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 VEGF-C)的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7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VEGF-C的表达情况,评价VEGF-C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其他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取20例乳腺纤维腺瘤标本做对照.结果 7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52例VEGF-C呈阳性表达,阳性率为67%;对照组仅3例可见VEGF-C弱表达,阳性率为15%.乳腺癌组VEGF-C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组VEGF-C表达阳性者阳性率(78%)明显高于腋淋巴结无转移组(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C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激素受体、及临床分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C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是乳腺癌重要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VEGF-C)水平及癌组织中C-erbB-2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和乳腺良性病变患者各62例,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术前和术后1个月血清VEGF-C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癌组织C-erbB-2蛋白表达,分析VEGF-C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C-erbB-2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VEGF-C水平为(279.65±17.34) pg/ml,乳腺良性病变患者为(167.26±12.15) pg/m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癌患者术后1个月血清VEGF-C水平为(209.45±15.23) pg/ml,与其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C水平与原发肿瘤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绝经情况及ER和PR的表达无关(P>0.05).C-erbB-2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为54.84%(34/62),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的11.29%(7/62),P<0.01.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的C-erbB-2蛋白表达阳性率(69.44%)明显高于腋窝淋巴结无转移患者(34.62%,P<0.05).血清VEGF-C水平随癌组织中C-erbB-2阳性表达强度增强而增高,两者呈正相关(r=0.813,P<0.05).结论 乳腺疾病患者血清中VEGF-C水平可能成为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辅助指标之一; C-erbB-2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 在乳腺癌的淋巴转移途径中VEGF-C可能与C-erbB-2存在着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erbB-2的表达及其与腋窝淋巴结等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49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乳腺原发灶及47例腋淋巴结转移灶中c-erbB-2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因素,分析其相关性.结果:19.46%(29/149)原发灶c-erbB-2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呈正相关,与ER、PR表达呈负相关.47例腋窝淋巴结转移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原发灶c-erbB-2高表达18例(38.30%),腋窝淋巴结转移灶c-erbB-2高表达16例(34.0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例原发灶c-erbB-2阴性或低表达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呈高表达,7例原发灶c-erbB-2高表达患者淋巴结转移呈阴性或低表达,变化率为25.53%(12/47).结论: c-erbB-2可以作为预测乳腺癌预后的指标,指导术后治疗,但应当考虑c-erbB-2在原发灶和复发转移灶之间的差异,有必要对复发转移灶进行c-erbB-2检测.  相似文献   

4.
乳腺钙化组织中骨桥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检测骨桥蛋白(osteopontin protein,OPN)mRNA在含钙化灶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乳腺癌转移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RT-PCR法检测128例乳腺病变组织及相应癌旁乳腺组织和9例乳癌转移淋巴结中骨桥蛋白mRNA的表达.结果 骨桥蛋白mRNA表达在含钙化灶乳腺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组织中表达最高,良性钙化灶乳腺组织次之,而在癌旁乳腺组织及良性无钙化病变组织中表达最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骨桥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组织钙化有关,并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有关,检测其表达水平,可望能指导临床治疗,评判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乳腺疾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观察乳腺良恶性疾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状况以及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血行转移、腋淋巴结转移等预后因素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LSAB法分析了7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30例良性乳腺病和7例癌旁组织中VEGF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乳癌组和癌旁组VEGF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病组。有血行转移或淋巴结转移组VEGF表达水平高于无转移组,而在其他预后因素中分布无差异。结论 VEGF表达水平对判定乳腺疾病良恶性及乳癌血行转移或淋巴转移的可能性有一定的预示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内P53、bcl-2及c-erbB-2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0月接受治疗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接受治疗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观察两组研究对象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肿瘤组织中P53、bcl-2及c-erbB-2蛋白阳性表达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乳腺癌组患者P53、c-erbB-2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bcl-2阳性表达率低于对照组(P0.05);P53、c-erbB-2及bcl-2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TNM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无关(P0.05);以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将乳腺癌患者P53、bcl-2及c-erbB-2阳性表达情况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化程度和TNM分期是影响P53、bcl-2及c-erbB-2阳性表达的因素。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组织内P53、c-erbB-2蛋白阳性表达率较高,bcl-2阳性表达率较低,且与分化程度和TNM分期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7.
分析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BCRL)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R-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受体)及PLVD(癌周淋巴管的密度)表达及临床特点。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9年5月乳腺癌术后患者100例,进行电话与门诊随访,观察分析VEGF-C在癌组织的表达、PLVD的分布情况以及两者关系,癌组织中VEGF-C的表达及其半定量评分、PLVD与病理因素间关系以及BCRL与PLVD、VEGF-C表达间关系。结果显示,在癌组织中表达VEGF-C为阳性者PLVD是30.38±10.45,表达VEGF-C为阴性者PLVD是24.15±11.69 (P<0.05)。PLVD在VEGF-C为阴性的分组中的表达23.15±11.65低于VEGF-C的强阳性分组33.5±11.96(P<0.05);阴性分组和弱阳性分组间及弱阳性分组和强阳性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中VEGF-C的半定量评分和PLVD成正相关(P<0.05)。淋巴结转移组的VEGF-C阳性率及其半定量评分均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P<0.05);淋巴结转移组的PLVD高...  相似文献   

8.
转移相关基因CD44V9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CD44V9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笔者应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62例乳腺癌、20例乳腺良性肿瘤及15例正常乳腺组织中CD44V9的表达水平。结果示乳腺癌组CD44V9阳性表达率和高表达率分别为64.5%,48.4%,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20.0%,5.0%)和正常乳腺组(6.7%,0%)(均P<0.05);良性肿瘤组高于正常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伴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中CD44V9表达率为79.1%,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的表达率(31.6%)(P<0.05);浸润性癌中CD44V9表达率为70.4%,明显高于早期浸润性癌的表达率(25.0%)(P<0.05)。CD44V9表达与肿瘤大小、PTNM分期无关(P>0.05),但随PTNM分期的增高,CD44V9表达水平呈上升趋势。提示CD44V9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中可能起重要作用。CD44V9基因表达水平有望作为判断乳腺癌转移倾向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66例乳腺癌、28例乳腺良性肿瘤、37例癌旁乳腺组织和29组腋窝转移淋巴结中OPN的表达,分析OPN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及其他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OPN的表达水平(4.83)明显高于癌旁乳腺组织(1.86)和乳腺良性肿瘤(2.18)(P<0.01);乳腺癌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乳腺癌原发病灶与相应的腋窝转移淋巴结之间OPN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0.03)。乳腺癌c erbB 2阳性表达组OPN表达水平(5.22)高于c erbB 2阴性组(4.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乳腺癌OPN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转移淋巴结数量、组织学类型、肿瘤分级以及TNM分期无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48)。结论:OPN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黏着斑激酶(FAK)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肿瘤淋巴转移的关系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2例乳腺癌组织和3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FAK、VEGF-C的表达情况。结果92例乳腺癌组织中FAK和VEGF-C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6%和46.7%,与良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AK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星正相关(P〈0.01),VEGF-C的表达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乳腺癌组织FAK和VEGF—C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列联系数C≈0.3952)。结论FAK和VEGF-C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淋巴转移密切相关,FAK可能通过上调VEGF-C的表达,增强其淋巴管生成作用,进而促使乳腺癌细胞的淋巴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