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测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的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等血管活性物质的含量,探讨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在冠心病气虚血瘀证中的作用.方法:对CHD气虚血瘀证组112例、CHD非气虚血瘀证组108例、非CHD气虚血瘀证组110例和健康人对照组100名检测分析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NO、ET、AngⅡ等血管活性物质.结果:ET、Ang Ⅱ的异常程度均呈CHD气虚血瘀证组>CHD非气虚血瘀证>健康人对照组的趋势(P<0.05或P<0.01);而CHD气虚血瘀证组和非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NO、ET、AngⅡ等血管活性物质与CHD形成及病情变化密切相关,是CHD“气虚血瘀”病理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活血化瘀法与自由基反应和血液发光学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对活血化瘀法的研究较深入广泛,但实验研究主要局限于血液流变、血脂代谢和血细胞变化等方面,对血瘀与自由基代谢的关系涉足甚少,研究血瘀证的血液发光性迄今尚未见报道. 现代医学证明,血瘀主要是生化代谢异常的结果,生化代谢是通过酶系统和非酶系统的一系列电子和质子的传递过程完成的.正常情况下不会产生过多的自由带电子体如氧自由基等,血液流变性正常,无瘀血发生.现代医学还证明,许多活血化瘀方药能影响自由基代谢,具有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等致衰老因子的作用.本课题以眼底中央静脉阻塞(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型)患者为对象,研究活血化瘀法与自由基反应和血液发光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正血瘀证是中医临床中常见证之一,自古以来历代医家积累了丰富的证治经验,现代中医对血瘀证的中西医基础和临床研究也已达到较高的水平。为进一步阐明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理论,总结和提高血瘀证及其治疗方法,展示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的新成果、新理论和新方法,为临床治疗血瘀证提供新依据,特面向国内外广泛征稿。现将征稿相关内容通知如下。征稿主题:(1)血瘀证及活血化瘀方药的相关基础研究;(2)血瘀证的活血化瘀方药的临床研究;(3)血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NO、ET与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用硝酸还原酶法、放免法对60例不同证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浆NO和ET分别进行临床检测,并与20例正常人比较。结果:血浆NO水平依次为心血瘀证<心气虚证、心阴虚证<正常对照组(P<0.01,P<0.05);血浆ET水平依次为心血瘀证>心阴虚证、心气虚证>正常对照组(P<0.01,P<0.05)。结论:NO含量和ET含量与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型有一定内在联系,可作为冠心病心绞痛辨证分型的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肌瘤消颗粒对大鼠、家兔子宫微循环和血液流变状态的作用 ,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 1 )同种大鼠 ,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 ,山莨菪碱组 ,肌瘤消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和桂枝茯苓胶囊组 ,观察子宫系膜微循环状况 ;( 2 )家兔血瘀证模型 ,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 ,桂枝茯苓组 ,肌瘤消颗粒高、低剂量组 ,观察血液流变性的改变 ;( 3 )大鼠急性血瘀证模型 ,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 ,桂枝茯苓组 ,肌瘤消颗粒分组同 ( 2 ) ,观察血液流变性的变化。结果肌瘤消颗粒具有显著改善子宫系膜微循环和血液流变状态的功能 (P <0 .0 1 )。结论肌瘤消颗粒具有活血化瘀之显著功效。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颈椎活血冲剂的活血化瘀作用,作者观察该药对小鼠耳廓的微循环及“血瘀”症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药对小鼠耳廓微动脉(A_3)口径有明显的扩张作用,可显著增加毛细血管的开放数;对“血瘀”症大鼠模型能有效地降低其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粘度及红细胞压积。说明该药具有明显促进微循环,改善血液流变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血管内皮细胞角度、从蛋白、分子水平探讨动脉硬化闭塞症(ASO)血瘀实质,方法:选择200例ASO血瘀证患,轻、中、重三组和气滞血瘀、气虚血瘀和湿热血瘀三种证型;利用密度梯度法检测外周循环血液内皮细胞计数(CEC),放射免疫和Griss方法检测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等血管内皮细胞活性因子。结果:ASO血瘀证患均存在高CEC、ET等收缩血管因子血症,存在低NO等舒张血管因子血症,存在血液动力学变化,且以重症血瘀和湿热血瘀患最明显,但湿热血瘀患血浆NO水平不但无下降反而升高。结论: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以及由此引起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是ASO血瘀证的发生机制之一。临床上检测ASO血瘀患血浆ET、NO等血管内皮活性因子水平有助于判断病情轻重,协助辨证分型,有助于探讨ASO血瘀本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雪莲通脉丸对冠心病气虚血瘀证小鼠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调节作用. 方法 建立冠心病气虚血瘀证小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地奥心血康组和雪莲通脉丸组. 给药4周后取小鼠血清,ELISA试剂盒测定ET-1、NO和ACE浓度. 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雪莲通脉丸组NO浓度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ET-1浓度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CE浓度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与地奥心血康组比较,雪莲通脉丸组NO浓度显著升高,ACE浓度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发生可能与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指标具有相关性. 其中,冠心病气虚血瘀证可能与血清ET-1、ACE浓度呈正相关、与血清NO浓度呈负相关. 雪莲通脉丸对冠心病气虚血瘀证小鼠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指标具有调节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升高血清NO浓度、降低ET-1、ACE浓度有关,且与地奥心血康组比较在改善血清NO、ACE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9.
