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恩 《全科护理》2013,11(11):1022-1023
临终关怀是有组织地向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一种全面的照护,使病人在临终前能够无痛苦、安宁、舒适、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旅程。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临终关怀目的在于确保病人及其家属最佳的生活品质,以控制疼痛,缓解症状,解除心理、社会及灵性精神层面的痛苦为重点;强调为病人提供保守性治疗和支持性照顾,同时向家属提供支持系统与哀伤辅导[1]。由此可见,临终关怀主要目的不仅仅是保证病人生理方面的舒  相似文献   

2.
临终关怀是指为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的照护,包括医疗、护理、心理、精神等方面,使临终病人的生命受到尊重,症状得到控制,心理得到安慰,生命质量得到提高,同时也使病人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呵护[1].病人的临终阶段实际上是以医疗为主的治疗转变为以护理为主的照护.因此,护理人员在临终关怀工作中承担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他们对临终关怀知识的了解和认知程度是开展临终关怀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陈晓童 《全科护理》2023,(19):2713-2716
目的:分析淋巴瘤病人化疗期间症状群与家属照护技能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为减轻淋巴瘤病人化疗期间症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随机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医院收治的320例淋巴瘤化疗病人及其家属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病人的一般资料,并采用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MDASI)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病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量表(FCTI)对家属照护技能进行评估,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淋巴瘤病人化疗期间症状群与家属照护技能及社会支持的关系。结果:320例淋巴瘤病人化疗期间常见症状以疲乏、睡眠不安、食欲下降为主,分别占80.31%、75.31%和72.50%。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出3个症状群,即病感症状群、疲乏-心理症状群、睡眠-消化道症状群,方差贡献率为68.93%。320例淋巴瘤病人化疗期间SSRS总分为(41.79±8.06)分,FCTI总分为(20.85±2.17)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化疗次数、SSRS评分、FCTI评分是淋巴瘤病人化疗期间睡眠-消化道症状群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可解释总变异的41.5%;年龄、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肿瘤住院病人家属抑郁患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对120名某市2所三级医院住院肿瘤病人家属进行肿瘤住院病人家属抑郁状况调查。[结果]本组120名肿瘤病人家属平均SDS得分为50.13分±9.38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5);59名家属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在多因素分析中,人均月收入、性格特征、亲缘关系、病人的病程、付费方式和治疗效果与抑郁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病人家属抑郁发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性格特征、亲缘关系、病人的病程和治疗效果及经济状况等为抑郁症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应对肿瘤病人家属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5.
癌症患者的疼痛护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癌症疼痛的治疗需要医生、护士、患者、家属及社会所有人的共同关心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而护士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现将癌症患者的疼痛护理探讨如下。1准确评估在疼痛控制过程中,对疼痛的评估是首要环节,只有主动、客观、持续地评估疼痛,才能采取正确合适的控制措施,达到控制疼痛的目的。1.1评估疼痛状态内容包括:(1)疼痛部位;(2)疼痛强度,其强度是否有所变化;(3)疼痛性质;(4)使疼痛恶化和改善的各种因素;(5)疼痛对身体、社会机能的影响(失眠、不能参加日常工作、不能从事家务劳动等)。1.2评估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影响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影响包括:(1)疾病与治疗给患者和家庭带来的影响;(2)患者和家庭对疼痛的印象和过去的体验;(3)期待和寻求缓解疼痛的方法和知识;(4)患者、家庭对使用麻醉药物所持的不安心理;(5)因疼痛引起的精神变化;(6)患者对精神压力和疼痛所采取的对应方法;(7)对家庭经济方面的影响等。2缓解癌症疼痛的护理对策2.1护理人员树立对疼痛的正确认识护理人员应明确疼痛对癌症患者是无益的,免于疼痛是癌症患者的权利。护士应加强学习,提高护士准确评估疼痛的技能,在对疼痛进行实际评估时,要切实把握疼痛的过程、强...  相似文献   

6.
癌症病人的临终关怀与护理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朱丽霞  高凤莉 《护理研究》2004,18(21):1893-1895
简要阐明了临终关怀护理的发展及其服务机构的形式 ,综述了癌症病人临终关怀护理的重点是控制症状、给予病人及其家属心理支持 ,提出护理人员有责任开展和宣传临终关怀的意义 ,提高临终关怀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总结8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护理要点:(1)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必须有一定的预见性;(2)护理计划及健康教育计划要有针对性,让患者及家属了解该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3)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8.
癌症病人的临终关怀与护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朱丽霞  高凤莉 《护理研究》2004,18(11):1893-1895
简要阐明了临终关怀护理的发展及其服务机构的形式,综述了癌症病人临终关怀护理的重点是控制症状、给予病人及其家属心理支持,提出护理人员有责任开展和宣传临终关怀的意义,提高临终关怀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李静 《家庭护士》2007,5(1):76-77
放射治疗(放疗)是指用放射线照射来治疗恶性肿瘤及少部分良性肿瘤疾病的一种方法.绝大多数病人及家属对此种治疗方法及治疗过程中的一些反应和并发症不太了解.病人患了癌症自己非常紧张、焦虑、担心、心理压力大、情绪极不稳定,加上对放疗的不了解则进一步加重了精神上的恐惧.如果不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一定的放射治疗健康宣教,病人不能积极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10.
临终关怀学     
053386癌症病人的临终关怀与护理(综述)/朱丽霞…//护理研究.-2004,18(11).-1893-1895简要阐明了临终关怀护理的发展及其服务机构的形式,综述了癌症病人临终关怀护理的重点是控制症状,给予病人及其家属心理支持,提出护理人员有责任  相似文献   

