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不同采血部位检测对新生儿胆红素测定的差异,以寻找监测新生儿胆红素变化的好方法。方法应用4种测定方法: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生化法)、微量胆红素测定仪(微量法)(足跟血组和股静脉血组)、经皮测胆仪(经皮法)对83例新生儿进行胆红素测定并分析各组间相关性。结果微量法两组不同采血部位间测定值比较呈正相关,相关系数是r=0.960,P=0.000;经t检验统计分析两组间测定值无统计学差异。t=1.297,P=0.197>0.05。在血清胆红素<257μmol/L范围内,静脉血微量法胆红素、未梢血微量法胆红素、TCB分别与TSB比较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872、0.824、0.912;血清胆红素在>257μmol/L范围内,静脉血微量法、未梢血微量法、TCB分别与TSB比较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625、0.610、0.641。结论不同采血部位对行微量法胆红素测定值结果无影响。微量法及TCB与TSB法比较,在血清胆红素低浓度范围内均比中重度范围内相关性更好。且TCB较微量血法测定新生儿胆红素结果更准确、操作简便;对新生儿胆红素的动态监测,TCB优于TSB和微量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验证我院引进新生儿总胆红素测定仪(末梢血)测定新生儿胆红索的准确性,比较新生儿总胆红素测定(末梢血)与静脉血生化仪测定结果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120例新生儿出生72小时进行胆红素检查,分别采集末梢足跟血在新生儿总胆红素测定仪上测定血总胆红素,同时采集新生儿静脉血进行生化仪测定,末梢血总胆红素与同时采集的静脉血总胆红素值进行比较,结果:末梢血与静脉血生化仪测定的胆红素值均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新生儿总胆红素测定仪测定新生儿胆红素(末梢足跟血)快速、准确、快捷,可不限时间重复检查,动态监测新生儿胆红素变化.为临床及时干预新生儿黄疸提供监测数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末梢血及静脉法血糖检测与己糖激酶法血糖检测的相关性,研究快速血糖仪测定末梢血血葡萄糖、静脉全血血糖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清血糖之间的差异及相关性,探讨临床血糖检测的可靠性. 方法对120例成年糖尿病(DM)患者用德国罗氏血糖仪测定末梢血微量法(AdvCG)、静脉全血微量法(AdvVG),同时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静脉血己糖激酶法(VG)分别进行血糖测定.结果 AdvCG、AdvVG、VG的结果分别为(9.9±4.1)mmol/L、(10.1±4.0) mmol/L、(10.2±3.9)mmol/L,3组结果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快速血糖仪体积小、操作简便、测定血糖数值准确,而且具有需血量少、痛苦小、检测速度快、可以存储上百个数据等优点,适合用于临床血糖监测.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黄疸经皮胆红素测定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黄疸仪在新生儿黄疸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在仁化县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的部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40例先后两次监测胆红素(依次编号1-40),一次为入院时(治疗前)采用JM-103型经皮黄疸仪监测胆红素,同时静脉采血测血清总胆红素。另一次为住院后(治疗3d后停蓝光4h)采用JM-103型经皮黄疸仪监测胆红素,同时静脉采血测血清总胆红素。结果经皮胆红素值均略低于血清胆红素值,但二者有直线相关关系。结论经皮肤测定的胆红素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呈高度相关,可及时动态地观察新生儿黄疸的变化。对早期预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黄疸茵陈颗粒辅助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入院当日即采静脉血测定血清胆红素值,对照组常规给以蓝光治疗,同时补液,酶诱导剂。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疸茵陈颗粒,每次1/3包,2次/d,共4~5d。两组病例均在治疗48h后采静脉血测定血清胆红素值,记录肉眼观察皮肤黄疸消退时间。结果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清血胆红素水平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48h血胆红素水平经统计学处理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黄疸茵陈颗粒辅助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较单纯蓝光治疗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速度快,皮肤黄疸消退时间短,可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新生儿窒息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及黄疸出现时间的变化。方法 对在本院出生或转入的足月窒息新生儿共 4 0例 ,足月正常新生儿 2 8例 ,在生后 1~ 3d内抽取静脉血 2ml进行胆红素水平测定 ,并对两组患儿出现黄疸时间进行监测。结果 血清胆红素水平在重度窒息组及轻度窒息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对比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重度窒息组与轻度窒息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2 4h内出现黄疸例数轻、重窒息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 <0 0 1) ,轻、重两组间无差异。结论 ①新生儿窒息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将有下降。②新生儿窒息后黄疸较正常足月儿出现早 ,而窒息程度与胆红素水平及黄疸出现早晚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黄疸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与血脂水平的变化。