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锯叶棕提取物对骨髓瘤细胞株U266和RPM1822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U266和RPM18226细胞与0---2μL,mL的不同浓度锯叶棕提取物共孵育,分别应用MTT比色法和TUNEL法测定细胞增殖及凋亡。结果锯叶棕提取物对U266细胞与RPM18226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生长50%(ED50S)的有效剂量分别为0.7和1.2μL/mL;同时在U266细胞实验中发现锯叶棕提取物0.5和1.0μL/mL共培养24h,其凋亡细胞计数分别为(9.0±0.7)%和(18.4±3.2)%,培养48h,测得凋亡细胞计数分别为(30.0±3.9)%和(45.3±5.0)%。数据显示锯叶棕提取物诱导MM细胞凋亡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锯叶棕提取物抑制MM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 明确脂肪酸合成酶(FAS)在人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中的高表达;探讨FAS抑制剂抑制MM细胞增殖及诱导其凋亡的机制。方法 通过RT-PCR方法检测FAS在MM细胞系U266、RPMI8226细胞中的表达;以MM细胞系U266细胞为模型,MTT法观察FAS抑制剂浅蓝菌素(cerulenin)对U266细胞增殖抑制率;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经cerulenin处理后U266细胞Annexin V的表达及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MM细胞系U266、RPMI8226细胞均有FAS mRNA的高表达,而健康献血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中不表达FAS mRNA;cerulenin对U266细胞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呈剂量-效应相关;20μg/ml的cerulenin作用于U266细胞12h,细胞早期凋亡率为56.9%,24h细胞早期凋亡率为69.3%,而对照组分别为4.3%和1.8%(P<0.01);细胞周期DNA分析发现,20μg/mlcerulenin作用于U266细胞12h,S期细胞从对照组的9.7%上升至20.3%,作用24h,S期细胞上升为29.8%。结论 FAS在MM细胞中高表达;FAS抑制剂可抑制U266细胞的增殖;DNA合成阻止在S期,其抑制增殖的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U266细胞早期凋亡;FAS可能是一个潜在的抗MM的靶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细胞(BMSCs)分泌的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在多发性骨髓瘤(MM)进展中的变化和意义以及这三种细胞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取28例MM患者(分为活动组和稳定组)、1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对照组)及2例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US)患者的骨髓,建立BMSCs的体外培养体系。用ELISA法检测单独培养的BMSCs,以及BMSCs与U266细胞混合培养后IL-6、VEGF、IGF-1在培养上清中的浓度;应用外源性IL-6、VEGF、IGF-1作用于BMSCs后三种细胞因子的分泌量。结果①单独培养BMSCs所分泌的IL-6和VEGF浓度,对照组〈稳定组〈活动组(P〈0.05),IGF-1的浓度在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U266细胞和BMSCs均分泌IL-6、VEGF和IGF-1;U266与BMSCs黏附后IL-6、VEGF、IGF-1的分泌明显升高(P〈0.05);混合培养上清中IL-6、VEGF、IGF-1浓度,对照组〈稳定组〈活动组(P〈0.05);③BMSCs分别加入外源性IL&/VEGF/IGF-1后,诱导VEGF、IGF-1/IL-6、IGF一1/VEGF、IL-6分泌增加(P〈0.05);④MGUS患者BMSCs分泌IL-6、VEGF、IGF-1的水平与对照组相似。结论BMSCs分泌的细胞因子IL-6、VEGF、IGF-1与MM的进展有关;IL-6、VEGF、IGF-1三种细胞因子影响BMSCs的分泌,三者之间有相互促进分泌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武兵  庞家秉  韩霞 《中国临床研究》2014,(3):272-273,276
目的探讨榭皮素对耐长春新碱U251恶性胶质瘤细胞(U251/Vin)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及机制。方法MTY法检测榭皮素对U251及其耐药株(U251/Vin)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半数抑制浓度(IC50)、逆转长春新碱耐药倍数,并绘制生长抑制率曲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的表达。结果榭皮素对U251及U251/Vin细胞72h的Ic。分别为(3.80±0.05)、(4.50±0.08)mmol/L,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榭皮素作用后,U251/Vin细胞的IC50值由作用前的(5.435±0.063)μmol/L下降为(0.023±0.004)μmol/L(P〈0.01),与不耐药的U251细胞IC50值(0.014±0.001)μmol/L接近(P〉0.05)。