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孔德良  刘来女 《中国骨伤》2000,13(11):697-697
患儿 ,男 ,9岁 ,左前臂跌落伤 9小时入院。腕部呈银叉样畸形。查体 :右肘部及前臂与腕部肿胀明显。肘部呈半屈曲畸形 ,腕肘部及前臂可触及骨擦音。桡骨小头窝消失。X线片示 ,上尺桡关节分离 ,桡骨小头向外前方移位 ,尺骨上段粉碎性骨折。桡骨远端向背外侧明显移位。尺骨远段向桡背移位骨折。入院诊断 :①孟氏 (Monteggia)骨折 ;②科雷氏 (Colles)骨折 ;③尺骨远段骨折。入院后立即行手术治疗。术中用克氏针分别固定尺骨近远端骨折、桡骨远端骨骺。复位桡骨小头后修补环状韧带 ,再用一根克氏针从肱骨小头将桡骨小头固定。术…  相似文献   

2.
经皮多针髓内弹性固定治疗不稳型尺桡骨干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尺桡骨干多针髓内弹性固定的原理、选针、进针、固定的方法及骨折整复的步骤和临床疗效。方法在C臂X光机监视下,选多根直径1.5~2.0mm克氏针经尺骨鹰咀后方正中或尺骨下端背侧尺骨茎突桡侧缘进针,整复固定尺骨;通过Lister结节尺侧经其顶点进整复固定桡骨,结合简单外固定治疗不稳定型尺桡骨干骨折166例。结果骨折正常愈合146例,延期愈合16例,不愈合4例。经6~60个月随访,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评定:优150例,占90.4%,良12例,占7.2%;差4例,占2.4%。结论经皮多针髓内弹性固定结合简单外固定,通过正确选针、合理进针、正确复固定治疗不稳定型尺桡骨干骨折,恢复了前臂的正常生理解剖结构,手术时间短,创伤少,骨折愈合率高,克氏针松动退出、感染、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少,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蔡有根  桂平  冯皓 《中国骨伤》2006,19(2):87-88
目的:探讨改良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桡骨远端骨折患者43例,男19例,女24例;年龄14~71岁,平均39岁。采用改良经皮克氏针固定法治疗,骨折复位成功后经皮打入3枚克氏针固定。其一从桡骨远折端桡侧进针,从桡骨远折端尺侧出针,克氏针继续进针穿过尺骨下端;其二从桡骨茎突斜行进针经骨折线从桡骨近折端尺侧出针,克氏针继续进针穿过尺骨;其三从桡骨近折端桡侧斜行进针经骨折线从桡骨远折端尺侧出针。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43例均获临床愈合,无骨折再移位。按Aro评定标准:优13例,良23例,可5例,差2例。结论:改良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固定牢固,损伤小,有利于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作者采用3种内固定方法治疗前臂双骨折260例,其中双接骨板组130例,桡板尺针组60例,双骨圆针组70例.经3个月~4年的随访,结果双接骨板组尺桡骨愈合率最高,再手术率最低.通过测量30对尺桡骨标本的长度和口径;并分析骨圆针固定尺桡骨时与髓腔的接触面积,发现骨圆针穿入髓腔后与骨折端的髓腔面接触不理想,难于达到确实固定的效果;力学测试了经接骨扳和骨圆针固定的尺桡骨骨折各15对,结果说明在同等外力条件下,骨圆针组易发生成角、分离及旋转现象.认为内固定治疗前臂双骨折,应采用双接骨板的方法好.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90年以来采用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桡尺骨骨干骨折33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临床资料33例中男16例,女17例;年龄11~72岁;尺骨干骨折4例,桡骨干骨折14例;桡尺骨干双骨折15例;均系有明显移位骨折;骨折受伤到采用本法治疗3~30天。治疗方法患者仰卧手术台上,患肢外展,腋部用木柱或布带固定制动。前臂术区常规消毒铺盖无菌中单,在桡骨远端进针区用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作局部浸润麻醉。尺骨在尺骨鹰咀或尺骨小头进针区作局部浸润麻醉,能作臂丛麻醉更好。在X透视下或电视X透视下手法整复骨折对位,查对位满意后,将克氏针经皮穿入桡骨或尺…  相似文献   

6.
