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总结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中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护理。方法观察并总结231例患者置管过程中发生的护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225例置管成功,其中一次置管成功217例、复位成功6例、穿刺困难2例(请麻醉科行颈内静脉置管),导管送入困难6例。PICC导管留置时间7~290 d,平均112.40 d;发生静脉炎14例,导管堵塞17例,穿刺点出血8例,单纯性肢体肿胀2例,导管滑出1例。结论熟练掌握PICC穿刺和维护技能,实施优质护理和健康教育,可显著降低PICC导管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周置入中心静脉置管在ICU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45例ICU患者行外周置入中心静脉置管。结果43例患者1次穿刺成功,2例2次穿刺成功,2例发生导管移位,2例局部红肿,1例导管堵塞经溶栓后再通,在院拔管导管顶端送细菌培养均为阴性,置管时间18~175 d。结论PICC操作快捷,低创伤性、低感染率,留置时间长,能满足各类输液,满足ICU患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PDCA管理模式在NICU新生儿PICC置管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4年8月在舟山妇幼保健院NICU使用PDCA管理模式进行护理的PICC导管留置的60例新生儿为PDCA组;选取2013年7月~2014年1月在舟山妇幼保健院NICU使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的PICC导管留置的60例新生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导管留置时间。结果:PDCA组患儿导管留置时间较长,总并发症、静脉炎发生率较低(P0.05);导管阻塞、导管相关性发热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管理模式能降低PICC置管NICU新生儿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导管留置时间,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讨影响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留置时间的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5月到2012年5月在肿瘤科进行治疗的患者86例,将其平均分为A组和B组,各43例,A组患者采用肘关节上部置管,B组患者采用肘关节下部置管,对两组患者的置管时间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A组患者PICC的平均留置时间明显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中有6例(13.95%)发生导管位移,A组无患者发生该并发症;A组患者与B组患者中各有3例(6.98%)发生导管堵塞;B组患者4例(9.30%)发生静脉炎,A组患者有2例(4.65%)发生静脉炎。结论:置管位置、静脉炎和导管堵塞是PICC留置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选择合适的置管位置、合理控制静脉炎和保持导管通畅,能够有效延长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5.
总结肛肠外科患者化疗期间PICC置管期间的护理。目的:为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以预防和减少化疗所导致的静脉炎。方法: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对112例肿瘤患者在置管期间护理结果的观察。结果:应用PICC导管112例,功率为留置时间180~390天,平均置管时间为285天。结论:PICC帮助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的顺利完成,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服务对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89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予以基础护理,观察组予以延续护理服务,比较两组出院前1d、出院后1个月、6个月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以及导管留置时间、按时维护比例、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出院前1d、出院后1个月、6个月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导管留置时间、按时维护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延续护理服务应用于PICC置管护理,有助于提高护理水平,确保患者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外周静脉与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治疗肿瘤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经肘部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应用于肿瘤患者治疗中的利弊。方法将18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8例)和对照组(92例)。观察组采用PICC置管,对照组采用颈内静脉置管,观察2组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穿刺异常、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导管留置时间等。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平均操作时间短,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导管留置时间长。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1%,对照组为零。结论在肿瘤患者治疗中,PICC宜用于输液而颈内静脉置管宜用于晚期肿瘤化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经肘部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应用于肿瘤患者治疗中的利弊。方法将18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8例)和对照组(92例)。观察组采用PICC置管,对照组采用颈内静脉置管,观察2组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穿刺异常、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导管留置时间等。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平均操作时间短,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导管留置时间长。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1%,对照组为零。结论在肿瘤患者治疗中,PICC宜用于输液而颈内静脉置管宜用于晚期肿瘤化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携带PICC置管出院后的维护问题,以减少患者院出后的并发症,提高留置率。方法:对112例患者PICC携管出院后不在我科专业维护小组下进行电话随访,每周1次,持续3~15周,2个月后随访到的PICC护理问题包括带管并发症﹑导管维护以及上肢活动等有关问题。结果:两例患者导管堵塞,1例导管部分脱出,1例静脉炎,0例感染。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对患者置管手臂活动行为改变最为有效。结论:肿瘤患者携带PICC出院后电话随访指导,能有效降低置管并发症,提高导管留置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的并发症原因及护理。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需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80例,采用PICC导管置管并分析留置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及其原因,并讨论护理对策。结果:并发症患者10例,发生率12.5%,穿刺部位渗血2例、导管堵塞2例、导管移位并部分滑脱2例、局部感染1例、全身感染1例、皮肤过敏样改变1例、机械性静脉炎1例、心律失常1例、其中1例患者同时发生穿刺部位渗血及局部感染。仅1例因全身感染而拔出导管,其余患者均留管至化疗结束。结论:PICC置管安全、方便、减少了多次化疗反复穿刺的痛苦,但有一定并发症,大部分并发症经处理后导管可继续留置。严密观察,早期发现并发症,可以延长留置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使患者顺利渡过全部的化疗周期。  相似文献   

11.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以其操作简便、携带方便、留置时间长[1]、用药安全等特点,近年来已被作为肿瘤患者化疗和长期输液治疗的首选静脉通道.但因其为侵入性穿刺手术,术中导管鞘易损伤血管内膜,术后0~7d易发生穿刺点渗血,2~10d易发生机械性静脉炎[2].2008年4月-2009年5月在患者行PICC置管后1~10d应用碘仿纱条覆盖穿刺点后再贴透明贴膜的方法,可减少PICC置管早期穿刺点渗血和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卵巢癌术后辅助化疗中应用PICC的护理体会。方法:对78例卵巢癌患者行PICC穿刺置管术及其并发症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置管成功;发生静脉炎6例,导管相关性感染1例,穿刺点皮肤感染3例,导管堵塞5例;平均置管时间为119.8±25.2天。结论:PICC为卵巢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建立了良好的静脉通路,保证了药物的准确输入,避免了药物产生局部不良反应,并能有效保护血管,防止静脉炎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3.
