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锁骨外端移位骨折的生物性内固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新型生物性内固定手术方法治疗锁骨外端移位骨折。方法 :根据肩部的解剖生理和生物力学设计锁骨外端移位骨折的内固定手术新方法。先切开复位 ,然后采用生物可吸收缝合线或粗丝线经锁骨近折段和喙突穿孔 ,顺喙锁韧带纤维走向修复韧带以重建锁骨在垂直方向的稳定 ,最后在锁骨远折段钻骨孔 ,经孔缝合结扎固定 ,保证锁骨骨折有良好对位并恢复在水平方向的稳定。结果 :14例病人术后随访 6~ 2 4个月 ,骨折愈合良好 ,内固定稳定 ,不影响肩锁关节的活动 ,无明显并发症 ,避免了金属内固定的二次拆除手术 ,全部病例肩关节活动度恢复正常 ,疗效优良。结论 :应用生物可吸收缝线或丝线 ,按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原理重建喙锁韧带治疗锁骨外端移位骨折 ,固定确切 ,疗效满意 ,不需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2.
可吸收材料和金属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疗效的比较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目的比较生物可吸收材料(Biopoly人工韧带)与金属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完全脱位的疗效。方法采用两种方法治疗28例肩锁关节完全脱位。可吸收韧带组12例,采用人工韧带重建喙锁韧带和“8”字张力带重建肩锁韧带治疗;金属内固定组16例,采用克氏针结合钢丝张力带或螺钉结合钢丝张力带治疗。其中,男17例,女11例。均为新鲜脱位,脱位距就诊时间为0~8d,平均1.5d。结果2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70个月,平均39.5个月。根据术后X线片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评定疗效,局部功能评定参照Lazcano标准。可吸收韧带组:优10例,良2例;金属内固定组:优13例,良2例,差1例。两种治疗方法临床效果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生物可吸收人工韧带像金属内固定一样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较理想的方法之一,并具有无须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锁骨钩钢板螺钉固定结合不可吸收缝线编织重建喙锁韧带治疗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锁骨钩钢板螺钉内固定,结合不可吸收缝线编织重建喙锁韧带治疗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16例。结果全部病人均获得6个月以上随访,18个月左右取内固定,无肩锁关节半脱位及再脱位发生。结论锁骨钩钢板螺钉内固定结合不可吸收缝线编织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韧带重建治疗Ⅲ度肩锁关节脱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韧带重建治疗Ⅲ度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22例新鲜肩锁关节完全脱位患者应用肩锁关节切复内固定、喙突上移、喙锁韧带重建术。结果:22例患者术后随访5-20个月,肩关节活动度恢复正常,内固定稳定,愈合良好,无明显并发症,全部病例疗效达到Karlsson A组。结论:肩锁关节切复内固定、喙突上移、喙锁韧带重建术符合生物力学原理,具有静力学和动力学双重复位作用,安全有效,是一种治疗新鲜肩锁关节完全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可吸收性植入物治疗肩锁关节全脱位或锁骨外端骨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分析应用生物聚酯人工韧带、可吸收螺钉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全脱位或锁骨外端骨折的疗效及其使用方法。方法 应用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肩锁关节全脱位或锁骨外端骨折 16例 ,其中生物聚酯人工韧带修复 11例 ,可吸收螺钉内固定 5例。结果  16例全部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 6个月~ 3年 4个月 ,平均 1年 7个月 ,疗效优 12例 ,良 4例 ,无差者。结论 此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无人体不良反应 ,免除患者二次痛苦 ,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可吸收性植入物治疗肩锁关节全脱位或锁骨外端骨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分析应用生物聚酯人工韧带,可吸收螺钉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全脱位或锁骨外端骨折的疗效及其使用方法。