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乳痈是乳房部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疾病,祖国医学把它分为内吹(妊娠期)乳痈和外吹(哺乳期)乳痈。临床上以外吹乳痈多见,多发生于初产后的3~4周。笔者自1980年10月至1985年7月,用通络消痈汤治疗24例乳痈病人,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一般资料本组均为初产哺乳期妇女,最大年龄30岁。最小24岁。发病原因:乳头破损者12例,郁乳者7例,挤压3例,乳头内陷1例,不明原因1例。类型:郁乳期13例,酿脓期8例,溃脓期3例(其中一个脓腔者两例,两个脓腔者1例)。  相似文献   

2.
乳痈是乳房最常见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多见于产后哺乳期妇女,尤以初产妇为多见,发病率较高。笔者1999年9月~2006年5月以手法排乳配合自拟通乳方治疗外吹乳痈127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127例均为我院乳腺专科门诊病人,均为哺乳期,属乳痈初期(乳汁郁积)及酿脓期。年龄22~38岁,平均26.5岁;初产妇108例,经产妇19例;病程1~15天,平均4天;病位在乳晕区者25例,外上象限者38例,内上象限者31例,外下象限者18例,内下象限者15例;有乳头皲裂者21例;乳汁郁积期106例,酿脓期21例。全部病例依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  相似文献   

3.
乳痈是临床常见病之一,或发生于哺乳期,或发生在妊娠规。哺乳期发生者为外吹,妊娠期发生者为内吹。治法略有不同。鉴于内吹比较少见,故本文仅述外吹。此病以初产妇居多,常因乳汁积滞、邪气干犯、热郁肉腐而成脓为痈。临床分类以“硬肿未溃”为多见。李幼安老中医多年来治疗大量乳痈病人,用自拟“天丁汤”为主,对硬肿未溃或化脓已溃者酌情加减,均能取得满意疗效。其基本方药是:天丁,桔核、荔枝核、鹿角片、赤芍、乳香、没药、蒲公英、炮甲。毒剧脓甚者加野菊花、二花、连翘、丝瓜络等。大便干结者加大黄。此证型往往还同用加味金黄散外敷。药物即《外科  相似文献   

4.
针刺治疗外吹乳痈15例刘晋钊(四川成都铁路中心医院610081)乳痈指发生于乳房部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即急性乳腺炎。中医分为外吹乳痈和内吹乳痈,外吹乳痈是指哺乳期所患的急性乳腺炎,内吹乳痛是指妊娠期所患的急性乳腺炎。其临床特点表现为乳房呈局部性或较弥漫...  相似文献   

5.
乳痈有外吹乳痈(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内吹乳痛(妊娠期乳腺炎)和一般乳痈(乳部脓肿)三种。近十余年,笔者以针灸、拔罐为主,辅以中药、红外线和激光治疗外吹乳痈Zto例,疗效显著,随访观察,无一例复发,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Zop例患者均系哺乳期妇女,年龄对一35a,病程3d-6m,其中150例病程较长;单侧发病lbo例,双侧发病4D例;其中120例经消炎药治疗无效而转诊,批例经手术后未愈亦转来治疗,扣例为初诊。2治疗方法治则疏肝解郁,清热解毒,止痛化瘀结。治法针灸、拔罐,同时对患部红外线照射,酌情配合中药或激光。10次为…  相似文献   

6.
乳痈的防治     
乳痈,指乳房患痈肿脓疡。乳痈虽男女老幼均可发生,但以产妇哺乳期为常见。由于乳汁蓄积雍聚或哺乳时乳头损伤,感染细菌邪毒而发病。过去中医典籍称为外吹乳痈、妒乳、吹奶等,西医称为急性乳腺炎,是妇女产后的  相似文献   

7.
急性乳腺炎系乳房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疾病,属中医学“乳痈”范畴。中医把怀孕期间乳痈称为“内吹乳痈”,产后的乳痈称为“外吹乳痈”,既非孕期,又不是产后,所患乳痈称为“非哺乳期乳痈”。本文将临床最常见的“外吹乳痈”的辨证施护方法及临床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外吹乳痈相当于西医的哺乳期乳腺炎,是哺乳期发生于乳房部位的急性化脓性疾患,具有发病急、传变快、易成脓的特点,严重影响了哺乳期女性的生活质量。王志华教授认为外吹乳痈尤贵分期论治,辨证施治,综合运用中医外治法,局限病变范围,掌握合适手术时机,能够最大程度上保留乳汁,减轻疼痛程度,提高乳母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胡献国 《气功》2013,(12):1116-1117
乳痈,即急性乳腺炎,是指乳腺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若在妊娠期发病者,称为“内吹乳痈”,哺乳期发病者称“外吹乳痈”,发病率约占产妇的1%以上,是哺乳期妇女常见病。其发病原因有四点:一是妊娠期妇女乳房不洁,导致细菌侵入;  相似文献   

