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肠气囊肿症并绒毛状管状腺瘤癌变一例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气囊肿症(pneumatosis cystoides intestinalis,PCI)又称为肠壁囊样积气症,以胃肠道壁内多发积气囊肿为特征,是一种少见病症,1783年由Du Vernoi于尸体解剖中发现,上世纪50年代开始有病例报道,但迄今对该病的认识尚不够深入。我院于2008年7月收治了1例结肠气囊肿症并结肠绒毛状管状腺瘤伴癌变患者,经肠镜、CT及手术、化疗等诊治后恢复出院。  相似文献   

2.
肠气囊肿症二例与文献复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肠气囊肿症(PCI)是指消化道黏膜下或浆膜下发生的积气囊肿,临床少见而容易出现误诊,现将我院收治的2例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报道如下,以期进一步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3.
结肠气囊肿症的内镜诊治与分析五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肠气囊肿症(pneumatosis cystoidsintest inalis,PCI)是指消化道黏膜下或浆膜下多发的充满气体的囊肿,如仅发生在结肠,称之为结肠囊样积气症(pneumatosis coli)。因其病因不明,临床少见且缺乏特异性表现,易被漏诊和误诊。我院近年来共检出PCI5例,现将临床资料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肠气囊肿症(PCI)的诊断及治疗的方法.[方法]对我院确诊的13例结肠PCI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评估其临床表现、内镜特点、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13例临床表现为腹泻、腹胀、腹痛,腹痛多表现为隐痛或者胀痛.内镜表现包括鹅卵石样气囊肿、葡萄或串珠状气囊肿等,病变累及回盲部、升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甚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肠气囊肿症(PCI)的发病特点和恰当的诊治方式。方法 对1997年至2015年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确诊的12例PCI患者进行分析,评估其病因、内镜特点、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 4例因长期接触三氯乙烯或病因不明导致原发性PCI;其余8例为继发性PCI,患有白塞病、结缔组织病、肺气肿、糖尿病、恶性肿瘤等。内镜表现包括单发泡状气囊肿、线状或鹅卵石样气囊肿、葡萄或串珠状气囊肿等,病变累及乙状结肠6例、升结肠3例、降结肠2例、十二指肠2例、直肠1例。药物或联合内镜治疗后,8例明显缓解,2例好转,2例因恶性肿瘤死亡。结论 PCI是一种罕见病证,病因机制尚不明确,多继发于其他疾病,通过结肠镜、超声内镜可明确诊断。单发性PCI可行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治疗,多发性PCI予内镜下囊肿夹破、抗生素联合菌群调节药物治疗效果显著。积极治疗原发病,早期发现并发症可改善预后并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6.
1959~1987年发现肠气囊肿症(PCI)共12例。均为继发性PCI,其中小肠PCI7例,结肠PCI 5例。好发年龄及部位与原发病相关。小肠气囊肿易发生浆膜下,结肠气囊肿在粘膜下。因本病无特异性表现,故靠临床症状难以确诊,可借助X线检查、内镜检查及手术后活检确诊。本病是一种良性疾病,本身无需特殊治疗,可对症和氧气疗法以及对原发病的治疗,当PCI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肠穿孔、出血、梗阻可考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正肠气囊肿又称囊样肠积气,是发生于胃肠道黏膜下或浆膜下层的多发性充气性囊肿,呈簇状密集分布,它可累及全消化道,但以小肠和结肠多发。气囊肿发生在结肠,称之为结肠气囊肿症(pneumatosis cystoides coli,PCC)。该病临床少见,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随着结肠镜检查的普及,该病在内镜下诊断并不罕见。现将我院2013-09-2017-07期间收治的3例确诊PCC患者诊疗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肠气囊肿(pneumatosis cystoids intestinalis,PCI)又称为鹱样肠积气,是在胃肠道的黏膜下或浆膜下出现的气性囊肿,它可累及从食管至直肠的全部或部分胃肠道,主要发病在小肠和结肠。该病文献报道例数相对较少,而西藏地区结肠气囊肿患者在结肠镜检查过程中并非罕见,故我们对以往检出患者的病例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西藏地区该病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气囊肿症(pneumatosis cystoides,PC)是指胃肠道黏膜下层薄壁气囊肿为特征的病理改变,又称囊样积气症,多见于结肠和小肠,胃和食管较为罕见.