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DC)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增殖能力、免疫表型、以及抗淋巴瘤细胞的作用。方法取昆明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在体外诱导DC和CIK细胞,同时用鼠脾脏单个核细胞诱导CIK细胞,将DC与CIK共培养,以CIK细胞单独培养为对照。用台盼蓝活细胞计数计算细胞扩增倍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表型,MTT法测定杀伤活性。结果DC-CIK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CIK细胞(P〈0.05),骨髓DC-CIK细胞与脾脏DC-CIK细胞增殖无明显差异。DC-CIK细胞共培养后,CD3^+和CD3^+CD8^+、CD3^+NK1.1^+双阳性细胞比率较同条件下CIK细胞组显著增多(P〈0.05);在5∶1-40∶1的效靶比范围内,DC-CIK细胞对淋巴瘤细胞的杀伤率显著高于CIK细胞(P〈0.05),且杀伤率与效靶比呈正相关。结论骨髓源性DC增强CIK细胞的增殖能力,DC-CIK细胞增加抗淋巴瘤细胞的活性。  相似文献   

2.
DC-CIK细胞的生物学活性及体外抗白血病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探讨树突状细胞(DC)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增殖能力、免疫表型、分泌细胞因子水平及抗白血病细胞的作用。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DC和CIK,将DC与CIK共培养,以CIK细胞单独培养为对照。用台盼蓝活细胞计数计算细胞扩增倍数,MTT法测定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分析免疫表型,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12(IL—12)的水平。结果表明:DC—CIK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CIK细胞(P〈0.05);DC、CIK细胞共培养后,CD3^+CD8^+、CD3^+CD56^+细胞比率较相同条件下CIK细胞组显著增多(P〈0.05);共培养3天,DC—CIK细胞上清液中IL-12、IFN-γ水平均比CIK细胞单独培养的水平高(P〈0.01,P〈0.05);在5:1—40:1的效靶比范围内,DC—CIK细胞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率显著高于CIK细胞(P〈0.05),且杀伤率与效靶比呈正相关。结论:DC增加CIK细胞的增殖能力和抗白血病活性,有可能作为一种临床有效的抗白血病免疫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肿瘤细胞培养上清对CIK细胞活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两种血液肿瘤细胞K562和HL-60培养上清液对脐带血CIK细胞的影响作用。方法 在细胞因子诱导的脐带杀伤细胞(CIKs)形成的过程中,加入肿瘤细胞培养上清,观察CIK细胞为主的异质性细胞群体。随培养时间延长,CD3^+CD56^+细胞比例明显升高。K562和HL-60培养上清液能明显抑制CIK的增殖率和杀伤活性,免疫表型亦有显著的变化(P<0.05)。结论 K562和HL-60培养上清液能抑制脐带血CIK细胞的活性,这可能是肿瘤细胞免疫逃避和耐受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种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卵巢癌细胞株SKOV-3的杀伤效应。方法用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在体外用多种细胞因子诱导成CIK细胞,流式细胞术分析其表型特征,将培养14d的CIK细胞和对数生长期的SKOV-3细胞按不同效靶比共培养,MTT法检测CIK细胞对SKOV-3细胞的杀伤效应;将CIK细胞培养液上清作用于对数生长期的SKOV-3细胞,于培养24及48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卵巢癌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CIK细胞体外培养14d,CD3^+CD56^+双阳性细胞数量达(31.6±5.5)%。CIK对SKOV-3的杀伤效应在效靶比为5:1时,24h及48h抑制率分别为(16.52±2.52)%和(24.20±5.59)%,当效靶比为40:1时,其24h及48h抑制率分别为(53.98±5.02)%和(74.74±6.87)%。CIK细胞对SKOV-3细胞的抑制率随着效靶比的提高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提高。SKOV-3与CIK细胞培养液上清共培养24h及48h后凋亡率分别为(12.30±1.47)%和(27.13±2.03)%。结论CIK细胞可通过诱导卵巢癌SKOV-3细胞凋亡发挥较强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与同源树突细胞(DC)共培养后CIK细胞的增殖活性及表型的变化,并观察其对K562、K562/ADM细胞毒作用的影响。方法采集健康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用于诱导培养CIK细胞及成熟DC,将成熟DC和CIK细胞混合培养,用MTT法检测DCCIK共培养细胞杀伤K562细胞及其耐药株的活性。结果在2.5~20.0效靶比范围内,CIK细胞对K562和K562/ADM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20.0±1.2)%~(61.1±2.2)%和(17.5±2.1)%~(45.2±3.3)%;DCCIK共培养细胞对K562和K562/ADM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25.2±2.3)%~(70.9±4.1)%和(22.4±2.7)%~(62.3±5.0)%。