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颈癌在图像引导调强放射治疗中的摆位误差对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变化的影响。方法对22例宫颈癌患者分别在首次摆位后、摆位误差纠正后及治疗后验证采集3组锥形束CT图像,每周1次,获得首次摆位后、摆位误差纠正后及治疗后X(左右)、Y(腹背)、Z(头脚)方向偏移误差,计算出摆位误差值下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分布,对比分析摆位误差对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分布的影响。结果在X、Y、Z方向上首次摆位后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分别为(1.100±2.984)、(0.883±2.210)、(1.083±2.738)mm,纠正后X、Y、Z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200±0.708)、(0.061±0.624)、(0.066±0.606)mm与首次摆位误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X、Y、Z方向轴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066±0.578)、(0.033±0.780)、(0.116±0.884)mm,与纠正后摆位误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摆位误差所致的宫颈癌原发肿瘤平均剂量变化为-2.58%~3.54%,股骨头平均剂量变化为-7.03%~8.45%,膀胱平均剂量变化为-12.28%~3.79%,小肠平均剂量变化为-3.06%~15.32%,直肠平均剂量变化范围为-10.53%~12.83%,脊髓平均剂量变化为-3.67%~18.14%。结论采用图像引导技术对宫颈癌的调强放疗进行误差纠正,可以缩小分次治疗间摆位误差,而宫颈癌分次治疗内摆位误差较小。宫颈癌的摆位误差可引起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明显变化,应用图像引导技术使靶区及周围正常组织器官剂量分布准确,提高放疗过程的精度,为临床放疗提供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测量宫颈癌调强放疗中的摆位误差,分析摆位误差对肿瘤计划靶体积(PTV)及危及器官受照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20例宫颈癌患者调强放疗过程中每周1次行CTVision图像引导扫描,其实时扫描图像与计划CT图像融合配准获得X、Y、Z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将上述误差引入治疗计划系统重新计算得到PTV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参数并与原计划行配对t检验。结果X、Y、Z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2.14、5.52、2.47 mm;再计划的PTV 95%体积剂量(D95)和最小剂量(Dmin)明显小于原计划(P<0.05);再计划膀胱和直肠接受45 Gy剂量体积(V45)明显大于原计划(P<0.05)。结论摆位误差导致PTV D95明显不足,危及器官体积剂量均增加,因此宫颈癌放疗过程中摆位误差的在线纠正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技术分析鼻咽癌患者在调强放疗过程中的摆位误差对放疗剂量的影响。方法:接受调强放疗的鼻咽癌患者50例,制定调强放射治疗计划,首次治疗前采用CBCT收集摆位误差,分别获得X方向(左右位)、Y方向(头脚位)和Z方向(腹背位)数据,分析摆位误差对放疗剂量分布的影响。结果:三个方向的摆位误差:X(0.15±0.11)cm,Y(0.30±0.18)cm,Z(0.14±0.10)cm,其中Y方向误差最大,Z方向误差最小。靶区实际平均剂量低于计划平均剂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及器官中脑干、脊髓、晶状体、视交叉的实际剂量高于计划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视神经、腮腺的实际剂量与计划剂量无明显差异。结论:在鼻咽癌患者进行三维适型调强放疗前进行CBCT扫描,对摆位误差进行实时校正,可以有效减少误差,提高摆位精准度,保证放疗靶区与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  相似文献   

4.