本文报道病例1为咳嗽伴上腹痛,病例2为食管异物后患者,内镜检查时偶被发现;临床无特异性表现,治疗原发病,局部未予特殊和手术治疗,2 wk后内镜随访观察气囊样改变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内镜及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下肠道气囊症(pneumatosis cystoides intestinalis,PCI)的镜下及影像学特征,探讨EUS对PCI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0年-2008年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例PCI患者,检索此年限国内所有报道诊断PCI的文献资料,共8例患者,平均年龄(43.24±2.52)岁,并对PCI的EUS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PCI患者中,EUS下均表现为起源于黏膜下层的混合回声或高回声病灶,内部回声不均匀,其中6例表现出其后方伴有特征性气体声影。在治疗上,5例结肠镜下注射无水酒精,2例行外科手术切除,均治疗成功。平均随访1年,临床症状消失,未见复发。结论PCI在EUS下有其特征性表现,起源于黏膜下层的混合回声或高回声,内有蜂窝状或管状无回声区,其后方伴有气体声影者应高度疑诊为PCI。EUS对PCI的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创伤性纵隔气肿(traumatic mediastinal emphysema,TPM)与自发性纵隔气肿(spontaneous mediastinal emphysema,SPM)的常见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了解两组疾病特征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41例纵隔气肿(mediastinal emphysema,PM)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有无明确外伤病因分为TPM 27例与SPM 14例。结果 41例PM患者平均年龄(39.22±18.80)岁,男36例,女5例,男女比例7.2∶1。TPM组27例,年龄(43.19±17.54)岁;SPM组14例,年龄(28.15±15.20)岁。SPM临床表现主要有胸痛(11/14)、胸闷(6/14)、咳嗽(4/14)、咽喉肿痛或异物感(4/14)及皮下气肿(4/14),TPM则为胸痛(22/27)、咳嗽(16/27)、胸闷(14/27)、呼吸困难(9/27)及皮下气肿(21/27);SPM治疗以吸氧、抗感染、禁食等治疗为主,仅1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而TPM组的有创治疗包括胸腔闭式引流13例、纵隔切开减压1例、机械通气2例及气管切开1例;SPM出院随访除1例失访未知外,其余恢复良好,TPM出院随访20例恢复良好,4例失访未知,3例死亡,包括2例院内死亡和1例院外死亡。结论 TPM和SPM症状都以胸痛为主,皮下气肿是最常见体征,呼吸困难与皮下气肿是区分TPM与SPM的最主要症状和体征。SPM是病程简单,而TPM病程相对复杂,需经历较长的气肿吸收期,治疗上需要更多的有创治疗方式,尤其以胸腔闭式引流治疗为多见,其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仍是创伤合并症,尤其是颅脑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报道1例与a葡糖糖苷酶抑制剂(aGI)相关的肠气囊肿症(PCI),并探讨PCI的病因、发病率、症状及诊疗现状。 方法患者,男,43岁,因"反复腹泻3年,加重半年"入院,既往患2型糖尿病,长期服用阿卡波糖。入院后经小肠增强CT、超声内镜(EUS)、结肠镜及病理活检被确诊为PCI。经停用阿卡波糖及内镜下圈套器切除较大隆起1月后复查,患者肠壁气囊肿基本消失,腹泻明显改善。本文搜集2007年至2018年国内外文献报道16例与aGI治疗相关的病例,对PCI及其诊治作出总结及分析。 结果PCI通常为无症状的良性疾病,病因多样,发病率低。16例患者中,2例无症状、1例以胃肠道外症状就诊,其余均表现为腹痛、腹泻、腹胀、恶心、血便等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依靠腹部CT、EUS、内镜活检等确诊,经保守治疗可治愈。 结论患有与PCI相关的原发疾病者,需警惕伴发PCI可能,尤其服用αGI类降糖药的糖尿病患者,当出现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时,应常规行内镜、腹部CT等检查,必要时可给予内镜下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TR-Band气囊压迫止血的减压方案及压迫时间。方法 PCI组术后均予以TR-Band气囊压迫桡动脉穿刺点止血,PCI组于术后4小时减压,随机分为4个亚组,分别于8h(A组)、10h(B组)、12h(C组)、16h(D组)后解除气囊,观察穿刺点出血发生率。结果四个亚组比较,可见术后8h后解除气囊的出血发生率仍较高4例(13.3%),10h后2例(6.67%)有下降(P0.05),但直至12h方显著下降至1例(3.33%)(P0.05),与16h后解除气囊的出血发生1例(3.33%)一致(P0.05)。结论 PCI组TR-Band气囊压迫后减压时间4h,每隔2h抽出2ml,共3次,术后12h解除气囊即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TR-Band气囊压迫止血的减压方案及压迫时间。方法 PCI组术后均予以TR-Band气囊压迫桡动脉穿刺点止血,PCI组于术后4小时减压,随机分为4个亚组,分别于8h(A组)、10h(B组)、12h(C组)、16h(D组)后解除气囊,观察穿刺点出血发生率。结果四个亚组比较,可见术后8h后解除气囊的出血发生率仍较高4例(13.3%),10h后2例(6.67%)有下降(P0.05),但直至12h方显著下降至1例(3.33%)(P0.05),与16h后解除气囊的出血发生1例(3.33%)一致(P0.05)。