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孟汶  李倩烨  顾玲 《西部医学》2020,32(3):414-417
【摘要】 目的 探究唑来膦酸联合射频手术治疗老年肺癌骨转移性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72例老年肺癌骨转移性癌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唑来膦酸治疗,观察组给予唑来膦酸联合射频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数字评分(NRS)、一般状况评分(KPS)情况、骨质修复率;治疗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与活动状况。比较治疗结束时和结束6个月后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疼痛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骨质修复率、治疗结束时和治疗后6个月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和活动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唑来膦酸联合射频手术治疗老年肺癌骨转移性疼痛,临床疗效及镇痛效果好,能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骨质修复率,是治疗老年肺癌骨转移性癌痛的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瑞吉对中、重度癌痛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措施。方法:应用多瑞吉治疗中重度癌痛病人60例,按数字分级法(NRS)判断疼痛缓解程度,按WHO抗癌药物毒性分级标准观察不良反应,对病人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病人疼痛缓解率为98.3%,其中完全缓解25例(41.7%),明显缓解31例(51.7%),中度缓解3例(5%)。不良反应明显减少或减轻。结论:多瑞吉治疗中重度癌痛过程,优质的护理可减少或减轻不良反应,使治疗措施落实,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黄丽芳 《中国民康医学》2023,(20):180-182+186
目的:观察中医特色护理在晚期肝癌癌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40例晚期肝癌癌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常规疼痛护理,设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40例晚期肝癌癌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特色护理,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癌性疼痛[简明疼痛评估量表(BPI)]评分、睡眠质量[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及心理应激反应(癌症患者心理调节问卷量表)评分。结果:护理后,两组BPI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I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情绪/自尊、主观感受、日常生活、人际关系/社会生活、其他等心理应激反应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特色护理应用于晚期肝癌癌痛患者,可减轻癌性疼痛和心理应激反应,提高睡眠质量,效果优于单纯常规疼痛护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疼痛管理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癌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在普通病房行普通管理,观察组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行疼痛管理,比较两组管理前后的生活质量(SF-36量表)、疼痛情况(VAS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管理后,观察组的SF-36评分和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疼痛管理可明显减轻癌痛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规范化的无痛护理工作能否提高癌痛的缓解程度。方法我科自2010年3月~2011年2月收住的癌痛患者8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三阶梯镇痛治疗)、我科2011年3月~2012年2月收住的癌痛患者120例设为观察组(采用常规三阶梯镇痛治疗加上规范化护理),比较两组病例镇痛治疗后第10天的癌痛缓解情况。结果经治疗后第10天评定对照组癌痛缓解率为76.25%,观察组癌痛缓解率为8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6,P<0.05)。结论通过规范化的无痛护理工作能明显提高癌痛患者的缓解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芬太尼透皮贴剂联合蜈蟾痛愈膏治疗老年中重度癌痛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7月河南永煤集团总医院收治的104例老年中重度癌痛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2例。对照组仅予以蜈蟾痛愈膏治疗,观察组加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9 d为1个疗程。采用疼痛数学评估法(NRS)评估两组疼痛状况,对比两组治疗前后NRS评分变化情况及治疗后总有效率,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NRS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2.3%)高于对照组(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中重度癌痛患者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联合蜈蟾痛愈膏方治疗效果显著,可显著缓解患者疼痛症状,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正确的评估方法、有效的治疗措施和护理癌症疼痛方法,及时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痛苦,使患者能舒适的生活,提高患者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方法: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数字分级法(NRS)相结合的方法,对220例癌症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依据评估结果,采用WHO推荐的三阶梯癌痛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辅助护理干预措施。疼痛控制效果按照统一标准评价。结果:癌症疼痛总缓解率为97.7%,其中轻、中度疼痛缓解率为100%,重度疼痛缓解率为92.0%。结论:采用统一的评估方法,对癌症疼痛的治疗十分重要;正确掌握三阶梯治疗方法是治疗癌症疼痛的关键;合理的护理是控制癌症疼痛不可或缺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痛病房规范化护理对癌痛患者疼痛控制影响。方法:将收治中重度癌痛患者129例,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采用三阶梯镇痛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三阶梯镇痛治疗加上无痛规范化护理。比较两组疼痛治疗后第10天癌痛缓解率。结果:经治疗后第10天评定,对照组癌痛缓解率为71.42%,观察组癌痛缓解率为88.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无痛病房规范化护理,提高癌痛患者止痛治疗依从性,癌痛得到有效控制,对癌痛患者的无痛化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在开腹手术下行胆囊切除后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在开腹下行胆囊摘除术的患者24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除给予日常护理,还采用口述分级评分法、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法和视觉模拟量表来对病人术后1、12、24、48小时疼痛评估,了解其术后疼痛情况。