宫颈癌容积调强与固定野动态调强放疗技术的剂量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旋转容积调强技术(VMAT)、固定7野(7-IMRT)及9野动态调强技术(9-IMRT)在宫颈癌根治性放疗中的剂量学参数。方法选取12例接受根治性放疗的宫颈癌患者,对同一CT图像分别进行二弧VMAT、7野IMRT及9野IMRT计划设计,比较3种放疗计划的靶区剂量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靶区剂量适形度、均匀性以及加速器跳数。结果 VMAT、7-IMRT和9-IMRT计划的靶区剂量均能够满足剂量学要求,在靶区均匀性和适形度上,VMAT计划更优,7野计划最差。危及器官保护方面,VMAT计划中膀胱V30、直肠V30、V50和股骨头V20的体积均低于7野和9野计划(P<0.05)。相较于9野计划,7野计划的膀胱V30和股骨头V20均略低(P<0.05)。VMAT计划的加速器跳数MU(757.69±137.04)低于7野计划(802.65±183.85)和9野计划(1 102.31±190.07)。结论宫颈癌根治性放疗患者,采用VMAT、7-IMRT及9-IMRT技术均可达到临床靶区剂量要求和危及器官的保护。VMAT计划在靶区的均匀性和适形度上优于7-IMRT和9-IMRT,9-IMRT优于7-IMRT计划;同时VMAT具有降低危及器官剂量的优势,机器跳数明显降低,提高了宫颈癌放射治疗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国产联影直线加速器图像引导性能,分析鼻咽癌放疗摆位误差并为临床靶区、危及器官勾画提供参考。方法 (1)搜集16例在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接受联影u RT-linac 506c直线加速器调强放疗的鼻咽癌患者,记录分析全部患者放疗时图像引导得出的摆位误差,按照是否考虑方向性分为正负值组和绝对值组;(2)计算平移误差矢量值和误差不同范围的分布概率,引入4种经典且临床应用较多的靶区外扩值公式和一种危及器官外扩值公式,计算基于摆位误差的靶区外扩值;(3)检索近5年国内外有关鼻咽癌放疗摆位误差的文献,与本研究进行横向对比。结果 (1)正负值组和绝对值组这两组分别对应X、Y、Z方向的平移误差值分别为(0.90±0.84)mm、(1.53±0.77)mm、(0.89±0.88)mm和(0.41±0.71)mm、(0.80±0.59)mm、(0.68±0.69)mm;(2)误差分布中X和Z方向100%≤2mm,Y方向78%≤2mm、22%为2~3mm;(3)平移误差矢量范围和均值分别为(0.79~3.33)mm、(1.14~3.37)mm和1.89mm、2.08mm;(4)正负值组采用四种靶区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逆向调强放疗的摆位误差对靶区内剂量的影响,为临床靶区勾画和计划设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电子射野影像系统对3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需要行放疗的患者进行摆位误差的测定.每周2次将治疗过程中的电子射野影像系统所拍摄的正位和侧位片,与数字化重建图像的验证片进行对比分析并计算误差.比较初次逆向调强放疗计划(对照组)和参考误差后制定的放疗计划(试验组)二者靶区剂量体积直方图差异.结果:经过290幅图像对比发现,身体前后方向(Z轴)的误差平均为(2.44±2.17) mm;头脚方向(Y轴)平均为(2.01±1.32) mm;左右方向(X轴)平均为(1.27±0.88) mm.对照组和试验组计划靶区体积的V95%分别为98.8%、98.1%;患侧肺的V20分别为28.4%、29.6%;平均剂量分别为1442.3cGy、1 490.2 cGy.心脏的V30分别为6.7%、7.1%;平均剂量分别为802.6 cGy、833.5 cGy.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采用调强放疗的摆位误差造成的靶区覆盖率和正常组织剂量变化,在临床可接受范围.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调强放疗使用千伏级锥形束CT(Kilovolt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KV-CBCT)测量的日常摆位误差对肿瘤和重要器官的受量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放疗科行调强放射治疗的60例NSCLC患者,共采集588次KV-CBCT图像。放疗前每例患者按周期性扫描频率(首周每天1次和后续每周1次)进行KV-CBCT图像扫描和摆位误差验证,获得患者实际与治疗计划两者等中心位置在左右(X轴)、头脚(Y轴)、前后(Z轴)方向上平移摆位误差,统计分析摆位误差以及分布规律,并从中选取40例患者的摆位误差输入Eclipse计划系统,模拟出未移床时计划实际照射的剂量分布并命名为Plansum,最后将Plansum与最初计划剂量Planapproved进行比较,获取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指标参数和体积变化参数,研究摆位误差对非小细胞肺癌放疗计划剂量分布的影响。结果60例NSCLC患者共588次图像引导摆位验证数据经分析得出左右(X轴)、头脚(Y轴)、前后(Z轴)方向摆位误差分别为(1.8±1.5)、(2.5±1.9)、(2.2±1.5)mm;Plansum中肺组织V5、V20、V30、V40、Dmean分别为Planapproved的101.2%、101.2%、103.3%、102.9%、101.5%;心脏V10、V20、V30、V40、Dmean分别为Planapproved的102.1%、102.6%、107.0%、112.1%、105.1%;靶区计划靶体积(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D95、PTV Dmean分别为Planapproved的94.9%、95.7%,PGTV D95、PGTV Dmean分别为Planapproved的95.5%、9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摆位误差对NSCLC放疗计划靶区的剂量学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为了保持计划中的剂量学指标,提高肿瘤增益比,应尽量使用KV-CBCT影像引导进行NSCLC放疗摆位误差校正。