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副流感病毒的感染率、季节、年龄、地域等状况进行临床调查,并进行中成药辨证分型治疗研究。方法 收集2009年4月-2011年1月济南、沈阳、南京地区急性上感患儿1 090例,脱落及剔除后共余973例,辨证分型后进行中心分层+区间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487例)使用利巴韦林,治疗组(486例)应用上市中成药辨证治疗方案治疗,3 d为1个疗程,检测副流感病毒并观察上市中成药辨证治疗效果及相关因素。结果 副流感病毒感染率为5.65%,春季多发,南京和济南较沈阳感染率高。副流感病毒感染不局限于单一证型。结论 副流感病毒感染为小儿急性上感的常见病毒,其感染率与季节、地域相关,中成药辨证治疗方案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措施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20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分析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8.33%,93.3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33%,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以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较高,有利于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副流感病毒(PIV)是引起婴幼儿呼吸道急性感染的常见传染病原之一,其传染性极强.该病毒进入呼吸道后,容易引起咽炎、会厌炎、中耳炎及肺炎.以往的实验检测多为病毒分离,操作繁琐,实验过程较长,不能满足早期快速诊断的临床要求,故副流感肺炎的实验报告甚少.1995年1~2月我室使用PIV特异性单抗PIV—McAb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标新技术(APAAP)对234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鼻咽分泌物进行了  相似文献   

4.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s,AURI)简称上感,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因此常用"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诊断名词.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多见.在幼儿期发病最多,每人每年常有数次,学龄儿童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5.
秦姣玲 《基层医学论坛》2013,(18):2339-2340
目的总结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66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施以对症支持治疗和综合护理。结果 166例患儿通过对症治疗及正确有效的护理,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施以对症治疗及正确有效的护理,可以缩短病程,预防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临床表现并探讨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儿科收治的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共1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80例,在及时进行有效治疗的同时给予一般的基础护理;观察组82例,在基础护理基础上再开展细致的综合护理,观察护理效果和患儿的康复情况并与对照组作比较。结果:观察组中显效23例,有效35例,进步1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2.3%,高于对照组的81.3%。结论: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非常重要,在给予其一般的基础护理基础上,再进行全面、合理、细致的综合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护理方法.方法 通过对工作实践的回顾、总结,立足儿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特点,从必要性、可行性方案进行探讨.结果 通过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小儿给予高质量护理,降低医药费及相关费用、提高小儿及家长的生活质量、促进小儿健康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6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方法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1年7月~2012年8月收治的36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针对患儿采取细心的护理措施与病情观察.结果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经过基础治疗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后,均康复出院,治愈率明显提高,缩短了患儿的住院日期.结论对于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进行细心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患儿的康复率,减少病痛的折磨,提高了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热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患儿的临床资料与护理措施。结果88例患儿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和高质量的护理,全部治愈。结论积极有效治疗加高质量的护理,可以减少患儿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因此,对小儿呼吸道感染致高热的护理十分重要,应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刘雪琴  李小美 《吉林医学》2013,34(24):5029-5029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120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儿在临床护理效果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循证护理,能够提高患儿康复率,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1.
刘慧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6):128-129
目的分析糖皮质激素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应用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0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儿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患儿接受其他药物治疗,依照病情采取抗病毒药物或抗菌药物进行治疗,观察并分析患儿的退热时间、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相比表面体温下降,症状得到有效缓解(P<0.05),但不良反应严重,糖皮质激素延长了患儿的病程且使并发症增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小儿发热弊大于利。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0):152-156
目的分析厦门市儿童医院6 岁以下儿童副流感病毒(PIV)感染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工作提供诊疗思路,提早进行预判及治疗,避免抗生素滥用。方法 收集2019 年1 月1 日~12 月31 日厦门市儿童医院6岁以下6930 例住院患儿鼻咽拭子、痰液和肺泡灌洗液标本,采用实时免疫荧光法对副流感病毒1、2、3 型(PIV 1、2、3 型)进行检测,并对副流感病毒(PIV)阳性患儿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观察:①PIV 各型阳性检出率;②男女患儿PIV 各型检测阳性结果;③不同年龄组患儿PIV 各型检测阳性结果;④不同季节患儿PIV 各型阳性检测结果。结果 6930 例患儿中检测出副流感病毒(PIV)阳性266 例,患儿阳性检出率为3.84%(266/6930)。呼吸道病毒检测中PIV 3 型阳性检出率最高,为3.10%(215/6930);PIV 1 型次之,为0.49%(34/6930);PIV 2 型最低,为0.24%(17/6930);男性患儿中感染率为3.91%(163/4169),女性患儿中感染率为3.73%(103/2761),男女患儿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PIV 各型阳性感染率比较,PIV 3 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IV 1、2 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道病毒检测率因季节而异,PIV 3 型春、夏两季病毒检出阳性率明显高于秋、冬两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秋季PIV 1 型和PIV 2 型阳性率均高于春、夏、冬三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厦门市儿童医院6 岁以下住院儿童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中,PIV 感染病例多,婴儿期为发病高峰。以PIV 3 型最常见,流行主要发生于春、夏季节。