10.
<正> “回乳汤”为我院胡意明教授经验方。用于正常断乳,尤对哺乳期妇女因乳头内陷或过小或破裂、乳痈(急性化脓性乳腺炎)等哺乳困难及乳痈火针排脓或切开引流后因疮口乳汁溢出形成奶漏致久不愈合而需回乳者。笔者从师3年,应用此方疗效颇佳。1 临床资料 治疗需回乳者76例。门诊患者72例,急诊1例,住院患者3例,均为哺乳期妇女。属先天性乳头内陷者32例,乳头过小者4例,乳头破裂者6例,乳痈者7例,乳痈经火针或切开排脓后形成奶漏疮口久不愈合者27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30岁。  相似文献   

11.
急性乳腺炎,中医称“乳痈”,多见于哺乳期妇女,一旦乳痈形成,是消散或成脓穿溃,预后不大相同。笔者针对乳痈形成的机理,自拟解毒宣络汤用于早期乳痈的治疗,消散效果十分显著,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本组36例均为女性,年龄最小23岁,最大35岁,均为哺乳期妇女...  相似文献   

12.
总结陆师分期辨治外吹乳痈经验,陆师将外吹乳痈分三期,乳痈初期内治以通为顺,外治最重手法排乳;乳痈成脓期偏外治;乳痈溃脓期多变证需多种手段综合治疗。内外治相结合,临床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尹兴玲  刘攀 《中国针灸》2020,(3):325-326
外吹乳痈,即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是哺乳期发生的乳房急性化脓性疾病[1],多发生于产后哺乳2~4周的产妇,尤其是初产妇。研究[2]显示高达33%的哺乳期妇女曾患哺乳期急性乳腺炎。近两年来外吹乳痈的发病率不断升高,部分患者由于无法忍受疼痛而停止母乳喂养,影响婴儿的健康成长,临床亟待确立一种安全、有效的外治方法。笔者近年来采用毫火针赞刺法治疗气滞热壅型外吹乳痈患者60例,并对治疗前后患者疼痛和肿块大小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笔者自1993~1998年,应用手法和中药疗法治疗乳痈89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89例,均为哺乳期妇女,乳痈尚未成脓者,多发于产后3~4周;其中初产妇69例;年龄在22~30岁之间,平均25.1岁,病程最短者5小时,最长5天,平均16小时。临床表现:乳房肿痛,局部有硬结,伴压痛及搏动痛,严重者畏寒发热,  相似文献   

15.
外吹乳痈的推拿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吹乳痈是指哺乳期内乳房局部的急性疾病,现代医学叫"急性乳腺炎".在临床上也以此类乳痈为最多.自2001年以来,应用推拿治疗乳痈患者2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乳痈,最早见于《肘后方》.又名吹乳、妒乳、乳疾,俗称奶疮,是一种乳房部化脓性疾病.临床上常以发于妊娠期者名内吹乳痈,发于哺乳期者名外吹乳痈.据既往资料记载,该病发生率约占哺乳期妇女的百分之一,近十多年来,由于初产妇人群因素的变异(其原因可归纳为,不愿哺乳、情志脆弱、不善保健、高龄初产),该病的实际发生率已高出此数.笔者自一九七九年以来,常接触县以下基层中医及民间医生,注意观察了中医对该病的各种治疗方法和取效的速缓.大致有:①内服法;②外敷法;③体表按摩疗法;④穴位按摩  相似文献   

17.
针刺配合按摩治疗乳痈54例158200黑龙江省鸡东县中医院于秀珍黑龙江省中医药职工中专学校焦跃军乳痈即西医所称的急性乳腺炎,多发生于产后哺乳期,发生于怀孕期者较为少见。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中,49例为产后哺乳期,1例为怀孕期,病程最长为5天,最短者为1...  相似文献   

18.
正乳痈可以分为内吹乳痈及外吹乳痈,妊娠期乳痈为内吹乳痈,哺乳期乳痈为外吹乳痈[1-3]。外吹乳痈变化较快,多以局部的红肿热痛伴发热为主要症状,治疗常以清热解毒为主,然而不可忽视产后多瘀、多虚、多寒的特性[4],陈鹏教授总结出在乳腺炎初起即乳痈郁滞期即以中药轻清郁热,截断病程,又不伤正。  相似文献   

19.
手法疏通治疗哺乳期乳腺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手法疏通治疗哺乳期乳腺炎张丽萍*张兆平**主题词乳腺炎/外治法手法疏通哺乳期乳腺炎中医称“外吹乳痈”。临床分为三期,即淤乳期、成脓期及溃后期。手法疏通适用于淤乳期。淤乳期亦是治疗该病的关键,若本期失治或误治可很快形成脓肿,致病情难以控制,患者痛苦难忍...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为外吹乳痈消散的临床资料:病例年龄以26~30岁最多,占69.8%,发病时间以产后一个月最多,占35.4%,发病天数以1~10天最多,占80.7%,治愈天数在1天以内者53例,2天者为179例,三天者194例,4天者172例,5天者153例,6天者127例,7天以上者172例。临床分型与治疗:1、表热型:多见于乳痈早期,多未成脓。常用药如荆芥、牛蒡、大豆卷,连翘、苏梗、蒲公英、王不留行、路路通、通草等。外敷如意膏;2、胃热型:多见于乳痈中期,以成脓者为多。常用药有生石膏、黄芩、蒲公英、芦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