郑志辉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7):169-170
目的:回顾分析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过程中的并发症,降低置管的风险。方法:对我科2010年10月-2012年6月121例PICC置管病人发生的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并给予护理。结果:一次性置管成功119例,成功率为98.34%;送管困难3例,导管脱出2例,穿刺点渗血2例,静脉炎2例,导管堵塞2例,穿刺点感染1例。结论:严格掌握PICC的适应证、严格按照PICC的操作流程、及时对症处理可以降低PICC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并使其顶端位于上腔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PICC导管留置技术在临床上已得到比较广泛地推广使用,其具有并发症少,静脉留置时间长、穿刺技术易掌握、患者易接受的特点[1]。我科自2012年5月~2013年3月共为86例肿瘤化疗患者行PICC置管,用于肿瘤患者中长期静脉输液、静脉高价营养及输注化疗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发生侧漏的原因及其对导管进行修整维护的效果。方法对1例PICC体外侧漏的患者进行导管修整,将24G静脉留置针管套入1.9F PICC管腔外,修整后继续输液。结果修整后的PICC可继续输液,无感染、堵塞、栓塞、漏液和脱管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用24G留置针套入1.9F PICC管使用,安全、可靠,同时延长PICC留置时间,减轻患儿再次置管的痛苦,减少家属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锁骨下穿刺中心静脉置管(CVC)在普外科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PICC患者96例作为观察组,CVC患者9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置管操作时间、导管留置时间、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置管操作时间较短,导管留置时间较长,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较高,并发症较低。结论:PICC在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优于CVC。  相似文献   

17.
方华瑾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7):177-178
目的:通过对肝胆外科术后患者PICC置管护理观察,总结置管前、置管中、置管后的护理方法,熟悉此类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对60例经外周静脉导入中心静脉进行输液治疗或化疗的观察。结果:60例患者中,置管成功56例,失败4例,期间发生了送管困难、穿刺点渗血、静脉炎等并发症,经处理后好转,留置时间7天~12个月,顺利完成治疗。结论:PICC置管相对于传统输液置管及颈内深静脉置管更易使患者及其家属接受,且具有操作简单,痛苦少,安全性高等优点,而有效正确的导管护理是PICC置管成功和延长导管使用寿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段晓亚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8):154-155
1引言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静脉输液通道,尤其适合需要反复多次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它避免了反复静脉穿刺所致的机械性静脉炎或化疗药物外渗所致的化学性静脉炎与组织坏死,最长可留置一年,为了避免导管堵塞或断裂等所导致的留置失败,PICC的正确维护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全程精细化中心静脉导管(PICC)管理模式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3月1日—2021年7月31日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治疗的应用PICC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现行传统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在传统模式基础上运用全程精细化PICC管理模式进行评估、穿刺、维护、健康教育和出院延续护理等。比较2组患者PICC置管前后焦虑情况及并发症、非计划性拔管、携PICC导管再次住院使用率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焦虑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非计划性拔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携PICC导管再次住院使用率、患者的舒适度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全程精细化PICC管理模式能够减少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ICC置管期间并发症的发生和非计划性拔管情况,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减轻患者在留置PICC导管期间的焦虑程度,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同时使携PICC出院患者居家期间对PICC的护理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干预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PICC)门诊维护中的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非同期对照实验选取2014年01月—2014年09月门诊维护的患者144例次作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06月门诊维护的患者162例次作为干预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PICC置管期间异位、移位、粘膜损伤、静脉炎、导管脱出、导管堵塞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应用于肿瘤患者PICC门诊维护,不仅可以优化PICC导管维护流程,降低置管期间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同时,也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