11.
肺结核病人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结核病人的健康教育不仅直接影响病人的康复 ,还影响病人 (传染源 )对健康人群特别是易感人群的传染问题。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控制传染源是降低肺结核患病率的重要手段。控制传染源除了积极治疗外 ,还应特别注重对肺结核病人的健康教育。一套科学的护理计划不仅要为护理病人的具体行为提供详细、明确的指导。同时还必须注重病人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内容 ,使病人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 ,有效地控制肺结核的患病率。1 健康教育前提为了有效地全面实施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必须与教育对象建立彼此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关系 ,创造一个宽松…  相似文献   

12.
高艳华  王玉环 《全科护理》2014,(16):1450-1452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卒中病人入院72h内家属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危重病人家属需求量表(CCFNI)和家属对照护及康复知识需求问卷调查入住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SICU)150例病人72h内家属的需求情况。[结果]出血性脑卒中病人入院早期家属的需求状况在病情保证需求、获取信息需求、亲近病人需求得分较高(P0.05);影响家属需求的因素有病人家属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与病人的关系、医疗支付手段等11个因素。[结论]针对每位病人家属的不同需求,实施个体化护理,使其更好配合病人的治疗护理,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3.
208例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效果评价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宋桂荣 《护理研究》2008,22(12):1073-1074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须终生坚持饮食疗法、运动疗法以及必要的药物疗法.病人及其家属掌握的疾病知识,坚持饮食、运动疗法以及自我监测对疾病的控制至关重要. 但临床上有许多病人对糖尿病治疗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得不到正确及时的健康教育指导,使血糖水平控制的不够理想,从而并发症及合并症过早发生,严重影响病人的工作能力及生活质量.为此,我科护士分析了208例糖尿病人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因素,旨在研究相关护理措施,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4.
208例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效果评价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桂荣 《护理研究》2008,22(4):1073-1074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须终生坚持饮食疗法、运动疗法以及必要的药物疗法。病人及其家属掌握的疾病知识,坚持饮食、运动疗法以及自我监测对疾病的控制至关重要。但临床上有许多病人对糖尿病治疗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得不到正确及时的健康教育指导,使血糖水平控制的不够理想,从而并发症及合并症过早发生,严重影响病人的工作能力及生活质量。为此,我科护士分析了208例糖尿病人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因素,旨在研究相关护理措施,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5.
支气管哮喘(下称哮喘)是一种气道高反应性(BHK)和慢性气管炎症为特征的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是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疾病,由于哮喘是多种因素所致的疾病,对哮喘患者提供合理及时治疗,改善症状降低哮喘的发病率及并发症是十分必要的。笔者对哮喘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对哮喘患者控制气道粘膜的炎症,提高患者的肺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癔症是一种有癔症性人格基础和起病常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解离症状 (CCMD—Ⅲ称为癔症性精神症状 )和转换症状 (CCMD—Ⅲ称为癔症性躯体症状 ) ,这些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 ,并与病人的现实处境不相称[1 ] 。患者、家属常常陷入患者所带来的困苦之中 ,承受异常的生理、心理、精神压力 ,癔症的主要治疗手段是心理治疗 ,心理护理是主要的护理措施之一。健康教育是重要的护理内容 ,目的在于帮助病人获得较完整的人格 ,增强精神免疫力 ,激发对生活的热情 ,坚定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对象与方法1.对象。病人 :…  相似文献   

17.
<正>重症医学科(ICU)病人入院期间,由于家庭功能发生紊乱,家属处于焦虑状态,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1]。近几年,对家属焦虑的护理作为ICU整体护理工作的一部分,越来越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如何选取一种有效的方式缓解家属的焦虑情绪,是摆在护理人员面前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研究显示,对家属进行健康宣教能降低家属的焦虑水平[2]。宣教是指从病人入院到出院或死亡的整个过程中,护士有义务向病人及其家属介绍、说明及讲解护理程序、护理操作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以及病人在住院期间遇到或希望了解的某些问题,并解答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咨询,给予专业技术指导[3]。本研究对ICU病人家属分别实施口头宣教、口头和宣教手册相结合宣教,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干预在抑郁症患者家属心理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4月于该院接受抑郁症治疗患者的陪护家属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患者家属进行聚焦解决模式干预护理。要求护理人员认真、真实记录患者家属在陪同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并对其进行针对性心理教育,在此基础上在接待室内对患者家属进行一对一干预,每次干预时间控制在20~30min,每天进行一次。干预前、后干预效果评价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完成。对于个别干预效果不佳的患者家属,护理人员可增加一对一的干预内容和时间,并时刻评估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家属干预后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家属降低效果更明显。结论聚焦解决模式能够明显改善抑郁症患者家属的焦虑和抑郁症状,适合于抑郁症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对患者家属心理护理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的重症监护室(CCU)患者家属的需求及影响因素,为治疗及护理疾病提供更好的措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对冠心病重症监护室的60例家属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家属最需求的是介绍病情及预后情况,其次是了解病情的真实性。影响需求的因素是家属的月收入及医疗费用的高低直接与患者需求的成正相关。结论护理人员在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的同时,还应关心患者家属的需求,做好沟通工作,尽量满足患者家属的需求,避免各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对136例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家属进行心理测评,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家属SCL-90的总分和各因子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5或P<0.01),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有患者家属的经济状况、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患者的住院(戒断)次数及对疾病的了解程度等.结论 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低于一般人群.在治疗患者的同时,应重视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和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