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对剖宫产手术后再次妊娠210例孕妇的分娩方式、分娩结局、母婴并发症及医疗费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0例中阴道试产40例,成功27例,成功率67.5%;再次剖宫产183例,手术产率87.14%。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组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量、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与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再次剖宫产组产后出血、腹腔粘连、切1:3乙级愈合发生率与首次剖宫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再次剖宫产组与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组比较产后出血量、住院费用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住院天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只要条件符合,应给予充分阴道试产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将我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剖官产后再次妊娠分娩产妇120例平均分成两组各60例,研究组进行阴道分娩,对照组进行再次剖宫产,对比两组产妇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新生儿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新生儿情况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讨论:对于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产妇可以进行阴道分娩,在阴道试产过程中如试产失败应紧急进行剖宫产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 对2000年5月-2006年5月我院128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的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中再次剖宫产(RCS)83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首次剖宫产(PCS)83例进行对照;将其中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45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非疤痕子宫阴道分娩(VBNC)45例进行对照。结果 128例中62例行阴道试产,45例试产成功,成功率72.58%;RCS83例,手术产率64.84%。VBAC组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量、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与VBN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RCS组产后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与VBA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RCS组产后出血量、重度粘连,切口乙级愈合发生率与PCS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并非剖宫产绝对指征,符合试产条件者应给予充分的阴道试产机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产妇再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对210例剖宫产术后再妊娠产妇分娩方式及母婴并发症的发生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抽取同期186例行首次剖宫产产妇和24例非瘢痕子宫分娩初产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10例剖宫产术后再妊娠产妇37例阴道试产,24例试产成功;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组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腹腔粘连发生率与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窒息及产褥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再次剖宫产组腹腔粘连、切口乙级愈合及产后出血率与首次剖宫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并不是剖宫产手术的指征,再次行剖宫产致产妇并发症增加,适合试产条件的产妇应提倡阴道试产。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3年12月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306例,随机分为2组,试产组152例,进行阴道试产;手术组154例,均进行再次剖宫产手术;对比患者的分娩成功率。结果:试产组成功阴道分娩80例,试产成功率52.63%,其中72例中转剖宫产手术;2组患者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产组剖宫产手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产后出血比例明显高于剖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新生儿和产妇死亡病例。结论:针对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妊娠分娩,应依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再次分娩的方法选择,但应选择对产妇和胎儿安全的分娩方式,产妇身体条件较好,在严格观察的情况下,可进行阴道试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不同分娩方式的产后出血情况比较。方法选择剖宫产出血产妇30例作为对照组,再选择同期收治自然阴道分娩出血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对比观察2组患者在产后出血量以及休克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产后出血量以及休克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相比于自然阴道分娩更容易发生产后出血的现象,需要鼓励产妇尽量进行自然阴道分娩,剖宫产手术需要严格手术操作,尽可能避免出现产后出血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对母婴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0月-2012年10月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产妇170例,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阴道分娩或再次剖宫产术。结果104例产妇最开始实施阴道试产,其中79例产妇阴道顺产分娩成功,成功率75.9%。其余行剖宫产术。两种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感染、新生儿颅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术产妇产后出血量显著高于阴道顺产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顺产分娩并不是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禁忌,符合阴道顺产分娩指征的产妇实施阴道顺产分娩是可行的,并没有增加母婴风险。  相似文献   

8.
薛艳芬 《当代医学》2014,(34):63-64
目的研究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妇分娩后出血量的关系。方法选取产妇460例,按分娩方式不同分为阴道分娩组(n=256)和剖宫产组(n=204),分析产妇分娩数据,分析产妇出血情况与分娩方式的关系。结果阴道分娩组分娩后出血率占9.4%,剖宫产组出血率占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2,P〈0.01);阴道分娩组产后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剖宫产发生率,在产前检查状况允许情况下应优先选择阴道分娩;产妇在围分娩期需加大产前检查力度,早期诊断、及时发现、有效处理,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降低产妇分娩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9.
王安 《西部医学》2017,29(5):666-669
【摘要】 目的 分析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方式,研究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方法 纳入在本院分娩的164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产妇,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分为瘢痕阴道组52例和瘢痕剖宫组112例,比较两组产后指征、并发症、新生儿情况。同时将瘢痕剖宫组患者与同期114例无瘢痕子宫且首次行剖宫产孕妇(首次剖宫组)和同期134例首次阴道分娩的孕妇(首次阴道组)进行比较。结果 瘢痕阴道组产后24h出血量、产后发热率、新生儿窒息率和住院天数显著低于或少于瘢痕剖宫组(P< 005);而两组产褥病率、新生儿体重、窒息率和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瘢痕剖宫组患者前次剖宫产和本次剖宫产比较,瘢痕子宫、胎儿窘迫、胎位异常、产程停滞、先兆子宫破裂、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和社会因素手术指征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其他差异不显著(P> 005);瘢痕阴道组和首次阴道组分娩结局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瘢痕剖宫组产后24h出血量和住院天数显著多于首次剖宫组(P<005),而两组产褥病率和新生儿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可显著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产妇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对新生儿伤害小,在严格掌控阴道试产指征和严密监测产程情况下,应鼓励瘢痕子宫妊娠产妇首选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10.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3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登淑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5):155-156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高剖宫产率的原因及剖宫产后阴道分娩的安全可行性。方法对本院2006年1月~2010年1月38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孕妇经阴道分娩和采取剖宫产两种不同处理方式的母婴结局,并将其中剖宫产308例与非瘢痕子宫剖宫产308例进行比较。