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叶强   《中国医学工程》2014,(10):21-21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二甲双胍治疗后同型半胱氨酸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变化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46例平均分为二甲双胍组和非二甲双胍组,二甲双胍组使用二甲双胍治疗;非二甲双胍组不使用二甲双胍治疗。结果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获益及同型半胱氨酸危险因素下降关系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T2DM)二甲双胍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变化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30例初发T2DM患者(T2DM组)与20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比较两组Hcy和IMT的差异。T2DM组患者在合理膳食和适当运动的同时加服二甲双胍1500mg/d,疗程为1年, 检测治疗前后Hcy和IMT的变化,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二者之间变化关系。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2DM组血浆Hcy浓度和IMT显著增高(P<0.01,P<0.05),经二甲双胍治疗后,血浆Hcy浓度和IMT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IMT与血浆Hcy浓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 血浆Hcy和IMT在预测T2DM大血管并发症方面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初发T2DM早期应用二甲双胍能延缓其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后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变化,阐明二甲双胍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我院2010年07月至2010年12月临床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第一组:0.75mg/天二甲双胍组,每日给予二甲双胍0.75mg;第二组:1.5mg/天二甲双胍组,每日给予二甲双胍1.5mg;第三组:胰岛素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定期抽血测定同型半胱氨酸、叶酸、VitB12水平,比较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并长期观察患者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二甲双胍治疗后糖尿病患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且存在量效关系,有时间累计效应;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P<0.05);在胰岛素治疗组,三项指标在均无明显变化.叶酸、VitB12与Hcy存在负相关(r=-0.425,P=0.003;r=-0.623,P<0.01).显示叶酸、维生素B12与同型半胱氨酸之间可能存在一定联系;患者在长期治疗后二甲双胍组治疗2型糖尿病发生并发症似乎多于胰岛素治疗组,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二甲双胍大剂量长期使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造成维生素B12的缺乏并导致血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的增高,从而可能带来一系列的心脑血管的不良结局.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可能会减少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IMT)、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APN)和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的影响,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将150例初诊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50例采用维格列汀治疗,B组50例采用二甲双胍治疗,C组50例采用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3组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情况及IMT、APN和Hcy水平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A、C组IMT、Hcy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APN较治疗前明显增加,且C组改善程度较A、B组更为显著(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MT与HOMA-IR(r=0.356,P=0.013)、LDL(r=0.363,P=0.009)、Hcy(r=0.756,P=0.022)呈正相关,与HDL(r=-0.461 P=0.001)、APN(r=-0.482,P=0.000)呈负相关。结论 HOMA-IR、LDL、Hcy升高,HDL、APN降低是2型糖尿病患者IMT增厚的危险因素。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有效降低其IMT值及Hcy水平,增加APN含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系统评价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维生素B12、叶酸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CBM、CNKI、VIP和万方数据库,搜集二甲双胍与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维生素B12水平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提取数据.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5个RCT,二甲双胍组血清维生素B12水平较安慰剂组明显降低[MD=-55.86,95%CI(-86.89,-24.84),P=0.000 4];亚组分析显示血清维生素B12水平与糖尿病病程、二甲双胍使用时间及剂量呈负相关;二甲双胍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较安慰剂组升高[MD=2.44,95%CI(1.41,3.46),P<0.01];两组血清叶酸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2.39,95%CI(-4.93,o.15),P=0.06];二甲双胍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安慰剂组[RR=2.0,95%CI(1.32,3.03),P=0.001].结论 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可引起血清维生素B12水平降低、Hcy水平升高,对叶酸水平无明显影响,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析维生素B12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对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4年10月在河北省保定市第一医院治疗的92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维生素B12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最后统计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维生素B12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治疗1、6个月和1年后,观察组维生素B1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维生素B12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显著控制患者体内同型半胱氨酸的增加,同时治疗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2型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对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80例健康体检老人进行研究,并根据患者Hcy水平将糖尿病患者分为高Hcy组以及正常Hcy组,并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生化指标以及并发症的比较,同时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组以及IMT正常组,健康对照组Hcy水平、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肌酐含量、尿酸含量、尿白蛋白排泄率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含量、IMT增厚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增厚组患者其Hcy水平以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百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正常对照组和IMT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Hcy组其并发症发生概率明显高于正常Hcy组(P〈0.05)。