及可行分析,为临床脑部微创手术提供指导。方法:选择5例脑功能区占位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喉罩插管,并于全身麻醉状态下采用神经导航开颅,术中麻醉唤醒患者,在患者意识清晰状态下采用皮质电刺激及诱发电位法对患者脑功能进行定位,将病变部位切除,并于全身麻醉状态下关闭颅室。结果: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患者术后均无出现神经功能障碍,术后无痛苦回忆,无出现并发症。术后对患者随访1年,患者恢复良好。结论:全身麻醉唤醒状态下对脑部占位病变患者采用皮质诱发电位及皮质电刺激定位脑功能区能有效切除脑功能区域,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以癫痫为主要症状的幕上占位病变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病例资料,在神经导航的辅助下切除病灶,术中进行皮层脑电监测,确定致痫灶的位置及范围,非功能区的予以切除,功能区的行皮层热灼。结果病灶完全切除23例,次全切除4例;12例行致痫灶切除,15例行皮层热灼;术后病检:胶质瘤14例,脑膜瘤8例,蛛网膜囊肿3例,肺癌脑转移2例;随访1~2年,大部分患者的癫痫症状消失,少数仍有癫痫发作,但发作频率、发作形式较术前明显改善,Engel分级:Ⅰ级23例(85.2%),Ⅱ级4例(14.8%)。结论以癫痫为主要症状的幕上占位病变,借助神经导航切除病灶,运用皮层脑电定位致痫灶,非功能区的予以切除,功能区的行皮层热灼,能很好地治疗癫痫,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超声在脑功能区皮层下胶质瘤次全切除术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超声在功能区皮层下胶质瘤次全切除术中对切除范围控制价值.方法 在15例功能区皮层下肿瘤次全切除术中,以超声引导确定手术入路,实时观察切除范围,在保护正常功能区皮层前提下,指导手术尽量多切除肿瘤.以术后MKI评价超声应用价值.结果 所有15例功能区皮层结构均无手术损伤.超声与术后MRI符合好9例(60.00%)、一般2例(13.33%)、差4例(26.67%),肿瘤容积增加可降低超声符合情况.结论 在脑功能区肿瘤次全切除术中,应用超声可选择安全的手术入路,指导手术可在尽量切除肿瘤同时避免皮层损伤.肿瘤容积增大可导致术中超声判断准确性下降.  相似文献   

17.
郭瑞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8):1318-1319
目的:探讨Narcotrend应用于全凭静脉麻醉联合喉罩插入在脑功能区术中唤醒麻醉的价值及效果.方法:50例颅脑急诊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都采用异丙酚与瑞芬太尼全凭静脉联合喉罩插入麻醉,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所有患者接受Narcotrend 指数监测,对照组根据临床经验来调节麻醉,观察组依据Narcotrend 指数值调整麻醉.结果:观察组术前、术中唤醒前、术中唤醒即刻和术毕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变化均较对照组低且平稳(P<0.05).经过观察与统计,观察组的术中唤醒时间与拔管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Narcotrend 指数调控下全凭静脉麻醉使颅脑功能区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更平稳,术中唤醒时间与拔管时间都更快,有利于脑功能保护,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示踪成像( DTT)融合神经导航联合术中皮层电刺激技术在手术治疗颅内运动区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运动区肿瘤患者(其中胶质瘤19例,脑膜瘤8例,海绵状血管瘤3例,脑脓肿1例)。术前行MRI薄层扫描,DTT,并在导航仪上进行影像融合,了解肿瘤及锥体束相对关系,设计手术入路。术中在导航引导下定位肿瘤,锥体束;术中皮层电刺激定位功能区并实时定位肿瘤周围脑功能边界,显微镜下切除肿瘤。结果胶质瘤中全切除15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1例,脑膜瘤及海绵状血管瘤均全切除。术后5例出现一过性肌力下降,术后1个月肌力恢复。其余术后与术前相比肌力有所提高或基本相似。术后3~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肌力水平与术前比较均有好转或不变。结论磁共振、纤维示踪融合导航,结合皮层电刺激技术,可实现最大程度切除运动区肿瘤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护脑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以癫痫为主要症状的大脑凸面动静畸形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2例合并有癫痫发作的大脑凸面动静脉畸形患者行显微手术,术中进行皮层脑电监测,确定致痫灶的位置及范围。9例在切除病灶后致痫灶消失,2例位于非功能区的予以切除,1例位于功能区的行皮层热灼。结果病灶完全切除12例,无创腔血肿,无新增脑功能障碍;随访3个月至2年,所有患者的癫痫症状消失。结论以癫痫为主要症状的大脑凸面动静畸形,显微手术能完整切除病灶。运用皮层脑电定位致痫灶,能有效地治疗癫痫,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颅内皮层电极监测、图像融合和术中磁共振精确导航技术在切除功能区癫痫灶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5 例应用皮层电极监测、图像融合和术中磁共振精确导航技术外科治疗的顽固性癫痫病例,第1 次手术,根据动态视频脑电图监测结果,埋置颅内皮层电极与可能癫痫放电区域,术后进行皮层脑电监测、皮层电刺激定位躯体运动区,绘制病灶与功能区关系图,而后将CT、MRI、MEG 或PET 图像融合,在术中MRI 镜下导航行致痫病灶的精确切除.结果 25 例第1 次术后成功实施皮层电刺激,准确定位癫痫病灶周边的运动功能区.将患者的MRI、MEG 或PET 图像进行融合,20 例在术中MRI 镜下导航将术前所确定的癫痫灶全部切除,5 例因病灶与功能区有部分重叠,行癫痫灶部分切除,残余少许皮层小功率热灼.1 例术后出现一过性对侧肢体功能障碍,所有患者术后无永久神经功能缺失.结论 颅内皮层电极监测对癫痫灶的精确定位意义重大,而图像融合和术中MRI 镜下导航为患者癫痫灶的精确切除和功能区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