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靶向超声技术的发展十分迅猛,超声微泡造影剂携带基因和药物是当前医疗领域中研究的热点,超声微泡造影剂到达靶组织后,因"空化效应"能有效穿透血管内皮屏障,可实现微泡所携带的基因或药物等向目标组织的转移释放,局部浓度大大提高,介导肿瘤组织的细胞凋亡及肿瘤组织微血管栓塞阻断等,从而起到靶向治疗的作用[1].本文就超声微泡造影剂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造影在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都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尤其在肿瘤诊疗方面,以超声靶向微泡造影剂为基础的超声靶向转运系统显露出显著的优势。常规的给药途径使化疗药物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  相似文献   

3.
贾彩霄  周力学 《医学综述》2007,13(8):630-632
治疗超声介导微泡造影剂实现辅助给药及治疗(如基因转染),成为超声研究中的热点。这种方法已经在体内和体外多种模型中实现,并可能为靶向个体化诊断和治疗开辟新的领域。现就该技术的可能机制、研究现状以及研究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杨淼 《医学综述》2010,16(14):2218-2221
靶向微泡造影技术是通过静脉注射靶向微泡超声造影剂对体内组织器官微观病变进行分子水平的探测与显像,并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基因或药物运载工具。靶向微泡造影剂的研究和应用,对组织、血栓及肿瘤的靶向显影应用前景广阔,在治疗中也显示出巨大的潜力。近几年来国内外对于靶向微泡造影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也相当广泛。现就此项新技术在超声诊断与治疗中的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超声造影技术是近十年来超声医学的重要发展方向,是超声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革命。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在临床上已应用于包括肾脏、甲状腺、乳腺等多个器官疾病的诊断,大大提高了超声诊断的准确性,靶向微泡的出现更为超声分子影像提供了可能。微泡造影剂也是一种有效的药物或基因载体,通过局部超声辐照破坏微泡,实现药物或基因的定位释放,可以达到靶向治疗的目的。关注超声联合微泡造影在基础研究及临床中的进展,提高研究级临床认识水平,必定能促进超声微泡造影更多、更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实体肿瘤是致死的最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基因编辑工具和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基因疗法在肿瘤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缺乏安全有效的基因传递技术成为了基因治疗最大的瓶颈。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ultrasound-targe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UTMD)增强基因传递效率且侵袭性低、特异性强,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基因递送策略。本文对UTMD在肿瘤基因治疗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7.
随着肿瘤分子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利用肿瘤与正常组织基因及调控区域的结构差异,从分子水平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的基因治疗成为肿瘤治疗中极具应用潜力的新策略。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介导的靶向基因治疗方法既可增强裸质粒DNA在癌细胞内的转染和表达,又能提高基因治疗的靶向性,减少全身不良反应,是一种很有前途的临床肿瘤治疗技术。作者就有关超声结合纳/微泡介导的输送系统的作用机制及其在基因转染的应用进展和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王亮凯  张波 《医学研究杂志》2024,53(4):177-180, 184
