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输血广泛应用于临床,最近人们发现,对肿瘤病人进行输血,可促进肿瘤复发,降低生存率,增加病死率,使免疫功能降低。因此,肿瘤病人的输血需十分谨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病人临床输血的注意事项,寻求安全输血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老年病人输血情况。结果100例老年病人输血后出现发热15例,咳嗽、呼吸困难5例,荨麻疹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2%。经对症处理均好转。结论输血前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控制输血不安全因素,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并避免死亡等恶果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输血作为临床治疗病人的重要手段之一,已经有百余年历史,尽管近十年来输血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新技术,新方法不断被应用,新的血液制品不断出现,但输血不良反应仍然存在,轻则影响病人的康复,重则导致病人死亡。  相似文献   

4.
安全输血指输血既能达到预期和应有的治疗效果,又能避免由于输血不当或者血液制品本身存在质量问题所导致的不良反应与副作用。护理人员在如何做好安全的输血工作,保证医院输血安全,防范输血风险等方面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护理人员通过大力加强有关输血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学习;加强输血业务学习和输血安全教育;加强输血的法律意识、证据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规范输血护理技术操作程序;制定处置各种输血不良反应的预案,极大地提高了临床输血护理质量,对于保护病人、医院、和自身的合法权益。保证病人安全、有效输血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测定输血对恶性肿瘤的复发与转移的影响,为临床肿瘤患者谨慎输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314例行根治性切除恶性肿瘤患者,按照随机化原则,输血组58例,未输血组256例;对两组手术时及术后5淋巴结转移率年复发及(或)转移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输血组与未输血组手术时淋巴结转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5年复发及(或)转移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输血与恶性肿瘤患者的术后5年复发及(或)转移率有密切关系,由于异体输血致受血者免疫抑制,因而阻碍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从而促进肿瘤的生长与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临床预输血病人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探讨不规则抗体检测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免疫试验检测不规则抗体,阳性者再进一步做抗体鉴定。结果用微柱凝胶法对3240例预输血的患者中检出不规则抗体阳10例,其中抗-E4例,抗-D1例,抗-C1例,抗-e1例,抗-M1抗-Ce1例,抗-P11例,阳性率0.29%。结论:对输血前患者常规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特别是对预期手术和有输血史和妊娠史的患者更为重要,对保证受血者输血安全,降低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及时寻找配合的血源,均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血小板计数、凝血四项、电解质、肝功能和肾功能指标在肿瘤手术患者大量输血后的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漯河市中心医院2016年12月至2019年6月期间进行肿瘤手术大量输血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在输血前、输血后监测血清血小板计数(PLT)、凝血四项、电解质、肝功能和肾功能指标,比较各指标输血前后差异改变。结果:患者输血后血清PLT含量低于输血前,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TT)较输血前延长,血浆纤维蛋白(FIB)较输血前降低,输血后血清K+、Ca2+、Mg2+浓度较输血前降低,输血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较输血前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输血前后血清Na+、CI–浓度及总胆红素(TBIL)、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肿瘤手术患者大量输血后内环境改变,监测血清PLT、凝血四项、电解质、肝肾功能指标变化,可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成分输血就是根据病人病情需要,针对“缺什么,补什么”,有选择地提取血液中某种成分输给病人。自《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中心血站加大了成分输血宣传工作的力度,积极推广成分输血,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2001~2004年我市成分血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杨林 《江西中医药》1998,29(6):21-21
笔者在近10a,用太子天仙汤治疗肿瘤放化疗患者白细胞减少症88例,现总结如下。1病例选择(1)门诊或住院肿瘤病人放化疗结束后1个月内,外周血WBC<3.5×109/L。(2)联合使用2种普通升白细胞西药3周后无效者。(3)4周内输注白细胞或输血1~2...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输血时限在血液科输血的重要作用。方法:将112例输血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按标准的时间输血。结果:按标准时间输血的病人并没有发生输血反应,未按标准时间输血的病人有13例出现荨麻疹、皮肤瘙痒等过敏反应,并且有血液凝集现象。结论:对血液科病人按标准时间输血能避免或减少输血反应,保证病人的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现代输血法进入了成分输血的新时代。成分输血能够提高临床输血疗效,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并且还可以使血液综合利用,因此,它被视为临床输血中的一大重要进展。当今,成分输血成为临床治疗中一种新的特殊方法。其中,浓缩血小板可为骨髓移植病人提供血液保障,使他们能够安全度过骨髓抑制期,为骨髓移植的成功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2.
手术前,临床医生对术前病人进行动员开展自身输血,这种自身输血有效地避免了输同种异体血而导致的各种不良反应,同时为病人节约了医疗费用,有效解决了血源紧张和特殊血型患者的临床用血治疗。[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多数研究认为肿瘤的发生以及病人生存质量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心情紧张容易导致恶劣情绪,恶劣情绪往往可以降低和抑制机体免疫能力,减弱兔疫系统识别、清除恶性细胞的监视作用,从而使突变的细胞株得以增殖。肿瘤病人大多数需要手术治疗。此类病人年龄大,全身营养差,手术切除范围广,手术时间长,手术的危险性亦大,从而造成病人沉重地思想负担。因此,在整体化护理过程中,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从一人院就要开始。1入院时的心理护理患者初进医院,对一切感到陌生,责任护土要主动热情地接待,把病人…  相似文献   

