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4 毫秒
1.
目的 对比分析三种包含不同基因数目基因突变筛查在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中的应用及帮助临床诊疗获益的情况.方法 采用靶向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方法,对721例初诊AML患者分别进行包括了9种、16种和58种基因的突变检测.结果 筛查9种、16种和58种基因的突变阳性率分别为66.2%、79.6%和86.4%;分别有23....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Ion Torrent PGMTM测序平台用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基因突变检测的可行性。方法提取27例AML患者初次治疗前的骨髓DNA,用Ion Torrent PGMTM测序仪对50个常见的肿瘤基因热点突变区进行检测,同时用Sanger测序法检测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和核仁磷蛋白1(NPM1)基因的突变情况以进行验证。结果 50个目标基因中检出17个基因共29个突变位点,单个基因有多种突变方式,以单碱基替换为主。突变频率最高的是NPM1(22.2%)和FLT3(18.5%)。用Sanger测序法验证,NPM1两种方法检测的吻合度为100%,在FLT3验证中,其中有1例Sanger测序为阳性,而Ion Torrent PGMTM检测为阴性。结论 Ion Torrent PGMTM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AML患者的基因突变谱,但其在检测长片段插入/缺失中的缺陷仍需改进。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建立PCR技术检测白血病细胞核仁磷酸蛋白(nucleophosmin,NPM)基因及突变的方法。以白血病细胞系和白血病临床标本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RT—PCR检测NPM mRNA表达水平,其次应用PCR方法检测NPM第12外显子,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最后以插入NPMA型突变cDNA的质粒作为阳性模板,建立PCR检测NPM突变的方法并进行方法学评价,并采用此方法直接检测白血病细胞中是否存在NPM基因突变。结果表明:白血病细胞系NPM 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单个核细胞对照组高,23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标本均不同程度地高表达NPM mRNA;采用PCR扩增联合测序分析发现,髓系白血病细胞系(THP1和K562)NPM基因组第12外显子无突变,但K562细胞NPM基因3’非编码区存在1个T碱基缺失;建立直接针对NPMA型突变cDNA的PCR方法,能特异扩增NPMA型突变基因;该方法重复性好,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1.6%和3.1%,灵敏度为100PgcDNA;采用此方法从23例白血病临床标本中检出2例NPM突变阳性。结论:建立了检测NPM mRNA水平和A型突变的实验方法,发现白血病细胞高表达NPM mRNA水平,部分白血病患者NPM基因发生A型突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卵巢癌易感基因突变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靶向高通量测序技术对35例卵巢癌患者的外周血进行BRCA1,BRCA2,CHEK2,PALB2,BRIP1,TP53,PTEN,STK11,CDH1,ATM,BARD1,MLH1,MRE11A,MSH2,MSH6,MUTYH,NBN,PMS1,PMS2,RAD50和RAD51C共21种易感基因进行测序,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基因突变与卵巢癌的相关性。结果 卵巢癌患者多以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晚期为主。35例卵巢癌患者中共检出已知致病突变19例,突变率54.3%,其中BRCA1基因突变7例(20.0%),BRCA2基因突变4例(11.4%),RAD51C基因突变2例(5.7%),CHEK2,ATM,RAD50,MSH2,MRE11A和TP53基因突变各1例。BRCA1/2基因突变和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相关(P=0.034),和家族史显著相关(P=0.003),与年龄、FIGO分期无显著相关性(P>0.05)。另外,发现两种新的基因突变,包括BRCA1基因c.438delC和RAD51C基因c.390_391delAA。结论 BRCA1和BRCA2是卵巢癌最主要的胚系突变基因,该基因突变与遗传性卵巢癌显著相关。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可有效检测卵巢癌胚系易感基因的突变情况,为卵巢癌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ASXL1是Trithorax和Polycomb家族的增强子,在维持基因表达稳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在多种髓系肿瘤患者的造血细胞中都发现了ASXL1突变,包括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4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4%)、骨髓增殖性肿瘤(10%)和急性髓系白血病(20%)等.ASXL1突变主要以移码突变和无义突变为主.ASXL1突变的广泛性表明它可能在髓系肿瘤的发病机制和恶性转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ASXL1突变在髓系疾病发生及体内正常造血中的作用及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文对ASXL1的结构与功能特点,ASXL1突变与患者临床特征和疾病进展的关系,ASXL1突变与其它基因突变的关系,及敲除或沉默ASXL1的体内外模型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DNA水平FLT3基因及其内部串联重复(ITD)突变。