超声分子成像(ultrasound molecular imaging,UMI)是一种特异性的超声成像技术,可同时完成解剖和分子成像,在分子水平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进展监测、治疗以及疗效评估。微泡(microbubbles,MBs)是最为常见的超声造影剂(ultrasound contrast agents, UCAs),在其表面连接特异性抗体或配体构建靶向微泡(targeted microbubbles,tMBs)可实现UMI。平台化靶向微泡(multitargeted microbubbles,MT_MBs)是一种专用于临床前研究中的商业化MBs,可在短时间内实现tMBs的构建,并规范化tMBs的制备过程和成像步骤。但是,目前人们对于MT_MBs知之甚少。因此,本文将对MT_MBs的成分、结构、特点、优势、UMI相关临床前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以及不足之处进行综述,并对其未来的应用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采用超声介导靶向微泡[自制,含造影剂(全氟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c脱氧核糖核酸(VEGF165c DNA)、抗细胞间粘附因子(ICAM-1)单克隆抗体]治疗脑梗死白兔的动物实验效果,同时观察VEGF165c DNA基因转染对改善受损血管内膜的作用。 方法 选取60只新西兰大白兔,通过高脂饮食制作脑梗死模型,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超声介导靶向微泡(A组)、爱通立(B组)、生理盐水(对照组)进行治疗,观察各组白兔治疗后血管再通情况、梗死部位坏死区中性粒细胞浸润情况、梗死区质量比重。 结果 治疗后A组及B组血管再通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但A组与B组血管再通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梗死部位坏死区中性粒细胞平均计数明显少于B组及对照组(P<0.05),但B组与对照组梗死部位坏死区中性粒细胞平均计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梗死区质量占比低于B组及对照组(P<0.05),且B组梗死区质量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超声联合靶向微泡介导脑梗死治疗的动物实验VEGF165c DNA基因转染治疗效果较好,能改善血管再通情况,减轻梗死区域的炎性反应,减少梗死区质量占比,有利于治疗脑梗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制备携带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CXCL12)抗体的靶向超声微泡,检测其一般物理特性及体外寻靶能力.方法 通过生物素-亲和素桥接法将CXCL12抗体连接到声诺维微泡上,制备成靶向超声微泡,作为实验组,用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显微镜检测微泡的结合率及稳定性,体外粘附性实验观察靶向超声微泡与卵巢癌细胞的结合能力.以未连接CXC...  相似文献   

11.
手术结合化疗是卵巢上皮性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其中以R0为目标的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结合个体化的化疗方案的应用,使得部分患者5年生存率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晚期患者的耐药与复发仍然是困扰广大临床医师与科研工作者的难题,而化疗耐药因其病因不清、机制复杂,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和热点.近年来围绕此问题开展的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卵巢癌...  相似文献   

12.
徐宁  赵霞 《西部医学》2014,(7):959-960
丛生蛋白(Clusterin,CLU)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中并表达的糖蛋白,参与多种生理病理过程。丛生蛋白(CLU)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卵巢癌的研究中,CLU也被认为与其发生发展及预后有着密切的联系,CLU的高表达可能与卵巢癌的预后不良有关。CLU也被认为与增加卵巢癌对紫杉醇的耐药有关,因此针对Clus-terin基因的分子靶向治疗可以增加对紫杉醇类抗癌药物的敏感性。本文就CLU在卵巢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靶向非病毒载体GE7系统介导Ⅰ型单纯疱疹病毒胸腺嘧啶核苷激酶(HSV1-tk)基因一次及持续转导卵巢癌细胞的转导效率及杀伤效应。方法靶向非病毒载体系统GE7分别与标志基因β-半乳糖苷酶(β-gal)基因和治疗基因HSV1-tk基因构成载体复合物,一次及持续体外转导卵巢癌细胞CaOV3,通过5-溴-4-氯-3-吲哚-β-D-半乳糖吡喃糖甙(X-gaI)染色比较GE7系统一次及持续转导外源基因的转导效率。将丙氧鸟苷(GCV)加入一次及持续转导HSV1-tk基因的卵巢癌细胞,通过细胞生长抑制曲线、流式细胞分析等,观察GCV对一次及持续转导GE7/HSV1-tk的卵巢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X-gal染色显示,GE7-次转导外源基因的平均转导效率可达80%,持续转导达85%。当GCV为1μg/mL时,GE7/HSV1-tk一次转导的生长抑制率达82%,凋亡指数为15,而持续转导可达90%,凋亡指数为30。在相同的GCV浓度下,持续转导GE7/pCMV-tk卵巢癌细胞生长抑制率显著高于一次转导(P<0.05)。结论GE7载体系统持续转导卵巢癌细胞较一次转导的平均转导效率高,持续转导的GE7/HSV1-tk/GCV基因治疗系统杀伤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4.