结果:通过疼痛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的自理能力及恢复情况上,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疼痛护理能有效缓解开腹术后病人的疼痛状况,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杜乔 《大家健康》2016,(10):193-19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消化内科患者的负性情绪以及疼痛缓解率的重要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0例消化内科患者,给予常规性的护理,设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消化内科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患者的负性情绪以及疼痛缓解的情况。结果:相比于干预前,两组干预后的SAS以及SDS评分较低(P<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在干预之后SAS以及SDS评分较低(P<0.05),且缓解疼痛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消化内科患者的负面情绪,减缓患者的疼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疼痛并焦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河北省民政总医院肿瘤内科住院的中晚期食管癌疼痛并焦虑的患者共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支持治疗,针对食管癌的抗癌治疗及常规护理,对照组根据疼痛情况按阶梯镇痛治疗,抗焦虑选用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4周,采用疼痛程度数字评估量表(NR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其疼痛和焦虑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NRS和S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NRS和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为73.91%,明显高于对照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的4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明显改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疼痛和焦虑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规范化疼痛护理干预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后患者护理中的重要意义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2年6月~2013年6月深圳市宝安区观澜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00例行PPH术的痔疮患者均分为两组,每组150例.观察组进行综合疼痛护理干预,对照组不进行干预,分别在术后3d对患者术后疼痛进行数字分级法(NRS)评分、睡眠满意度比较,统计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程度,并根据休斯顿疼痛情况调查表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术后3d疼痛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睡眠满意度值均高于对照组,均存在显著差异(均P< 0.05).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疼痛缓解率为92.7%,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疼痛缓解率为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7,P=0.019);观察组疼痛控制总体满意度为(8.5±1.7)分,对照组为(7.1±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规范化疼痛干预能有效缓解PPH患者术后疼痛,提高睡眠满意度,以及患者满意度,应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提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与健康宣教对肺癌患者癌性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9月~2012年1月诸暨市人民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116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8例,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与健康宣教干预;对照组则给予常规护理。采用NRS数字分级法以及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标准(QOL)对两组患者疼痛程度以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并将两者评估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同时比较经不同护理后患者自身行为改变情况,包括对疾病认知程度的提升、负面情绪的消除、不良生活习惯的改善及用药依从性的提高。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疼痛平均分值低于对照组[(3.5±1.7)分比(6.2±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优良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49例(84.48%)比26例(44.83%)1,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宣教后,观察组患者对疾病认知程度的提升较对照组更为明显[53例(91.38%)比38例(65.52%)]。同时,观察组患者负面情绪的消除,不良生活习惯的改善及用药依从性的提高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改善较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与健康宣教可有效消除患者负面情绪,明显减轻肺癌患者癌性疼痛,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无痛护理模式在外科手术治疗患者术后疼痛中的应用效果,以为临床外科术后疼痛的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1∶1比例分为对照组64例和观察组64例,分别给予术后常规疼痛护理和中西医结合无痛护理模式1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改良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及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护理前后2组患者各指标进行测量,并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评价疗效。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过去24 h及术后经历的最严重疼痛评分及SRSS评分分别为(2.17±1.50)分、(4.00±2.12)分、(15.60±2.71)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60±1.55)分、(6.39±2.61)分、(24.63±2.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10、7.095、5.621,P=0.011、0.006、0.015);观察组满意度100.00%明显优于对照组满意度76.63%(χ^2=4.569,P=0.002)。