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蝶窦手术有经鼻中隔、经鼻腔及经筛窦等进路,但多数有过大的创伤性,常导致长期住院或严重并发症。该作者创用了一种适于鼻内窥镜医生施行的创伤较少而安全有效的经鼻腔上鼻道抵达蝶窦的进路,介绍如下。术前须作异窦CT、MRI、全面的鼻内窥镜检查,常规化验及必要的会诊。病人取仰卧位,用棉拭子沾5%可卡因涂布鼻腔并用2%利多卡因及1:10O000肾上腺素棉片表麻10分钟,用2.7mm的0”及30o鼻内窥镜检查鼻腔;再用2%利多卡因混合1:100000肾上腺素浸润注射中鼻甲内面及对应的鼻中隔后上部,用4mm的矿内窥镜小心地插入上鼻道。为求得更大…  相似文献   

2.
鼻窦解剖及其变异与鼻窦炎和手术的关系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探讨鼻窦解剖及其变异对鼻窦炎和手术的治疗。方法 观察100具颅骨、10个尸头,复习750例鼻窦炎鼻窦冠状CT和1000例内窥镜鼻窦手术记录,研究中鼻甲、钩突、上颌窦自然口和鼻囟门(含上颌窦骨性裂口)、前鼻颅底、筛蝶区域和鼻中隔的解剖学和影像解剖学,分析解剖、变异与鼻窦炎和手术的关系。结果 ①中鼻甲、钩突、前鼻颅底、筛蝶区域和鼻中隔均存在解剖变异;②中鼻甲、钩突和鼻中隔的变异在有鼻窦炎侧明显多  相似文献   

3.
上颌窦的病因诊断,自采用鼻和鼻窦内窥镜检术以来已取得了很大进展,目前许多医院已将之列为常规检查项目。本文旨在阐明用内窥镜检查蝶窦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检查用具为Storz 厂的一组器械,包括:①直径5mm 的粗穿刺针,②0°直视光镜,③70°光镜,③120°倒转光镜,⑤活体组织钳,⑥闪烁发生器和冷光,⑦照相机,⑧光放大器。〔操作技术〕采用沿鼻中隔直达蝶窦的鼻内进路。内窥镜放入鼻腔的方向,与鼻中隔软骨-犁骨连接处所形成之线相平行并在此线上方数毫米处寻找蝶窦前壁,其标志是中鼻甲后端,后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蝶筛区域病变的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经鼻内窥镜行蝶筛区域手术51例,41例蝶筛窦同时受累者采用经筛窦进路,10例孤立性蝶窦病变采用经鼻腔进路。结果:均无大量出血及其它严重并发症。随访6~36个月,48例痊愈,3例复发,经再次手术后痊愈。结论:蝶筛区域位置隐蔽,早期无特征性症状,易被临床医师忽视。CT检查对本病有较大价值,且对手术具有指导作用;经鼻内窥镜对蝶筛区域病变进行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少,痛苦小,面部不遗留瘢痕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彻底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降低术后复发率的手术方法.方法治疗临床及病理确诊为内翻性乳头状瘤31例,其中10例有1~2次前期经鼻或经上颌窦前壁(Caldwell-LUC 术式)的手术史.经前鼻孔镜,鼻内窥镜检查和CT检查,见肿瘤侵及鼻腔、中鼻甲、中鼻道、上颌窦、筛窦26例;侵及鼻腔、筛窦、上颌窦、蝶窦5例.31例在鼻窦镜下行鼻腔、中鼻甲、筛窦、蝶窦肿瘤切除术,用柯-陆氏术式清理上颌窦肿瘤及残余鼻腔外侧壁肿瘤组织.随访1年至1年6个月.结果31例中2例复发,复发率6.43%,复发2例,经再次手术,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对于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侵及鼻腔鼻窦,尤其是上颌窦同时受侵者,应用鼻内窥镜加柯-陆氏术式辅以电刀或微波处理创面,鸦蛋子油纱条填塞术腔,可减少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6.
Ha。"over医学院耳鼻喉科医院在1986年至1990年间有164例鼻窦炎患者施行了经鼻内鼻窦病灶清除术。慢性鼻窦炎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鼻塞、嗅觉减退、水样粘液性鼻漏及球后胀痛。本组中25例以前作过手术(8例上颌窦根治并经上颌窦筛窦刮除术,17例经鼻鼻息肉摘除加筛窦开放术)。45例在术中还作了鼻中隔矫正术。术前每例都作了冠状位和上颌窦轴位的CT检查。此外,诊断还包括嗅觉、味觉检查以及变态反应试验。必要时补充进行了鼻内激发试验或血清RAST。手术是在充分收敛鼻腔后,行鼻腔的内窥镜或显微镜检查。摘除大的阻塞性息肉。然后,在显…  相似文献   

