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肝组织FasL表达与病程演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英  陈奕慧  李文胜 《海南医学》2006,17(12):115-116,146
目的 通过研究凋亡相关分子FasL在肝组织的表达情况,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方法 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8例慢性乙型肝炎的活检组织单核细胞、肝细胞以及肝窦细胞FasL表达情况.结果 FasL在浸润的单核细胞以及病变肝细胞的胞浆内高表达,其表达程度和肝组织炎症坏死程度正相关.结论 通过FasL-Fas机制介导乙肝病毒感染的肝细胞凋亡是慢性乙型肝炎发病及炎症活动的重要机制之一,FasL阳性肝细胞可能发挥细胞毒效应,发生自杀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FasL表达与血清可溶性FasL水平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穿组织FasL的表达,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可溶性FasL。结果: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sFasL水平>中度>轻度,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FasL表达的程度和血清sFasL水平与肝组织病变的活动性一致。结论:(1)肝组织炎症程度加重,肝组织FasL抗原的表达增强,同时血清中sFasL水平升高;(2)Fas介导的肝细胞凋亡在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抑制肝细胞Fas表达有助于减轻肝细胞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3.
肝组织中Fas/FasL的表达与慢性乙型肝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肝组织中Fas/FasL表达与慢性乙型肝炎的关系。方法 :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穿刺肝组织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肝组织中的Fas/FasL、HbcAg。结果 :肝组织中Fas、FasL表达强度与HBcAg在肝组织表达呈正相关 (P <0 0 0 1) ,与慢性肝炎病理损伤的程度即炎症活动度呈正相关 (P <0 0 0 1) ,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 (P <0 0 0 1)。结论 :HBV持续感染及复制可诱导肝细胞表达Fas/FasL ,其表达程度随着慢性肝炎病理损伤的程度即炎症活动度及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增强。Fas -FasL系统介导的细胞凋亡 ,确实参与了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 ,且在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以往认为与机体的细胞免疫有关,新的研究表明与Fas/FasL介导的凋亡关系亦密切。机体可以通过凋亡方式清除感染、变异及衰老细胞而维持自身生理状态。Fas/FasL被认为是介导细胞凋亡的一对跨膜蛋白,FasL被称为死亡因子,Fas是它的受体,Fas与FasL结合时可引起表达Fas细胞凋亡。本实验旨在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水平与肝组织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上Fas、FasL的表达的关系。进一步探讨Fas、FasL介导的凋亡与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慢性重型肝炎血浆内毒素脂多糖 (LPS)与肝组织Kuppfer细胞自杀因子配体 (FasL)表达和血清可溶性FasL(sFasL)的关系。 方法 检测 1 2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浆内毒素LPS的水平 ,同步观察肝组织FasL表达与血清sFasL的水平 ,并与 1 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对照。 结果 慢性重型肝炎组LPS水平、sFasL、FasL表达阳性率及阳性强度均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 ,P <0 .0 1。 结论 肝细胞功能严重受损时 ,血中肠源性LPS增高 ,并促使肝组织FasL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患者肝细胞损伤与Fas抗原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疾组织化学方法显示Fas抗原与Fas配体(FasL)在丙型肝炎肝组织的分布,并同时运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肝组织中的丙型肝炎病毒(HCV)RNA。结果Fas抗原主要位于肝细胞胞浆。Fas抗原表达阳性细胞在肝小叶中多呈散在或灶状分布,汇管区周围和碎屑样坏死区内阳性表达较强。FasL大多位于肝内浸润的淋巴细胞,某些病例肝细胞胞浆也可呈弥漫强阳性。Fas抗原表达的阳性率与肝组织炎症程度相关。结论在丙型肝炎患者,Fas抗原表达水平与炎症活动度有关,未发现(HCV)RNA原位杂交阳性细胞与表达Fas抗原的肝细胞之间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7.