CIK细胞对K562敏感株和耐药株杀伤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CCIK细胞对敏感株和耐药株的杀伤作用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DCCIK细胞对K562和K562/ADM细胞的杀伤活性均高于单纯CIK细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与CIK共培养细胞的增殖活性和细胞毒活性高于CIK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人脐血来源树突状细胞(DC)和同源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CIK),共孵育后,获得的DC CIK细胞对恶性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方法 获取脐血单个核细胞,用不同细胞因子分别诱导DC及CIK细胞.按1:5比例将DC和CIK细胞一起培养.且以单独培养的脐血CIK细胞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检测细胞免疫表型,细胞扩增倍数用台酚蓝染色方法计算,杀伤率测定采用MTT法,细胞因子IL 12,IFN γ,TNF-α用ELISA方法检测.结果 来源于脐血CIK细胞扩增倍数低于同源DC CIK细胞(P<0.05);混合培养物DC CIK细胞中,CD3 CD8,CD3+ CD56+双阳性免疫细胞数量较单纯CIK细胞明显增高(P<0.05);脐血DC,CIK细胞共培养3天,其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 12,IFN γ及TNF-d)含量比CIK细胞上清液中高(P<0.01,<0.05,<0.05);当效靶比为2.5∶1-20∶1时,DC-CIK细胞对HL60,K562白血病细胞、U266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及SMMC 7721肝癌细胞杀伤率均高于CIK细胞(均P<0.05).结论 脐血DC可增强同源CIK细胞的增殖活性和抗肿瘤效应.该研究为脐血DC CIK细胞的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探索脐血树突状细胞(DC)对同源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体外增殖、免疫表型、分泌细胞因子水平及其对白血病细胞细胞毒作用的影响。采集脐血单个核细胞诱导DC和CIK细胞。将DC和CIK细胞按1:5的比例混合培养,以脐血CIK细胞或外周血DC—CIK细胞为对照。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型,台盼蓝活细胞计数计算细胞扩增倍数,MTT法检测效应细胞杀伤白血病细胞的活性,ELISA法测定分泌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2(IL—12)的水平。结果表明,脐血DC—CIK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高于脐血CIK细胞和外周血DC-CIK细胞(P〈0.05、P〈0.05);脐血DC、CIK细胞共培养后,CD3^+CD8^+、CD3^+CD56^+细胞比例较相同奈件下CIK细胞明显增多(P〈0.05);混合培养3天,脐血DC—CIK细胞上清液中IL-12、IFN-γ 、TNF—α含量均比单纯培养CIK细胞分泌含量高(P〈0.01、P〈0.05、P〈0.05);在2.5:1—20:1的效靶比范围内,脐血DC—CIK细胞对各亚型急性白血病细胞的杀伤率明显高于CIK细胞(p〈0.05),但对各亚型白血病细胞杀伤活性无显著性差异,与外周血DC—CIK细胞对白血病杀伤效应相类同。结论:脐血DC可增强同源CIK细胞的增殖活性和抗白血病效应。脐血DC。CIK细胞增殖能力比外周血DC—CIK细胞强,但两者在细胞毒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因脐血较易获得,且输注不易引起严重的排斥反应,因而DC—CIK细胞在免疫治疗方面具有更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与树突状细胞(DC)共培养后CIK-DC的抗胃癌细胞活性.方法 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培养DC和CIK细胞,再将DC与CIK混合共培养,用台盼蓝活细胞计数计算细胞活率,流式细胞术分析免疫表型.将CIK-DC与胃癌细胞混合,使用MTT法测定对胃癌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 DC、CIK细胞共培养后,与胃癌细胞10:1 ~50:1混合的靶效比范围内,CIK-DC对胃癌细胞的杀伤率显著高于单独的CIK细胞(P<0.05),杀伤率与效靶比有关.结论 CIK-DC的抗胃癌细胞活性高于CIK细胞,是细胞免疫治疗非常有前景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脐血DC-CIK细胞增殖能力、免疫表型、分泌细胞因子水平及其对淋巴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方法采集脐血单个核细胞诱导DC和CIK细胞。将DC和CIK细胞按1:5的比例混合培养,以脐血CIK细胞为对照。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型,台盼蓝活细胞计数计算细胞扩增倍数,MTT法检测效应细胞杀伤淋巴瘤细胞的活性,ELISA法测定分泌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2(IL-12)的水平。