7.
筛窦及其邻近结构CT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内窥镜鼻窦手术提供影像学资料,观察了筛窦及其邻近结构的关系。对9名健康人筛窦进行了横断层面连续CT扫描,对20名健康人进行了横断加冠状层面扫描,每人平均扫描22次,发现个体间筛窦及其与邻近组织的解剖结构存在着很大的变异。横断扫描可清晰地显示出后组筛窦或蝶窦与视神经管的解剖关系和颈内动脉与蝶窦的解剖关系。冠状扫描可详细地观察到窦口鼻道复合体和筛窦与眼眶、前颅底的解剖关系。鼻窦CT扫描对鼻窦炎病因学分析、鼻内窥镜手术设计和术中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有鼻窦炎及相关症状和无鼻窦炎症状的人群中的头颅冠状CT扫描结果,统计它们在放射影象学上鼻腔及鼻窦异常的发生率,以阐明头颅冠状CT扫描在鼻窦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研究对象是100例有单纯鼻窦炎症状并排除了鼻腔其他疾病的病人和82例患眼眶病而无鼻窦炎病史的病人,全部病例均为18~72岁的成年人。方法是连续冠状CT扫描,放射影象学指包括蝶窦、前组筛窦、后组筛窦、额窦和上颌窦的粘膜增厚和窦腔浑浊,还涉及了上颌骨囊肿、变异弯曲的中鼻甲、泡状鼻甲和鼻中隔偏曲等。作者重要发现是:①头颅冠状CT扫描发现  相似文献   

9.
筛窦及其邻近结构CT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内窥镜鼻窦手术提供影像学资料,观察了筛窥及其邻近结构的关系,对9名健康人筛窦进行了横断民支面连续CT扫描,对20名观察人进行了横断加冠状层面扫描,每人平均扫描22次,发现个体间筛窦及其与邻近组织的解剖结构存在着很大的变异,横断扫描可清晰地显示出后级筛窦或蝶窦与视神经管的解剖关系和颈内动脉与蝶窦的解剖关系。冠状扫描可详细地观察到窦口鼻道复合体的筛窦与眼眶,前颅底的解剖关系,鼻窦CT扫描对鼻窦炎病因  相似文献   

10.
在鼻内窥镜下经鼻内筛窦以及经鼻腔途径进入蝶窦,克服了以往处理蝶窦的复杂手术的弊端。本文总结了经以上二途径处理43例蝶窦病变的经验,认为此手术进路简便、安全、直视下操作、实用性强.可作为治疗蝶窦疾病的常规手术进路。  相似文献   

11.
内窥镜下鼻内蝶窦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鼻内窥镜下经鼻内筛窦以及经鼻腔途径进入蝶窦,克服了以往处理蝶窦的复杂手术的弊端。本文总结了经以上二途径处理43例蝶窦病变的经验,认为此手术进路简便、安全、直视下操作、实用性强,可作为治疗蝶窦疾病的常规手术进路。  相似文献   