加入榭皮素后U251/Vin细胞P—gP、MRP蛋白的IC50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榭皮素可逆转U251/Vin细胞对长春新碱的耐药,并使P-gp、MRP的IC50降低,提示榭皮素是一种有效的肿瘤多药耐药逆转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门冬氨酸鸟氨酸注射液治疗肝硬化肝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将92例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门冬氨酸鸟氨酸(10—20g加5%GS250ml,静脉滴注,1次/d),加常规治疗组(A组)和常规治疗组(B组),(支链氨基酸和乙酰谷酰胺),疗程皆为7d,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检测治疗前后肝功能及血氨的变化,判断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A组中24h清醒36例,72h清醒40例,B组中24h,清醒22例,72h清醒34例,P〉0.05,A组血氨治疗前后分别为(110.30±33.4)μmol/1,(46.30±27.35)μmol/l。B组为(110.25±23.40)μmol/1,(63.21±21.91)μmol/l,A组治疗前后ALT分别为(298.61±325.15)U/L,(165.30±180.18)U/L,血清胆红素分别为:(278.01±185.21)μmol/1,(224.34±159.80)μmol/1(P〈0.01),B组血ALT治疗前后分别为(375.60±360.80)U/L(224.34±159.80)U/L,血清胆红素分别为(334.70±170.58)μ/1(279.60±167.17)μmol/l,(P〈0.01)。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能有效降低血氨及胆红素,是控制肝性脑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氯化镧(LaCl3)由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分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01的影响。方法RAW 264.7细胞随机分成四组:空白对照组(培养基中不含LaCl3和LPS),氯化镧组(含LaCk2.5,5,10,20μmol/L培养24h)、氯化镧+LPS组(分别以含LaCl3 2.5、5、10、20μmol/L的培养基培养24h后.更换含LPS 1mg/L的培养基继续培养24h)及LPS组(含LPS 1mg/L的培养基培养24h)。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各组细胞培养液上清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LPS组培养上清NO浓度为52.82±12.60μmol/L与空白对照组(2.90±2.36μmol/L)和LaCl3组[(6.50±4.67μmol/L、9.52±4.47μmol/L、11.14±7.42μmol/L、6.74±2.00μmol/L]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LaCl3+LPS组NO的浓度分别为26.00±5.83μmol/L(2.5μmol/L LaCl3+LPS)、29.86±7.26μmol/L(5μmol/L LaCl3+LPS)、34.62±6.24μmol/L (10μmol/L LaCl3+LPS),与LPS组相比显著减少(P〈0.05),20μmol/L LaCl3+LPS)组NO的产生为45.61±6.68μmol/L与LPS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一定浓度的LaCl3可抑制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产生NO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淫羊藿素对人舌鳞癌细胞CAL-27的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分别采用0、10、20、40μmol/L浓度的淫羊藿素干预人舌鳞癌细胞CAL-27。采用CCK-8法及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采用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采用分子对接预测淫羊藿素与舌鳞癌目的基因结合效果,采用逆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进行验证。结果 淫羊藿素对CAL-27细胞作用24 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33.37μmol/L, 48 h IC50为15.57μmol/L。与0μmol/L浓度淫羊藿素相比,40μmol/L浓度的CAL-27细胞克隆形成率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淫羊藿素浓度增加时,CAL-27的迁移、侵袭数呈淫羊藿素剂量依赖性抑制;细胞内AR、ESR1、PRKACA、PTGS2的相对表达量呈淫羊藿素剂量依赖性减少。结论 淫羊藿素可抑制人舌鳞癌细胞CAL-27的增殖、迁移、侵袭,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组链激酶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90例AMI患者为观察组,采用重组链激酶溶栓,测定溶栓前,溶栓后1、2、3、24、48h血清中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溶栓前内皮素1浓度(82.1±11.4)ng/L显著高于对照组(12.8±5.2)ng/L(t=73.0169,P〈0.01);溶栓后24h内皮素1浓度(64.2±10.5)ng/L、48h内皮素1浓度(32.6±11.5)ng/L显著低于溶栓前(P均〈0.05)。