孟氏骨折伴下尺桡关节脱位,临床罕见。我们收治一陈旧性病例,经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患者,男,13岁,跌倒致左前臂畸形、活动障碍70d入院。曾在外院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查体:左前臂畸形,肱桡关节空虚,尺骨小头隆起,压痛、浮动感。前臂旋转活动受限。X线片:左尺骨中上1/3骨折,向外后方成角畸形愈合,桡骨头脱位,下尺桡关节分离,遂经Bovd入路手术,尺骨截骨,髓内钉固定;桡骨头复位,以前臂深筋膜重建环状韧带,1枚细克氏针固定肱桡关节于屈曲90°位;再手法复位下尺桡关节。术后屈肘90°、前臂旋后位石膏托固定。3周后去石膏、拔  相似文献   

7.
尺桡骨双骨折两种内固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尺桡骨双骨折两种内固定方法的比较朱明海李春游李新生韩卢丽尺桡骨双骨折属于不稳定骨折,目前多主张切开复位内固定,固定材料主要是钢板和尺骨髓内针。笔者对过去5年来我院收治的桡尺骨双骨折两组内固定治疗的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3例...  相似文献   

8.
累及桡尺远侧关节不稳定的尺骨茎突骨折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累及桡尺远侧关节不稳定的桡骨远端合并尺骨茎突骨折的手术指征和治疗方法.方法 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对12例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的患者,采用克氏针结合张力带钢丝固定尺骨茎突,同时采用骨锚修复下尺桡韧带深层结构在尺骨隐窝的止点,从而稳定桡尺远侧关节.结果 术后12例桡骨远端骨折及尺骨茎突骨折均愈合,术后随访时间为6~18个月.按改良的Mayo腕关节评分标准评定:优4例,良5例,中2例,差1例.结论 尺骨茎突在桡尺远侧关节稳定中起着重要作用,对累及下尺桡韧带结构损伤的尺骨茎突骨折进行固定并重建韧带对稳定桡尺远侧关节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遗留关节功能障碍早期手术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1—2014-06诊治的16例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7例行尺骨截骨矫形,9例行尺骨截骨延长;然后均行桡骨头切开复位、环状韧带修补及关节囊紧缩缝合术。10例肱桡关节克氏针贯穿固定,7例尺骨截骨端克氏针髓内固定,9例接骨板固定。结果16例均获得随访12~28个月,平均15.6个月。末次随访时,1例前臂旋前受限于50°。肘关节伸直0°~10°,平均4°;屈曲120°~145°,平均133°;旋前70°~90°,平均75°;旋后80°~90°,平均87°。疗效采用Mackay临床功能标准评定,优8例,良7例,差1例。结论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早期手术,尺骨截骨矫形(或延长)、桡骨头切开复位是恢复肱桡关节及上尺桡关节正常结构的关键,视桡骨头稳定情况行肱桡关节克氏针短期固定,为关节功能早期恢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7—2016-10采用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的28例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远端骨折。末次随访时进行腕关节功能Gartland-Werley评分、PRWE评分并评价患者满意度。结果 2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9.2(8~10)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平均3.3(3~5)个月。末次随访时桡骨均无短缩,掌倾角平均5.3°(0°~8°),尺偏角平均23.3°(21°~27°)。末次随访时腕关节功能Gartland-Werley评分:优14例,良10例,可4例,优良率85.7%;PRWE评分平均28.3(15~41)分。结论对于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远端骨折,应充分认识到尺骨远端解剖结构的重要性,采用外固定架固定治疗时可以联合横向克氏针固定以稳定下尺桡关节,获得更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尺骨茎突骨折内固定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骨科收治的93例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患者,依据是否行尺骨茎突骨折内固定分为内固定组和非内固定组。两组患者均实施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内固定组同时对尺骨茎突骨折行克氏针或联合钢丝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桡骨远端骨折愈合时间、桡骨远端骨折和尺骨茎突骨折愈合情况、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腕关节主动活动度、腕关节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臂肩手功能障碍(DASH)评分。结果内固定组桡骨远端骨折愈合时间为(12.4±2.1)周,非内固定组为(13.8±3.4)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所有患者桡骨远端骨折和尺骨茎突骨折均愈合,非内固定组所有患者桡骨远端骨折均愈合,尺骨茎突骨折愈合13例,畸形愈合19例,不愈合3例。