12.
患者 ,男 ,47岁。因进行性双侧鼻阻塞伴流黏稠涕 5年于 2 0 0 2年 1 1月 2日入院。入院诊断“慢性鼻窦炎 ;鼻息肉 ,Ⅱ型Ⅲ期”。鼻内镜检查 :双侧鼻腔黏膜呈慢性充血状 ,鼻中隔居中 ,双侧下鼻甲形态正常 ,中鼻道内可见荔枝肉样新生物生长 ,总鼻道内可见脓性分泌物。鼻窦CT冠状位示 :双侧前中组筛窦、上颌窦黏膜增厚 ,窦腔缩小 ,双侧鼻腔可见软组织密度增高影。入院后行各项常规辅助检查未见异常。于局麻下行鼻内镜下双侧筛窦、上颌窦开放 ,息肉摘除术。手术采取Messerklinger术式 ,切除双侧钩突 ,开放双侧前中组筛窦 ,见双前中组筛窦内黏…  相似文献   

13.
前鼻切开术     
很多耳鼻喉科医生设计发展了各种鼻和鼻腔手术径路。经前后鼻孔可达鼻腔。Moure(1902)把Michaux 的侧鼻切开术付诸实践,该途径对鼻腔、筛窦、上颌窦和蝶窦肿瘤是极好的手术进路。Rouge 的唇下正中进路对鼻腔底部、鼻中隔和鼻中线肿瘤也是很好的手术途径。某些鼻肿瘤和瘘管可经正中切口切除但会产生难看的瘢痕。作者报告一例鼻前壁囊性腺样癌的60岁女患者,肿瘤偏于右侧并侵犯右上颌骨前面。作者认为经上述切口不能彻底切除肿瘤,因此设计了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3种摘除上颔窦囊肿进路的选择。方法本组上颌窦囊肿共32例,术前均经鼻窦CT扫描和鼻内镜检查,明确鼻腔情况、囊肿的大小及位置。其中8例伴鼻窦炎鼻息肉者,经中鼻道自然口开放术进路行Messerkling术;19例单纯上颌窦囊肿患者,鼻内镜下经改良柯-陆进路行囊肿摘除术,另5例采用下鼻道开窗进路行囊肿摘除术。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1年,鼻窦CT冠状位扫描或鼻内镜检查,19例经改良柯-陆进路者术后无复发;8例经中鼻道自然口开放术进路者,2例复发,1例术后窦口闭锁,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粘连;5例经下鼻道开窗进路者,1例复发,2例失访。结论3种术式各有优缺点,临床中应根据不同情况酌情选用。  相似文献   

15.
鼻腔鼻窦横纹肌肉瘤3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例1 女,58岁,因左鼻鼻塞,反复出血1个月入院.专科检查:左侧中鼻道见淡红色新生物.鼻窦CT示左侧鼻腔内软组织密度影,侵入左侧筛窦,蝶窦,颅底骨质破坏;左侧中下鼻甲、鼻中隔骨质破坏;左侧上颌窦开口扩大,窦腔内高密度影.  相似文献   

16.
对鼻窦CT扫描者在检查前用鼻窦炎症状问卷(SNOT-20量表)进行调查,将调查结果与CT扫描结果作半定量分析。SNOT-20量表包括鼻腔症状、鼻旁症状、睡眠、社会交往、情感方面的20个鼻窦炎症状,每个症状从无症状到最严重分5级。每个病人总的分值从0~100,0分为无症状。1~33分为轻度,34~66分为中度,67~100分为重度。CT扫描用120kV,500mA,扫描用冠状位,从额窦到鼻额管层厚3mm,鼻额管到蝶窦后壁5mm层厚。前组筛窦、后组筛窦、上颌窦、额窦、蝶窦分别按单侧计算,0分为正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扫描多平面重建在鼻窦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29例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鼻窦轴位扫描,利用多平面重建技术得到冠状位、矢状位、轴位的多平面重建图像,观察鼻窦结构及病变范围的显示情况对图像资料进行影像分析。结果 64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图像可以从各种角度、多切面地显示鼻窦的解剖、病变部位、范围及气道情况,清楚显示各鼻窦及窦口,其中93例上颌窦黏膜增厚、54例筛窦黏膜增厚、23例蝶窦黏膜增厚、9例额窦黏膜增厚。所有病例均显示钩突、筛窦、半月裂、筛泡及中鼻甲等的结构,鼻中隔偏曲39例,鼻窦炎合并息肉28例、中鼻甲气化11例,钩突肥大16例,钩突明显偏移9例,腺样体肥大5例,筛泡过度气化15例,鼻咽癌5例。结论 64排螺旋CT扫描多平面重建技术克服了常规CT扫描的缺点,并可以清晰方便显示副鼻窦腔内解剖结构及解剖变异,重组冠状位图像可获得与直接冠状位扫描相同的图像效果,为鼻窦炎及其原因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资料,为经蝶窦颅内病变的手术治疗提供清晰手术路径,为鼻内镜手术提供了最佳的术前信息。  相似文献   