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锥形束CT分析宫颈癌调强放疗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56 例宫颈癌放疗患者按固定体位方式和治疗计划分为两组,常规组采用仰卧位体架和热塑体膜固定,执行静态调强计划治疗;观察组采用俯卧位体架和热塑体膜固定,执行容积调强计划治疗;治疗时每人每周第一次治疗前均扫描锥形束CT,利用骨性标记在线与计划CT 图像匹配,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左右方向(X)、头脚方向(Y)、前后方向(Z)摆位误差;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分析两组患者小肠、膀胱、直肠和股骨头重要器官的受照剂量体积比。结果两 组患者共获取280幅锥形束CT图像,两组患者在Y、Z轴摆位误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Y=2.336, PY=0.021;TZ=3.278,PZ=0.0004),X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573,P =0.290);两组在X 轴旋转误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134,P =0.029),Y、Z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在计划总跳字和治疗时间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9.549 和17.324,均P=0.000);观察组膀胱V50 优于常规组(P =0.031),在小肠、直肠、膀胱、左股骨头的平均剂量Dmean> 常规组(P <0.05),两组其余比较无差异。结论采用锥形束CT 技术对两种宫颈癌调强放疗的体位摆放进行指导,为提高放疗精度提供影像学上的依据,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食管癌影像引导的放射治疗(image guided radiation therapy,IGRT)中的摆位误差对靶区和危及器官物理剂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1年11月我院用美国瓦里安公司的具有机载影像系统(on-borad-imager,OBI)的23EX直线加速器治疗机治疗食管癌患者28例。所有患者在首次摆位后、摆位误差纠正后及治疗后,用KV级的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扫描获取患者的3种容积图像,每位患者每周验证1次,采集3次CBCT图像。28例患者共扫描411次。每例患者的每次CBCT图像均与其原始计划CT图像进行靶中心匹配,计算首次摆位后、摆位误差纠正后及治疗后在X(左右)、Y(腹背)、Z(头脚)方向偏移误差,获得3组X、Y、Z三维方向的移床数据。将每位患者每次CBCT校正的偏移误差,通过Eclip se 8.6Version治疗计划系统研究摆位误差在食管癌放疗中对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分布的影响。结果 (1)28例食管癌患者每次首次摆位后的CBCT共137次,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在X、Y、Z方向分别为(0.696 3±2.794 7)、(0.688 9±2.250 9)、(0.859 3±3.425 5)mm,对这些摆位误差均进行实时纠正,纠正后X、Y、Z 3个方向摆位误差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均低于首次摆位误差。(2)摆位误差纠正前、纠正后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摆位误差纠正后与治疗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计算模拟得出原发肿瘤(GTV)平均剂量变化为-3.52%~2.44%,心脏剂量变化为-4.18%~25.53%,肺脏剂量变化为-1.82%~13.93%,脊髓剂量变化为-10.50%~20.87%。结论采用IGRT对食管放疗的摆位误差纠正有明显的作用,且能较大幅度减少摆位误差。应用OBI-CBCT系统,进行实时摆位误差校正,使靶区及周围正常组织器官剂量分布准确,提高靶区剂量而减少正常组织的受量,为临床放疗提供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扫描在调强放射治疗鼻咽癌中降低摆位误差的方法。方法对调强放疗的15例鼻咽癌患者,使用瓦里安23EX直线加速器的机载影像系统(on-bo-rad-imager),采集首次摆位后、摆位误差纠正后及治疗后CBCT图像,并与计划系统的模拟定位CT图像靶中心匹配计划,获得首次摆位后、摆位误差纠正后及治疗后在X(左右)、Y(腹背)、Z(头脚)方向摆位误差进行分析。每位患者每周1次,每次采集3组数据,15例患者治疗5~7w。结果 15例鼻咽癌患者CBCT扫描首次摆位误差数据在X、Y、Z轴分别为(0.675±2.023)、(0.337±1.508)、(0.450±1.749)mm;3个轴向摆位误差绝对值的P95分别为4、3、4mm;3轴向的众数分别为1、1、0mm;其中X轴方向91.3%≤3mm,Y轴方向100%≤3mm,Z轴方向92.5%≤3mm。