14.
浅谈恶性肿瘤病人疼痛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减轻晚期肿瘤病人难以控制的疼痛带来的生命威胁。方法:选择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三阶梯药物镇痛方案和非药物镇痛护理方法。结果:缓解了肿瘤疼痛,使疼痛降低到病人能够忍受的最低程度。结论:药物镇痛护理和非药物镇痛护理提高了肿瘤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摘要:文章探讨了输血中存在的风险,并提出,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输血的安全管理,可有效降低输血的不安全性,减少或避免因输血导致的疾病,建立和完善各项输血安全规章制度,提高输血质量,加强安全管理,将输血纠纷降到最低,保障患者的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16.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肿瘤病人心理护理应列为临床护理内容之一,它并列于饮食护理、治疗护理等,但又不同于上述护理,心理护理是随时进行的,绝大多数病人存在着恐惧、焦虑、悲观、失望等一系列不良心理,而这些不良的心理刺激又可导致病人的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进而引起病情恶化与癌肿扩散,因此,做好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保证输血的安全,降低甚至杜绝输血医疗纠纷的出现,医护人员应该了解输血的法律、法规,输血操作程序规范,重视患者的临床资料的保存.来保护患者、医院、供血单位的合法权益.输血治疗措施对抢救危、重症患者临床意义较大。为此,亦要严格掌握输血的适应症,并合理地控制输血时出现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随着输血技术日臻完善及多学科技术领域的融入,使其得到了划时代的发展,成为一门由多学科交叉构成的新兴医学——输血医学。近些年输血引起的受者免疫功能的变化,尤其对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及其预后影响倍受医学界关注。本文主要阐明了去白细胞输血定义,深刻剖析了输血对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白细胞与病毒感染的相关性等等,对于临床上去白细胞输血和对肿瘤患者的免疫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谈瘤色变,是时下肿瘤病人的一个普遍心理,作为一名外科医生,每年要经历很多需要做手术的肿瘤病人,而实际上,通过手术,病人的成活率也是很高地的,关键是要选好治疗的时机和治疗的手段。医生要掌握病人的心理特征,病人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本文试从最简单的肿瘤治疗技术谈起,力求为病人了解肿瘤,战胜肿瘤提供一些常用的肿瘤知识。  相似文献   

20.
白细胞输血     
现代输血疗法已进人成分输血的时代。所谓成分输血就是把人血中有效成分分离出来,分别制成高浓度,高纯度的制品,临床医师可根据不同病人的需要,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选输相应的制品。这样既能提高疗效,减少输血的不良反应,又能节约用血,合理用血,这是输血技术发展方向,也是输血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推广成分输血中,如何掌握和临床应用白细胞输血,笔者提出一些浅见,供同道参考。1白细胞生理功能临床上输注的白细胞实际上是指粒细胞,因为嗜中性粒细胞占全部白细胞的50%~75%,而少数的淋巴、单核细胞在制备中所剩无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