艾灸活血化瘀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探讨艾灸活血化瘀作用的机制.方法:应用风寒湿环境及持续低温受冻的方法,复制基本符合中医病因病机的寒凝血瘀证大鼠模型,观察艾灸大鼠"肾俞"穴对其血液流变、氧自由基、血管内皮分泌功能、细胞因子和中枢神经递质含量等方面的影响.结果:灸治能改善模型大鼠的一般血瘀症状;降低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RI)、红细胞比容(Ht);提高血清和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减少丙二醛(MDA)含量;降低内皮素(ET)含量,提升一氧化氮(NO)含量,使ET/NO下降;使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减少,白介素-2(IL-2)增多;减少中枢去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的含量.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灸疗有显著的活血化瘀作用,其作用途径与改善血液循环状态,调节血管的舒缩功能,稳定内环境等多方面作用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二种血瘀证大鼠模型的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和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比较,探讨其在血瘀证量化诊断中的意义。方法SD大鼠50只,分别建立气虚血瘀证和气滞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测定二种模型血浆ET和NO水平,用LBY-N6B全自动自清洗血流变仪对二种模型进行血液流变学的分析。结果(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气虚血瘀模型组全血黏度低切变率、毛细管血浆黏度均明显增加(分别为P〈0.05),血浆ET水平显著升高(P〈0.01),NO水平显著降低(P〈0.01);(2)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气滞寒凝血瘀模型组全血黏度低切、中切、高切以及毛细管血浆黏度均明显增加(分别为P〈0.01),红细胞聚集指数增加(P〈0.05),血浆ET水平显著升高(P〈0.01),NO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内皮细胞损伤,ET和NO比例失衡可能是血瘀证量化诊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活血化瘀治疗糖尿病的机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糖尿病血瘀证形成的病机主要为:气虚致瘀;阴虚致瘀;痰阻致瘀;阳虚致瘀;气滞血瘀五点,实验室检测血液流变性降低=血液凝固性增强=、微循环功能障碍。血小板功能异常等是糖尿病血瘀证的客观指标。认为活血化瘀法治疗本病的机理主要为:(1)改善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2)抑制血小板聚集;(3)改善胰岛素抵抗;(4)清除氧自由基;(5)钙离子拮抗剂样作用。  相似文献   

12.
信息动态     
从血管内皮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代谢组学研究等3个方面,对近年来运用现代医学方法探讨血瘀证病理机制的研究进行概述.血瘀证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具有相关性,血管内皮细胞合成、释放多种活性物质,参与血管舒缩、血栓形成等过程的调节.内皮细胞分泌的血管活性因子主要有血栓素A2/前列环素2(TXA2/PGI2)和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等.血瘀证的基因组学研究主要集中于冠心病和高血压患者;蛋白质组学作为中医证候物质基础的较理想的技术手段,已用于冠心病、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患者差异蛋白表达的鉴定.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基因芯片等手段的交汇与融合,使血瘀证的实质研究从过去的宏观转向了微观的客观化水平,将为进一步揭示血瘀证的本质、控制血瘀证的发生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从血管内皮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代谢组学研究等3个方面,对近年来运用现代医学方法探讨血瘀证病理机制的研究进行概述。血瘀证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具有相关性,血管内皮细胞合成、释放多种活性物质,参与血管舒缩、血栓形成等过程的调节。内皮细胞分泌的血管活性因子主要有血栓素A2/前列环素2(TXA2/PGI2)和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等。血瘀证的基因组学研究主要集中于冠心病和高血压患者;蛋白质组学作为中医证候物质基础的较理想的技术手段,已用于冠心病、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患者差异蛋白表达的鉴定。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基因芯片等手段的交汇与融合,使血瘀证的实质研究从过去的宏观转向了微观的客观化水平,将为进一步揭示血瘀证的本质、控制血瘀证的发生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逐瘀法对血瘀证血清内皮素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血瘀证涉及临床各科多种疾病,活血化瘀法、方、药也为临床治疗多种疾病提供了有效措施.方法通过血瘀证的动物实验,对我们使用的经验方治疗血瘀证进行观察、研究、探讨血瘀证及其治疗过程对内皮素变化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明确血瘀证及活血化瘀法作用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1.典型的血瘀证伴有异常的内皮素升高.2.逐瘀生新方能使血瘀证家兔血清内皮素含量下降.结论活血化瘀法能调整动物机体状态,降低血清内皮素(ET)含量,以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及其功能,从而改善血瘀证.  相似文献   

15.