细胞凋亡是急慢性肝炎的细胞死亡类型之一,Fas系统在其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病毒感染肝细胞后,肝浸润淋巴细胞通过表达FasL引起肝细胞凋亡,是病毒性肝细胞损伤的机制之一,本文对这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脂磷壁酸(lipoteichoic acid of bifidobacterium,BLTA)对黑色素瘤B16小鼠Fas/FasL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黑色素瘤B16细胞接种于C57BL/6小鼠(n=40)皮下,待触及肿块后于荷瘤小鼠瘤周注射不同剂量的BLTA.实验动物分为4组,每组10只:生理盐水(对照)组、低浓度BLTA(50 mg/L BLTA)组、中浓度BLTA(100 mg/L BLTA)组、高浓度BLTA(150 mg/L BLTA)组.采用MTT法检测荷瘤小鼠CTL杀伤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组织浸润的CD4+ 、CD8+ 淋巴细胞的表达情况;用RT-PCR检测肿瘤组织和脾脏组织Fas、FasL mRNA 的表达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和脾脏淋巴细胞Fas、FasL 蛋白的表达变化.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BLTA处理各组荷瘤小鼠的CTL杀伤率明显增加(P<0.05),肿瘤组织内Fas、FasL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而荷瘤小鼠脾脏组织的Fas 、FasL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肿瘤组织内CD8+淋巴细胞的浸润增多(P<0.05),并具有剂量依赖性. CD4+淋巴细胞的浸润无明显增加(P>0.05). 结论 BLTA能够通过调节Fas/FasL系统,增强CTL细胞的杀伤活性,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逆转荷瘤小鼠的肿瘤免疫逃逸现象,进而提高机体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9.
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人纤维介素基因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Chen Y  Ning Q  Wang BJ  Zhang DS  Yan FM  Sun Y  Xi D  Yan WM  Hao LJ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6):446-450
目的 研究人纤维介素基因(hfgl2凝血酶原酶/墟皿)在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内蛋白及mRNA水平的特异性表达,hfgl2表达的细胞类型及其与纤维蛋白沉积、微血栓及肝细胞坏死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研究了23例重型乙型肝炎、13例慢性乙型肝炎、1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组织及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肝外组织中蚓2的表达,同时制备hfgl2cDNA探针并对上述组织进行原位杂交以了解其在mRNA水平的表达。对枯否氏细胞表面标志CD68、纤维蛋白进行了检测。进一步对在重型肝炎肝组织中hfgl2凝血酶原阳性标本进行了hfgl2凝血酶原酶和纤维蛋白双染色。结果21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可见hfgl2表达,而在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组织、重型乙型肝炎肝炎的肝外组织均无hfgl2表达。重型乙型肝炎肝组织枯否氏细胞明显增生活化,主要分布于炎性坏死区,表达hfgl2之细胞主要为活化枯否氏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邻近组织发现有纤维蛋白的沉积和微血栓的形成。结论hfgl2在重型乙型肝炎肝组织活化枯否氏细胞中的异常表达,激活凝血酶原,启动局部的凝血过程,导致纤维蛋白的沉积、微血栓的形成、微循环障碍和局部炎性反应,并最终引发肝细胞大量坏死,提示hfgl2高表达是重型肝炎肝细胞坏死重要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脏癌前病变过程中肝细胞凋亡的变化及Fas和FasL的表达,以期为肝脏疾病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采用腹腔注射二乙基亚硝胺(DEN)制备大鼠肝脏癌前病变模型,生化检查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α-L-岩藻糖苷酶(AFU)、甲胎蛋白(AFP)和癌胚抗原(CEA)。光镜下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使用DNA电泳法检测肝细胞的凋亡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Fas和FasL的表达与分布。结果对照组大鼠光镜下肝组织结构正常,模型组大鼠肝细胞肿胀,肝小叶内可见灶性坏死伴炎性细胞浸润,同时逐渐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及肝细胞再生。模型组1~8周和9~12周大鼠血清ALT、AST、γ-GT和AFU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9~12周大鼠血清ALT、AST、γ-GT和AFU活性高于1~8周,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AFP和CEA均正常。对照组无细胞凋亡,模型组大鼠肝脏细胞呈明显的DNA梯状条带。对照组大鼠肝组织中未见Fas和FasL表达,模型组Fas和FasL主要表达在肝脏细胞胞浆。结论大鼠肝脏癌前病变时,肝细胞凋亡增加可能与凋亡相关基因Fas和FasL表达增加有关。肝脏癌前病变大鼠肝细胞凋亡增加,可能是肝损伤加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The main pathologic basis of hepatitis gravis isthe death and degeneration of large amount of hepa-tocytes,which leading to hepatic failure.Two typesof hepatocyte death are involved in hepatitis gravis:necrosis and apoptosis.Fora long time,necrosiswasthoughtto be the main type of damage to hepatocytein hepatitis gravis,while no much attention waspaidto apoptosis.Th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of cellularapoptosis hasbeen recently identified in the pathologyof hepatitis gravis,especially the elevat…  相似文献   

12.
