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观察HS-6101(简称6101)对7.0 Gy^60Coγ射线全身照射恒河猴的防护作用。30只健康成年恒河猴分为对症治疗组、WR-2721阳性对照组及HS-6101 30、90和270μg/kg组,每组6只动物,^60Coγ射线放射源1次全身双侧照射7.0 Gy(11.00 cGy/min)。各组动物照射前1 h分别肌肉注射生理盐水0.27 ml/kg、WR-272130 mg/kg及HS-6101 30、90和270μg/kg。观察照射动物一般体征、外周血象、造血祖细胞集落数和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表明,对症治疗组动物于照射后第13天开始出现死亡,24 d内死亡4只,平均存活时间18.2±4.3 d;WR-2721组照射后15.8和18.5 d各死亡1只;HS-6101 270μg/kg组照射后35.8 d死亡1只,其它动物照射后40 d全部存活。HS-6101给药组动物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数最低值均明显高于对症治疗和WR-2721组,开始恢复时间提前(P〈0.05-P〈0.01)。造血祖细胞集落培养结果显示,HS-6101可明显促进放射病猴骨髓单个核细胞形成各系造血祖细胞集落(P〈0.05-P〈0.01)。骨髓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HS-6101给药猴骨髓腔造血细胞增生旺盛、密度大,骨髓造血恢复优于对症治疗组和WR-2721组。结论:HS-6101 90μg/kg可以明显促进7.0Gy照射所致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猴造血功能恢复,改善动物体征,简化治疗措施,提高动物存活率,其辐射防护作用明显优于WR-2721。  相似文献   

2.
红细胞造血过程中因子调控及胞内信号转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髓系造血干/祖细胞开始的红细胞造血经历了大约3个阶段.首先是定向分化为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BFU—E),然后分化为红系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E),最后逐渐成熟,成为形态上可辨认的幼稚红细胞到去核红细胞。该过程受到多种因子调控并伴有复杂的胞内信号转导。现对该方面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rhIL-12对恒河猴造血系统辐射防护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本研究旨在初步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2(rhIL-12)对急性辐射损伤猴造血系统的防护和治疗作用,为同类型病人的临床救治提供实验依据。在体外实验中,观察了不同浓度rhIL-12(0、1、5、25、125和625ng/ml)对来自人和健康成年猴骨髓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能力的影响。在体内实验中,用11只经3.0Gy全身照射后90d活存猴再经致死剂量^60Coγ(6.0Gy)射线全身1次照射以建立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动物模型。模型动物被随机分为照射对照组(n=4)、单次给药组(n=3)和分次给药组(n=4)。单次给药组于照射后2h皮下注射rhIL-124μg/kg,分次给药组分别于照射后2h和3、6、9d皮下注射rhIL-121μg/kg,对照组于皮下注射同样体积的PBS。观察照射后动物活存情况和外周血象变化。体外培养结果显示,不同浓度rhIL-12可明显促进正常猴和人骨髓单个核细胞形成各系造血祖细胞集落,特别是CFU-E和CFU-GM最为明显。照射对照组动物于照射后22d内全部死亡,死亡动物平均活存时间为(20.3±1.2)d;rhIL-12单次给药组3只动物全部存活,rhIL-12分次给药组1只动物于照射后17d因贫血死亡。与对照组比较,rhIL-12治疗能明显提高动物存活(P=0.018),并促进外周血白细胞数、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以及网织红细胞数的恢复(P〈0.05)。结论:rhIL-12可明显促进灵长类骨髓造血祖细胞体外集落形成,并明显促进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猴的造血功能恢复,提高动物存活率。  相似文献   

4.
