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中医全自动脉象诊疗仪的脉理分析与设计构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中医脉象研究中对脉位、脉数、脉形、脉势的分析,运用现代压力电压转换理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相联体,经五单元传感探头对脉象进行三维认证,以脉膊波峰的有无,峰距的远近,波峰的高低,峰底的宽窄准确地实现了中医脉象研究中的客观规范量化。  相似文献   

3.
论十怪脉     
郭云赓 《中医杂志》1990,31(7):11-13
中医脉诊历史悠久,《内经》和《难经》屡有脉学记述。晋·王叔和著《脉经》总结24种脉象,后世医家对脉诊作了大量探究,但绝大多数都只在《脉经》的基础上进行发挥或增删。独元朝危亦林氏在其《世医得效方》中搜集记述10种危重症脉象,总称“十怪脉”十种怪脉中的部分  相似文献   

4.
单部脉数的论述首见于《脉经》,此后众多医籍亦有论述。在寸口脉诊中,寸、关、尺三部脉率应为一致,为何会出现“单部脉数”的脉象?对此鲜有医家进行探讨。故本文从“脉势”与“病机”两个角度进行探微。从“脉势”理解,认为“至数”与“脉势”均是构成数脉脉象的基本要素,而“脉势”是判断单部脉数的决定因素;从“病机”理解,认为单部脉数之脉象揭示了疾病的病位病机,是为了更好地辨证论治。然而在临床中察觉到单部脉数时,应脉、症相结合判断病位病机,做到“当随其部而察其证”。  相似文献   

5.
怪脉解索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继增  金栋 《河北中医》2004,26(7):545-546
怪脉系中医28种病脉以外的危重脉象,临床表现复杂,切诊难度较大,其出现往往代表脏腑之气衰竭,甚至为死亡征兆,故又有真脏脉、败脉、绝脉、死脉等称谓。结合现代医学认识,怪脉实际上是严重心律失常的表现,通过心电图可确诊。现今看来,决非均为不治之病证,有的可治愈或得到暂时控制而延缓生命,如解索脉病证则是其  相似文献   

6.
在科学迅速发展的今天,现代医学的诊疗方法不断提高,诊断结果直观明了。足以让世人所信任;而中医一直建立于几千年的诊断医理不变,道理深奥,又不能拿出实际的东西给人看。不能让世人所信服,这也是中医发展较慢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介绍唐蜀华教授临证诊脉要点.他认为,诊脉操作要把握七要素:脉位、脉率、脉律、脉形、脉体、脉力、脉势;凭脉辨证需要综合四诊、权衡轻重取舍;心血管疾病诊治尤需继承发掘脉诊特色;传统脉象定义概念需明确详细,进一步规范化、客观化;现代中医发展脉诊需与现代科技融合.  相似文献   

8.
<正> 脉诊,是中医四诊的重要诊断方法之一。脉象中含有综合性的生理病理信息,能够反映人体气血的盛衰和脏腑功能的强弱等状况,因而,是中医辨证施治的客观依据。历代医家重  相似文献   

9.
国外脉诊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0.
涩脉新识     
涩脉新识金栋(河北省河间市中医院062450)何计清(河北省井陉县防疫站050300)涩脉,《中医诊断学》云:“往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对此脉象之描述,过于文字化,可谓“在心易了,指下难明”,而且历代医家对涩脉之象认识不一。如《脉经》云:“涩脉细...  相似文献   

11.
弱脉、细脉在虚证中出现频率较高,为了探索脉象的客观指标及脉图变化规律,我们对虚证患者弱脉、细脉(无兼脉)的脉图参数进行了观察,并以平脉及健康人细脉(下称平细脉)作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胞脉是从心发出,下行分布于子宫的一条杂脉,有人认为胞脉是迄今未曾被后人归纳在经络系统中的11条络脉之一,其他10条分别为“胞络”、“散脉”、“会阴脉”、“衡络”、“解脉”、“会厌脉”、“昌阳脉”、“飞阳脉”、“肉里脉”以及“同阴脉”,这些经脉同称为“杂脉”、“杂络”[1]。胞脉既有名称、循行分布以及所属脏器,又有相应病候,在经络诊断和治疗上有一定的意义。《素问·评热病论》篇中最早指出了胞脉的循行和病理表现:“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今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紧脉和弦脉两种脉象脉图是否存在差异,寻找两种脉象的客观诊断指标。方法采用脉象仪对紧脉(38例)和弦脉(40例)进行了脉图参数的检测,以35例平脉作为对照组比较。结果紧脉和弦脉主波升支陡峭,脉波上升速度快、斜率大;主波高且宽;重搏前波波幅及高度升高;降中峡高度升高。与平脉比较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与弦脉比较,紧脉重搏前波波幅及降中波波幅增高明显(P〈0.01);而主波宽度不如弦脉增加明显(P〈0.01)。结论紧脉脉图与弦脉脉图间存在差异。较之弦脉,紧脉外周阻力的加大,更可能是血管功能性收缩增强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四脉定治秘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5.
根据文献和临床观察,对目前中医诊断学教材所描述的紧脉体象特征提出质疑,认为紧脉不仅脉形紧急,而且脉率快。紧脉的体象特征应是数而绷紧。  相似文献   

16.
土家医脉学丰富,脉种繁多,共有30余种脉.其脉象脉形简练,诊断分明,易于掌握,多为土家医应用,具有自己特色.笔者从解剖学及中医脉学观点加之剖析,试对几种土家医脉象的理论进行浅要的阐述.1 命脉 也称劳脉,位于手掌背部的食指与中指之间隙,相当于中医的外劳宫穴处,若能号出此脉者,多是重病之表征,劳脉脉象向腕部扩散时,是危重之表征.  相似文献   

17.
李凤珠  魏红  刘明林 《光明中医》2013,28(6):1118-1121
目的通过对肝癌病人脉象多维信息的临床观察研究,揭示肝癌的特异性脉象信息特征,及相关脏腑、气血阴阳失调的基本病理变化。方法患者在安静状态下应用TL-MZ-XM-Ⅱ型三探头脉象分析仪进行脉象采集,并运用中医特色的脉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寻找肝癌脉波的独特表现。结果和对照组比较,肝癌患者的脉象具有明显的特征性表现(P<0.05),其脉象主要表现为弦脉、涩脉,并有数脉相兼表现。结论运用TL-MZ-XM-Ⅱ型中医脉诊信息系统及中医脉象分析方法,可以检测到肝癌患者的特异性脉象信息特征,此研究对中医脉诊客观化及肝癌的中医客观化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通过描记正常人脉搏图,以能呈现最佳脉图图象时外压的正常值范围等参数为客观依据,讨论了中医脉诊“举、寻、按”三候的标准。并讨论了有关脉图参数的生理学和诊断学意义。本文根据试验结果初步提出,大致上以外压小于6kPa为“举”,12kPa左右为“寻”,大于18kPa为“按”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19.
常脉辨析     
王学岭 《天津中医》2002,19(6):33-34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