方法 应用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肩锁关节全脱位或锁骨外端骨折16例,其中生物聚酯人工韧带修复11例,可吸收螺钉内固定5例。结果 16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年4个月,平均1年7个月,疗效优12例,良4例,无差者,结论 此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无人体不良反应,免除患者二次痛苦,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锁骨钩钢板内固定加喙锁韧带重建术治疗肩锁关节Ⅲ度脱位的治疗效果。[方法]26例肩锁关节Ⅲ度脱位患者,应用锁骨钩钢板行复位内固定,同时用喙肩韧带移位重建断裂并无法直接修复的喙锁韧带。[结果]本组2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4个月(8~24个月),肩关节活动度正常,疗效达到KarlssonA级23例,B级3例,无钢板断裂,螺钉松动,取出钩钢板后无再脱位。[结论]锁骨钩钢板加喙锁韧带重建术治疗肩锁关节Ⅲ°脱位是一种疗效较为满意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采用生物性韧带结合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新鲜肩锁关节完全性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手术治疗18例新鲜肩锁关节脱位,将2枚克氏针由肩峰通过肩锁关节面交叉穿入锁骨外端,用MAXON缝线修复喙锁韧带及肩锁韧带.结果 所有患者肩关节活动度恢复正常,内固定稳固,愈合良好,无明显并发症.按Karlson标准评定:A级15例,B级3例.结论 在克氏针内固定基础上,采用MAXON缝线按生物力学原理重建喙锁韧带的方法 治疗Ⅲ度肩锁关节脱位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9.
肩锁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介绍手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2003年应用内固定 喙锁韧带静力或动力重建治疗肩锁关节完全性脱位31例,其中男26例,女5例,均为Ⅲ度脱位。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24个月,按Lazzcano功能评定标准对肩锁关节进行评估:优24例,良6例,差1例,优良率为96.8%。结论内固定 喙锁韧带静力或动力重建符合肩锁关节生理解剖特点,不易再脱位,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手术方法治疗肩锁关节完全性脱位的疗效。方法:根据稳定肩锁关节的解剖结构生理特点分别用生物性可吸收材料修复肩锁关节囊并重建肩锁韧带,带肌蒂喙突上移至锁骨重建或代替喙突韧带的功能。结果:28例患者术后随访1~1.5年,肩关节活动度恢复至正常范围,肩锁关节间隙≤4mm,无痛,内固定稳定,全部病例以karlsson标准随访,结果全部评为优。结论:应用生物性内固定并喙突上移术治疗完全性肩锁关节移位,临床效果理想、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肩锁关节脱位手术复位中修复肩锁韧带的作用。方法对我科2009年04月~2011年07月收治21例肩锁关节脱位采用切开复位锁骨解剖钩状钢板内固定+肩锁韧带修补术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1例手术中,19例达到肩锁韧带无张力修复,2例未能修复,可修复率达95.2%。术后21例均获得随访,根据Karlsson标准评定疗效,其中优17例,可2例,差2例。结论在肩锁关节脱位治疗中,用锁骨解剖钩状钢板内固定,同时修补喙锁韧带、肩锁韧带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可靠方法。其中,肩锁韧带的无张力修复对肩锁关节解剖复位有很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Arthroscopy》2005,21(8):1017.e1-1017.e8
This article presents an all-arthroscopic technique for coracoclavicular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by ligamentoplasty after acute or chronic acromioclavicular joint dislocation. A coracoacromial ligament transfer is done to reconstruct the torn coracoclavicular ligaments, similar to open surgery. The coracoacromial ligament is dissected from the undersurface of the acromion and is reinserted on the inferior clavicle by transosseous suture fixation. Additional wire or screw stabilization may be used. With this method, we achieve a very satisfactory reduction of the dislocated acromioclavicular joint.  相似文献   

13.