成骨生长肽对红系造血祖细胞的体外促增殖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研究人工合成成骨生长肽(sOGP)对红系造血祖细胞的体外促增殖作用,初步探索sOGP促造血活性的作用环节。方法:将正常小鼠和人骨髓有核细胞在标准红系祖细胞基础培养基中进行培养,设定sOGP的不同浓度梯度,于培养48h后计数小鼠CFU—E集落数,培养第4天与第14天计数人CFU—E、BFU—E集落数,将数据与空白对照组及EPO阳性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sOGP能够有效促进小鼠CFU—E及人CFU—E、BFU—E的体外增殖,量效关系明显,其有效作用浓度范围为10^-16~10^-10mol/L,高峰浓度约为10^-14~1011^-12 mol/L,呈低浓度、广范围及双相作用的特点。但是,sOGP对红系造血祖细胞的体外促增殖效果要弱于阳性对照药EPO。结论:sOGP能够在体外有效地促进红系造血祖细胞的增殖,可能是通过对骨髓基质细胞的作用而促进造血和造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黄芪注射液对贫血小鼠粒单系和红系血发生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制备贫血小鼠模型,随机分为给药组和对照组,采用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等实验血液学技术。结果:一定浓度的黄芪注射液体内作用可使贫血小鼠血清集落刺激因子(CSF)水平明显升高,刺激贫血小鼠粒单系、红系造血祖细胞增殖和分化以及骨髓基质细胞增殖,使降低的骨髓有核细胞(BMC)数以及外周血象明显回升,黄芪注射液和造血细胞直接一起孵育对粒单系祖细胞(CFU-GM)和红系祖细胞(CFU-E、BFU-E)的产率无明显影响。结论:一定浓度的黄芪注射液体内作用可促进贫血小鼠粒单系和红系造血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中药对骨髓造血功能重建作用机理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勾忠平  闫翔 《华西医学》2004,19(2):316-317
骨髓是出生后的主要造血器官。骨髓造血既需要一定数量和功能正常的适血干细胞(HSC),又需要有利于其生长发育的造血微环境。HSC具有分化和增殖成粒-单系集落形成单位(CFu—GM)、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BFU—E)、红系集落形成单位(CFU-E)、混合集落形成单位(CFU—GEMM)等多系祖细胞的功能,并与所处的微环境有密切的关系。骨髓造血微环境由基质细胞、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回输成纤维集落生成单位(CFU—F)促进骨髓实质细胞造血恢复。减轻白血病化疗的副作用,促进骨髓损伤早日恢复。方法选取经明确诊断的AML患者化疗回输组前后行自身对照,化疗回输前及后采骨髓行红系造血祖细胞(BFU-E)、粒、巨系集落生成单位(CFU—GM)培养,观察化疗回输前后的外周血象。结果化疗回输CFU-F后第3周。其BFU—E、CFU-GM数明显高于化疗回输前的水平(P〈0.05)。同时高于单纯化疗组第3周测得的BFU-E和CFU-GM数(P〈0.05)。结论体外扩增造血基质细胞于化疗自体回输方法,促进了病人造血恢复,对预防和减轻化疗药物造成的骨髓损伤,缩短化疗间期,加大化疗药物剂量,具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背景:机体造血调控的关键在于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祖细胞,被抑制的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分化、成熟和释放中的任何一个环节的增强,都可以促进机体造血功能的恢复。目的:分析鸡血藤活性成分SS8对骨髓抑制小鼠粒单系造血祖细胞、红系造血祖细胞、巨核系造血祖细胞增殖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临床药理研究室。材料:实验于2002-02/2002-06在解放军总医院药理研究室完成。选取健康昆明种小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SS8高剂量组、SS8中剂量组、SS8低剂量,4只/组。方法: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以%01射线全身亚致死量辐射(照射率210.6Rnt/min,照射剂量400cGy/min,照射时间110.7s),于照射后当天正常组和对照组腹腔注射无菌注射用水,SS8高、中、低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0.4,0.08,0.016g/L鸡血藤活性成分SS8,1次/d,连续给药21d。