Survivin基因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抗凋亡蛋白,具有高度的组织分布特异性和强大的抗凋亡功能,逐渐成为肿瘤发病及治疗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本文重点介绍Survivin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在卵巢癌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结直肠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因此其治疗药物的发展是大家极其关心的话题.随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等靶点的深入研究,靶向治疗已经作为结直肠癌的治疗新策略,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现了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转化,但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耐药等问题.因此,寻找新的靶点,研制新的靶向药物成为当前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卵巢肿瘤蒂扭转在急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超声诊断为卵巢肿瘤蒂扭转并手术治疗的4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术后诊断符合者39例,误诊4例,确诊率为90.7%,误诊率为9.3%.结论:超声因其操作简便、无创伤性、多角度、实时显像及动态观察等优点已成为妇科急腹症影像学检查之首选,在临床实际工作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Sonovue超声微泡介导DNCREB转染对人肾癌786-O细胞增殖、凋亡和周期的影响。方法构建裸鼠肾癌荷瘤模型,将负显性突变体DNCREB重组质粒结合至Sonovue超声微泡,经尾静脉注射后,在体表瘤块位置给予1 MHz、声强1 W/cm~2靶向超声辐照,诱导微泡破裂产生空化效应并释放DNCREB进入靶细胞,观察并记录肿瘤大小变化。使用MTT和流式细胞术分别观察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情况的变化。结果待超声辐照处理后,相比于Vector组和Control组,DNCREB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受抑制、细胞周期发生S期阻滞、细胞凋亡率显著性增加,同时伴随着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A和凋亡相关蛋白的Bcl-2表达下调。此外,动物实验发现:与Vector组或Control组相比,DNCREB组的瘤块生长能力显著受抑制。结论Sonovue超声微泡介导DNCREB重组质粒转染有效地抑制了肾癌细胞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8.
崔开颖  杨舒盈  朱根海  王雁 《海南医学》2013,24(16):2420-2422
微小RNA(miRNA)是非编码的小分子RNA,通过影响转录后水平的基因表达,从而调节机体功能。近年来的研究发现miRNA与肿瘤的发生发展都有密切的关系,可能同时存在着致癌或抑癌的作用,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联系。研究发现miRNA的水平在正常组织与卵巢癌组织中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不但可以作为探索卵巢癌发病机制的新途径,而且可能成为卵巢癌诊断、预后判断和治疗的新靶点。随着对miRNA功能与机制的研究不断完善,将发现更多与妇科肿瘤相关的miRNA,也将促进miRNA在卵巢癌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治疗早期卵巢癌的效果及对患者预后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2年1月~2012年1月确诊为临床Ⅰ a、Ⅰb期卵巢癌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其中60例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60例行开腹手术(开腹组).采用自制的质量量表对存活患者进行生命质量调查,比较各组患者的疗效及生命质量调查结果.结果 ①腹腔镜组、开腹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6.38,P<0.05).腹腔镜组、开腹组术中损伤脏器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2,P>0.05).②腹腔镜组、开腹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72 h下床活动、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x2=10.12、10.27、4.55,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3,P>0.05).③两组性生活质量、泌尿道症状及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6、0.51、1.05,P>0.05).结论 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术治疗卵巢癌是安全、可行的,远期疗效良好,可以作为子卵巢癌手术治疗的选择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超声介导携Ⅰ型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1tk)自杀基因微泡转染SKOV3细胞的超声参数及转染效率.方法:超声在不同微泡浓度与辐照时间(8,15,30,60s间隔1s)组合下辐照SKOV3细胞,MTT法筛选最适辐照时间和微泡浓度.将实验分成6组分别进行以下处理:超声辐照组,脂质体+超声辐照组,脂质体+微泡+超声辐照组,微泡+超声辐照组,裸质粒组(阴性对照),脂质体组(阳性对照).用裸质粒及脂质体处理后分别转染pcDNA3.1-EGFP/hsv1tk质粒;采用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技术分别定性和定量检测各组转染效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hsv1tk基因的表达.结果:MTT检测在超声强度0.5W/cm2,频率1MHz,微泡浓度0.56×1011个/L,辐照时间8s间隔1s条件下,超声辐照微泡转染对细胞活性无明显抑制.经此条件转染后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脂质体+微泡+超声辐照组的绿色荧光强度最强;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表明,微泡+超声辐照组转染效率为(11.74±0.19)%,比超声辐照组(2.19±0.22)%高,而脂质体+微泡+超声辐照组(25.62±0.08)%均高于其他各组(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