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解志宏 《中华今日医学杂志》2004,4(4):46-47
葡萄糖耐量低减(IGT)是介于糖尿病和正常血糖之间的一种特殊代谢状态,其特点是餐后高血糖。IGT是糖尿病自然病程中从正常糖代谢发展到糖尿病的一个必经阶段,历时数年或更久。IGT具有潜在的可逆性,它可以发展为糖尿病,可以维持不变,也可以恢复正常糖耐量,对IGT患者进行早期生活方式的干预和药物干预,可有效降低IGT患者发生糖尿病的几率。 相似文献
2.
3.
4.
糖耐量低减干预治疗转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糖耐量低减(IGT)干预治疗后的转归。方法 56例确诊为IGT的病人,随机分为三组:A组,不予治疗,B组,饮食+运动治疗;C组,饮食+运动治疗+十二甲双胍治疗,为期二年。测定治疗前后OGTT2h,后血糖,胰岛素和BMI,并加以分析。结果 治疗结束,二治疗组上述指标匀明显低于治疗前。转为糖尿病人数低于不治疗组,而转为正常人数高于治疗组。结论 ITG干预治疗后,糖尿病发病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5.
6.
为探讨男性糖耐量低减者(IGT)患者骨密度(BMD)改变趋势及其相关机制。测定69例IGT患者(IGT—1组:n=32,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9.4mmol/L;IGT—2组:n=37,餐后2小时血糖≥9.4mmol/L、<11.1mmol/L)及60例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股骨近端(Neck,Troch,ward三角)、正位腰椎(L(2~4))BMD、血钙(ca)、磷(P)、24小时尿钙(U—Ca)、尿磷(U—P)、晨尿ca/cr。结果对照组与IGT—1组、IGT—2组的血钙、磷、24小时尿钙、磷、Neck、Troch、ward、L(2~4)4个部位的BMD比较差异无显著(P>0.05)。IGT—1组与对照组尿Ca/Cr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IGT—2组与对照组尿Ca/Cr比较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GT—1组、IGT—2组与对照组BMD比较:Neck分别下降0.2%、2.8%;Troch分别下降0.5%、4.44%;Ward分别为:增加0.3%、下降1.5%;L(2~4)分别下降0.22%、0.2%;尿钙排出增加6.8%、13.8%。结果示IGT患者的Neck、Troch的BMD呈下降趋势。IGT患者骨量改变特点为:血糖升高,尿钙排出增加,骨吸收增加。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糖耐量低减者血脂代谢异常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糖耐量低减(IGT)患者血脂代谢的改变.方法对39例老年人IGT患者和23例老年人糖耐量正常(NGT)分别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100(ApoB100).结果与NGT组比较,IGT患者TG、IGT患者TG、LDL-C、ApoB100显著升高(P<0.01),HDL-C明显降低(P<0.05),且伴总胆固醇有升高趋势及ApoAI有下降的趋势.结论老年人IGT患者存在血脂代谢紊乱以TG、LDL-C、ApoB100升高及HDL-C降低为主,是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应尽早采取降血脂等干预措施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8.