给药后第3,7,14,21天时分别行颈椎脱位法处死小鼠,收集股骨骨髓造血祖细胞,采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法,对长期接受SS8治疗后的骨髓抑制小鼠的造血祖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主要观察指标:各组粒单系造血祖细胞、红系造血祖细胞、各组爆式红系造血祖细胞、各组爆式红系造血祖细胞的集落生长情况。结果:实验纳入20只小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粒单系造血袒细胞集落生长情况:给药后3d,正常组粒单系造血祖细胞集落数为(180.67&;#177;5.03)个,SS8高、中、低剂量组与对照组基本相似[(0.75&;#177;0.96),(1.75&;#177;0.50),(1.75&;#177;0.96),(1.75&;#177;0.96)个;t=1.8477。P=0.1141:t=1.4731,P=0.1911;t=1.4731,P=0.1911];给药后21d,SS8低剂量组与对照组基本持平[(43.60&;#177;2.07),(47.00&;#177;3.92)个;t=1.5340,P=0.1759],SS8中、高剂量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90.60&;#177;3.36),(93.00&;#177;3.16),(47.00&;#177;3.92)个;t=16.8896,P〈0.05;t=18.2718,P〈0.05]。②各组红系造血祖细胞集落生长情况:给药后3d,对照组和SS8高、中、低剂量组与正常组比较,红系造血祖细胞数目明显降低;至给药后7d,各组均开始恢复;给药后21d,SS8低剂量组与对照组基本相似[(44.50&;#177;1.29),(42.67&;#177;7.23)个;t=0.5119,P=0.6305],SS8中、高剂量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2.50&;#177;2.08),(93.25&;#177;3.10).(42.67&;#177;7.23)个,t=5.3553,P〈0.05;t=12.8223,P〈0.051。③各组爆式红系造血祖细胞集落生长情况:给药后3d,对照组和SS8高、中、低剂量组爆式红系造血祖细胞均降至最低,分别为(1.00&;#177;1.00),(7.00&;#177;1.00),(6.00&;#177;2.00),(6.00&;#177;2.00)个,但SS8高、中、低剂量组仍高于对照组(P均〈0.05);给药后21d,SS8低剂量组仍与对照组相似[(5.00&;#177;1.82),(3.00&;#177;0.82)个;t=2.0038,P=0.0919],SS8中、高剂量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5.25&;#177;2.50),(16.25&;#177;1.71),(3.00&;#177;0.82)个;t=9.3119,P〈0.05;t=13.9735,P〈0.01]。④各组巨核系造血祖细胞集落生长情况:给药后3d.由于照射后小鼠骨髓造血祖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受损,SS8高、中、低剂量组及对照组巨核系造血祖细胞数目较正常组显著降低,但SS8高、中、低剂量组仍高于对照组[(2.67&;#177;0.58),(1.33&;#177;0.58),(1.33&;#177;0.58),(0.33&;#177;0.58)个],且SS8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4.9412,P=0.0078);给药后21d,SS8高、中、低剂量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50&;#177;0.58),(2.00&;#177;0.32).(1.50&;#177;0.58).(1.00&;#177;0.52)个;t=3.8512,P=0.0084;t=0.9753.P=0.3617;t=1.2837,P=0.2466]。结论:鸡血藤活性成分SS8低剂量对骨髓抑制小鼠造血祖细胞的增殖无显著刺激作用,而中、高剂量均可显著升高骨髓抑制后粒单系造血祖细胞、红系造血祖细胞、巨核系造血祖细胞集落产率,且随时间的延长刺激作用逐渐加强,且高剂量的刺激作用明显优于中剂量。提示造血祖细胞的增生是机体造血的重要环节,鸡血藤活性成分SS8对骨髓抑制小鼠造血祖细胞的增殖有明显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9.