方法:将103例黄疸新生儿分为生理组和病理组,另选同期各10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于入院第1、7、14d测定血清总胆红素和血脂[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比较血清学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在入院1、7d病理组、生理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健康对照组(P均0.05),且病理组高于生理组(P0.05),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在生理组、病理组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但生理组与病理组比较无差异(P0.05)。入院14d,病理组、生理组胆红素水平回落接近健康对照组,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期血脂指标与总胆红素水平呈一致性变化,黄疸新生儿营养支持时脂类的摄入满足生长发育的同时要避免脂质的沉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脐血肝功能值与新生儿黄疸关系。方法分析足月正常新生儿169例,胎儿娩出后采集脐静脉血2ml(不含溶血标本),用偶氮咖啡因比色法测定胆红素,生后2~7d采集股静脉血动态监测血清胆红素。结果169例新生儿中64例(37.9%)发生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脐血胆红素均值42.47±14.22,正常29.92±11.69,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脐血胆红素水平对预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有极大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对经皮黄疸仪检测值分组对诊治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200例高胆红素血症足月新生儿及婴儿,依据经皮黄疸胆仪检测值的高低进行分组,经皮胆红素测定值任意部位﹥13mg/dl为A组125例,﹥10~12.9mg/dl为B组468例,7~9.9mg/dl为C组421例,5~6.9mg/dl为D组186例,根据分组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和干预措施,A组采用光疗及综合治疗,B组采用口服茵栀黄和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妈咪爱)治疗,C组口服妈咪爱治疗,D组未给予药物治疗仅进行日光浴和口服葡萄糖水处理。结果4组经治疗﹥12d后内经皮胆红素测定值降至﹤5mg/dl患者比例均﹥90%。结论经皮胆红素测定(经皮黄疸仪)值分组对诊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出生1周内新生儿黄疸进行动态监测,应用早期干预治疗手段,研究早期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利用经皮胆红素测定仪对产科出生的2120例新生儿每日进行同一部位的皮肤测定,根据新生儿不同测量结果,对超过胆红素值安全范围者及时给予口服药物或转新生儿科蓝光治疗。结果2120例新生儿因高胆红素血症住院的324例,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为15.28%。结论在新生儿黄疸高发期内及时进行监测,对发病初期的新生儿进行及时地治疗,可有效地扼制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和发展,对新生儿健康及后期智力发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药物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为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治疗提供方法参照。方法随机选取2006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黄疸新生儿9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A组和对照B组,分别采用药物(茵栀黄)联合蓝光方式以及单用蓝光和药物(茵栀黄)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三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的改善情况以及整体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1~3d三组血胆红素水平均出现降低,但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对照A组和对照B组降低水平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对照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7%,对照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对照A组和对照B组无统计学差异。总体比较,观察组治疗效果更明显(P<0.05)。结论药物(茵栀黄)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如观察治疗不及时,有可能引起核黄疸,直接威胁小儿生命,造成严重的后遗症或死亡,故应加强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13.
经皮胆红素测定在新生儿黄疸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皮胆红素测定(TCB)在新生儿黄疸光疗前、中、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70例黄疸新生儿常规检测部位(前额正中、胸骨柄)和遮盖部位(光疗时眼罩遮盖的前额眉心)进行经皮胆红素测定,与同步微量胆红素(MSB)进行相关及回归分析。结果 各组光疗前、中、后TCB值与MSB均呈线性正相关。光疗时,遮盖部位相关程度比暴露部位高,但比光疗前稍低。暴露部位相关程度较低。光疗结束后,相关程度恢复。结论 只要对检测部位加以遮盖,TCB完全适于光疗时新生儿黄疸程度的监测,TCB可用于新生儿黄疸光疗前、中、后的监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中西药结合、西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0例新生儿血清胆红素超过生理性黄疸(足月儿205.2μmol/L,早产儿256.5μmol/L)分三组,分别给予A组茵陈五味汤,B组茵陈五味汤加光疗等,C组酶诱导剂、白蛋白、光疗等。