结论通过中西医结合无痛护理模式不仅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且可为患者术后身体恢复、心理、生理状态调整创造有利条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痛护理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术期疼痛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6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住院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64例,随机分为无痛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各82例。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优质护理,无痛护理组在常规护理上采用无痛护理。两组患者均在术前24 h及术后6、12、24、48 h进行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并在出院时对患者分别进行疼痛治疗方式满意度调查、疼痛照顾满意度调查以及疼痛缓解满意度调查。结果无痛护理组在术前24 h及术后6、12、24 h的VAS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治疗方式满意度调查两组比较(89.0%比8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67,P〉0.05);疼痛照顾满意度调查无痛护理组(96.3%)优于常规护理组(8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19,P〈0.05);疼痛缓解满意度调查无痛护理组(95.1%)优于常规护理组(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26,P〈0.05)。结论采用无痛护理模式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术期的疼痛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吗啡对晚期肝癌患者疼痛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晚期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吗啡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贴敷。比较两组镇痛效果,治疗前后疼痛数字分级法(NRS)评分、爆发性疼痛次数、用药后疼痛缓解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爆发性疼痛次数少于对照组,用药后疼痛缓解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采用吗啡镇痛的晚期癌症患者加用中药穴位贴敷,可增强镇痛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盐酸氢吗啡酮镇痛泵应用于难治性癌痛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就诊的90例晚期难治性癌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癌痛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吗啡镇痛泵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盐酸氢吗啡酮镇痛泵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干预前后暴发痛发作次数、睡眠质量及抑郁情况、生活质量及自我效能感评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镇痛总有效率、服药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4h、72h、7d时,两组患者暴发痛发作次数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4h、72h、7d时,两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低于干预前,干预后7d时,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量表中的心理、躯体、生活、社会领域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氢吗啡酮镇痛泵应用于难治性癌痛患者具有良好的疼痛缓解效果,可降低患者暴发痛发作次数,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抑郁情况,提高其生活质量和自我效能感评分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质量反馈理论在老年重症肺栓塞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从2011年12月到2013年12月,于我院收治共有184例需要进行临床护理的老年重症肺栓塞患者。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92例)和对照组(92例)。对两组患者都进行基本的护理:止痛处理;监测生命体征如呼吸、血压、心率、心律及体温等;定期检查动脉血气及心电图;观察用药反应。对照组就按照基本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则按照质量反馈的理论加之护理方式进行高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二次发病率以及患者的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满意度为优者占比86.96%(80/92),优良率为96.74%(89/9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78%(10/92),23.91%(22/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次出现发病情况的患者占比3.26%(3/92),没有出现的患者为96.74%(89/9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52%(29/92),68.48%(63/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依从性比观察组明显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护理老年重症肺栓塞患者中参照质量反馈理论的高级护理,不仅使患者的恢复时间缩短,患者普遍满意外护理的质量也大幅度的提高,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6):147-150,154
目的对宫颈癌患者围手术期采用疼痛护理干预路径护理,观察患者围手术期疼痛及负性情绪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8月入院后确诊为宫颈癌患者133例;采取双盲法,根据患者确诊后病床单双号分为对照组66例与观察组67例;对照组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行疼痛护理干预路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 d与术后5 d、10 d NRS疼痛评分、简明疼痛评估量表评分,两组患者术前1 d与术后10 d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依从性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前NRS、简明疼痛评估量表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5 d评分均存在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0 d简明疼痛评估量表评分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SAS、SD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5 d、10 d评分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0 d调查发现围手术期观察组护理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宫颈癌患者围手术期采用疼痛护理干预路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负性情绪,提升患者护理依从性,且能够有效减轻患者围手术期疼痛程度,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