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产AmpC酶、金属酶与其耐药的相关性。方法:分离70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AmpC酶、纸片协同法检测金属酶,并选用7种广谱抗生素进行药敏实验。结果:7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AmpC酶和金属酶阳性率分别为35.7%和7.14%。AmpC酶阳性菌株对头孢他啶(CAZ),头孢他啶/棒酸(CD02),头孢噻肟(CTX),头孢噻肟/棒酸(CD03),氧氟沙星(OFX),阿米卡星(AK)表现高度耐药,对亚胺培南(IPM),头孢吡肟(FEP),氨曲南(ATM)敏感;金属酶阳性菌株仅对阿米卡星(AK)敏感,对其余抗生素表现高度耐药。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产AmpC酶和金属酶阳性率较高,两种酶与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性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铜绿假单胞菌产AmpC酶、金属酶与其耐药的相关性。方法 从湘雅医院各临床科室送检的标本中分离出82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AmpC酶,纸片协同法检测金属酶,并选用7种广谱抗生素进行药敏实验。结果 82株铜绿假单胞菌中,AmpC酶和金属酶阳性率分别为32.9%和8.5%。AmpC酶阳性菌株对头孢他啶(CAZ),头孢他啶/棒酸(CDO2),头孢塞肟(CTX),头孢塞肟/棒酸(CDO3),氧氟沙星(OFX),阿米卡星(AK)表现高度耐药,对亚安培南(IPM),头孢比肟(FEP),氨曲南(ATM)敏感;金属酶阳性菌株仅对阿米卡星(AK)敏感,对其余抗生素表现高度耐药。结论 湘雅医院临床标本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产AmpC酶和金属酶阳性率高,两种酶与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性相关。铜绿假单胞菌产酶的检测有助于控制院内感染和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147株铜绿假单胞菌ampC基因分布和产酶状况对药敏的影响。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ampC基因分布情况,PCR产物克隆测序;通过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纸片扩散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情况。结果:107株铜绿假单胞菌ampC基因阳性(占72.8%),PCR产物测序结果与Gene-Bank序列(AE 004827)同源性为100%。ampC基因阴性菌株依次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及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敏感率均≥90.0%;ampC基因阳性菌株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及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明显降低(P<0.05);147株铜绿假单胞菌中88株产AmpC酶(占60.0%),不产AmpC酶菌株依次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敏感,产AmpC酶菌株仅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保持较高敏感率,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噻肟、氨曲南、头孢呋辛敏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广泛存在着ampC耐药基因,明确ampC基因分布和产酶状况有助于临床抗菌药物的选用。  相似文献   

4.
铜绿假单胞菌产AmpC酶和ESBLs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我院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ESBLs与AmpC酶的耐药表型和基因型,了解两种酶的分布情况。方法:用K-B法进行ESBLs试验,3-氨基苯酚硼酸(APB)纸片增强法检测AmpCβ-内酰胺酶表型阳性菌;IPM和多底物纸片法进行诱导产AmpC酶定性试验;PCR检测AmpC酶和ESBLs基因并进行测序分析。结果:70株菌检测出产AmpC酶阳性菌51株,其中33株诱导产AmpC酶试验阳性,诱导率依次氨曲南和头孢他啶-克拉维酸>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噻肟>头孢噻肟-克拉维酸,1株扩增出DHA型AmpC酶,经测序为DHA-1型;ESBLs阳性1株,扩增为tem基因。结论:我院存在产ESBLs与AmpC酶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高突变功株的耐药性与产β-内酰胺酶的关系.方法:对分离出的细菌采用API 20NE系统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法,用内汤稀释法检测高突变菌株,用改良三维试验检测高突变菌株产β-内酰胺酶的情况,用2-巯基丙酸抑制试验筛选金属酶.结果:在12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有45株突变频率超过参考菌株20倍以上,占37.5%.高突变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曲南、阿米卡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接近或超过60.0%.45株高突变菌株中有18株(40.0%)产ESBLs,25株(55.6%)产AmpC酶,6株(13.3%)产金属酶.结论:高突变性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的抗生素耐药率较高,产ESBLs,AmpC酶和金属酶是其对多种抗生素高度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临床分离耐亚胺培南(IPM)铜绿假单胞茵的产金属酶的检测方法及耐药特征.方法 收集我院临床分离的40株耐IPM铜绿假单胞菌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DTA纸片复合法、E-test法和PCR法分别检测产金属酶菌株,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抗茵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40株耐IPM铜绿假单胞茵EDTA纸片复合法筛选9株产金属酶茵株;E-test法筛选6株产金属酶菌株;PCR法仅检测到1株blaIMP-1和3株blaVIM-2耐药基因.产金属酶菌株呈多重耐药,对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大多数表现为高水平耐药;阿米卡星抗茵活性最好,其次为环丙沙星.结论 目前从临床分离的产金属酶铜绿假单胞茵多重耐药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7.