应用异体肌腱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完全脱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索应用异体肌腱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完全脱位一种新的手术方法。方法:从1997年10月2001年12月,共21例肩锁关节完全脱位患者,接受了经过深低温处理的同种异体屈指肌腱,采用在喙锁韧带 位置,穿过软组织隧道,行编织缝合,进行立体“8”字重建的治疗方法,恢复喙锁韧带在垂直方向对肩锁关节的稳定。在21例接受此治疗方法患者中,有19例得到了1年以上的随访。随访时间1240个月,平均16.8个月。结果:采用Lazzcano和Karlsson综合评分标准,优15例,良4例。X线片显示重建喙锁韧带部分骨化者2例。结论:异体肌腱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完全脱位可以避免自体取材造成的副损伤及其引起的并发症,供材可提前制作,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自体创伤。在组织工程移植尚未完全获得成功的今天,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带线锚钉修复喙锁韧带对肩锁关节脱位患者术后肩关节疼痛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20年6月本科开展手术治疗的45例RockwoodⅢ-V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术中是否接受喙锁韧带修复,分为两组:喙锁韧带修复组(观察组)22例,单纯钩钢板组(对照组)23例.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解剖重建喙锁韧带治疗Rockwood Ⅲ及以上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2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其中男15例、女7例,新鲜脱位16例,陈旧性脱位6例,Rockwood Ⅲ型7例、Ⅳ型1例、V型14例。手术方式选择为双束Endobutton解剖重建技术。分别于术后3、6和12个月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摄双侧肩关节正位X线片,测量患侧及健侧喙锁间距。 结果此研究平均随访时间为(17.7±4.0)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从术前的平均5.0分下降到术后12个月的0.2分,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从术前的平均44.3分提高到术后12个月的93.7分。患侧喙锁间距从术前的平均21.0 mm下降到术后12个月的8.5 mm。所有病例随访过程中均无肩锁关节再脱位、锁骨喙突骨折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双束Endobutton解剖重建喙锁韧带是安全可靠的新术式,其应用于Rockwood Ⅲ-V型新鲜或者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应用缝合锚钉重建喙锁韧带,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结果。 方法自2014年2月至2015年6月接受手术治疗的急性肩锁关节脱位患者13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为(40.0±15.6)岁。应用缝合锚钉重建喙锁韧带,复位固定肩锁关节。术后应用三维CT评估喙突上缝合锚钉的位置情况;通过肩关节正位片评估肩锁关节复位保持情况,并测量喙锁间距;记录肩关节的活动范围、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Constant-Merly评分。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康复。术后肩关节前屈上举平均为171.5°,体侧外旋为70.8°,体侧内旋为T8。VAS评分为(0.3±0.6)分,Constant-Merly评分为92.4分。术后术侧的喙锁间距平均为(8.9±3.0)mm,健侧的喙锁间距平均为(7.7±1.7)mm,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9)。26枚锚钉中有23枚位置良好,1枚锚钉刺穿了喙突的下表面,2枚锚钉位置偏向内侧。1例患者肩锁关节复位完全丢失,1例患者肩锁关节复位部分丢失,其Constant-Merly评分分别为74分和84分。 结论通过在喙突基底部准确地置入缝合锚钉,可以解剖重建喙锁韧带,恢复肩锁关节的垂直和水平稳定性。该技术创伤小,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17.
Acromioclavicular joint injury is common in young individuals who suffer direct trauma to the shoulder. Treatment of acromioclavicular dislocation is controversial with regards to the indication of operative management, timing of surgery, whether to perform open or arthroscopic surgery, method of stabilisation (rigid or non-rigid) and type of graft used for repair or reconstruction. Current evidence supports conservative management for Rockwood types I and II, while types IV, V and VI benefit from surgery. The optimal management of type III injuries in high demand patients remains contentious. Surgical options include acromioclavicular fixation, coracoclavicular fixation and coracoclavicular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Few studies with a low level of evidence suggest arthroscopic techniques and anatomical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have better outcomes when compared to older techniques of rigid coracoclavicular fixation.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look at the current evidence and address these controversial issu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