骨髓基质细胞促进γ射线照射小鼠的造血恢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体外骨髓贴壁细胞长期传代法,建立一株骨髓基质细胞QXMSC1,经鉴定可能为巨噬细胞来源。用5Gyγ射线照射BALB/c小鼠建立造血功能缺损动物模型,将QXMSC1细胞输入到照射小鼠体内,用半固体琼脂法测定粒-巨噬系祖细胞,甲基纤维素法测定红系祖细胞,血细胞自动计数仪测定外周血各项血液学指标。结果表明,在照射后第10天,骨髓基质细胞可增加辐射损伤小鼠骨髓有核细胞数,增加CFU-GM,CFU-E和mBFU-E集落数。在照射后第20天,可促进外周血WBC,RBC,Hct和Hb的恢复。说明骨髓基质细胞QXMSC1可促进辐射损伤小鼠造血功能恢复。此外,QXMSC1细胞条件培养上清液具有刺激体外CFU-GM集落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感染对小鼠骨髓中造血干/祖细胞(HSPC)组成、细胞周期以及集落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将C57BL/6J小鼠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感染组小鼠经腹腔注射感染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6. 7×106CFU,对照组小鼠注射同等体积的PBS。在不同时间点检测小鼠血清中IFNγ水平,24 h后检测小鼠骨髓中HSPC组成、细胞周期以及集落形成能力,统计学处理和分析对照组与感染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感染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24 h后,血清IFNγ水平达到高峰;与对照组相比,小鼠骨髓细胞中LSK、处于S期的LSK以及短期造血干细胞(ST-HSC)的比例显著升高(P 0. 001),长期造血干细胞(LT-HSC)以及处于S期的LT-HSC的比例明显升高(P 0. 01),骨髓细胞集落形成能力明显降低(P 0. 01)。结论:感染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后,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由静止进入增殖状态,细胞集落形成能力下降。这提示,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感染可引起造血干细胞耗竭。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局部电离辐射对小鼠非照射区域骨髓造血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03在解放军第兰军医大学辐照中心和全军复合伤研究所完成,选择雄性昆明小鼠180只,采用次序随机分组法分4组,即正常对照组、全身照射组、左半身照射组及全身屏蔽照射组。每组45只。正常对照组不作其他处理;全身照射组固定于照射架内;左半身照射组麻醉固定体位,用铅砖屏蔽右半身;全身屏蔽照射组麻醉固定,用铅砖屏蔽全身。应用8.0Gy ^60Coγ射线照射,剂量率68.46cGy/min。照射后不同时相检测各组小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变化,观察骨髓细胞凋亡情况和骨髓有核细胞数、粒细胞巨细胞集落形成单位等骨髓造血功能的变化。 结果:全身照射组照射后第8天死亡2只,第9天死亡4只,其余各组无脱失。①非照射区域骨髓细胞有核细胞数照射后24h和48h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显著高于半身照射组照射侧(左侧)(P〈0.01)。②非照射区域骨髓细胞凋亡率照射后2d和9d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显著低于半身照射组照射侧(左侧)(P〈0.01)。③非照射区域照射后24h和48h粒细胞巨细胞集落形成单位数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显著高于半身照射组照射侧(左侧)(P〈0.01)。④照射后12h和24h左半身照射组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显著低于全身照射组(P〈0.01)。⑤照射后2d和9d左半身照射组小鼠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显著低于全身照射组(P〈0.01);血清超氧化物支化酶活性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显著高于全身照射组(P〈0.01)。 结论:局部电离辐射作用后,可导致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探讨体外诱导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iPSC)分化为造血干/祖细胞的能力.在体外用小鼠骨髓基质细胞OP9与人类iPSC共培养的方法,将iPSC诱导分化为造血干/祖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造血干/祖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表达水平;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分化过程中iPSC及造血干/祖细胞的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用免疫磁珠法分离CD34+造血干/祖细胞并进行半固体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结果表明,iPSC与OP9细胞共培养诱导造血分化的第4天即可观察到iPSC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分化得到的细胞表达已知的造血干/祖细胞相关表面标志物CD34和CD43分子.在体外分化过程中多能性的标志基因Oct4的表达逐渐下降,造血相关转录因子Gata-2的表达逐渐升高,而Runx-1的表达量则呈波浪式变化,CD34表达量逐渐升高.集落培养14 d能够得到红系集落(CFU-E),粒系集落(CFU-G),巨核系集落(CFU-M),粒-巨核系集落(CFU-GM)和混合系集落(CFU-GEMM).结论:iPSC细胞能够在体外通过与OP9细胞共培养分化为造血干/祖细胞.  相似文献   

13.