艾灸对血瘀证活血化瘀作用的研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艾灸活血化瘀的作用与机制。方法:建立“寒凝、热毒、气虚、血虚”等4种血瘀证大鼠模型,分别观察灸治“肾俞”穴对其血液流变性、自由基代谢、免疫功能和微循环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艾灸能改善模型的血液流变性与微循环、调节血管舒缩活动、纠正自由基代谢紊乱、提高免疫功能、保护胸腺和抑制其细胞凋亡、调整体液及神经递质水平、促进内环境的稳定,起到祛风散寒、解毒化瘀、培元扶正、行气活血的作用。结论:艾灸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血管性痴呆 (VD)肾虚血瘀型患者血浆内皮素 (ET)、血清一氧化氮 (NO)、同型半胱氨酸(HCY)、雌二醇 (E2 )及睾酮 (T)的变化 ,探讨其机制及其与肾虚血瘀证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病患者 70例 ,依据肾虚血瘀证候评分分为轻、中、重症组 ,与正常对照组进行ET、NO、HCY、E2 、T比较。结果 :VD各组ET、ET/NO及HCY非常显著高于正常组 (P <0 .0 1) ,NO显著低于正常组 (P <0 .0 1) ,且各组间差异显著 (P <0 .0 0 1) ;女性VD患者E2 水平低于女性正常组 (P <0 .0 5 ) ,男性VD患者E2 、E2 /T高于男性正常组 ,T低于男性正常组 (P <0 .0 5 ) ,男轻症组与中、重症组T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 ) ;VD肾虚血瘀型血瘀证候积分值与ET、ET/NO、HCY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或P <0 .0 1) ,与NO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1) ,与E2 /T无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ET、NO、ET/NO、HCY、E2 、T介导了VD肾虚血瘀证型的发生发展 ,是VD诊断和治疗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口服液对冠心病血瘀证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分析其与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glycoproteinⅡb,GPⅡb)人类血小板抗原3(human platelet antigen-3,HPA-3)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筛选符合入选标准的32例冠心病血瘀证患者,进行血瘀证计分并检测血液流变学,采用TaqMan探针技术检测GPⅡb HPA-3基因多态性,血府逐瘀口服液治疗4周后复查血液流变学并进行血瘀证计分。结果:血府逐瘀口服液治疗后冠心病血瘀证患者血液流变学得到改善,含有至少一个突变型基因C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及血瘀证计分与AA型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口服液能减轻冠心病血瘀证患者的血瘀症状,改善冠心病血瘀证患者的血液流变性,这种改善作用与GPⅡb HPA-3基因多态表型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证候临界状态”的概念。证候临界状态是对于证候模糊性的一种描述,证候的模糊性与证候的典型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通过对“血瘀证临界状态”患者的血液流变性、甲皱微循环及血浆TXB_2、6-keto-PGF_(1α)的观察并与血瘀证忠者和健康人群比较,提示血瘀证的发生、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典型的血瘀证与其临界状态是血瘀证发生过程中具有联系的两个不同阶段。研究结果支持了“证候临界状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血瘀证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活性因子内皮素和一氧化氮 (NO)改变的分子机理。【方法】用半定量RT -PCR方法 ,观察血瘀证兔模型血清对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内皮素 (ET)和组成型NO合成酶 (constitutivenitricoxidesynthase ,cNOS)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血瘀证动物模型血清导致体外培养的内皮细胞中ET - 1mRNA表达升高 (P <0 .0 1) ,cNOSmRNA表达下降 (P <0 .0 1) ,两者呈显著负相关 (r=- 0 .857,P <0 .0 1)。【结论】血管内皮细胞中ET基因高表达及cNOS基因低表达导致的二者平衡失调在血瘀证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活血化瘀中药抗肿瘤血行转移的思路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活血化瘀方法对恶性肿瘤血行转移的具体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活血化瘀方药可以改善肿瘤患者血液高粘状态,防止肿瘤栓子的形成,对脱离原发瘤并移进行进入血液循环的肿瘤细胞有直接或间接的抑杀作用,能够防治恶性肿瘤的血行转移。肿瘤转移异常复杂,涉及到许多因素,但按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具体分析肿瘤发展不同阶段血瘀证候证型的变化特点,正确选用活血化瘀方药,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取得一致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