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bypass,OPCABG)是一种微创心脏外科手术,由于该术式不借助于体外循环在心脏正常跳动下完成,故可在保证手术疗效的前提下,大大减低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所引起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体外循环损伤。  相似文献   

2.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 off- 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OPCAB)与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 conventional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CABG)相比,从理论上避免了体外循环损伤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已成为当代微创心脏外科手术的热点术式之一.我院自 2001年至今共施行 OPCAB手术 10例,现将麻醉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3.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临床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敏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1):1988-1989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微创心脏外科手术.该手术不使用体外循环,在心脏搏动下进行冠状动脉移植,避免了常规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CABG)所引起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体外循环造成的创伤,具有出血少、术后输血少、用药少、拔管早、进食早、并发症少等优点[1-3].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搭桥术是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重建心肌血运的有效方法之一.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微创心脏外科手术.该手术不使用体外循环,在心脏搏动下进行冠状动脉移植,避免了常规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CABG)所引起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体外循环造成的创伤,具有出血少、术后输血少、用药少、拔管早、进食早、并发症少等优点[1].本院自2003年至今共行OPCABG 109例,现将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配合方法和要点。方法总结分析我院356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术中配合过程。结果 356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生配合失误影响手术事件,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讨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要求护士操作技术熟练,理论基础扎实,提前备齐特殊用具,熟悉手术步骤,配合娴熟,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6.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微创心脏外科手术.该手术不使用体外循环,在心脏搏动下进行冠状动脉移植,避免了常规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CABG)所引起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体外循环造成的创伤,具有出血少、术后输血少、用药少、拔管早、进食早、并发症少等优点[1-3].OPCAB成功的关键是心肌完全血管化、良好的心肌保护和术后监护[4].  相似文献   

7.
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的术中配合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波  殷杰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3):2759-2761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术中配合,为更好地配合冠脉搭桥手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我院在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下行多支冠状动脉搭桥术共54例.其中体外循环15例,非体外循环39例.术中控制血压、心率的变化,保证有效循环血量.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是在心脏停止跳动后直接进行血管吻合,非体外循环利用心脏固定器和氧气吹管以及冠状动脉分流栓使吻合处的局部心肌处于相对静止和冠状动脉处于无血状态下做血管吻合.结果54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均获成功,无一例死亡,术后2周均痊愈出院.结论 手术室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生理和心理特点,加强术中护理;熟悉手术经过,严格无菌观念,通过和手术医生、麻醉师、机组人员的密切配合以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8.
背景:研究表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别.导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桥血管病变和心律失常.目的:评价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与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相比是否具有优越性.方法:检索2000/2009国内关于检索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后疗效的临床对比研究,收集相关数据并用RevMan 4.2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检索并纳入本次研究的文献共16篇,其中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的病例1 392例,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的病例1 252例.Meta分析结果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组的手术效果优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组,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组在ICU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并发症上都明显低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组(P<0.05),但在移植血管数上低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组(P<0.05),而两组在年龄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近期观察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状动脉病变比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治疗效果更好,但远期效果如何,尚未形成定论.  相似文献   

9.
汪涤菲  薛蓓 《上海护理》2010,10(5):42-4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冠状动脉搭桥术是目前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适用于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经冠状动脉造影后显示不适合介入治疗者。传统的搭桥手术是在体外循环下进行,随着外科手术方法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比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的比例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0.
张涌  郭建军  梁智星 《护理研究》2002,16(5):284-285
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由于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补体系统的激活 ,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脱落等原因常常造成病人术后心功能不全、出血及血栓形成、脑及脏器栓塞等。近年来 ,微创冠状动脉外科的兴起及特殊的手术器械应用于临床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占总搭桥术的比例越来越高 ,达30 %~ 6 0 %,而且由最初的仅应用于单支血管发展到多支血管。术后病人恢复快 ,并发症也明显减少。所以 ,该手术技术已成为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一种趋势。 1997年 4月— 2 0 0 0年 7月 ,我科对 2 1例冠心病病人施行了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并对术后早期…  相似文献   

11.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郭俊艳  王建荣 《现代护理》2004,10(2):193-196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微创心眭外科手术。该手术不使用体外循环,在心脏搏动下进行冠状动脉移植,避免了常规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CABG)所引起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体外循环造成的创伤,具有出血少、术后输血少、用药少、拔管早、进食早、并发症少等优点。OPCAB成功的关键是心肌完全血管化、良好的心肌保护和术后监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到2014年1月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200例,按照术式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移植术和对照组100例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并发症。结果治疗组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ICU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移植术,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主要外科手段。它避免了常规心脏手术带来的体外循环损伤和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降低了手术死亡率.尤其适合老年病人、低射血分数病人、合并重要脏器功能损伤的病人和其他重症冠心病病人。虽然其技术成熟且疗效显著,但其术后高达14%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仍然影响着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探讨影响冠心病合并COPD者冠状动脉搭桥术死亡率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共有75例冠心病合并中重度COPD的患者接受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包括微创冠状动脉搭桥),其中男63例,女12例,年龄55~83岁,平均年龄71.5岁。人均搭桥3.5支。同期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的此类患者14例,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的搭桥数目、手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肺部并发症、死亡率等,分析影响手术死亡率的危险因素。结果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组无手术相关死亡,术后6例患者因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死亡,69例症状明显改善,顺利出院。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组死亡2例,1例因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死亡,1例因心力衰竭死亡,较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组出血多,手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长。结论在冠心病合并中重度COPD患者中,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近期临床效果较好,并发症及死亡率较低,COPD是影响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死亡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冠状动脉搭桥术(CABD)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之一,目前绝大多数搭桥术在体外循环(CDB)下完成。CPB技术虽已日渐成熟,但由手术创伤、转流、缺血再灌注损伤所带来的全身性炎性反应不可避免。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是外科医生在跳动的、无CPB支持的心脏上实施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30 d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急性心机梗死患者30 d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冠状动脉病变、冠状动脉搭桥支数、血液动力学参数、心肌损伤指标等因素的变化。结果:130例急性心机梗死患者30 d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死亡4例(3.1%),心力衰竭9例(6.9%),心律失常20例(15.4%)。结论:急性心肌梗死30 d内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但术前肌钙蛋白I应尽量接近或达到正常,急性期手术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非急性期手术。  相似文献   

17.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不仅减少了体外循环对机体的损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创伤小、手术简化、费用低的需要,疗效与常规体外循环搭桥无显著差别。本文总结28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麻醉体会。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是治疗冠心病、改善心肌供血的有效方法,是近年来蓬勃兴起的新技术,传统的冠脉搭桥手术是在体外循环(及心肺机)辅助下进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是外科医生在跳动的、无体外循环支持的心脏上手术。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改善心肌供血的有效方法,传统的冠脉搭桥手术(CCABG)是在体外循环((CPB)也就是心肺机辅助下进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是外科医生在跳动的,无CPB支持的心脏上实施手术[1].  相似文献   

20.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即是在没有体外循环支持下在跳动的心脏上行主动脉和冠状动脉搭桥术,与传统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相比,具有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住院和ICU停留时间,避免了体外循环给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及相关并发症[1],减化了操作,降低医疗费用等诸多优点,而倍受关注.我院自2002年5月21日~2002年11月11日开展OPCAB手术26例,术后桥通畅率100%,现将手术配合和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