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新型人源化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 ALL)小鼠异种移植模型.4-6周NOD/SCID小鼠经亚致死剂量60Co全身照射后,给予抗小鼠CD122单克隆抗体腹腔注射,在预处理后24 h内经小鼠膝关节骨髓腔注射Ph+ AL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于移植后8-12周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受鼠骨髓和脾脏中人源细胞的植入水平及其免疫表型,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Q-PCR)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受鼠骨髓和脾脏中人BCR/ABL1水平,并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和抗人CD19,抗人CD34免疫组化染色评价人源ph+ ALL细胞在受鼠各组织器官中的迁移浸润能力.结果表明,在接受Ph+ ALL患者细胞移植的受鼠骨髓和脾脏细胞中,人源Ph+ ALL(huCD45+ CD19+)细胞不仅有不同程度植入,而且植入细胞具有与ph+ ALL患者相似的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和细胞遗传学特征.此外,人源Ph+ ALL细胞还广泛迁移浸润到受鼠的脑、肝脏和肾脏等组织器官中.结论:抗CD122抗体预处理的NOD/SCID小鼠联合骨髓腔注射能够支持Ph+ AL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的有效植入,为人类Ph+ ALL白血病启动细胞鉴定及临床新药筛选研究提供一种新型异种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2.
成人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旨在了解成人Ph染色体阳性(Ph^+)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免疫表型特征,并初步探讨其在预测疾病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中的价值。应用多参数流式细胞仪(MFC)技术对35例Ph^+ALL和59例Ph—ALL患者的标本(骨髓或外周血)进行细胞免疫表型检测,并分析其异常表达。结果显示:所有Ph^+ALL均为B淋系表达;Ph^+B—ALL患者CD34和CD13表达较Ph—B—ALL显著增高(P〈0.05),而CD38表达较Ph—B—ALL明显减低(p〈0.05);两组患者伴髓系表达比例分别为85.7%和61.O%,Ph^+B—ALL组显著增高(P〈0.05),表达的髓系抗原主要为CD13和/或CD33。结论:Ph^+ALL存在较为特征性的免疫表型,在成人B—ALL中CD34、CD13和CD38的免疫表型分析有助于提示存在Ph染色体的可能,对于存在上述特征性免疫表型的成人ALL患者应进行bcr/abl融合基因检测。以上特征性免疫表型将有助于临床上对这组疾病进展迅速、预后差的亚型患者进行预测,并指导一临床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索关于Ph染色体阳性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 Aall)治疗的文献,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70~2005.7)和SUMSEARCH(截止2005.7)关于Ph Aall治疗的系统评价、随机对照试验和临床对照试验.结果未检索到系统评价,检索到1篇随机对照试验和8篇临床对照研究.结果显示,Ph Aall预后极差,化疗和骨髓移植是治疗此病的两种主要手段;常规化疗效果差,格列卫联合hyper-CVAD的化疗方案有一定的优越性,但骨髓移植仍是目前可望治愈本病的唯一方法.结论格列卫联合hyper-CVAD的化疗方案可提高Ph Aall的缓解率和无病生存率,但骨髓移植仍是治疗此病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4.
傅晋翔  虞斐 《新医学》1997,28(4):181-182,176
目的:了解Ph染色体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转归。方法:分析了8例Ph染色体阳性的ALL细胞表型及临床转归。结果:8例患者均为B细胞型,其中CALLA阳性6例,3例获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但2例于缓解2月后复发,其中1例因治疗无效死亡。结论:我们认为Ph染色体的出现,说明核患者疗效差,不易缓解,生存期短,预后差。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评价联合伊马替尼的和常规的化疗方案治疗成人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了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2007年7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32例Ph^+ALL成年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G显带技术或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对核型进行了分析,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细胞表面的免疫标记,对比了联合伊马替尼化疗组与传统的常规化疗组之间的缓解期、生存期及不良反应。结果表明:32例Ph^+ALL患者均表达B细胞及造血干/祖细胞免疫学标记;伴髓系抗原表达21例,占65.6%;遗传学分析显示,单纯Ph^+27例,伴附加染色体异常5例。联用伊马替尼化疗组的DFS期为(14.3±4.7)个月,OS期为(22.6±6.8)个月;常规化疗组的DFS期为(7.2±2.9)个月,OS期为(10.7±3.8)个月。两组间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Ph^+ALL成年患者免疫表型均为B细胞,表达造血干/祖细胞抗原,常伴有髓系抗原的表达;遗传学上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联用伊马替尼化疗能够在不显著增加相关副反应的基础上延长非移植患者缓解期及生存期。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侵袭性曲霉菌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对1例Ph+ALL患者进行了血常规、骨髓像、胸片、头颅CT扫描和细胞遗传学等检查,并先后给予DVCP、善唯达及格列卫联合诱导化疗.患者在骨髓抑制期发生侵袭性肺、脑曲霉菌感染,给予伊曲康唑、两性霉素等抗真菌治疗,进行了开颅病灶引流术.经过上述综合治疗,患者获得缓解,肺、脑曲霉菌感染临床治愈.结论:Ph+ALL是一种常规方案化疗效果差的特殊亚型,格列卫联合化疗是其较好的治疗方案.由于临床真菌检出率低,早期经验性选用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并结合手术切除病灶是治疗肺、脑曲霉菌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79例成人Ph染色体阳性急性白血病(Philadelphiachromosomepositiveacuteleukemia,Ph AL)的细胞遗传学和相关临床表现及预后,联合应用细胞形态学、免疫分型,骨髓细胞染色体G显带技术(morphology,immunology,cytogenetics,MIC),对1991年10月-2003年12月住本院的79例Ph染色体阳性急性白血病进行了随访。结果表明:Ph AL总的检出率为6.9%,其中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Philadelphiachromosomepositive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Ph ALL)56例,检出率18%,Ph染色体阳性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Philadelphiachromosomepositiveacutemyeloidleukemia,Ph AML)10例,检出率1.2%。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混合细胞性白血病(Philadelphiachromosomepositivemixedacuteleukemia,Ph MAL)13例。56例Ph ALL中52例免疫表型为B细胞型。10例AML中,包括M14例,M2、M4和M7各2例。13例Ph MAL中12例混合表达髓系和B淋巴细胞系表型,另1例为髓系、T淋巴细胞系混合型。总的染色体附加异常检出率为54.4%,附加异常较多涉及到的染色体包括:7号、双Ph染色体、 8等。Ph ALL组和Ph MAL组缓解率为57.0%,Ph AML组无1例达到缓解。Ph ALL完全缓解率明显低于同期正常核型ALL对照组(P<0.05)。Ph ALL、Ph MAL组总的中位生存期均为10个月,Ph AML  相似文献   

