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王锦  陈秀琴 《陕西中医》2012,33(2):203-204
目的:探讨肝胆与脾胃的关系及肝脾同治。方法:叙述肝胆与脾胃的解剖位置、生理功能、病理影响以及临床治疗。结论:肝胆与脾胃在生理解剖上是不可分割的,在生理功能上是相互为用、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在临床治疗上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2.
论肝脾不调     
肝脾不调在临床上极为常见,盖肝脾二脏在生理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脾为阴土,其功能主运化水谷、升清,其性阴凝板滞。肝为阳脏,体阴而用阳,其功能主疏泄性喜条达,故肝只有对脾土加以正常的疏泄条达,脾土才不壅不滞,健运如常,此称之为“肝木疏脾土”反之肝之疏泄条达又有赖于脾运化水谷精微的濡养,方能刚柔相济,阴阳调和,此称之为“脾土营肝木”因此肝脾二脏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传变的,临床上可以见到肝脾不调肝气上亢,肝郁气滞等症。脾气的虚与实,肝脾二脏致病的主从不同,其证治法则也不尽相同,下面就肝脾不调常见四证简述如下。1 肝…  相似文献   

3.
从肝、脾、肾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论述肝脾肾三脏与妇科疾病的关系及从肝脾肾论治妇科疾病;并根据冲任二脉的始末与循行,与肝脾肾三脏经脉相通,冲任二脉的生理病理,与肝脾肾息息相关,治疗也是通过调治肝脾肾三脏而达到目的,故提出冲任二脉为病,均责于肝脾肾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疾病,其发病机制可能与情志及饮食因素有关.肝脾二脏密切相关,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肝脾相关"理论是中医理论的重要内容.中医学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肝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治疗上以疏肝理脾为重点.本文以"肝脾相关"为切入点,探讨"肝脾相关"的理论渊源,并从"肝脾相关"理...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中医将中风病归为年老体弱、积损正衰、肾精亏耗、经络失养,或将息失宜,或外邪侵袭引发致病,故治疗多偏重于滋养肾精或攻邪通络。笔者根据临床观察发现,中风病无论是临床表现还是病因病机,与以往观点均有很大区别。中风病位在脑,病本在肝、脾,因此临床上从肝脾论治,兼顾气血阴阳的调整,尚能收到一定的疗效。1 中风病与肝脾的生理、病理关系中医认为肝主疏泄,主藏血,主筋,开窍于目,性喜条达;脾主运化,主统血,主四肢,开窍于口,性恶湿,在志为思是其特有的生理功能。怒则伤肝,忧则伤脾又是肝脾两脏的重要特征,而中风病的临床表现大多与…  相似文献   

6.
从解剖、五行、藏象、生理及病理5个层面探讨了肝与脾的关系,认为肝与脾存在解剖、五行、藏象、生理及病理上的必然联系,主要涉及到食物消化、水液代谢、气血、气机、情志等方面,总结出脾病传肝之肝脾互损,脾损及肝的病机特点,对脾病传肝中的土壅木郁、土虚木郁、土虚木虚、肝脾湿热、脾病生风5个证型特点及其治疗作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7.
调肝理脾法属于中医治疗“和法”范畴,主要是协调肝脾功能,包含各种调肝、理脾以及二者的相互配伍应用。张声生教授认为肝脾失调与脾胃病关系密切,临床常常表现为各种肝脾相关证候。张教授针对脾胃病的病因病机特点,在运用调肝理脾法治疗脾胃病时,善用对药,用药精简轻灵,屡有卓效。  相似文献   