结果试产90例,成功72例,成功率80%。剖宫产308例,手术率81.05%,其中具有产科指征136例,孕妇及家属心理因素(社会因素)172例,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组与直接剖宫产组比较,产后出血量、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剖宫产组(P〈0.01);发热率、新生儿体重低于剖宫产组(P〈0.05);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再次剖宫产组与初次剖宫产组比较:近期并发症(产后出血、术中取头困难、新生儿窒息)均较对照组为高(P〈0.01或P〈0.05)。结论瘢痕子宫并非绝对剖宫产指征,只要符合阴道试产条件,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导致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及原因.方法 对1999~2008年间江苏省5家医院的1707例产后出血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评价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出血原因和出血量的差异.结果 ①流产史、前置胎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高危因素在产后出血中所占比例分别为55.1%、17.9%、15.9%;有高危因素者产后出血量[(782.3±683.3) mL]明显多于无高危因素者[(571.0±225.7) mL],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剖宫产的平均出血量[(836.2±763.2)mL]和阴道分娩的平均出血量[(634.1±377.1)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1707例产后出血原因依次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宫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量与软产道损伤导致的产后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1);胎盘因素与凝血功能障碍所致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86.0%(1468/1707)的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2h内.结论 ①有高危因素者产后出血量明显多于无高危因素者;②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出血量明显多于阴道分娩者;③子宫收缩乏力仍然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胎盘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碍导致的产后出血量明显多于子宫收缩乏力及软产道损伤导致的出血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对产后出血及新生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初产妇120例,按照选择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每组各60例。检测两组产妇产后出血情况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脐带血免疫球蛋白(IgA、IgG和IgM)及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水平。结果剖宫分娩的产后出血率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P〈0.05),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结果并无显著影响(P〉0.05)。剖宫产组IgA、CRP水平显著高于阴道分娩(P〈0.05),而IgG、IgM水平则低于阴道分娩组(P〈0.05),且剖宫产男性新生儿IgA和IgM水平明显低于女性新生儿,IgG水平则高于女性新生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对新生儿的Apgar评分无明显的影响,但剖宫产术可导致产后出血率增加并降低新生儿免疫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将2000年1月-2007年12月106 例双胎妊娠产妇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及剖宫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组的孕周、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新生儿体重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P〈001),2 组第 1 胎儿分娩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 2 胎儿分娩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组显著低于阴道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选择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将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14.
季邢  顾宁 《中国医学创新》2013,(31):126-128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母儿结局。方法:将2012年1月-2012年12月鼓楼医院169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孕妇分为阴道试产组24例和剖宫产组145例,并分析两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结局及相关并发症等情况。结果:阴道试产组成功21例,成功率87.5%(21/24),阴道分娩率12.4%(21/169);无1例发生子宫破裂;产后出血、新生儿评分及相关并发症与剖宫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并非再次剖宫产的绝对指征,对于符合阴道顺产条件的,严密监控,经阴道分娩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益母草注射液在剖宫产中止血缩宫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剖宫产产妇26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在胎儿娩出后给予益母草注射液40mg子宫体注射,对照组给予缩官素lOu子宫体注射,比较两组术中、术后2、24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子宫复旧情况。结果实验组术中、术后2、24h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实验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子宫复旧方面,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半月的发生率,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术后恶露持续时间〈42d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益母草注射液是一种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高效、安全的药物,且可缩短恶露排出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方法 585例单胎足月分娩的初产妇,根据分娩方式分为裂伤组、侧切组、产钳组和剖宫产组,通过Hb与红细胞比容(HCT)计算校正出血量,比较各组估计出血量与校正出血量的差异,并比较各组校正出血量的差异及出血相关因素.结果 裂伤组估计出血量明显低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切组和产钳组校正出血量明显高于剖宫产组和裂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裂伤组、侧切组、产钳组估计出血量明显少于校正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估计出血量与校正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产后出血低危产妇,阴道分娩出血量多于剖宫产,会阴侧切增加出血量.阴道分娩出血量估计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17.
金梅  林瑞芳 《吉林医学》2011,32(14):2771-2772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用于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50例有发生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剖宫产者,随机分为试验组(米索前列醇组)和对照组各25例。试验组手术结束后即给予米索前列醇400μg,对照组无特殊处理。观察两组术中、术后2、24 h出血量的差异。结果:术中出血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2 h平均出血量试验组(126±51.9)ml,对照组为(182±53.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平均出血量试验组(382±60.2)ml,对照组为(432±62.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促进子宫收缩作用明显,能很好的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且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200例剖宫产者,随机分为米索前列醇组(简称米索组)和催产索组,每组各100例。米索组术后(即手术结束后)予米索前列醇400μg纳肛,催产素组于术后立即给予催产素20U+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点滴,分别观察两组产后2h和24h出血量、用药后产妇血压及副反应的差异。结果术后2h出血量,米索组显著少于催产素组(P〈0.05);两组术后血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效果较催产素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产后子宫复旧的影响。方法自然分娩组580例,剖宫产组550例,比较产后宫底下降速度、子宫体积、出血过多者发生率与出血量、血性恶露持续时间与恶露干净时间。结果分娩后2~5d,剖宫产组宫底下降速度小于自然分娩组(P〈0.05);产后2周、4周、6周自然分娩组子宫体积明显缩小(P〈0.05);自然分娩产妇血性恶露持续时间与恶露干净时间缩短明显(P〈0.05);剖宫产组出血量明显高于自然分娩组(P〈0.05)。结论剖官产子宫复旧速度较自然分娩慢,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提出预防产后出血和降低产后出血量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148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分娩方式和产妇年龄是引起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剖宫产产后出血量大于阴道分娩出血量(P〈0.05),产妇年龄与产后出血相关(r=0.365,P〈0.05)。结论:降低剖宫产率和选择适宜时机的剖宫产可有效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量,选择最佳生育年龄能减少产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