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联合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方法检测43例不同免疫分型AML患者DNA水平FLT3基因及FLT3/ITD基因突变。结果43例AML患者经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FLT3基因检测全部阳性,未发现FLT3/ITD基因突变;SSCP电泳FLT3基因检测全部阳性,43例AML患者中有15例(35%)出现FLT3/ITD基因突变。结论PCR-SSCP适用于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FLT3/ITD基因突变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免疫表型,探讨核仁磷酸蛋白1(NPM1)基因突变在初诊AML患者中的发生率及其血液学特征.方法 采用4色荧光免疫标记法对AML患者进行免疫分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DNA测序法,检测70例初诊AML患者骨髓细胞中NPM1基因突变情况,分析该基因突变阳性AML患者的血液学特征.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髓系转录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α(C/EBPα)基因突变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联合测序的方法检测48例AML患骨髓标本,11名正常体检的外周血标本C/EBPα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经PCR-SSCP检测,48例AML患巾有5例(10.4%)存在突变经测序证实有4种重复,1种缺失,均为新的突变类型。结论 C/EBPα基因在少数AML患中存在不同类型的突变,其变异可能与某些AML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探讨垂体瘤转化基因(pituitarytumor-transforming gene,pttg)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AML发生的关系,以及pttg基因在FAB亚型中的表达是否存在差异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47例AML患者及28例正常对照者骨髓中pttg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AML患者pttg基因的表达水平[(1.1323±1.3934)×10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5766±1.1817)×103](p〈0.05),急性早幼粒细胞细胞白血病(M3)患者中pttg基因的表达水平高于其他FAB亚型,其中包括急性髓系白血病未分化型(M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急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白血病(M4)、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结论:pttg基因的过度表达可能与AML的发生发展有关,其中可能与M3发生的关系更加密切,本研究为AML的发病机制及其基因靶向治疗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BCOR/BCORL1突变的髓系肿瘤患者的共突变基因表达谱,分析其病理参数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8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确诊的47例BCOR/BCORL1突变的髓系肿瘤患者。运用二代测序技术分析患者的基因共突变表达谱,采用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分析BCOR/BCORL1突变患者病理参数之间的差异。通过Kaplan-Meier分析突变位置和治疗方法对患者无病生存(DFS)时间和总生存(OS)时间的影响。结果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以点突变为主(51.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MDS/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以移码突变、错义突变和无义突变为主(19.1%),二者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458,P=0.006)。伴代谢酶组突变患者白细胞计数(Z=-3.500,P=0.018)、血小板计数(Z=82.500,P=0.027)、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Z=-0.935,P=0.008)和凝血酶时间(Z=0.800,P=0.027)与野生型患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伴甲基化组突变患者血浆F...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NPM1基因第12外显子突变的临床特点及其与FLT3-ITD和IDH1突变的相互关系.收集AML患者骨髓标本,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按WHO标准诊断分型.抽提基因组DNA,采用PCR后测序方法检测NPM1突变.结果表明,对389例AML的标本检测发现,NPM1突变的发生率为14.1% (55/389);FLT3-ITD突变的发生率为14.7% (57/389),IDH1突变的发生率为6.4% (25/389).在AML1-ETO、PML-RARA和CBF-MYH11融合基因的AML中没有发现NPM1突变,NPM1突变组FLT3-ITD和1DH1突变的发生率分别为29.1%和12.7%,显著高于NPM1未突变组的12.3%和5.4%.NPM突变易于发生在正常核型AML中,发生率为26.5%(35/132).NPM1突变的AML具有发病年龄偏大、血小板数高、易于发生在AML-M5、CD34阳性比例低、易于与FLT3-ITD和IDH1突变伴发等临床特点.NPM1突变阴性组的1个疗程CR率为69.8%,NPM1突变阳性组的1个疗程CR率为72.2%,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7).结论:NPMI突变的AML具有独特的临床特点,易于与FLT3-ITD和1DH1突变共存,而不会与AML1-ETO、PML-RARA和CBF-MYH11融合基因共存.