结论血浆Hcy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出现血管病变有明显的相关性,当其含量增加时,会导致患者血管病变的发生概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疗效观察及对IMT、Hcy水平、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012年6月~2015年7月收治的180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90例.比较两组患者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球后血流动力学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FBG、HbA1c、FIN、HOMA-IR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FBG、HbA1c、FIN水平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观察组患者IMT、Hcy水平明显下降,且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睫状后动脉(PCA)的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可有效降低各血糖指标的同时降低IMT及Hcy含量,增强眼底微循环,明显改善糖尿病血管病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两种治疗方案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 )患者体内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组(A组)、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组(B组),每组45例,均接受4周的降糖治疗,选取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8‐异前列腺素(8‐iso‐PGF2a)、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值。结果(1)A、B两组患者的治疗前 FPG、2hPG、HbA1c、MDA、8‐iso‐PGF2a、Hcy均高于对照组,GSH‐PX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A、B组患者治疗后FPG、2hPG、MDA、8‐iso‐PGF2a、Hcy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GSH‐PX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A组较B组在降低FPG、2hPG及HbA1c幅度上无明显差异(P>0.05);A组的8‐iso‐PGF2a、MDA、Hcy较B组下降幅度大,GSH‐PX较B组升高幅度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较高的氧化应激状态;(2)两种治疗方案都能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氧化应激水平,但是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方案在降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方面的作用要优于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糖耐量减低(IGT)与其他糖耐量水平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内皮素(ET)的差别,比较IGT患者二甲双胍干预治疗后Hcy、ET的变化.方法 166例受试者行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按糖耐量水平分为正常糖耐量(NGT)组51例,IGT组70例,2型糖尿病(T2DM)组45例.将IGT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予二甲双胍(二甲双胍组)及安慰剂(安慰剂组)进行干预治疗,测定各组及干预治疗前后的Hcy、ET水平.结果 (1)NGT、IGT、T2DM患者中,Hcy及ET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水平与年龄、三酰甘油(TG)、OGTT 120 min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呈正相关,ET水平与空腹血糖(FBG)、OGTT 2 hPBG、HbA1c、总胆固醇(TC)、TG呈正相关(P<0.05).(2)二甲双胍组血浆Hcy、ET水平治疗后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安慰剂组干预前后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后差值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Hcy、ET水平随着糖耐量受损的加重逐渐升高;IGT患者应用二甲双胍干预治疗后,随着糖脂代谢的改善,血浆Hcy、ET水平也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ey)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观察甲钴胺、叶酸治疗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Hey水平的干预作用及意义。方法(1)DN与血浆Hey水平的关系研究:对照组30例;T2DM患者60例(其中DN组20例,非DN组40例)。测定血脂、肝肾功能、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Hey、尿白蛋白等,Hey采用荧光免疫偏振法测定。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DN危险因素。(2)甲钴胺、叶酸治疗对T2DM患者血浆Hey水平的影响:T2DM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20例,未予干预;叶酸组20例,予叶酸5mg口服,每日1次;甲钴胺组20例,予甲钴胺500μg口服,每日3次;叶酸+甲钴胺组20例,予上述剂量的叶酸和甲钴胺联合服用。干预时间均为8周。结果(1)血浆Hcy水平非DN组和DN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DN组高于非DN组(P〈0.05)。(2)收缩压、Hcy是DN的独立危险因素。(3)T2DM患者血浆Hcy与维生素B12呈显著负相关(P〈0.05)。(4)叶酸组、甲钴胺组、叶酸+甲钴胺组血浆Hcy水平较干预前均显著下降(P〈0.05),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比较各干预组治疗后血浆Hey水平,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Hey可能是DN的独立危险因素,参与DN的发生发展。(2)叶酸治疗、甲钴胺治疗及叶酸与甲钴胺联合治疗均可降低DM患者血中Hcy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3例2型糖尿病患者,另选取6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分为A、B两组,A组为2型糖尿病组,B组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游离脂肪酸、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以及血糖血脂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组血清FFA水平为(562.68±58.54)μmol/L,IMT为(1.10±0.23)mm,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54.23±45.87)μmol/L,(0.69±0.12)mm,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型糖尿病组空腹血糖水平为(10.80±2.99)mmol/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4.74±0.90)mmol/L(P〈0.05),且A组TC、TG、LDL、HDL水平较B组均有升高(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升高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相关。  相似文献   

13.