8.
李妍  邱录贵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2):3803-3805
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的典型特点为细胞遗传学出现特异性Ph染色体,Ph染色体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出现频率仅为3%~5%。随年龄增长比例逐渐升高,至成年时达到20%~30%,年龄超过50岁者甚至高达50%。其临床特征表现为年龄偏大、高白细胞计数,易伴有肝脾淋巴结肿大,常常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学分型常见B-ALL,以Common-B最多见,较少发生于T-ALL中,常伴CD34和髓系抗原CD13、CD33共表达。本文就Ph+ -ALL目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用Midi MACS方法从白血病患者分选CD34+/CD123+细胞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研究的目的是应用MidiMACS方法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细胞分选CD34^+/CD123^+细胞。首先。用淋巴细胞分离液从AML患者骨髓细胞分离单个核细胞(BMMNC),然后再通过MidiMACS方法相继分选出CD34^+细胞.以及从CD34^+细胞中分选出CD123^+细胞并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分选后细胞的富集度和回收率。结果显示:经过第一次分选后,CD34^+细胞的富集度高达98.73%,平均为95.6%,其回收率最高可达到84.6%,平均为51%;第二次分选后,CD34^+/CD123^+细胞的富集度高达99.23%,平均约为83%;相对于分选前BMMNC而言。CD34^+/CD123^+细胞的回收率为34%,但相对于第一次分选后的CD34^+细胞而言,其回收率为56%。结论:MidiMACS方法可用于AML患者骨髓CD34^+/CD123^+细胞的分选,分选后细胞的富集度和回收率与文献报道的通过FACS方法所获得的结果相类似。  相似文献   

10.
伊马替尼对于初诊的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在诱导和巩固阶段与化疗有协同作用;伊马替尼对难治/复发性Ph+ALL有一定疗效;伊马替尼能更好地维持化疗和allo-HSCT后细胞和分子遗传学的缓解,减少复发;老年Ph+ALL使用伊马替尼和强的松诱导也有很高缓解率,但具体使用伊马替尼的时机,维持的时期尚待明确;伊马替尼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低浓度要求治疗中必须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相似文献   