柳州市8572人糖尿病、糖耐量低减、空腹血糖损害的调查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糖尿病、糖耐量低减、空腹血糖损害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开展糖尿病的社区干预作准备。方法:于1999年8月至2000年3月按WHO1999年推荐的糖尿病诊断新标准,对柳州市8572名25岁以上成人进行了糖尿病(DM)和糖耐量低减(IGT)、空腹血糖损害(IFG)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查出DM873人,IGT671人,IFG544人,3组实际患病率分别为10.18%、7.83%、6.35%,按广西人口标化,3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9.19%、7.09%、5.86%。3组患病率与年龄、危险因素个数成正比,与文化程度呈反比,女性高于男性。结论:影响患病率的突出因素为年龄、文化程度、性别、拥有危险因素个数、相关知识程度。职业与患病率的直接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广西农村经济改革区10763人口中糖尿病及糖耐量低减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3年对广西玉林地区10763人口中糖尿病患病率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糖尿病(DM)及糖耐量低减(IGT)分别为24.62‰和30.35‰(标化),超重者的DM及IGT患病率明显高于非超重者。提示热带糖尿病特点可能已发生变化,其原因可能与生活方式改变、生活节奏加快、营养结构改变、超重者增加有关,与气候的影响无关。 相似文献
10.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在糖尿病和糖耐量低减人群的聚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柳州市1929例做了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调查人群,截取其中年龄在30 ̄64岁者,分为糖尿病(DM)组、糖耐量低减(IGT)组和糖耐量正常组进行统计分析,以探讨DM和IGT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DM组的平均血压、总胆固醇(TC)、体重指数(BMI)、腰臂比(WHR)和尿微量白蛋白(MAlb)水平,均高于正常人组(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低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CT)对围生期的影响.方法 对101例GIGT孕妇(GIGT组),82例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GDM组),同期100例糖耐量正常孕妇(对照组)及围生儿结局进行比较.结果 GIGT组胎膜早破(13/101)、巨大儿(20/101)、胎儿窘迫(9/101)、羊水过多(10/101)及手术产率(57/101)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P<0.05),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GIGT组与GDM组比较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1.结论 GIGT与GDM均是影响孕妇及围儿结局的重要因素,应加强妊娠期不同程度糖耐量异常的监测和管理,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Relationship between diabetes mellitus,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and age, menopause, pregnancy: a survey of 5153 women in Shenzhen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MethodsAsystemicepidemiologicalsurveywasconductedin5153women,aged20yearsandaboveResultsTheprevalenceofDMwas458%,andIGT1283...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自然人群糖尿病和糖耐量低减患病现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河南省糖尿病患病现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根据WHO规定的诊断标准,对全省5975名20-74岁居住5a及5a以上居民开展了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知5975例调查对象中,糖尿病患病率为4.80%,糖耐量低减(IGT)患病率为4.92%。40岁以上人群的糖尿病及GT患病率分别为7.13%、7.21%,40岁以下人群糖尿病及IGT患病率分别为1.27%、1.43%,城镇人群的糖尿病及IGT患病率分别为6.02%、5.62%,乡村人群的糖尿病及IGT的患病率分别为2.33%、3.50%。结论:河南省糖尿病率高于全国水平,经济发达地区更高,IGT患病率低于全国水平。糖尿病患病率随年龄增高而增加,40岁以上人群为糖尿病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4.
肥胖型糖耐量减低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高胰岛素血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肥胖型糖耐量减低(IGT)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高胰岛素血症的关系。方法: 将肥胖型IGT(体重指数>25)患者分为微量白蛋白尿(MAU)组和正常白蛋白尿(NAU)组。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其空腹胰岛素和C肽值,OGTT试验测定餐后2h血糖,DSS糖化血红蛋白仪测糖化血红蛋白。结果: MAU组的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显著高于NAU组(P<0.01)。结论: 糖耐量减低且肥胖患者微量白蛋白尿存在与高胰岛素血症和糖代谢异常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糖耐量受损患者的动态血糖监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糖耐量受损(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患者全天血糖漂移变化的特征.方法 以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对34例新诊断的IGT患者进行连续3d的血糖监测.结果 该组IGT的早、中、晚餐后的血糖峰值分别为(9.3±1.8) mmol/L、(8.2±1.2) mmol/L和(8.4±1.2) mmol/L.日内血糖漂移最大幅度为(6.5±2.0) mmol/L.血糖>7.8、8.9和10.0 mmol/L所占的时间百分比分别为11(0~28)%、4(0~16)%和0(0~11)%.血糖曲线下面积为(6.2±0.6) mmol/(L·d).结论 动态血糖监测可揭示受试者全天血糖漂移变化的特征,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判断IGT的糖代谢状况,为干预治疗IGT提供了有价值的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6.
糖耐量低减者和新诊断2型糖尿病者动态血糖谱的特点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了解糖耐量低减(IGT)者和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者动态血糖谱的特点,以便指导制定合理的干预治疗方案。方法对6例糖耐量正常(NGT)者、10例IGT者和20例新诊断T2DM者的CGMS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随着糖耐量受损加重,CGMS平均血糖值、血糖值标准差、血糖≥7.8mmol/L时间百分比等逐渐升高(均P<0.05),CGMS血糖谱波动幅度逐渐增加。(2)IGT组餐后血糖达峰值时间为餐后109min±32min,全天血糖≥7.8mmol/L时间为3.0h±0.8h;新诊断的T2DM组餐后血糖达峰值时间为92min±22min,全天血糖≥11.1mmol/L时间为12.6h±1.3h。IGT组和新诊断T2DM组中,早餐后血糖上升速度较快、幅度较高且持续时间较长。结论(1)CGMS检查能比较准确地显示IGT者和新诊断T2DM者动态血糖波动规律,有利于指导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治疗方案。(2)IGT者全天持续约3h血糖≥7.8mmol/L。(3)随着糖耐量受损加重,餐后血糖上升速度加快、峰值增高,血糖曲线波动幅度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7.