8.
从肝的生理病理特性论述了无症状乙肝的中医治疗。认为肝为五脏之贼;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肝合胆,胆贮藏排泄胆汁;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等肝的生理病理特点,在制定无症状乙肝的治则治法和方剂药物的选用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是必须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浅谈从肝脾肾论治桥本甲状腺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敏  王旭 《四川中医》2012,(1):32-34
桥本甲状腺炎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根据其临床及病理学特点又称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根据传统中医理论,本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转归及预后方面与肝、脾、肾三脏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规律有着密切关系,提出了桥本甲状腺炎当从肝、脾、肾三脏论治的观点,认为桥本甲状腺炎的治疗应以调肝补脾益肾为基本大法,以期为该病的中医诊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张淑香  党辉 《光明中医》2012,27(4):641-642
肝脾各自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特点,决定了两者密不可分的联系,结合晚期乳腺癌的疾病特点,提出治疗思路上重视“肝脾同治”,强调调整脏腑功能,配合化痰行瘀等攻邪之法,是晚期乳腺癌中医治疗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1.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常见消化系统疑难病。中医药治疗该病具有标本兼治、不良反应小、远期疗效好等优势。各医家对于本病多从湿热、血瘀论治,但近年研究发现,情志因素在诱发UC、影响其转归复发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临床上肝郁脾虚证患者多见,采用疏肝健脾法治疗本病疗效颇佳。现从肝脾生理特性、病机变化、临床方药等多个方面探讨疏肝健脾法在UC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记载了华明珍教授以丹栀逍遥散为基本方加减治疗便秘、心悸、胃脘痛、头痛、胸痛五则验案,此五则病案,患者均有肝气郁结,郁而化火,肝强脾弱的病机特点,治法均可酌情养血柔肝,理气解郁,抑木扶土,健脾助运,故同以丹栀逍遥散为基本方化裁治疗。丹栀逍遥散具有疏肝解郁、清泄郁火、健脾养血、调和肝脾的作用,临床上应用广泛,经过适当化裁可治疗多种内科杂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从肝脾论治肠易激综合征考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组胃肠功能性紊乱疾病,其临床表现复杂,主要为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及大便性状异常等症状,而又缺乏形态学和生化学异常可资解释的症候群。笔者总结临床所见,从肝、脾二脏论治本病,以调和肝脾为治疗大法,自拟疏肝健脾饮,并随证化裁,用药精炼独到,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4.
在肝癌的辨证论治中,徐基平认为肝癌大部分是在外感邪毒、情志内伤或是不洁饮食影响下,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虚弱,气滞、血瘀、湿热等病理产物形成,肝疏泄功能失常,发为本病.肝癌病位在肝,而且和脾、肾二脏息息相关.治疗上强调健脾贯穿治疗全过程;注重木土关系,讲究肝脾同治.提出健脾利水渗湿、健脾疏肝理气、滋补肝肾兼健脾等原则.  相似文献   

15.
论肝脾的病理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肝脾间的病理影响提出当分为肝实传脾、肝虚累脾、脾病及肝的观点来认识。肝实传脾,强调了实则传,虚则不传的观点。对肝之实证肝郁、肝气、肝火、肝阳、肝风、肝寒、肝经湿热、气滞挟饮挟痰挟瘀,认为当分为本气自郁、演变化邪、直中内生挟邪三类,皆可病实传脾。肝虚累脾,当分肝之体用。肝用不足为肝气虚、肝阳虚,肝体不足为肝血虚、肝阴虚。肝气虚则不能疏泄脾土,肝阳虚多累及脾阳,肝血虚不能母气多并有肝郁脾虚,肝阴虚累及脾胃之阴,且多肝阴虚火气有余并有胃火之象。脾病及肝,主要为“土壅木郁”及脾病生邪犯肝。  相似文献   

16.
浅述肝郁脾虚证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萍  郭蕾 《光明中医》2011,26(9):1943-1945
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的论述.古人对肝脾的相关性已有足够的重视,不仅提出其病理上的相互联系,而且更进一步提出了治疗中对肝脾相关性的应用.肝与脾的研究一直是各代医家和现代医学研究的热门,它不仅涉及“治未病”的范畴,也对更进一步揭示“证”的内部作...  相似文献   

17.
清代著名医家王旭高重视从脾胃论治肝病。通过传统理论研究,结合王旭高肝病治法、医案及相关文献,论证了其从脾胃论治肝病的学术思想是理论传承经典,立论以人为本,治验彰显临床。王旭高从脾胃论治肝病的学术思想,重视脾胃分治,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特应性皮炎的发病及治疗存在很大的异质性,在治疗方面特别强调个体化治疗,本文主要总结成年女性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思路和方法。方法:基于肝脾两脏的生理、病理及成年女性特应性皮炎的临床表现,深入分析其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结果:女性成年特应性皮炎患者常肝脾同病,肝郁脾虚湿蕴和肝郁脾虚血弱是成年女性特应性皮炎的常见证型,临床可采用疏肝健脾祛湿法和疏肝健脾养血法进行治疗。典型病例中采用肝脾同调法不但可以改善患者的皮疹,也可有效缓解瘙痒和不良情绪。结论:肝脾同调法是治疗成年女性特应性皮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与肝脾密切相关,调肝理脾理论在指导中医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认识、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从调肝理脾理论的理论渊源,在胃食管反流病病因病机、临床治疗、基础研究等方面的运用进行论述,指出存在的问题,促进调肝理脾理论在临床的应用,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脾胃病是临床常见病,发病原因错综复杂,笔者总结全国名老中医陈宝贵教授临床经验,认为脾胃病的发生与诊治与肝有密切关系。对脾胃病的治疗,注意从肝木调理,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