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对19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进行免疫表型检测,并探讨其与细胞遗传学改变和临床特征的关系。应用流式细胞术及一组系列相关单克隆抗体对192例AML患者骨髓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用染色体G显带技术对其中的125例进行核型分析。结果显示,髓系抗原CD13、CD33、MPO、CD117表达最常见于AML。CD117表达于84.6%AML—M3病例中;较强的自发荧光、CD34与HLA—DR双阴性、表达相关髓系抗原CD13、CD33和MPO对于AML—M3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CD14仅在AML—M4和AML—M5中表达;CD64和CD15同时强阳性伴HLA—DR高表达提示AML—M5可能性大。192例AML中,有47.9%伴淋系抗原表达,其中以CD7(20.8%)和CD56(26.0%)最常见,其次为CD19(9.9%)和CD2(7.3%)。125例AML中核型异常者76例(60.8%)。17例伴t(8;21)的AML—M2患者CD19、CD56、CD15表达均明显增加。另外28例t(15;17)均见于M3;2例inv(16)见于M4E0。LymAg^+组CD34阳性患者比例(77.2%)明显高于LymAg-组(48.0%)。结论:免疫表型对AML的诊断与分型至关重要,免疫表型与患者的异常核型改变及临床特征关系密切。本研究结果提示综合细胞形态学、遗传学及免疫表型分析,对AML患者诊断、分型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NF-κB mRNA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目的旨在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qPCR)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NF-κB mRNA的表达,以揭示NF-κB在AML发病中的作用。收集60例初诊AML患者的新鲜骨髓,用TRIzoL一步法提取总RNA,合成cDNA,以GAPDH为内参照进行荧光定量检测NF-κB mRNA的表达;在实验中选择12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表明,NF-κB mRNA在AML患者中的表达高于正常人,差异显著(p0.05)。M4,M5亚型的NF-κB mRNA表达高于M1,M2,M3亚型组。结论:NF-κB在AML中表达升高,其表达上调在AML的发病中可能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4、M5常有11号染色体异常,定位于11q23的混合系白血病(MLL)基因异常所形成的MLL-PTD和MLL融合基因在该病的发病机理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在该类白血病绝大多数未能检测出染色体水平异常,是否存在MLL基因的其他突变?本研究对MLL全长基因的外显子进行了测序分析。选取25例初发核型正常的AML M4、M5患者(排除MLL融合基因和MLL-PTD及M4eo),进行了MLL全长基因的外显子PCR扩增直接测序分析,对发现的突变在基因组DNA水平进行验证。利用Mass Array方法在正常对照样本和AML扩大样本中对发现的点突变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在MLL的RD、PHD、TAD和SET功能域中存在着高频的缺失、插入及多个点突变;同时对照研究正常样本,发现也存在上述的变异,且突变频率无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检测到的MLL基因发生在mRNA水平的缺失、插入和多个点突变,分别是MLL在转录水平的选择性剪接和MLL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它们共同构成了MLL的遗传多态性;这些MLL基因遗传多态性可能与AML M4、M5的发病不直接相关,对于治疗、预后及其他生物学表型的意义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检测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细胞线粒体DNA(mtDNA)D-loop区突变和线粒体微卫星不稳(mtMSI),并分析它们与AL发病的关系。选取19例初诊的AL患者,提取骨髓细胞mtDNA并对mtDNA D-loop区序列行PCR扩增,通过正反向直接测序对PCR扩增产物基因序列进行检测,并将测序结果与修订的剑桥标准序列(revised Cambridge reference sequence,rCRS)和有关数据库(MITOMAP数据库、GenBank数据库、mtDB数据库)进行比对。结果表明:AL的mtDNA D-loop区突变率达79%(15/19例),在D-loop区发现215个变异位点(35个突变位点、180个SNP位点)和1个mtMSI;发现1个新的突变类型ntl50C-CT,同时发现不同年龄、不同AL分型(AML,B-ALL)的患者间突变个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L的骨髓细胞mtDNA D-loop区存在高频率突变,且奠宴密可能与AL发痴有美。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评估NPM1、FLT3和C-KIT基因突变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的发生频率和对预后的影响,并探讨这些突变与临床特点、细胞遗传学及生存情况的关系。对我院2010年8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78例初治AML患者,采用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法或毛细管电泳法检测NPM1、FLT3和C-KIT基因的突变情况,了解这些突变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显示,NPM1突变患者在AML中的发生率为14.1%,在正常核型AML中的发生率为26.7%。