两组患者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腕关节主动活动度、腕关节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和DASH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尺骨茎突骨折是否内固定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疗效无影响,但会影响尺骨茎突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臂骨折合并远、近桡尺关节不稳的特点、手术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07—2016-07采用手术治疗的31例合并远、近桡尺关节不稳的前臂骨折。急诊或择期手术,解剖复位骨折或脱位,采用钢板螺钉或钢板+尺骨髓内钉内固定;13例合并桡骨头脱位者修复环状韧带,5例尺骨冠状突骨折从后向前用空心钉固定;17例远桡尺关节脱位复位后不稳定,采用克氏针固定6周。结果 3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4.6(1~10)年。末次随访时疗效根据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标准及Green-O’Brien上肢功能临床评分标准评定:优15例,良12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7.1%。结论合并远、近桡尺关节不稳的前臂骨折较为严重,宜早期诊断并进行有效解剖复位和内固定,以预防前臂畸形、旋转功能障碍、骨折愈合不良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远端尺桡关节骨折脱位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43例远端尺桡关节骨折脱位整复后骨折不稳定,采用切开整复钢板内固定或外固定架,恢复掌倾角和尺倾角。同时根据远端尺桡关节不稳,采用前臂旋后位或旋前位石膏外固定或整复后克氏针固定。结果根据患者的主诉、前臂远端及腕关节外形、下尺桡关节的稳定性、腕关节屈伸、前臂旋转功能及X线征象来分析临床疗效。结果优16例,良21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86%。结论远端尺桡关节骨折脱位,要求恢复桡骨远端掌倾角、尺倾角,同时恢复远端尺桡关节的稳定性,预防前臂旋转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桡骨头闭合复位、尺骨髓内针内固定治疗儿童开放孟氏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急诊清创、桡骨头闭合复位、尺骨髓内针(克氏针或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治疗31例开放孟氏骨折患儿。结果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6~48个月。尺骨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4~12周。5例桡神经损伤全部恢复。无感染、关节僵硬、骨化性肌炎、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发生。肘关节屈伸及前臂旋转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儿童开放孟氏骨折采用急诊清创、桡骨头闭合复位、尺骨髓内针内固定治疗,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弹性三棱针治疗青少年桡尺骨干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谭晚明 《中国骨伤》2001,14(10):626-626
我院自 1986年以来采用弹性三棱针内固定治疗青少年桡尺骨干骨折 2 6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6例中男 17例 ,女 9例 ;年龄 6~ 17岁 ,平均 12岁。其中桡骨骨折 11例 ,黄氏骨折 1例 ,尺桡骨骨折 14例。2 6例中 3例为陈旧性骨折 ,已作桡骨钢板内固定失败 ,其余均为新鲜骨折。2 手术方法桡骨骨折采用前臂背侧切口 ,显露骨折端 ,清理血肿 ,选用弹性三棱针测量髓腔宽度 ,在腕部鼻烟窝上方 2cm处切开皮肤 1cm左右 ,沿拇长展肌桡侧伸腕肌间分离达桡骨 ,后改用外固定支架器械内套管插入防止缠绕肌腱 ,用细骨钻与桡骨纵轴 3 0°~ 4 …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克氏针预制弯度内固定治疗儿童前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9年10月至2022年12月采用克氏针预制弯度内固定治疗儿童前臂骨折32例,男25例,女7例;年龄3~15(8.0±0.5)岁;左侧18例,右侧14例;桡、尺骨双骨折24例,Monteggia骨折3例,Galeazzi骨折4例,桡骨颈“歪戴帽”骨折1例。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线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并采用上肢功能评定表(disabilities of arm,shoulder and hand,DASH)和Grace-Eversman前臂双骨折评价系统评估克氏针预制弯度内固定治疗儿童前臂骨折的临床疗效。结果 :32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2~12(7.16±2.51)个月。术中出血量(20.68±5.50) ml,X线透视次数(5.80±2.50)次,手术时间(24.34±5.10) min。32例均骨折顺利愈合,愈合时间(8.82±1.62)周。2例出现并发症,其中1例术后拇长伸肌腱断裂,1例术后预制弯度克氏针在骨髓腔旋转导致骨折明显移位。DASH评分0~16(8.32±1.50)分;依据Gr...  相似文献   

17.