结论 PCI组TR-Band气囊压迫后减压时间4h,每隔2h抽出2ml,共3次,术后12h解除气囊即可。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评价内镜引导下气囊扩张对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价值。64例贲门失弛缓症病人接受气囊扩张治疗。扩张治疗前26人(40.6%)不能进某些固体食物,38人(59.3%)只能进半流质,1人(0.01%)只能进流质者。每周气囊扩张食管下段及贲门部一次,4次为一疗程。第一次气囊扩张治疗后,54人(84.4%)吞咽困难症状消失,第二次气囊扩后64人(100%)吞咽困难症状消失。本研究表明,内镜引导下气囊扩张法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肠缺血坏死的特征性CT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30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为肠缺血坏死的CT检查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动脉期和静脉期增强扫描,所得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结果本组30例患者均出现肠壁强化减弱或肠壁不强化征;28例(93%,28/30)患者出现肠壁内或肠壁下小气泡征;13例(43%,13/30)患者出现高密度肠液征或高密度腹腔积液征;8例(27%,8/30)患者出现肠系膜血管栓塞征,其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5例,肠系膜上静脉栓塞3例;8例(27%,8/30)患者出现门静脉积气征或气腹征。结论肠系膜血管栓塞和肠壁强化减弱或肠壁不强化征是肠缺血坏死的直接CT征象。肠壁内或肠壁下小气泡征、高密度肠液征或高密度腹腔积液征和门静脉积气征或气腹征是肠缺血坏死的间接CT征象。  相似文献   

17.
肠壁积气症     
肠壁积气症(pneumatosis intestinaIis, PI)的定义是肠壁内有气体,多可由腹部平片或CT检出,也可在内镜下及手术时发现经病理  相似文献   

18.
作者在十年中内镜治疗14例结肠狭窄患者,平均年龄62岁。狭窄部位为乙状结肠(12例),直肠(2例)。狭窄原因分别为吻合术后(7例)、吻合口复发癌(3例)、原发癌(1例)、炎症性肠病、子宫内膜异位造成的腔外压迫及非特异性病变(各1例)。扩张方法:有探条扩张术,特殊的扩张型内镜,经内镜气囊扩张术及单极电切、激光手术。扩张型内镜前端直径为9.5 mm,插入管外径为13 mm。其之间可接上13.6~24 mm橄榄形扩张器。气囊扩张器是由4~25 mm的气囊组成,附有压力传感器和监视器,在X线荧光屏监视下,把附有气囊导管插入扩张狭窄部。治疗前,先作钡剂灌肠和结肠镜检查,必要时将导管插入狭窄部注入造影剂,观察狭窄大小和形态,选择  相似文献   

19.
内镜引导下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旨在评价内镜引导下气囊扩张对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价值。64例贲门失弛缓症病人接受气囊扩张治疗。扩张治疗前26人(40.6%)不能进某些固体食物,38人(59.3%)只能进半流质,1人(0.01%)只能进流质。每周气囊扩张食管下段及贲门部一次,4次为一疗程。第一次气囊扩张治疗后,54人(84.4%)吞咽田难症状消失,第二次气囊扩后64人(100%)吞咽困难症状消失。本研究表明,内镜引导下气囊扩张法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397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诊介入治疗的即刻和随访结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过去59个月期间开展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397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即刻和随访结果.方法1999年3月~2004年1月对397例ACS患者经股动脉或桡动脉施行急诊PCI.310例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施行直接PCI治疗,补救PCI治疗7例STEMI,急诊PCI治疗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或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UA/NSTE-MI).结果直接PCI手术操作成功率99%,术中无复流发生率10.6%.42例(13.5%)应用了主动脉气囊反搏术,10例应用了远端保护装置.8例发生支架内急性/亚急性或后期支架内血栓形成,住院死亡17/310例(5.5%),6个月死亡17/250例(死亡率6.8%).补救性PCI术后6例患者的严重心肌缺血和(或)急性肺水肿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1例合并心源性休克的多支血管病变患者术后1小时死亡.UA/NSTEMI的介入操作成功率96.3%,所有患者的临床缺血症状迅速改善.一例发生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结论直接PCI扩大了治疗STEMI的适应证,迅速使梗死相关动脉开通并恢复正常血流,在高危患者存活率高,住院时间缩短.补救性PCI是静脉溶栓治疗失败后的一种有效补救措施,但是同样具有较高风险.急诊PCI对于改善UA/NTEMI患者的缺血症状非常有效,再缺血、再梗死和再闭塞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