11.
伊马替尼对于初诊的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在诱导和巩固阶段与化疗有协同作用;伊马替尼对难治/复发性Ph+ALL有一定疗效;伊马替尼能更好地维持化疗和allo-HSCT后细胞和分子遗传学的缓解,减少复发;老年Ph+ALL使用伊马替尼和强的松诱导也有很高缓解率,但具体使用伊马替尼的时机,维持的时期尚待明确;伊马替尼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低浓度要求治疗中必须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相似文献   

12.
伊马替尼对于初诊的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在诱导和巩固阶段与化疗有协同作用;伊马替尼对难治/复发性Ph+ALL有一定疗效;伊马替尼能更好地维持化疗和allo-HSCT后细胞和分子遗传学的缓解,减少复发;老年Ph+ALL使用伊马替尼和强的松诱导也有很高缓解率,但具体使用伊马替尼的时机,维持的时期尚待明确;伊马替尼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低浓度要求治疗中必须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相似文献   

13.
伊马替尼对于初诊的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在诱导和巩固阶段与化疗有协同作用;伊马替尼对难治/复发性Ph+ALL有一定疗效;伊马替尼能更好地维持化疗和allo-HSCT后细胞和分子遗传学的缓解,减少复发;老年Ph+ALL使用伊马替尼和强的松诱导也有很高缓解率,但具体使用伊马替尼的时机,维持的时期尚待明确;伊马替尼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低浓度要求治疗中必须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相似文献   

14.
伊马替尼对于初诊的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在诱导和巩固阶段与化疗有协同作用;伊马替尼对难治/复发性Ph+ALL有一定疗效;伊马替尼能更好地维持化疗和allo-HSCT后细胞和分子遗传学的缓解,减少复发;老年Ph+ALL使用伊马替尼和强的松诱导也有很高缓解率,但具体使用伊马替尼的时机,维持的时期尚待明确;伊马替尼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低浓度要求治疗中必须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相似文献   

15.
伊马替尼对于初诊的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在诱导和巩固阶段与化疗有协同作用;伊马替尼对难治/复发性Ph+ALL有一定疗效;伊马替尼能更好地维持化疗和allo-HSCT后细胞和分子遗传学的缓解,减少复发;老年Ph+ALL使用伊马替尼和强的松诱导也有很高缓解率,但具体使用伊马替尼的时机,维持的时期尚待明确;伊马替尼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低浓度要求治疗中必须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相似文献   

16.
伊马替尼对于初诊的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在诱导和巩固阶段与化疗有协同作用;伊马替尼对难治/复发性Ph+ALL有一定疗效;伊马替尼能更好地维持化疗和allo-HSCT后细胞和分子遗传学的缓解,减少复发;老年Ph+ALL使用伊马替尼和强的松诱导也有很高缓解率,但具体使用伊马替尼的时机,维持的时期尚待明确;伊马替尼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低浓度要求治疗中必须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相似文献   

17.
伊马替尼对于初诊的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在诱导和巩固阶段与化疗有协同作用;伊马替尼对难治/复发性Ph+ALL有一定疗效;伊马替尼能更好地维持化疗和allo-HSCT后细胞和分子遗传学的缓解,减少复发;老年Ph+ALL使用伊马替尼和强的松诱导也有很高缓解率,但具体使用伊马替尼的时机,维持的时期尚待明确;伊马替尼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低浓度要求治疗中必须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相似文献   

18.
伊马替尼对于初诊的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在诱导和巩固阶段与化疗有协同作用;伊马替尼对难治/复发性Ph+ALL有一定疗效;伊马替尼能更好地维持化疗和allo-HSCT后细胞和分子遗传学的缓解,减少复发;老年Ph+ALL使用伊马替尼和强的松诱导也有很高缓解率,但具体使用伊马替尼的时机,维持的时期尚待明确;伊马替尼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低浓度要求治疗中必须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相似文献   

19.
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是一组具有特殊生物学特征的ALL,发生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在临床特点、免疫表型和细胞遗传学改变方面常有预后不良因素,单纯化疗效果显低于ph-ALL,骨髓移植是目前可供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加强对骨髓坏死(BMN)的病因及病理过程复杂性的认识,了解髓系抗原阳性(My^+)及Ph染色体阳性(Ph^+)的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临床表现的多样性,报道分析了1例以BMN为首发症状的My^+Ph^+B-ALL并进行讨论。结果表明:该病例临床特征复杂而多样,通过骨髓涂片和活检,免疫分型,染色体核型分析及FISH明确了诊断。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了患者的预后。结论:My^+Ph^+B-ALL并发BMN是一种罕见疾病,应采取多种方法检查明确诊断并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