结果脐血DC—CIK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高于单纯CIK细胞(P〈0.05);DC,CIK细胞共培养后,CD3^+CD8^+和CD3^+CD56^+细胞比例较同条件下CIK细胞明显增多(P〈0.05);混合培养3d,脐血DC—CIK细胞上清液中IL-12,IFN-γ,TNF—α含量均比CIK细胞单独培养分泌量高(P〈0.01,P〈0.05,P〈0.05);在2.5:1~20:1效靶范围内,脐血DC—CIK细胞对淋巴瘤细胞的杀伤率明显高于CIK细胞(P〈0.05),且对HL和NHL细胞杀伤活性无显著差异。结论脐血DC可增强同源CIK细胞的增殖活性和抗淋巴瘤效应。因脐血来源丰富,且输注不易引起严重的移植物排斥反应,其DC—CIK细胞在免疫治疗方面应有更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脐血DC-CIK细胞增殖能力、免疫表型、分泌细胞因子水平及其对淋巴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方法采集脐血单个核细胞诱导DC和CIK细胞。将DC和CIK细胞按1:5的比例混合培养,以脐血CIK细胞为对照。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型,台盼蓝活细胞计数计算细胞扩增倍数,MTT法检测效应细胞杀伤淋巴瘤细胞的活性,ELISA法测定分泌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2(IL-12)的水平。结果脐血DC—CIK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高于单纯CIK细胞(P〈0.05);DC,CIK细胞共培养后,CD3^+CD8^+和CD3^+CD56^+细胞比例较同条件下CIK细胞明显增多(P〈0.05);混合培养3d,脐血DC—CIK细胞上清液中IL-12,IFN-γ,TNF—α含量均比CIK细胞单独培养分泌量高(P〈0.01,P〈0.05,P〈0.05);在2.5:1~20:1效靶范围内,脐血DC—CIK细胞对淋巴瘤细胞的杀伤率明显高于CIK细胞(P〈0.05),且对HL和NHL细胞杀伤活性无显著差异。结论脐血DC可增强同源CIK细胞的增殖活性和抗淋巴瘤效应。因脐血来源丰富,且输注不易引起严重的移植物排斥反应,其DC—CIK细胞在免疫治疗方面应有更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负载相关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取健康人外周血并分离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不同细胞因子分别诱导出DC和CIK细胞,热休克方法处理胃癌MKN-28细胞株并制备肿瘤抗原用于负载DC,与CIK细胞共培养,以流式细胞术检测DC、CIK细胞表型,MTS法检测CIK细胞对MKN-28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CIK与DC共培养后,与单纯CIK细胞相比较,增殖活性明显提高,CD3+CD8+、CD3+CD56+双阳性细胞数增多并且具有更强的杀瘤活性,效靶比为20.0∶1时,负载MKN-28抗原的DC-CIK(Ag-DC-CIK)组对MKN-28的杀伤活性为(57.96±2.23)%,远大于未负载MKN-28抗原的DC-CIK组[(38.02±2.06)%]和单纯CIK组[(29.78±1.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热休克凋亡肿瘤细胞抗原负载的DC能促进CIK细胞增殖分化,并提高其对胃癌细胞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评价自体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老年人急性白血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采集5例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抗CD3单克隆抗体诱导成CIK细胞,回输至患者体内,28 d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感染发生、血红蛋白和输血依赖以及对自然病程的影响.结果表明:5例患者共接受46个周期的CIK细胞输注治疗,回输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CIK细胞治疗后CD3+、CD3+ CD8+、CD3+ CD56+细胞比例显著增高(P <0.05);CIK细胞治疗可以有效减少AML患者的感染发生(P<0.05),缩短高热持续时间(P<0.05);在疾病稳定期,CIK细胞输注可以减少患者红细胞的输注量(P<0.05),稳定血红蛋白水平;CIK细胞输注虽不能改变病程的转归,但在患者疾病进展期以及终末期,采用化疗联合CIK治疗可使患者病情一度平稳,延长生存时间.结论:自体CIK细胞联合化疗对本组5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评价自体CIK细胞联合IL-2治疗老年人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采集9例老年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抗CD3单克隆抗体诱导成CIK细胞,回输细胞数为(2-3)×109个,回输后应用IL-2 100万U/day,皮下注射,第1-10天。28天为1个疗程,共完成了64个周期的自体CIK细胞输注。观察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肿瘤相关生物学指标、影像学特征、疾病缓解情况、生活质量及生存期的变化。结果表明,7例接受8个周期的CIK细胞输注的患者和2例接受4个周期的输注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CIK细胞治疗后CD3+、CD3+CD8+、CD3+CD56+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β2微球蛋白、LDH水平显著下降(p0.05)。