X、Y、Z轴上极小值分别为-6.00、-3.00、-5.00mm,极大值分别为5.00、3.00、5.00mm。分次治疗间摆位误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次治疗内摆位误差及X、Y、Z三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BCT技术对鼻咽癌调强放疗进行摆位纠正,可以缩小鼻咽癌放疗过程中分次间的摆位误差,而分次治疗内误差较小,放疗中只需要在首次摆位后治疗前进行CBCT摆位纠正。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肿瘤调强放射治疗定位中的临床应用及CT扫描床的误差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在TOSHIBA Aquiiion 64层螺旋CT机上进行肿瘤调强放疗定位CT扫描患者25例。其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35—73岁,平均年龄55岁。头颈部肿瘤10例,胸部肿瘤5例,腹部肿瘤6例,盆腔肿瘤4例。CT定位图像经DICOM3.0接口传输到XVI软件中,在Workstation上进行治疗床与定位床的误差分析。结果:组内数据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误差值X轴为(0.968±0.910)°,Y轴为(0.508±2.09)°,Z轴为(0.3±2.62)°。除X轴外,旋转误差均不符合国标GB/T17589—1998。结论:64层螺旋CT碳纤维平板床在肿瘤调强放疗定位中误差已超过阈值,不适合做精确调强放射治疗定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对不同体型宫颈癌摆位误差的影响,以期对临床MPTV外扩值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宫颈癌20例,按照体质指数(BMI)分为两个不同体型,在治疗前行锥形束CT扫描1次,在线校正摆位误差后,再行锥形束CT扫描1次,记录并分析校正前后的摆位误差数值的变化,根据公式MPTV=2.5∑±0.7δ来计算CTV到PTV的边界。结果正常体型患者与肥胖体型患者在X轴(左右方向)、Y轴(头脚方向)、Z轴(腹背方向)的摆位误差在校正前分别为:(2.45±0.72)mm、(2.73±0.81)mm、(2.23±0.85)mm与(2.67±0.76)mm、(3.14±0.98)mm、(2.65±0.74)mm,其中Y轴和Z轴摆位误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后在X轴、Y轴、Z轴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96±0.33)mm、(0.91±0.32)mm、(0.89±0.29)与(1.02±0.36)mm、(0.96±0.31)mm、(0.92±0.37)mm,三维方向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型患者误差校正前后三维方向的摆位误差,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体型和肥胖体型患者在摆位误差校正前X轴、Y轴、Z轴的MPTV值分别为4.7 mm、5.4 mm、4.9 mm和5.7 mm、7.4 mm、6.2 mm,误差校正后X轴、Y轴、Z轴的MPTV值分别为2.4 mm、2.5 mm、2.3 mm和2.6 mm、2.5 mm、2.5 mm。结论肥胖体型患者的摆位误差大,临床在勾画MPTV值时应考虑患者体型;应用CBCT图像引导技术在摆位误差校正后,患者体型对MPTV值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在胸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摆位误差,分析并比较其摆位准确性。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6月64例胸部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放射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两组,每组32例。低温热塑体膜组采用热塑体膜方法固定体位,真空负压袋组则采用真空负压袋法固定体位。对比分析两组在左右方向(X轴)、前后方向(Z轴)、头足方向(Y轴)和三维方向(I)上的摆位误差。结果低温热塑体膜组可显著降低前后方向的摆位误差(1.13±0.33VS2.33±1.24,P<0.05),两组在左右、头足和三维方向摆位误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热塑体膜固定技术有助于降低胸部肿瘤放射治疗体位的固定,减少前后方向的摆位误差,提高了其摆位的精准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模拟定位机对头颈肿瘤适形调强放疗进行位置校准。方法:应用模拟机对36例头颈肿瘤适形调强放疗进行位置校准后拍摄校准片,放疗前在加速器上同一体位再摄验证片1次。选择典型骨性标志作为对比参考点,模拟机校准片和加速器验证片分别与来自Pinnacle3治疗系统中的数字重建影像进行对比,分析等中心在X轴、Y轴、Z轴三个方向上的位移。结果:校准片X轴(左右)、Y轴(头脚)、Z轴(前后)平均误差分别为(0.72±0.57)、(0.41±0.41)、(0.86±0.65)mm;加速器验证片X轴、Y轴、Z轴平均误差分别为(0.77±0.58)、(0.49±0.44)、(0.84±0.62)mm,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模拟机进行位置校准可以减少定位、摆位中的误差,是一种有效、便捷的位置验证方法。  相似文献   

15.