18.
经鼻中隔进路是通向蝶窦和蝶鞍的最常用的方法,也有采用经筛窦与上颌窦的,主要还是根据手术的要求作出安排。经鼻中隔进路手术简易、迅速且无损于美容。对于有经验的术者固然可安全地施行各种径路的蝶鞍手术;对于不常做蝶窦手术的术者,由于解剖上的方便,当以鼻中隔进路最为安全。目前作者们都是采取鼻内径路,所用的切口是在鼻中隔右侧作半贯通性切口,开始时手术一如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从中隔右侧掀起粘骨膜,暴露中隔全部软骨,与中隔尾缘相平行在软骨上做一  相似文献   

19.
资料与方法:鼻腔鼻窦肿瘤病人16例中,男12例,女4例.年龄28~78岁,平均46岁.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10例,上颌窦血管瘤4例,上颌窦浆细胞肉芽肿1例,双鼻腔、筛、蝶窦软骨瘤1例.病程6个月~10年.全部病例术前均作鼻窦CT扫描.16例中仅1例因软骨瘤侵犯双鼻腔、筛窦、蝶窦达前颅窝底而行双侧改良面中部掀翻术切除肿瘤;另15例病变仅位于一侧鼻腔及鼻窦,均以单侧改良面中部掀翻术完成手术.病人仰卧,肩下垫枕,气管插管全麻,切口局部注射适量0.9%氯化钠加1‰肾上腺素,以减少出血.切口:①双侧唇龈沟上0.5cm切开粘骨膜,若病变仅限于一侧,则该切口达对侧尖牙或第1磨牙上方即可.沿骨膜下分离软组织,术侧达眶下孔,对侧达梨状孔,暴露上颌骨前鼻棘;②鼻小柱与鼻中隔间贯通切口,在相当于大翼软骨内侧脚和鼻中隔软骨前缘之间作贯通切口达鼻前庭底;③鼻前庭底部切口,从切口②末端继续向外下沿前庭底部相当于梨状孔下缘作皮肤切口,达鼻翼软骨内侧,至此②③切口互相连接成"C"形切口.与经典面中部掀翻术切口圈状省略了鼻侧软骨与鼻翼软骨切口.同时,沿梨状孔缘外切开鼻腔外壁粘膜.用2根纱条由双侧鼻前孔穿入,将上唇、鼻锥前部、面中部软组织牵拉向上翻起,可暴露面中部骨性结构,根据肿瘤部位及手术需要,切除上颌窦前壁、内壁及上颌骨额突后切除肿瘤.本组1例双侧鼻腔、筛窦、蝶窦软骨瘤,达前中颅底,经此法切除全部肿瘤.术腔均以明胶海绵及碘仿纱条填塞.  相似文献   

20.
垂体瘤手术经鼻径路主要有三种:1.鼻中隔径路。2.经筛窦蝶窦径路。3.经上颌窦蝶窦径路。著者观察了50例经上颌窦蝶窦垂体瘤手术定期随诊5个月至3 1/2年之鼻科所见。这些患者术前耳鼻喉检查均未见任何病变。术后不良合并症有:1.血痂形成:所有患者抽去鼻腔填塞后均可见到,应用软膏治疗后很快消失,另有5例比较严重,考虑系由于手术器械的压迫造成暂时性缺血引起的粘膜损伤所致,经数月鼻腔处理消失。2.粘膜粘连:鼻腔侧壁与鼻中隔大面积枯连共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