丁型肝炎重型化机制中Fas/FasL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Fas/FasL途径介导的肝细胞凋亡在丁型肝炎重化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兔疫组化双重染色和连续切征技术,检测48例丁型肝炎病人肝组织丁型肝炎病毒抗原HDAg、Fas/FasL表达,以54例乙型肝炎作疾病对照,结果:Fas以肝细胞浆表达与为主,HDAg以核浆型表达为主,两抗原表达及分布有相关性,FasL主要表达在浸润淋巴细胞浆,肝细胞核,与HDAg表达及分布不全一致,丁型肝炎Fas、FasL检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研究丁型肝炎病人肝组织Fas和HDAg表达及关系,了解Fas与HDV致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单、双标记技术,检测48例丁型肝炎病人肝组织Fas、HDAg表达,以54例乙型肝炎病人肝组织Fas表达作对照。结果:Fas以肝细胞浆表达为主,HDAg以肝细胞核表达为主,二抗原达及分布呈一致性。各临床类型肝炎中Fas和HDAg表达有统计学判别意义,两种抗原的分析的表达强度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和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可用于研究工作的血清学检测方法。方法按GenBank的Fas和FasL序列设计引物,以相应质粒作阳性材料,建立各自的RT-PCR。结果27例慢性乙型肝炎血清检出sFasL-mRNA13例(48.2%),sFas-mRNA21例(77.8%)。结论目前尚无检测血清抗原的试剂、相关研究工作中可应用这一技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醋氨酚中毒大鼠肝组织中Fas和Fas 配体 (Fas L)的表达及其与醋氨酚药物剂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醋氨酚中毒大鼠肝组织中Fas和Fas L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在绝大多数的大鼠肝组织中均有Fas和Fas L的表达 ,阳性率均为 93 .3 %。醋氨酚中毒剂量与Fas和Fas L的表达之间关系密切(P <0 .0 1) ,醋氨酚剂量越大 ,Fas和Fas L表达越强 ,呈显著正相关 (r =0 .42 5 / 0 .461)。部分阳性肝细胞发现同时有Fas和Fas L的表达 ,但并无淋巴细胞浸润。结论 :醋氨酚介导的Fas和Fas L表达在肝细胞凋亡和坏死中起重要作用 ,肝细胞的直接自杀或自分泌及旁分泌杀伤机制 ,可能是醋氨酚中毒致肝细胞坏死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激活诱导细胞死亡在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Li L  Gu CH  Li X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3):1146-1149
目的 研究激活诱导细胞死亡 (AICD)在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分离 10名健康献血员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设置加HBVDNA阳性血清组与加健康人血清对照组(HBVDNA阴性血清组 ) ,在体外培养 72h ,采用碘化丙啶染色法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情况并相互比较 ;分离 14例慢性乙型肝炎、6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与 10例健康献血员PBMC ,在植物血凝素刺激下培养 72h ,采用碘化丙啶染色法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情况并相互比较。结果 加HBVDNA阳性血清组培养PBMC凋亡率高于加健康人血清组培养细胞凋亡率 [(39 5 6± 7 0 3) %vs(2 7 5 7± 7 78) % ,P <0 0 5 ]。慢性乙型肝炎组PBMC凋亡率 [(30 5 7± 13 4 3) % ]高于正常对照组PBMC凋亡率 [(11 4 5± 5 2 7) % ,P <0 0 1],高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PBMC凋亡率 [(13 5 9±6 4 4 ) % ,P <0 0 1]。结论 HBV感染可能具有诱导PBMC凋亡的能力 ,AICD可能是形成HBV慢性感染免疫耐受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巨细胞病毒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CMV)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组织中表达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以抗-CMV单克隆抗体对76例CHB患者肝组织进行检测,然后用抗-HBcAg多克隆抗体和抗-CMV单克隆抗体双标记技术在CHB患者同一张肝组织切片上显示两种病毒分布特点。结果轻度和重度慢性肝炎患者CMV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444),而重度CHB患者中CMV表达阳性细胞明显多于轻度患者(P=0.012)。双标记染色显示CMVAg和HBcAg多数表达于肝小叶内同一区域肝细胞甚至同一肝细胞内,也可见于肝小叶中不同部位。结论CHB患者更易重叠CMV感染,并且其感染程度与肝组织的活动性病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h细胞凋亡信号蛋白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提取3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35例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h细胞凋亡信号蛋白Fas、FasL和Bcl-2表达情况。结果:慢性乙肝患者Th细胞Fas、FasL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Bcl-2表达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Th细胞凋亡异常可能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效应低下及疾病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