所有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p0.01)。8例达完全缓解,1例完成8周期的CIK细胞输注后曾一度达良好的部分缓解,但因上呼吸道感染并发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和淋巴瘤持续进展而死亡。结论:自体CIK细胞联合IL-2治疗老年人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性细胞(CIK)通过NKG2D受体和配体相互作用杀伤血液肿瘤细胞的机制。用含有rhIL-2,抗CD3抗体,IFN-1的培养液培养健康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2周后,用流式细胞仪分析CIK细胞的细胞亚群以及细胞表面NK细胞受体,同时检测血液肿瘤细胞株表面NKG2D配体的表达水平。CAM标记靶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IK细胞对血液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表明,大部分CIK细胞为CD3+细胞(97.85±1.95%),CD3+CD8+细胞和CD3+CD56+细胞的比率较培养前明显升高(P〈0.001;P=0.033);约86%的CIK细胞表达NKG2D受体,几乎不表达CDl58a,CDl58b和NCR受体;血液肿瘤细胞株U266、K562和Daudi均表达-定水平的NKG2D配体,CIK细胞对这3种血液肿瘤细胞株均具有较高的杀伤作用,这种杀伤作用可以被抗NKG2D抗体部分抑制(U26652.67±4.63%VS32.67±4.81%。P=0.008;K56271.67±4.91%VS50.33±4.91%,P=0.007;Daudi68.67±5.04I)S52.67±2.60%,P=0.024)。结论:大多数的cIK细胞表达NKG2D受体,NKG2D受体和配体的相互作用可能是CIK细胞杀伤血液肿瘤细胞的作用机制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及树突状细胞-CIK(DC-CIK)在体外培养特性及收获后室温放置不同时间的存活情况。方法选择中晚期恶性肿瘤住院患者50例,分为CIK组和DC-CIK组,采血前检测患者的血常规,采血后记录分选淋巴细胞的数量和收获淋巴细胞总数,在培养的第15天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CIK及DCCIK细胞的表面标志CD3、CD4、CD8、CD56的表达,收获后胎盘蓝染色法检测细胞在室温下放置不同时间存活率的变化。结果两组初始淋巴细胞数、收获淋巴细胞总数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扩增倍数DC-CIK组显著高于CIK组;CD3+、CD8+、CD3+CD8+和CD3+CD56+T细胞比例DC-CIK组显著高于CIK组,两组细胞活率随时间延长而降低,2 h细胞活率与初始有显著性差异,4 h细胞活率低于95%。相同时间两组间细胞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DC-CIK细胞比CIK细胞增殖更快,效应细胞比例更高,因而具有更高的生物活性。收获后细胞在室温下放置,随时间延长活率逐渐下降,所以细胞收获后应尽快回输给患者。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通过Transwell细胞隔离培养体系探讨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MSC)对脐血(CB)来源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自然杀伤细胞(NK)CD69的表达以及对培养体系中CD4^+CD25^+T调节(Treg)细胞量比的影响。利用聚碳酯膜孔径0.4μm的Transwell隔离细胞培养系统将实验组分为隔离培养(Transwell)组和直接混合(mixture)培养组;将MSC和CIK/NK细胞按1:20、1:50和1:100的比例分别在Transwell组和mixture组中进行隔离和直接混合培养,每组6个重复孔;培养48小时后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纽CIK/NK细胞上CD69的表达以及培养体系中CD4^+CD25^+细胞量比的变化。结果显示:加入MSC的实验各组CB-CIK细胞和NK细胞上表达的CD69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01).Transwell组中的CIK和NK细胞上表达的CD69,在MSC的高浓度组(1:20组)均显著低于低浓度组(1:50组和1:100组),其中CIK细胞组间的P值分别为0.046、0.020;NK细胞组间的P值均为0.000。mixture组中不同比例组问CIK细胞上表达的CD69无显著性差异,而NK细胞上CD69的表达在MSC的高浓度组(1:20组)均显著低于低浓度组(1:50组和1:100组)。加入MSC的CB—CIK/NK细胞体系中的CD4^+CD25^+细胞的量比不论在Transwell还是mixture组中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在Transwell组中.CIK/NK细胞体系中的CD4^+CD25^+细胞的量比在1:20组、1:50组均显著高于1:100组;在mixture各组中,CIK/NK细胞体系中的CD4^+CD25^+T调节细胞的量比均有显著性差异。MSC的高浓度组(1:20组),CIK/NK细胞体系中的CD4^+CD25^+细胞量比在mixture组显著高于Transwell组;而在MSC的低浓度组(1:50纽和1:100组),2纽体系中的C04^+CD25^+细胞量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MSC能以直接接触或间接作用的方式抑制异基因CIK/NK细胞的活化,这可能与MSC能上调培养体系中的CD4^+CD25^+Treg细胞量比有关,且这种作用与MSC的数量呈浓度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