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癌痛患者记录疼痛日记对疼痛评估的影响.方法 对70例不同程度癌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记录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国际上常用疼痛评估方法,记录组在此基础上再配合记录疼痛日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记录组更能及时准确提供疼痛信息,癌痛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指导癌痛患者记录疼痛日记对疼痛的量化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3.
4.
谢红霞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3,(2):126-128
目的探讨根据长海痛尺记录疼痛日记对癌性疼痛评估的影响。方法 70例不同程度癌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痛尺评估组和痛尺评估+疼痛日记组,每组35例。痛尺评估组根据长海痛尺评分标准评估癌性疼痛;痛尺评估+疼痛日记组根据长海痛尺评分标准,在长海痛尺评分标准基础上记录疼痛日记;对两组癌性疼痛控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痛尺评估+疼痛日记组能更及时准确提供疼痛信息,癌性疼痛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痛尺评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长海痛尺记录疼痛日记量化评估癌性疼痛,对实施临床疼痛干预具有客观指导性。 相似文献
5.
6.
慢性疼痛分为慢性非癌痛和慢性癌痛,慢性癌痛即癌痛.要求医患及时沟通,对疼痛准确评估,规范治疗.同时随时进行个体化调整,这种调整既包括用药的品种、剂量、途径的技巧方面,更包括患者乃至患者亲友心理、情绪、灵性、社会关系、经济利益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7.
疼痛是晚期癌症患者最主要、最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发生率较高,30%为重度癌痛,疼痛从心理、生理、精神等多方面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减轻癌症病人的疼痛,提高对疾病的治疗效果,对癌痛病人的止痛护理尤为重要。因此,掌握正确的评估方法,实施有效的止痛措施和完善的护理,对提 相似文献
8.
9.
癌痛是中晚期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进入老年后,躯体功能明显下降。由于老年癌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常常较差,在伴有难以控制的疼痛时,常常有性格、行为的改变。主要表现为暴躁、忧郁、焦虑、恐惧、无助和绝望感。不良的心态又可以加重痛疼的反应,而影响其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对癌性疼痛患者采用疼痛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讨论其临床护理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中2014年2月至2017年10月间收治的癌性疼痛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包含2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疼痛护理,对患者的疼痛感受进行专门的护理.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探究两组患者在术后疼痛感以及护理满意度的评分,并对比两组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疼痛感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其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癌性疼痛患者采用疼痛临床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感,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避免由于癌性疼痛导致患者生活以及心态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是一种优良的护理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癌症患者疼痛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对109例癌痛患者采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和药物止痛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护理干预前、后患者CPQOL评分及疼痛改善情况,并调查分析影响癌症患者疼痛治疗依从性的因素及患者满意度。结果109例癌症患者对疼痛治疗的依从性为100%,对医护人员工作的满意率为98.17%。影响疼痛的因素主要包括:担心过早镇痛会使癌痛无法控制、疼痛意味病情恶化、长期使用镇痛药会造成药物依赖等。实施护理干预后,轻度疼痛对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与中、重度疼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疼痛程度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癌痛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减轻患者癌痛程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规范化的无痛护理工作能否提高癌痛的缓解程度。方法我科自2010年3月~2011年2月收住的癌痛患者8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三阶梯镇痛治疗)、我科2011年3月~2012年2月收住的癌痛患者120例设为观察组(采用常规三阶梯镇痛治疗加上规范化护理),比较两组病例镇痛治疗后第10天的癌痛缓解情况。结果经治疗后第10天评定对照组癌痛缓解率为76.25%,观察组癌痛缓解率为8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6,P<0.05)。结论通过规范化的无痛护理工作能明显提高癌痛患者的缓解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玉环县2011年门诊癌痛患者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了解患者的用药效果、不良反应及其他影响因素。为癌痛患者合理使用止痛药物提供参考,同时希望引起政府、医务工作者、患者及患者家属等各方面力量对这一领域的重视。