张文洛  曹悦鞍  夏菁 《现代医学》2013,(10):742-744
目的:探讨胎球蛋白-A(fetuin—A,FA)与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将60例糖尿病患者按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分为2组,糖尿病伴动脉粥样硬化组33例,IMT≥0.9mm,或有1个以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糖尿病不伴动脉粥样硬化组27例,IMT〈0.9mm,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另设正常对照组(20例)。所有对象均测定FA、IMT。结果:糖尿病两组FA值较正常对照组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伴动脉粥样硬化组FA值高于糖尿病不伴动脉粥样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A值与IMT呈正相关。结论:FA在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中显著升高,可作为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对初诊肥胖T2DM患者血清Visfatin水平的影响,探讨Visfatin与T2DM发病的关系和药物的治疗机制。方法80例T2DM患者在运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和二甲双胍组各40例,吡格列酮组每日口服盐酸吡格列酮片30mg,二甲双胍组每日早晚口服二甲双胍缓释片500mg,疗程为16周。结果吡格列酮组治疗后空腹血清visfatin、IR、TG较用药前有明显降低(P分别为〈0.01,〈0.05,〈0.05),B细胞功能有改善(P〈0.05)。二甲双胍组血清Visfatin、TG无明显改变(P均〉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吡格列酮组的Visfatin、IR、TG降低明显,与二甲双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0.05),但二甲双胍组的BMI较吡格列酮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对初诊的肥胖T2DM患者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均能较好地控制血糖水平,而且吡格列酮在有效降糖同时还能明显降低血清Visfatin的水平,提示吡格列酮通过下调Visfatin水平而在T2DM的发病机理中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5.
赵萍  周素娴  蒙艳 《右江医学》2014,(1):35-37,40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在老年初诊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 将107例老年初诊糖尿病患者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蛋白尿组(43例),微量白蛋白尿组(36例)和临床蛋白尿组(28例),正常对照组(30例).同时检测四组患者的肌酐、血脂、糖化血红蛋白和Hcy.结果 老年初诊糖尿病患者血清Hcy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或<0.01),Hcy水平随UAER的升高而升高(P<0.01).结论 血清Hcy水平可作为老年初诊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67例(A组)、2型糖尿病患者35例(B组)和健康对照者24例(C组)进行研究。分别测定血尿酸水平,用彩色多普勒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结果 1)A组的TG、LDL-C、FBG、HBA1C、收缩压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2)3组之间血尿酸、IMT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尿酸水平与糖尿病患者IMT具有相关性(r=0.442,P﹤0.01)。结论血尿酸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锡涛 《吉林医学》2014,(16):48-50
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汤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30例。两组均进行调整饮食及功能锻炼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黄连解毒汤,治疗周期均为3个月,治疗结束后评定疗效,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BG、2hPBG、HbA1c等血糖指标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7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2.31%(P<0.05);观察组FBG、2hPBG、HbA1c等血糖指标水平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连解毒汤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不同组合成份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及其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方法115例MS患者,按组成成份不同分为MS合并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组(40例)、MS合并2型糖尿病(或糖耐量减低)组(41例)和MS非糖尿病组(34例).同期检测36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用B超高频探头测量颈动脉IMT.结果MS各亚组颈动脉IMT高于对照组(P〈0.05),MS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明显增多,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颈动脉IMT与年龄和糖尿病病程、FPG、2hPG、SBP、TG、LDL-C呈正相关.MS组血清C-RP、血浆FIB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S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随MS组分数量的增多,IMT、C-RP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对MS患者应常规检测颈动脉IMT.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与意义。方法:对55例单纯性2型糖尿病患者,41例伴感染患者,44例伴血管病变患者,55例伴肾病患者和46例正常对照组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胰岛素(Ins)、睾酮(Testosterone,T)、孕酮(Progesterone,P)、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等激素的含量。结果:男性糖尿病各组睾酮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E2、FSH、L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伴血管病变组睾酮和雌二醇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各慢性病变组(P<0.01)。女性糖尿病各组睾酮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E2、FSH、L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伴血管病变组E2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慢性病变组(P<0.01)。结论:男性糖尿病患者雌激素水平升高,雄激素水平降低,女性糖尿病患者血浆雌激素水平降低,雄激素水平升高,且性激素水平紊乱更易导致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优泌乐50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80例,使用优泌乐50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胰岛素分泌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空腹胰岛素、胰岛素分泌指数明显升高(P〈0.01)。结论应用优泌乐50治疗能显著降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改善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