观察组溶栓前一氧化氮浓度(3.8±O.8)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6.5±1.0)μmol/L(t=6.9757,P〈0.01);溶栓后24h一氧化氮浓度(4.5±0.9)μmol/L、48h一氧化氮浓度(4.9±0.7)μmol/L显著高于溶栓前(P均〈0.05)。结论采用重组链激酶溶栓1~3h,内皮素1、一氧化氮参与心肌再灌注早期血管内皮损伤。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株为实验对象,探讨地西他滨对其生物学功能的影响,为MM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及实验依据,也为MM的发病机制提供进一步的佐证。应用MTT实验、平板克隆形成试验、FCM分析细胞周期、transw ell迁移及m atrigel侵袭试验分别检测地西他滨对U266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西他滨随着浓度增加对U266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增强,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FCM检测结果表明地西他滨处理后,G0-G1期U266细胞明显增加,S期和G2-M期细胞降低(p<0.05),表明地西他滨可抑制U266细胞DNA合成,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低浓度(0.8mm o l/L)地西他滨处理后,U266细胞迁移能力及侵袭力明显降低(p<0.05)。结论:地西他滨对U266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均有抑制作用,本研究为地西他滨应用于MM临床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探讨新-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甲磺酸氟马替尼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U266中C-MYC、HIF-1α及VEGF的作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甲磺酸氟马替尼(1、5、10μmol/L)作用于U266细胞株8、16、24h后c-MYc及HIF-1α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blot进一步从蛋白水平检测甲磺酸氟马替尼(1、5、10μmol/L)作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U26616h后c-MYc、HIF-1α及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C-MYC基因及HIF-1α基因随着氟马替尼作用浓度增大,其表达逐渐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浓度的氟马替尼作用下,随着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其表达逐渐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MYC蛋白、HIF-1α蛋白及VEGF在甲磺酸氟马替尼作用16h后,随着药物作用浓度的增大,三者表达均逐渐降低,甲磺酸氟马替尼作用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磺酸氟马替尼可以降低U266细胞株中C-MYC、HW-1α及VEGF的表达.呈时间-剂号依粕性.甲稽酸氟马替尼有可能作为-种治疗MM的新药.  相似文献   

11.
梁晋全 《新医学》2001,32(11):656-657
1引言多发性骨髓瘤(MM)是以异常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大量生成为特征的浆细胞病。多见于40岁以上,40岁以下者极少见,至今仍为不易治愈的一种恶性血液病。2诊断2.1国内诊断标准国内关于MM的诊断标准(张之南主编.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2版.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73.)包括:①骨髓中浆细胞超过0.15,并有异常浆细胞(骨髓瘤细胞)或组织活检证实为浆细胞瘤;②血清中出现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IgM超过15g/L;IgG超过35g/L,IgA超过20g/L,IgD超过2.0g/L,IgE超过2.0g/L,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冬凌草甲素对多发性骨髓瘤(MM)U266细胞、RPMI822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通过细胞培养和处理方法,采用0、10、20、30、40、50μmol/L的冬凌草甲素处理MM相关U266细胞、RPMI8226细胞48 h。采用MTT法测定U266细胞、RPMI8226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Annexin V-FITC/PI染色试剂盒检测U266细胞、RPMI8226细胞凋亡情况,并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测定Bax、Bcl-2蛋白表达。