农惠惠  徐子海  周燕华 《铁道医学》2014,(10):1149-1152
目的:应用西门子CT Vision图像引导系统纠正脊柱转移瘤在行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的摆位误差,以提高放疗精度。方法:回顾分析20例脊柱转移瘤患者应用CT Vision行图像引导的影像学资料,每位患者隔日在放疗前行CT图像引导,将实时扫描的CT图像与放疗计划时的参考CT图像作融合比较,分析比较图像引导纠正摆位误差前和纠正摆位误差后患者在左右、头脚、前后方向上的误差。结果:颈椎、胸椎、腰椎骨转移瘤分别为4、7、9例;放疗前CT引导图像与计划时参考CT图像比较在左右、头脚、前后方向上的平均误差分别为(1.7±0.9、2.1±0.6、2.3±0.8)mm、(1.9±1.1、1.5±1.7、3.0±1.9)mm、(2.5±0.5、1.8±2.0、-2.2±3.2)mm;纠正摆位误差后重新行CT扫描,在三维方向上的平均误差分别为(0.7±0.2、0.5±0.8、0.3±0.7)mm、(1.1±0.3、0.3±0.8、0.9±0.6)mm、(0.8±0.4、0.6±0.5、-0.2±1.1)mm。结论:脊椎转移瘤患者在放疗前行CT Vision图像引导可使放疗摆位精度控制在2 mm以内,对提高靶区照射剂量及保护脊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盆腔内器官(子宫、直肠和膀胱)与体中线的位置差异,了解常规放疗子宫颈癌体中线挡野是否能完全遮挡直肠。方法分析25例子宫颈癌患者CT定位图像,分别测量体中线至双侧子宫颈、子宫底、直肠和膀胱边缘以及双侧输尿管距离。结果体中线距左侧宫颈边缘14.74-50.84(31.42±8.93)mm,距右侧宫颈边缘0-49.9(26.32±13.60)mm;距左侧宫底7.57-61.80(29.62±14.96)mm,距右侧宫底1.76-51.38(25.22±16.46)mm;体中线距直肠左侧边缘-7.90-29.12(13.79±7.53)mm,距右侧边缘3.80-28.91(12.38±9.91)mm;体中线距膀胱左侧边缘23.12-50.00(41.77±7.25)mm,距右侧边缘22.74-55.97(45.31±7.54)mm;腰4椎体中线距左侧输尿管12.73-43.19(32.44±6.85)mm,距右侧输尿管26.70-48.41(33.02±5.11)mm。结论子宫颈癌常规盆腔照射体中线挡铅4cm,32%患者的直肠不能完全被保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真空垫和热塑膜在肺癌立体定向放疗(SBRT)固定时的适用性。方法随机收集浙江省肿瘤医院胸部放疗科22例接受SBRT的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12例采用真空垫体位固定技术,余10例采用热塑膜体位固定技术,每次治疗前拍摄CBCT(cone-beam CT,锥形束CT)影像与治疗计划进行配准,配准前人工校对得出患者左右、上下、前后方向摆位误差,比较两组误差的大小。结果真空垫组三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2.51±0.75)mm、(2.62±0.81)mm、(2.21±0.69)mm,热塑膜组三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2.43±0.82)mm、(2.58±0.77)mm、(2.35±0.86)mm,两组摆位误差值均相近(P〉0.05)。在前后(Z轴)方向上热塑膜组线性误差〉3.5 mm的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体位固定技术在肺癌SBRT中各有优劣,但均在可控范围内。相对来说真空垫提高了患者舒适性,更加适合年纪大、身体情况差、强迫体位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宫颈癌前期调强放疗与常规体外照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0年9月在临沂市肿瘤医院初治宫颈癌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前期调强组总生存率(66.8%)明显高于常规放疗组(30.4%)(P=0049);常规放疗局部肿瘤消退时间(6.86±1.74)明显低于前期调强组(4.19±1.54)(P〈0.01);前期调强组急性膀胱直肠反映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阴道狭窄骨髓抑制、晚期放疗反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期调强放疗可提高初治宫颈癌患者近期生存率及局部肿瘤控制率,并能减轻患者的部分急性放射性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