人胎盘CD133^+细胞具有LTC-IC集落启动细胞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从功能上评价人胎盘CD133^+细胞是否具有长期造血重建功能。采用免疫磁殊激活分选系统(MACS)富集胎盘CD133^+细胞作为测试细胞,采用有限稀释法(LDA)设置4种不同浓度的测试细胞,用胎儿原代骨髓基质细胞制备的饲养层细胞共培养于长期培养体系中,以检测测试细胞中长期培养启动细胞(LTC—IC)的发生率及其增殖分化能力。结果表明:人胎盘CD133^+细胞群中含有LTC—IC,其发生率为1/645;LTC—IC具有增殖分化为粒-单集落形成单位(CFU—GM)和混合集落形成单位(CFU—Mix)的能力;在所有LTC—IC阳性孔中,产生CFU—GM的孔占总阳性孔的71.4%,产生CFU—GM和CFU—Mix的孔占总阳性孔的28.6%。结论:人胎盘组织CD133^+细胞群中存在LTC—IC,并具有造血早期祖细胞集落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人和小鼠造血祖细胞各种抗原系统的特点及其鉴别方法,以及在生物学和治疗学方面的有关问题。造血祖细胞在有刺激因子存在的半固体培养中,粒-巨噬祖细胞(CFU-G,M)可形成粒细胞或巨噬细胞,或二者混合组成的细胞集落。在红细胞生成素(Ep)刺激下,红系祖细胞(BFU-E和 CFU-E)可生成红系细胞集落。小鼠多能干细胞是通过受致死剂量照射小鼠的脾脏形成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临床研究显示,骨髓移植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可阻碍血小板植入、出现表型异常的外周血白细胞,导致骨髓移植失败,这可能是由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直接影响了造血祖细胞所致。目的:观察更昔洛韦对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所致脐血粒一巨噬系祖细胞、红系祖细胞、淋巴系祖细胞、多向造血祖细胞及巨核系祖细胞体外增殖抑制的影响及更昔洛韦对此的保护作用。设计:对比观察性实验。单位: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对象:正常足月顺产新生儿脐血标本20例,每份10mL。由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提供,产妇对本实验知情同意。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方法:实验于2004-06/2006-12在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完成。采用脐血标本造血祖细胞培养技术,观察、计数100TCID50人巨细胞病毒-AD169感染粒-巨噬系祖细胞、红系祖细胞、淋巴系祖细胞、多向造血祖细胞及巨核系祖细胞后各祖细胞集落数,记录集落维持时间。用PCR和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集落细胞内人巨细胞病毒-AD169DNA。将7.5mg/L更昔洛韦作用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造血祖细胞,再分别计集落数、集落维持时间及集落细胞内人巨细胞病毒-AD169DNA。设正常培养的造血祖细胞为空白对照组,设与含灭活性人巨细胞病毒的正常造血祖细胞培养系统为灭活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①祖细胞集落数、祖细胞集落维持时间。②祖细胞集落细胞内人巨细胞病毒-AD169DNA。结果:①集落数和集落维持时间: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祖细胞集落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集落维持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在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集落细胞内检测到人巨细胞病毒-DNA的存在:更昔洛韦作用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祖细胞后,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祖细胞比?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红系造血的影响及内在机制。采用流式细胞术、祖细胞集落测定、血细胞计数、实时荧光定量PCR及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对经大腿肌肉注射NGF一定时间后小鼠骨髓细胞的(BMC)增殖周期、BFU—E、CFU—E集落产率、外周血红细胞相关指标、肾脏EPO水平、骨髓细胞GM—CSF、脾脏EPO受体(EPOR)mRNA的表达及血清中EPO,GM—CSF和IL-1浓度进行检测,并观察培养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NGF时BFU—E、CFU—E集落产率的变化及与EPO、IL-3的关系。结果表明:注射NGF(7.5μg/kg)持续7天,骨髓细胞中S+G2/M期细胞比例、CFU-E和BFU—E集落产率、脾EPOR mRNA量显著高于注射生理盐水的对照组。持续13到19天,外周血网织红细胞比例、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也有升高;在体外CFU—E培养中,无论是否加入EPO,加入的NGF均能剂量依赖性地促进集落的形成,且只加入NGF组的集落产率显著高于只加入EPO组。