革兰氏阴性杆菌的AmpC酶检测与其药物敏感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湘雅医院革兰氏阴性杆菌AmpC酶产生与其耐药性的关系,为临床提供选药参考.方法:应用Microscan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并应用纸片扩散法进行AmpC酶检测.结果:204株革兰氏阴性杆菌中AmpC酶阳性菌株40株,阳性率为19.61%;AmpC酶阳性菌株与AmpC酶阴性菌株药敏结果显示,前者大多对头孢曲松、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哌酮、氨曲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呋肟、头孢他啶/棒酸、头孢噻肟/棒酸耐药,而后者大多对上述药物敏感,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者大多对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氟沙星及阿米卡星敏感.结论:AmpC酶检测有助于耐药菌株的检出,AmpC酶阳性菌株大多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及酶抑制剂及氨曲南耐药,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氟沙星及阿米卡星敏感,可为临床经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本院铜绿假单胞菌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现况及主要耐药机制。方法用E-test方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环丙沙星7种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用EDTA双纸片扩散法及三维实验分别对金属酶及AmpC、KPC酶表型进行确证。结果从1 068例致病菌中共分离出108例铜绿假单胞菌,18例是对亚胺培南和/或美罗培南不敏感的菌株,耐药率为16.7%,其中有9例金属酶确证实验阳性,3例为AmpC酶持续高产型菌株,KPC酶确证实验尚没有检测出阳性菌株。结论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多表现为多重耐药,这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K-B扩散法测定亚胺培南等7种抗菌药物对46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抗菌活性,采用冻融法粗提铜绿假单胞菌酶液,用改良三维试验分析β-内酰胺酶类型。结果:46株铜绿假单胞菌均对3种以上抗生素耐药,表现为多重耐药。三维试验阳性率52.2%(24/46),其中单一产AmpC酶菌株15株,单一产ESBLs菌株6株,同时产AmpC酶及ESBLs菌株2株,1株产其它β-内酰胺酶。结论:产生β-内酰胺酶是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其中β-内酰胺酶以产AmpC酶为主,是造成临床上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菌素第3、4代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本地区葡萄糖不发酵细菌中泛耐药菌(代表株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在临床标本中的分离与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指导.方法 对临床分离的180株葡萄糖不发酵细菌进行分类鉴定和药敏试验,并用纸片扩散法筛选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头孢菌素酶(AmpC酶)及碳青霉烯类水解酶(KPC酶)的耐药菌株.结果 在葡萄糖不发酵细菌的梅成比中,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56株(31.1%),产AmpC酶22株(12.2%),KPC酶2株(1.1%);同时产ESBLs和AmpC酶16株(8.9%),同时产ESBLs、AmpC、KPC酶1株(0.6%).3种主要葡萄糖不发酵细菌对头孢他啶、头孢三嗪、头孢噻肟、哌拉西林的耐药率最高,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耐药率较低,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耐药率较低.结论 葡萄糖不发酵细菌中泛耐药菌特别是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均有较高的多重耐药性,临床上应重视葡萄糖不发酵细菌引起的感染,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院ICU患者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和探讨该耐药菌的防治方法。方法:临床分离的106株铜绿假单胞菌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纸片扩散法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采用纸片协同法检测金属酶表型,PCR法扩增金属酶基因。结果:2007~2009年共分离出106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哌拉西林、氨曲南、头孢哌酮、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50.9%、39.6%、79.2%、56.6%、57.5%、41.5%、25.5%。结论:携带AmpC金属酶基因是本院ICU患者铜绿假单胞菌耐碳青霉烯类等多种药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痰标本中铜绿假单胞菌AmpC酶的检测及其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敏  王中新 《安徽医学》2004,25(5):366-368
目的 调查痰标本中铜绿假单胞菌AmpC酶的表达情况 ,比较产酶菌和非产酶菌的耐药性。 方法 收集来源痰标本中的铜绿假单胞菌 114株 ,首先采用K -B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的AmpC酶以及 3种不同表型的AmpC酶产生情况 ,然后使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分析产酶菌株与不产酶菌株耐药性。结果 在 114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检出产AmpC酶菌 79株 ( 69.5 % )。产AmpC酶的菌株表现为 3种表型 ,高产高表达型 61株 ( 5 3 .5 % )、低产高表达型 3 3株( 2 7.5 % )、低产低表达型 43株 ( 3 7.7% )。高产高表达AmpC酶菌株明显多于低产高表达型和低产低表达型。 3种不同AmpC酶表型的菌株 ,低产低表达型对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 (P/T)、哌拉西林 (PI)、氨曲南 (ATM )、头孢他啶 (CAZ)、头孢吡肟 (FEP)、亚胺培南 (IMP)的敏感率均明显高于低产高表达型和高产高表达型。结论 痰标本中铜绿假单胞菌AmpC酶产生率高 ,可能是对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3.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β内酰胺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所得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β内酰胺酶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用改良三相水解实验检测药敏试验筛选出的30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β内酰胺酶情况,然后对产酶菌株进行等电聚焦电泳,判断产酶情况。结果30株细菌均未检测到金属酶;26株细菌产β内酰胺酶,其中25株为持续高产AmpC酶,1株同时持续高产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产酶率为86.7%。结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以持续高产AmpC酶为主;改良三相水解实验能消除外膜通透性降低,主动外排泵过度表达和产酶等因素干扰,从而准确、有效地检测出产ESBLs铜绿假单胞菌株。