结果 处理48 h后,随着冬凌草甲素浓度(10~50μmol/L)的增加,U266细胞、RPMI8226细胞的细胞增殖抑制率、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处理48 h后,随着冬凌草甲素浓度(10~50μmol/L)的升高,促凋亡蛋白Bax表达量逐渐升高,而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量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冬凌草甲素具有抑制MM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的潜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Bax表达,抑制Bcl-2表达,改变细胞Bcl-2/Bax比例,调节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肝组织中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与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用硝酸还原酶化学比色法,检测5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按肝功能Child分级标准分为A、B、C级三组)及19例正常对照组肝组织中的NO含量和NOS活性,分析其与肝功能分级的相关性。结果肝硬化门脉高压组肝组织中NO含量分别为(0.851±0.141)μmol/g.plot、(1.059±0.211)p.mol/g.prot、(1.987±0.566)μmol/g.prot。?NOS活性分别为(0.701±0.105)U/mg.prot,(0.861±0.118)U/mg.prot,(1.414±0.241)U/mg.prot,均高于正常对照组[(0.211±0.099)μmol/g.pmt,(0.282±0.086)U/mg.prot],且与肝功能Child分级呈正相关(r=0.847)。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组患者肝组织中NO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NOS活性显著增强,与肝功能Child分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兰州市正常新生儿血液生化26项指标参考范围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拟建立本地区正常新生儿生化指标的参考值范围。方法对400例出生24h内正常新生儿血液生化26项指标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与文献提供的参考值进行比较。结果试验所得出的正常参考范围:钾(K^+)3.64~6.00mmol/L、钠(Na^+)130~142mmol/L、氯(Cl^-)90~103mmol/L、钙(Ca^2+)1.91~2.75mmol/L、二氧化碳(CO2)11~27mmol/L、血糖(Glu)1.09~5.17mmol/L、尿素氮(Urea)1.56~7.56mmol/L、肌酐(Crea)16~110μmol/L、尿酸(UA)82~446μmol/L、总蛋白(TP)41.8~66.8g/L、白蛋白(Alb)30.1~42.9g/L、总胆红素(TBIL)36.4~127.2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4.3~15.9μmol/L、间接胆红素(IBIL)15.1~126μmol/L、谷丙转氨酶(ALT)1~32U/L、谷草转氨酶(AST)22~168U/L、肌酸激酶(CK)186~1074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14~94U/L、乳酸脱氢酶(LDH)429~1045U/L、羟丁酸脱氢酶(HBDH)113~925U/L、免疫球蛋白IgG2.59~8.79mg/L、IgA0~0.45mg/L、IgM0~0.41mg/L,补体C30.11~0.55mg/L、C40.01~0.15mg/L、C-反应蛋白(CRP)0.92~3.84mg/L。结果无性别差异,但与文献提供的参考范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果分析表明,本试验人群与文献提供的参考范围存在很大的差异,应该建立本地区新生儿的参考范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藏红花素对缺氧条件下RMC活性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改良Reichenbach等方法原代培养Muller细胞,并采用GFAP和Vimentin染色鉴定RMC。RMC培养基中加人终浓度10μmoL/L、50μmoL/L和100μmoL/L藏红花素,于1—7d计数细胞,于24h和48h台盼蓝染色测定细胞活性,对照组RMC培养基中未加入藏红花素。培养液中加入终浓度为200μmol/L的CoCl2建立化学缺氧模型。实验分4组:缺氧组(H组)、藏红花素处理组(C组)、缺氧+藏红花素处理组(HC组)和正常对照组(NC组),其中C和HC组培养液中加入10μmol/L藏红花素。处理24h,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活性,采用Westernblot法半定量检测GFAP的表达。结果含10μmoL/L和50μmol/L藏红花素的培养液中,细胞生长无抑制;100μmol/L藏红花素的培养液中细胞增生受到抑制,培养24h和48hRMC活性分别为(68±7)%、(59±9)%,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t24h=3.723,P〈0.05;t48h=4.103,P〈0.05)。在缺氧条件下,正常细胞和10μmoL/L藏红花素的培养液中细胞活性受到明显抑制,藏红花素可减轻缺氧环境对细胞活性的抑制作用。在缺氧条件下,GFAP表达明显升高(t=2.945,P〈0.05);藏红花素可部分抑制GFAP高表达(t=3.362,P〈0.05)。结论缺氧能诱导体外培养视网膜Muller细胞死亡,适合浓度藏红花素可抑制缺氧诱导的视网膜Muller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16.