空腹血糖受损下限切点下调对中国成人糖调节异常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明确美国糖尿病学会 2 0 0 3年修订的空腹血糖受损 (IFG)的下限新切点 (5 6mmol/L)对中国成人糖调节异常各组分患病率的影响 ,并探讨新切点的诊断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 1994年全国糖尿病防治协作组资料库中具有完整口服糖耐量试验 (OGTT)资料的 15 5 6 4例中国成人 (≥ 2 5岁 )。以空腹血糖 (FPG) 5 6mmol/L(简称新标准 )和 6 1mmol/L(简称旧标准 )作为IFG的诊断下限切点 ,分别计算单纯空腹血糖受损 (i IFG)、单纯糖耐量异常 (i IGT)、同时IFG和IGT(IFG/IGT)的患病率。以OGTT 2h血糖 (7 8mmol/L≤PG2h <11 1mmol/L)为诊断糖调节异常(IGR)的金标准 ,分析不同FPG水平对IGR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并描绘FPG诊断IGR的ROC曲线 (receiveroperatorcharacteristiccurve)。 结果 (1)i IFG、i IGT和IFG/IGT患病率以旧标准诊断分别为 8 71%、12 0 8%和 5 95 % ,以新标准诊断分别为 2 1 2 5 %、6 89%和 11 13%。 (2 )ROC分析提示诊断IGR的FPG最佳切点为 5 6mmol/L ,此切点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6 1 9%和 6 3 9%。结论 FPG标准从 6 1mmol/L下调至 5 6mmol/L使本组人群IFG患病率增加 1 2倍。从尽量缩小IFG和IGT诊断分歧的角度 ,IFG的下限切点为 5 6mmol/L可能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糖代谢异常的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15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于入院1周后及出院3个月后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检测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A1c,HbAlc)水平,根据OGTT结果分为正常组、糖耐量异常 (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IGT)组、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组,观察脑卒中各种后遗症情况。结果入院1周后IGT、DM的检出率分别为27.92%、35.72%,出院3个月后分别为24.68%、30.52%,DM组及IGT组的TG、HbAlC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糖代谢异常发生率高,特别是合并高TG时,通过OGTT与HbAlC的检测可提高糖代谢异常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9.
蚌埠地区糖耐量减低调查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6-8月对蚌埠载我2282人进行糖耐量减你(IGT)调查,共发现IGT患者30例,患病率为1.31%。年龄35岁以上者IGT患我病率明显升高;超重、肥胖以及糖尿病家庭史可为IGT的重要易患因素,本组统计设备奢职业间与IGT患病率差异显著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糖耐量异常(IGT)和2型糖尿病(T2DM)患者超声心动图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探讨糖尿病性心肌病的特征性改变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IGT及T2DM 患者共682例,其中IGT组314例、T2DM组368例,另选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健康者为对照组(NC组,400例)。分析各组超声心动图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室间隔厚度(IVSd)、一般资料、同期血糖、血脂及其他代谢指标。结果:与NC组比较,IGT组和T2DM组腰围(WC)、体质量指数(BMI)、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脂血症、尿素氮(BUN)和血肌酐(Cr)均显著增高(P<0.01);与NC组和IGT组比较,T2DM组LVEF显著降低,IVSd明显增厚(P<0.01);而NC组和IGT组之间,LVEF和IV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T2DM患者的LVEF与HbA1c,TC及病程呈负相关(P<0.01);IVSd与WC,BMI,HbA1c及病程呈正相关,与HDL呈负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bA1c、病程均同时纳入LVEF和IVSd回归方程。结论:T2DM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心肌病变,且与血糖控制欠佳和病程长有关,而IGT患者心肌病变不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