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临床分离所得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β内酰胺酶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方法 用改良三相水解实验检测药敏试验筛选出的30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β内酰胺酶情况,然后对产酶菌株进行等电聚焦电泳,判断产酶情况. 结果 30株细菌均未检测到金属酶;26株细菌产β内酰胺酶,其中25株为持续高产AmpC酶,1株同时持续高产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产酶率为86.7%. 结论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以持续高产AmpC酶为主;改良三相水解实验能消除外膜通透性降低,主动外排泵过度表达和产酶等因素干扰,从而准确、有效地检测出产ESBLs铜绿假单胞菌株.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烧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基因型与抗菌药物耐药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技术对30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基因分型,用纸片扩散法检测不同基因型的铜绿假单胞菌对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同时采用双纸片扩散法筛选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铜绿假单胞菌。结果 30株铜绿假单胞菌脉冲场凝胶电泳指纹图谱显示12个基因型(A~L),相同基因型分别出现相同抗菌谱。筛选出的7株(占23.3%)产ESBL菌株都是同一基因型(D型),其对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亚胺培南、氨曲南、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等13种抗菌药物呈现全耐药现象。结论相同基因型的铜绿假单胞菌株存在相同的耐药谱,这对临床耐药菌株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院产AmpC酶细菌的发生率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G-杆菌848株,用头孢西丁纸片对产AmpC酶菌株进行初筛,用氟氯西林双纸片协同法进行确认,用K-B法测定1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848株G-杆菌经头孢西丁纸片筛选产AmpC酶菌株阳性率为14.3%(121/848),经氟氯西林双纸片协同法试验确认为7.8%(66/848),标本来源以痰液为主,占89.4%(59/66);产AmpC酶菌与非产AmpC酶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均较低(7.3%~34.8%),非产AmpC酶菌对头孢西丁、头孢他啶、氨曲南、阿米卡星、呋喃妥因的耐药率低于产AmpC酶菌的耐药率,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AmpC酶细菌呈多重耐药,应高度重视和控制,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吡肟对产AmpC酶细菌的敏感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卢艳萍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9):963-963,970
目的探讨下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下呼吸道标本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58株。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采用改良三维试验方法检测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和头孢菌素酶(AmpC酶),采用外膜蛋白图谱紫外吸收法测定外膜蛋白OprD2含量。结果22株对亚胺培南耐药,其中检出单产ESBLs8株,单产AmpC酶6株,同时产AmpC酶和ESBLs3株。亚胺培南耐药株OprD2相对含量明显低于敏感株(P〈0.01)。结论ESBLs和AmpC酶的产生以及外膜蛋白OprD2的减少是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院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金属酶的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了解引起院内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情况并分析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双纸片协同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的金属酶,同时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与药敏系统捡测其耐药性。结果:院内感染标苓分离的456株铜绿假单胞菌中耐亚胺培南的菌株有67株,占14.7%(67/456),其中产金属酶的有24株,占5.3%(24/456);产酶株对头孢噻肟、哌拉西林、环丙沙星、丁胺卡那、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氨曲南的耐药率分别为95.8%、95.8%、91.7%、91.7%、79.2%、71.0%、58.3%、54.2%,远远高于不产金属酶的铜绿假单胞菌。结论:院内感染标本分离的产金属酶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的多种抗生素具有更高的耐药率。  相似文献   

19.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杰  周建英  俞云松 《浙江医学》2005,27(11):818-821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的27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β-内酰胺酶的类型.方法采用K-B法测定美罗培南等15种抗菌药物对27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三维试验、2-巯基丙酸抑制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β-内酰胺酶类型.结果阿米卡星敏感性最高为66.7%,其它依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55.6%)、头孢吡肟(51.9%),美罗培南敏感率为29.6%.三维试验结果表明,12株产碳青霉烯酶中金属酶2株;单产AmpC酶3株.2-巯基丙酸抑制试验筛选金属酶2株阳性,与三维试验结果相符.根据参考文献设计VIM-2特异性引物,PCR反应结果阳性,经克隆测序证实VIM-2型金属酶.结论我院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机制中很重要一部分原因是产碳青霉烯酶.  相似文献   

20.
利用2-巯基丙酸检测产金属-β-内酰胺酶细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并建立一种筛查产金属-β-内酰胺酶细菌的简便方法,了解产金属酶细菌的耐药性,指导临床用药.方法:临床分离的病原菌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纸片扩散法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采用2-巯基丙酸络合金属离子的纸片扩散法来检测金属酶.结果:27株耐亚胺培南细菌共检出产金属酶菌株8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7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株.8株产金属酶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抗生素及亚胺培南全部耐药,仅对氨曲南、阿米卡星及环丙沙星较敏感.结论:络合金属离子的纸片扩散法是一种简便、敏感的细菌产金属酶的检测方法;产金属酶细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