Apogossypolone诱导骨髓瘤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探讨棉酚衍生物apogossypolone(ApoG2)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的抑制增殖、诱导凋亡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应用台盼蓝染色、Hoechst 33258染色、透射电子显微镜检、DNA凝胶电泳法、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DNA含量等来判断ApoG2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以caspase-3、caspase-9以及BCL-2、BCL—XL分析ApoG2诱导骨髓瘤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ApoG2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IC50值在U266细胞和Wusl细胞(48小时)分别为0.1、0.2μmol/L。ApoG2可以诱导骨髓瘤细胞凋亡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ApoG2可以使骨髓瘤细胞周期停止在G2期,U266细胞G2期比例从9.7%增至19.6%。Wusl细胞从9.8%增至31.7%。ApoG2能导致U266、Wusl细胞caspase-9、caspase-3活性增高。U266细胞和Wusl细胞经ApoG2 25μmoL/L作用24小时后,BCL—XL表达分别下降(7.3±1.4)%和(11.2±6.2)%,Wusl细胞BCL-2表达下降84.4±3.4%。结论:ApoG2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具有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和下调BCL-2/BCL—XL表达以及影响细胞周期有关。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探讨伊马替尼(imatinib,IM)和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Tet)单用和联合应用对K562/G01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及其可能机制。应用M1fr法检测IM和Tet单用及联合用药对细胞增殖抑制的作用,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aspase-3、BCL-2mRNA的表达,应用Westernblot分析caspase-3、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1.0μmol/LIM和/或1.5μmol/L Tet单用及联合作用于K562/G01细胞48h后,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是(22.74±0.05)%、(20.34±0.57)%、(44.28±0.60)%,两药联合应用较单药抑制作用明显。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Tet作用后细胞向G,/s期转化;Tet1.5μmol/L、3μmol/L与1.0μmol/LIM联合应用48h的早期凋亡率分别为(7.81±0.16)%、(14.10±0.28)%,诱导凋亡作用比单药组明显增加。FQ—PCR和Westernblot检测均显示单独应用Tet和IM后caspase-3表达上调,BCL-2表达下调,联合用药组作用更显著。结论:单独应用Tet对K562/G01细胞有诱导凋亡的作用,两药联合应用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且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上调caspase-3mRNA及其蛋白表达和下调BCL-2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基质细胞(BMSC)增殖及其分泌白细胞介素-6(IL-6)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能力的影响,用体外培养MM患者骨髓的方法获得BMSC。BMSC和MM细胞株CZ-1单独或共同培养,给予不同浓度As2O3(1-20.0μmol/L)处理,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用ELISA法检测IL-6、VEGF的分泌水平。结果表明:As2O3对CZ-1细胞有生长抑制作用,48小时后细胞生长抑制50%的浓度(IC50)为2.3μmol/L,但对BMSC的生长无影响;MM患者BMSC高分泌IL-6、VEGF,经As2O3作用后BMSC分泌IL-6、VEGF降低,骨髓瘤细胞和BMSC相互作用导致的过量IL-6、VEGF分泌也可被As2O3抑制,其抑制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s2O3不能抑制BMSC的生长,但可以抑制其分泌IL-6及VEGF。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Gefitinib)对前列腺癌DU145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对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Gefitinib(020μmol/L)分别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前列腺癌DU145细胞24~120h后,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测细胞周期分布,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1ot)检测细胞EGF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Gefitinib可以显著抑制DU145细胞的生长,呈时间一剂量依赖效应,并且细胞生长多停滞于G0/G1期,细胞EGFR蛋白表达分别下降了10.92%(2.5μmol/L)、43.71%(5μmol/L)、53.53%(10μmol/L)和85.98%(20u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efitinib能显著抑制前列腺癌DU145细胞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细胞生长在G0/G1期阻滞及EGFR蛋白表达水平下调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锯叶棕提取物对骨髓瘤细胞U266和RPMI822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U266和RPMI8226细胞与0~2μL/mL的不同浓度地棕提取物共孵育,分别应用MTT比色法和TUNEL法测定细胞增殖及凋亡.结果 锯叶棕提取 物对U266细胞与RPMI8226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生长50%(ED50s)的有效剂量分别为0.7和1.2μL/mL;同时在U266细胞实验中发现锯叶棕提取物0.5和1.0μL/mL共培养24h,其凋亡细胞计数分别为(9+0.7)%和(18.4+3.2)%,培养48h,没得凋亡细胞计数分别为(30.0+3.9)%和(45.3+5.0)%.数据显示锯叶棕提取物诱导MM细胞凋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 锯叶棕提取物抑制MM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