PIV 1、2 型感染率较低,流行趋势不确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探讨应用炎琥宁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选择86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患儿给予炎琥宁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利巴韦林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对两组患儿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35%(41/43)、81.40%(35/43),观察组患儿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炎琥宁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进行治疗,可有效缓解患儿症状,缩短治疗时间,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评价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方法:对35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药物选取、联合应用及给药途径等情况进行了解。结果:350例患儿均有抗菌药物应用,应用率100%,主要是给予联合用药,其中二联用药最多(47.43%),其次为三联,四联用药以上用药较少;抗菌药物主要涉及5大类,其中头孢类使用最多,磺胺类最少;给药方式主要为静脉和口服给药(81.71% vs.18.29%),无其他给药方式;头孢类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3.43%),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过敏。结论:在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应加强临床医师教育培训工作,以提升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不同方案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霞  张碧丽 《海南医学》2014,(5):645-647
目的比较不同方案对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探讨临床合理用药的方法。方法选择门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346例,随机分为抗生素组(全程应用抗生素组)、延后组(延后应用抗生素组)、对照组(不应用抗生素组),分别统计其病程、并发症、不良反应发生率、复诊率及治疗费用。结果三组患儿发热、咳嗽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生素组咽痛时间短于延后组和对照组(P〈0.01)。三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生素组及延后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抗生素组复诊率显著高于延后组和对照组(P〈0.05)。抗生素组治疗费用最高,而对照组最低(P〈0.05)。结论抗菌药物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不能有效缩短病程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引起不良反应及治疗费用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输液后发生急性低血钾的危险因素,总结此类患者的诊断、治疗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输液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发生输液后急性低血钾将其分为低血钾组(42例)和对照组(25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医疗资料,分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输液后发生急性低血钾的危险因素,探讨此类患者的护理对策。结果高龄、抗感染药物种类、输注葡萄糖注射液、钾摄入不足是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输液治疗发生低血钾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低血钾危险因素评估,护理中细致观察,以降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输液发生低血钾的几率和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镇江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9种病原体流行情况及与喘息的关系,以及上、下呼吸道不同部位感染病原学的分布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2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儿科住院院的846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及肺炎支原体等非典型病原体的IgM抗体。结果肺炎支原体阳性率最高,夏秋季为高峰,多见于1~6岁儿童,0~5月最低。病毒总阳性率13.1%,其中乙型流感病毒秋季最高、春季最低,年龄组中1~2岁和3~6岁组阳性率最高,0~5月组和6~12月组阳性率最低。甲型流感病毒夏季阳性率最高,秋季最低。除甲型流感组外,余病原体上、下呼吸道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5例喘息患儿中,肺炎支原体检出70例,包括肺炎支原体与病毒混合感染16例;病毒阳性者23例,包括两种病毒混合感染1例。结论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肺炎支原体是镇江地区包括喘息患儿在内的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最常见病原体,病毒亦为重要病原体,各有其季节年龄等分布特点,且较多出现肺炎支原体和病毒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8.
陈雄捷 《西部医学》2012,24(7):1316-1317,1319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将13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与对照组64例。治疗组给予痰热清注射液,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6d。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痊愈率分别为61.8%、40.6%,总有效率分别为92.6%、81.2%,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经治疗后发热、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桂东地区住院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病毒特异性抗体(IgM)检测结果,探讨临床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情况,而提供病原学诊断依据,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选择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取其血液用XK2100生物芯片进行检测筛查4种常见呼吸道病毒的特异性抗体(IgM),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IV)及副流感病毒(PIV),对检测标本阳性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08份标本中有235份检出了病毒特异性抗体(IgM)阳性,总检出率为25.88%,其中ADV最为常见,检出率为20.26%,其次为IV(9.14%),RSV(3.63%),PIV(1.76%)。检出率在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阳性检出率在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549,P<0.001),以4~5岁年龄组检出率最高。病毒总检出率在四季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011,P<0.001),以夏季检出率最高。结论:病毒病原在桂东地区儿童ALRTI中占重要地位,其中ADV、IV是主要病毒病原,病毒检出率以4~5岁年龄组检出率最高;夏季病毒总检出率高于其他季节。  相似文献   

20.
何晓文 《广西医学》2005,27(4):506-508
目的 评价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序贯治疗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药物经济学意义。方法 选择212例ALRI患儿,随机分为序贯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6 例,序贯治疗组先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注射液静滴3~5 d,待病情稳定和缓解后改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剂口服5~9 d;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注射液静滴7~14 d。两组的其余对症治疗相同。结果 两组的平均疗程(d)、痊愈率、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平均住院时间(d)、医疗成本,序贯治疗组则比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总有效率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费用需增加32.99元,序贯治疗组仅增加22.15元。结论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序贯治疗儿童ALRI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和经济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