方法预先设计EXCEL表格,联合玉环县5家具有麻醉药品供应资格的医疗单位,对全县办有专用病历的门诊癌痛患者个人基本信息和麻醉药品及其他辅助用药使用情况进行登记:每次购药时,用疼痛评分尺对门诊癌痛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并登记,对门诊癌痛患者用药效果进行分析。结果门诊癌痛患者最常用的是吗啡缓释片,其次为芬太尼透皮帖剂。门诊癌痛患者购药次数≤2次占54.41%,其中仅购买1次的占37.74%。患者整个治疗过程的汇总评估,中重度疼痛患者占绝大多数。说明门诊癌痛患者没有得到规范有效的镇痛治疗。结论玉环县门诊癌痛患者晚期癌痛缓解效果不理想,癌痛治疗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规范化护理方案在改善癌痛患者疼痛中的作用。方法利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肿瘤科就诊的癌性疼症患者60名,然后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两阶段实验方案,即阶段1在患者入院后的第1天至第12天进行常规癌性疼痛护理,阶段2为第13天至第24天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化护理,并观察疼痛控制障碍、最痛评分、疼痛持续时间、自我效能等指标。结果患者在第2阶段末的疼痛控制障碍总分(1.85±0.80)、最痛评分(3.84±1.30)、平均疼痛评分(2.55±1.15)、疼痛持续时间[(3.60±1.45) h]、吗啡日用量[(73.17±22.10) mg]、自我效能感总分(73.87±10.73),均显著优于患者在阶段1中接受的常规护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规范化护理干预后的疼痛控制障碍、最痛评分、平均疼痛评分、疼痛持续时间等均与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呈负相关(P<0.05),而吗啡日用量与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P<0.05)。结论规范化护理能够增强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有效地促进患者的控制疼痛,改善了患者的身心状态。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3):29-31+37
目的探讨穴位敷贴辅助治疗对癌性疼痛患者血清疼痛介质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就诊的癌性疼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以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穴位敷贴,两组患者均连用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疼痛介质[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P)和β-内啡肽(β-EP)]水平差异,并比较其临床效果。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血清PGE2、P和β-E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观察组患者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3,P0.05)。结论穴位敷贴辅助治疗癌性疼痛患者能有效降低血清疼痛介质PGE2、P和β-EP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rince-Henry联合长海痛尺评分法: 动静评分法(motional and restrictive rating scale, MAR)在评估肋骨骨折疼痛中的应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胸外科2018年5月—2022年9月收治的肋骨骨折患者,其中手术组234例,非手术组558例,分别应用长海痛尺及本研究自行设计的动静评分法,收集两组患者伤后1~7 d的疼痛评分。
结果非手术组: 在评分方面,两种评分方法1~7 d总体均呈下降趋势,但长海痛尺评分第3天出现反弹。手术组: 长海痛尺评分第4天开始下降,MAR评分第3天开始出现下降。两组比较: 长海痛尺评分第1~3天手术组高于非手术组(P<0.05),第4~7天,手术组低于非手术组(P<0.05);MAR评分第1、2、7天,手术组评分高于非手术组(P<0.05);第3、4、5、6天,手术组低于非手术组(P<0.05)。疼痛评分改善方面,长海痛尺评分,第3~7天,手术组改善程度高于非手术组(P<0.05);MAR评分,第3~6天,手术组改善程度高于非手术组(P<0.05)。
结论长海痛尺疼痛评分和MAR疼痛评分具有较好的一致性,MAR评分能更早识别活动性疼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采用Morse跌倒评估量表进行护理干预在老年病房防跌倒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将住院老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02例、观察组103例。观察组采用Morse跌倒评估量表进行跌倒风险评估,根据评估风险大小进行防跌倒干预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据Morse跌倒评估量表评分结果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能降低住院老年患者跌倒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随着癌症发生率的逐年升高,而疼痛作为癌症患者的主要症状之一,癌性疼痛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当前,疼痛已作为四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5大生命体征,日益受到护理人员的重视。文中就癌性疼痛的评估方法、内容、影响因素及镇痛护理作一综述。培养疼痛专科护士,选择正确的评估方法,实施有效的镇痛护理可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疼痛护理的有效方法。方法将我院普外科83例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疼痛护理干预措施,分别于术后1 h、24 h、48 h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并对患者满意度、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 h、24 h、48 h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并发症减少、住院时间缩短。结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疼痛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疼痛的程度,提高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