NPM1基因突变者发病年龄偏高(P〈0.05),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高(P〈0.05),CD34低表达(P〈0.05),而在性别比例、骨髓原始细胞比例、血红蛋白浓度、CD117和HLA-DR表达水平、完全缓解(CR)率、总生存(OS)率、复发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8例AML患者中9例(11.5%)FLT3-ITD突变阳性,3例FLT3-TKD(3.8%)突变阳性,无同一患者同时发生这两种突变;FLT3-ITD突变者外周血白细胞和骨髓原始细胞比例较高(P〈0.05),总生存率偏低(P〈0.05),多见于正常核型(P〈0.05),而在性别比例、年龄、外周血血小板数、血红蛋白浓度、完全缓解率、复发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LT3-TKD突变例数较少,未单独进行统计学分析。6例(7.7%)C-KIT突变阳性。C-KIT突变在异常核型AML中的发生率较高(P〈0.05),复发率较高(P〈0.05),总生存率较低(P〈0.05),而在性别、年龄、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外周血象、完全缓解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PM1、FLT3和C-KIT突变检测有利于指导AML患者的治疗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分析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 CEBPA基因突变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疗效.回顾性分析我中心55例初诊AML患者CEBPA基因突变率、临床特征及治疗疗效.结果表明:本组患者CEBPA突变患者20例,发生率为36.4%,其中17例为双侧突变,3例为单侧突变;与CEBPA无突变AML患者相比,CEBPA突变患者具有以下临床特征:75.0%患者为M1与M2;初诊时表现为高血红蛋白[(98.30±20.33)g/L对(81.69±23.74) g/L;t=2.625,P=0.011]及低血小板[(33.30±38.27)×109/L对(64.79±61.60)×109/L;u=2.062,P=0.044];白血病细胞高表达CD7及CD34.近期疗效显示,CEBPA突变患者CR率72.2%,高于CEBPA无突变患者68.6%,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EBPA突变AML多见于AML-M1和M2,且伴高血红蛋白和低血小板症,表达CD7及CD34;近期疗效尚好.国人AML患者CEBPA突变率可能高于国外报道.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探讨造血特异转录因子AML1及M2b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2b)累及的异常融合蛋白AML1-ETO对凋亡相关基因nucb2(nucleobindin-2)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影响,探索AML1-ETO对AML—M2h型白血病的分子致病机制。利用实时RT-PCR方法在AML1-ETO诱导型白血病细胞株中研究AML1-ETO在转录水平对于nucb2的调控情况;利用ChIP—qPCR方法在AML1-ETO阳性白血病细胞株中研究AML1、AML1-ETO与nucb2基因启动子之间直接的体内相互作用情况;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方法,研究AML1、AML1-ETO对nucb2启动子转录活性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AML1-ETO的表达与nucb2的表达呈负相关;nucb2可能是AML1、AML1-ETO的靶基因;AML1、AMLI—ETO皆对nucb2启动子具有转录抑制作用,且AML1-ETO对nucb2抑制更强。结论:nucb2是AML1、AML1-ETO的直接靶基因,AML1、AML1-ETO通过抑制nucb2启动子的活性对其进行转录调控。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cebpa基因突变的发生率及突变情况。选取22例初发或复发的正常核型AML患者,其中M12例,M215例,M52例,M63例例,女性8例,中位年龄48岁(13-71岁)。以基因组DNA为模板,分两段扩增cebpa基因,PCR产物通过直接测序或克隆测序法检测cebpa突变情况。结果表明:22例AML患者中有4例检出cebpa基因突变,突变率为18.2%(4/22),均为M2,其中2例为初发AML患者,2例为复发AML患者。突变主要为N端的无义突变和C端的框内突变。结论:采用PCR扩增联合测序检测cebpa基因突变,主要见于M2型,其预后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目的是观察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对2009年11月至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的应用地西他滨治疗的12例MDS及AML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12例中1例MDS-RA,2例MDS-RAEB-Ⅰ,3例MDS-RAEB-Ⅱ,2例AML.M4,2例AML-M5,1例AML-M6,1例AML-M0。8例应用地西他滨化疗5d方案:地西他滨20mg/(m2·d)×5d,4周为1个周期;3例用3d方案:地西他滨15mg/m2,1;L/8h×3d,6周为1个周期;另2例用地西他滨20mg/m2,隔日1次×5次。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CR)检测1例应用地西他滨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CR)患者治疗前后ID4基因甲基化表达水平,进一步验证地西他滨的去甲基化作用。结果显示,12例患者中CR2例、部分缓解1例、病情稳定5例、病情进展1例、死亡3例。疾病控制率66.67%(8/12),有效率25%(3/12)。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为(11.5±2.1)个月、1年总体生存(OS)率为40%、2年OS率为16.7%。MS-PCR检测显示,地西他滨使ID4基因甲基化水平明显降低。结论:地西他滨能够使MDS患者病情稳定,减轻输血依赖,提高生活质量,甚至能够使部分MDS向白血病转化的患者达到完全缓解。地西他滨能够使ID4基因甲基化水平明显降低。其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感染,需输血抗感染等支持治疗,部分患者经积极对症支持治疗可以耐受。本研究中的疗效及生存期与国内研究相类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