结果 3组患儿血胆红素降至85μmol/L以下所需天数为:A组(5.5±3.6)d,B组(4.6±2.7)d,C组(6.0±4.5)d。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B组与A组及C组比较以下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P<0.01)。结论茵陈五味汤组方简单,价格低廉,服用方便,适用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新生儿黄疸,有明显的降黄疸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寻找评估新生儿胆红素测定的简便方法 ,早期预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方法 对164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应用上海产的NJ33型电子经皮胆红素测定仪进行检测,同时与日立702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总胆红素作对照.结果 无论前额部或颧弓部或胸部的TcB监测均与血清胆红素呈线性相关.结论 经皮胆红素测定无创伤性,操作简单,结果 可靠,可随时作动态监测,对监测和诊断高胆红素血症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胆红素测定与血清胆红素测定在新生儿黄疸诊断中的差异,分析TCB与TSB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新生儿病房2016年6月1日~9月30日收治的新生儿黄疸89例,患儿入院后同时进行经皮胆红素测定及血清胆红素测定,对经皮胆红素测定值及血清总胆红素测定值进行统计,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新生儿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3);且经皮胆红素值与间接胆红素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6);经皮胆红素浓度与血清间接胆红素浓度密切相关(P=0.000);且经皮胆红素浓度与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密切相关(P=0.000);而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与血清间接胆红素浓度密切相关(P=0.000).结论:新生儿经皮胆红素测定与血清胆红素测定呈高度相关性,可见使用经皮黄疸仪进行经皮胆红素测定可准确反映血清间接胆红素浓度和总胆红素浓度,操作方法简便,安全,有利于对黄疸患儿实施动态监测,在临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产前使用催产素剂量与产妇血清总胆汁酸含量及新生儿黄疸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足月孕龄、具备阴道试产条件及催产素引产指征的孕妇90例,作为观察组,又依据催产素的用量,分为A、B、C组,分别使用催产素2.5,5,10单位,每组各30例。另取30例未使用催产素的足月产妇为对照组。观察产妇血清总胆汁酸、胆红素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组的血清总胆汁酸值升高明显(P<0.05);A组明显低于B、C组(P<0.05)。各组新生儿在第2天时胆红素值未见明显差异(P>0.05),随着时间的增加,到第3天时与对照组比较,B、C组胆红素值明显升高(P<0.05),第4天时,对照组与B、C组胆红素值差异进一步增加(P<0.01)。结论产前使用催产素剂量越大,新生儿黄疸的发病几率越高,应在5单位以内合理安全使用催产素。  相似文献   

18.
张志魁  杜玉福 《河北医药》1992,14(5):328-329
我院儿科采用日本美浓达101型经皮胆红素测定仪(TcBM)对新生儿黄疸测定了112例次,其中40例与血清重氮试剂比色法对照,现将结果及有关资料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自1990年7月~1991年11月,对40例日龄为生后18小时~17天的新生儿黄疸患儿,做了经皮胆红素测定。方法[1]:测定前先将仪器充电,然后校正标准,即将探头对准白、黄标准片,轻按一下,TcB指数为0及20±1,为正常范围,提示仪器灵敏度好,可以使用。检测时做到三固定:固定人员、固定方法、固定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血液分析仪对末梢血常规与静脉血常规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方法对门诊健康体检者130例进行两种不同方法采血,每1例体检者同时采末梢血与静脉血各1份,分A组130例采末梢血,B组130例采静脉血,在同一种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下做血常规检测,对其结果的差异性对比分析。结果通过两种不同的采血方法对130例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测,其结果 A、B两组的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血小板(PLT)4项指标检测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测时,为保证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血液分析仪检测时,末梢血检测的血常规质量较难控制,部分检测指标不及静脉血检测的血常规检测结果明显,故建议血液分析仪应采用静脉血做血常规检测。  相似文献   

20.
梁正娇  程忠玉 《安徽医药》2017,38(8):1068-1069
目的 探讨经皮黄疸仪在新生儿ABO溶血早期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在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足月出生的ABO溶血高危儿100例为研究对象,出生后3天内,毎天分别采用经皮黄疸仪和生化检测方法测定胆红素值。将采用经皮黄疸仪方法检测的患儿设为A组,采用生化方法检测的患儿设为B组,观察A、B两组患儿3天的胆红素变化的差异。对于两种方法筛查出的ABO溶血阳性病例,通过ABO溶血效价明确。结果 出生3天内,A组筛查出30例ABO溶血阳性患儿,经溶血效价确诊为24例,诊断准确率80%;B组筛查出29例ABO溶血阳性患儿,经溶血效价确诊为24例,诊断准确率82.76%,两组患儿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4,P=0.877)。结论 采用经皮黄疸仪与血清胆红素筛查新生儿ABO溶血,临床效果相同,但经皮黄疸仪操作简单、无痛苦等优点,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