前臂双骨折的治疗方法还存在争议,作者对前臂双骨折分别采用混合内固定(27例)与双钢板内固定(29例)。混合内固定组桡骨以钢板固定,尺骨以髓内钉固定。随访分析骨折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通过尺骨截骨结合环状韧带重建术治疗陈旧性儿童孟氏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回顾分析了自2010—2015年收治的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11例,其中男9例,女2例;年龄9~16岁,平均12.5岁。采用Boyd切口,显露肱桡关节、上尺桡关节及尺骨近端,对成角或短缩畸形的尺骨行截骨矫形,1/3管形钢板固定,切除嵌在肱桡关节或近端尺桡关节中残存的环状韧带和瘢痕组织,复位桡骨头后用克氏针固定,取前臂深筋膜绕桡骨颈重建环状韧带。如残存的环状韧带足够长可将其与纤维瘢痕视为一体合拢缠绕桡骨颈重建环状韧带。术后石膏外固定4~6周,拆除石膏,拔除克氏针后行功能锻练。结果随访10例,随访时间6~48个月。疗效评价:优8例,良1例,差l例,优良率达90%。肘关节由术前的屈25°~50°、伸5°~10°、旋前旋后5°~20°,改善为术后的屈90°~120°、伸0°~5°、旋前旋后75°~90°,功能改善明显。结论尺骨截骨矫正成角或短缩畸形,结合环状韧带重建治疗儿童陈旧孟氏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失败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桡骨远端骨折为全身中最常见的骨折,约占整个骨折患者的1/6,多见于老年患者。收治了桡骨远端骨折骨不连及畸形愈合的患者28例,分析原因如下。1临床资料1998-2004年,共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失败病例28例,其中桡骨远端粉碎骨折7例,骨不连21例。桡骨远端粉碎骨折组中,男4例,女3例;年龄21~65岁,平均41.3岁。其中石膏固定导致骨折再移位4例,外固定支架固定导致骨折再移位2例,克氏针内固定导致再移位1例。骨不连组中,男14例,女7例;年龄34~70岁,平均55.7岁。其中采用普通钢板固定7例,三棱针固定7例,克氏针加钢丝固定2例,单纯克氏针固定2例,外固定架…  相似文献   

20.
桡骨交叉针内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尺桡骨远端移位双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及材料 :切开复位后 ,用 2枚克氏针交叉固定桡骨。术后用前臂旋前位石膏固定。结果 :本组 35例获 1 .5~ 3年随访 ,全部愈合 ,1例尺骨背侧成角 1 0° ,1例旋后差 1 5°。讨论 :本方法创伤小 ,复位满意牢固 ,不损伤骨骺 ,简单易行。我们认为儿童前臂远端移位双骨折保守治疗失败应手术治疗 ,反复手法复位会增加软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