在BFU—E培养中加入NGF和IL-3时,集落产率显著高于加入EPO和IL-3组。结论:NGF可能通过提高造血细胞对EPO的反应性并可激活造血细胞上与EPO作用后一样的信号通路,进而促进骨髓细胞进入有丝分裂,促进造血干细胞向红系方向分化,促进BFU—E和CFU—E的形成,增加外周血中网织红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探究重组鼠白介素12(rmIL-12)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联合应用对γ射线急性放射病小鼠的治疗作用。56只BALB/c小鼠给予60Coγ射线6.0 Gy一次全身照射,然后随机分为照射对照、rmIL-12治疗、G-CSF治疗和rmIL-12+G-CSF治疗4组。rmIL-12治疗组小鼠于照射后1 h及此后每3 d 1次腹腔注射rmIL-12 20μg/kg,共5次;G-CSF治疗组小鼠于照射后2 h开始每天1次皮下注射G-CSF 100μg/kg,共14 d;联合治疗组给予rmIL-12+G-CSF治疗,方法同上。每天2次观察小鼠一般情况,3 d检测1次外周血细胞数,分别于照射后14 d和28d收集骨髓细胞进行集落培养。结果表明,联合治疗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WBC)数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7 dvs 11 d),恢复速度与G-CSF治疗组相当,血小板(Plt)数开始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11 d vs 14 d),且Plt最低值明显高于对照组(16.5%vs 8.1%,P<0.01),恢复速度与rmIL-12治疗组相当。照射后14和28 d骨髓有核细胞集落培养结果提示,联合治疗组CFU-GM、CFU-Mix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mIL-12与G-CSF联合应用可明显促进急性放射病小鼠造血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患者的T淋巴细胞对造血祖细胞的影响。方法:将PNH患者外周血制备的植物血凝素刺激的T淋巴细胞条件培养液(PHATCM)加入造血祖细胞的培养基中,用于PNH患者和正常人骨髓的粒巨噬细胞系集落形成单位(CFUGM)和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BFUE)的培养。结果:在含有初发PNH患者的PHATCM培养条件下,PNH患者和正常人骨髓CFUGM和BFUE数明显低于含有正常人PHATCM培养条件下的集落数;在含有好转和治愈的PNH患者的PHATCM培养条件下,正常人骨髓CFUGM和BFUE数增加和恢复到正常范围。结论:初发PNH患者的T淋巴细胞对造血祖细胞的支持作用减弱,治愈的PNH患者的T淋巴细胞对造血祖细胞的支持作用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9.
rhIL-11联合rhG-CSF动员小鼠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研究rhIL 11对小鼠巨核系造血干 /祖细胞的动员作用。方法 rhIL 112 5 0μg·kg-1·d-1或联合rhG CSF 2 5 0 μg·kg-1·d-1给C5 7BL/ 6小鼠皮下注射 1~ 7d ,观察用药前和用药第 3,5 ,7,9天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 ,CD34 +细胞比例 ,CFU GM、CFU MK、CFU E的数量变化。结果 单用rhIL 11或与rhG CSF联合使用时 ,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CD34 +细胞比例及各种造血细胞集落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在含有IL 11的实验组中 ,CFU MK明显高于rhG CSF组 (P <0 .0 1)。结论 rhIL 11可升高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 ,同时增加外周血CD34 +细胞的比例 ,提高粒、红、巨核系造血细胞集落形成单位的数量 ,特别是对CFU MK作用较强 ;与rhG CSF联合使用对动员骨髓造血干 /祖细胞进入外周血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建立人胚胎干细胞分化为造血细胞的新诱导体系,并探讨不同的胞外基质对产生造血祖细胞的影响.选择3种胞外基质——matrigel、纤维黏连蛋白(fibronectin)和Ⅳ型胶原蛋白(collagen Ⅳ)包被培养板,采用直接贴壁培养的诱导方法,分步添加造血生长因子诱导人胚胎干细胞向造血祖细胞分化,用造血集落形成试验检测集落形成细胞数,流式细胞术以及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造血特异性标志物的表达,比较这3种胞外基质对生成造血祖细胞的差异.结果表明,诱导14 d时Ⅳ型胶原蛋白组形成造血集落形成细胞数目、产生CD34阳性细胞数以及造血特异性基因SCL和CD34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matrigel和纤维黏连蛋白两组(P<0.05).结论:人胚胎干细胞在胞外基质上直接贴壁诱导能有效地分化为造血祖细胞,且Ⅳ型胶原蛋白更有利于向造血系的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