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研究脑动脉闭塞时侧支循环建立的级别与脑梗死部位数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住院的脑梗死患者,经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脑血管造影检查发现有1支以上脑大动脉闭塞。利用SPSS 11.5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χ2检验,比较侧支循环建立的级别与病变部位数量的关系。结果:本研究45支血管闭塞(多支血管闭塞15例)中,前循环闭塞血管23支,后循环闭塞血管22支。本研究Willis动脉环开放17例,其中,单部位脑梗死13例,多部位脑梗死4例;Willis动脉环未开放28例,其中,单部位脑梗死11例,多部位脑梗死17例。结论:有效的侧支循环建立,尤其是Willis动脉环的完整性,对于改善血液供应、减少梗死数量及体积是有利的,表明Willis动脉环的开放可减少梗死数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单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代偿与脑缺血的关系。方法将27例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根据有无侧支代偿分为2组,分别对2组患者的脑血流灌注显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7例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中4例有侧支代偿,13例无侧支代偿。10例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中7例有侧支代偿,3例无侧支代偿。当大脑中动脉受阻时,侧支代偿多见于血管闭塞患者,而无侧支代偿多见于动脉狭窄患者(χ2=5.632,P=0.018)。2组患者额、颞、顶、枕叶及基底节的血流灌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2组患者丘脑的血流灌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3,P=0.025)。结论当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时,由于侧支循环的存在,脑灌注损伤与血管狭窄程度表现不一致,联合应用2种脑血管造影和脑血流灌注方法可对MCA受阻有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与脑梗死部位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66例住院的脑梗死患者,经头部MRI检查确诊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根据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确定患者的侧支循环状态及相关性.结果 前交通支开放组43例,其中深穿支梗死28例,皮层梗死15例;后交通支开放组23例,深穿支梗死10例,皮层梗死13例.结论 脑动脉闭塞后侧支循环建立的程度与完整的Willis环及有效侧支循环的数量有关,多支侧支循环建立,更倾向于深穿支梗死.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病变部位及其建立的数量与脑动脉闭塞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住院的脑梗死患者,经头部MRI检查、DSA检查发现至少有1支以上脑动脉闭塞.利用SPSS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卡方检验,从而探讨侧支循环建立的数量与痛变部位数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我们发现单侧支循环代偿25例,其中责任...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对后循环缺血的椎-基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侧支循环进行评价?方法:对20例椎-基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者(梗死组8例,无梗死组12例)行头颈部MSCTA检查?结果:20例椎-基底动脉各段狭窄程度≥70%的患者中,8例梗死组中2例有侧支循环,占25%,6例无侧支循环,占75%?12例无梗死组中9例有侧支循环,占66.7%,3例无侧支循环,占33.3%?前循环的侧支循环有1例参与血供,6例通过软脑膜支吻合代偿?结论:MSCTA评估后循环缺血的椎-基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可以为本病的预防和治疗制订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Zhu M  Dai J  Li S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02,115(11):1687-1691
目的:评价脑灌注MR和血管造影在判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病变性质中的价值。方法:本组包括16例具有缺血性脑血管症状的病人,均进行了脑灌注MR扫描和脑血管造影造影检查。脑灌注MR包括局部脑血容量图(rCBV)和平均通过时间图(MTT)。结果:脑灌注MR扫描发现27个缺血病灶,其中6个为脑梗死,21个为缺血性病灶。绝大部分病灶(26/27)表现为MTT延长,MTT图对是否存在缺血灶十分敏感,但很难区分脑缺血和脑梗死。梗死灶全部表现病灶表现为rCBV降低,而大部分缺血病灶表现为正常和稍高的rCBV。当脑血管造影证实存在侧枝循环时,大部分环时,51.7%的病灶为缺血灶,50%表现为rCBV下降,另50%为正常或增高的rCBV。结论:血管造影证实存在侧枝循环是缺血性脑血管病预后性质较好的征象,但在血管造影无侧支循环时,正常或增高的rCBV可能提示存在着足够的侧支循环。脑灌注成像在评价缺血性脑血管病性质中是一种有效的辅助工具,特别是在脑血管造影是未能证实侧枝循环的病人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全脑血管造影的特点及血脂与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应用荷兰飞利浦公司生产的FD-20 C型臂血管造影系统,对20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比较血脂异常组和血脂正常组脑血管特点。结果:两组血管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P<0.05),其中异常组中重度狭窄和闭塞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χ2=4.65,P﹤0.05)。两组在弥漫性病变及侧支代偿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虽然两组均以多支血管病变为主,但无统计学意义(χ2=0.07,P>0.05),且异常组(脂代谢紊乱组)以弥漫性血管病变和无侧支血管代偿为主,而对照组以非弥漫性血管病变和有侧支血管代偿为主。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全脑血管狭窄程度更重,常表现为多支血管病变、弥漫性血管病变并且侧支代偿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闭塞后临床症状、影像表现与侧支循环的关系。方法 48例颈内动脉闭塞患者,分析临床表现、症状转归、MRI、TCD、MRA及DSA表现。结果 48例患者39例以TIA的形式发病,28例最终发展成重偏瘫,32例伴发头痛。25例MRA上出现巨大病灶,交界区多发腔隙性梗死10例,单一腔隙性梗死6例,介于两者之间7例,合并脑萎缩12例。重症患者MRI表现病灶大,多合并其他血管病变,侧支循环不完全,患侧大脑中动脉灌注明显不足;轻症患者MRI表现病灶小,侧支循环完全开放,患侧大脑中动脉血流受损不明显。结论 颈内动脉闭塞后临床症状、症状转归、表现与侧支循环建立的好坏有密切关系。血管损害单一,侧支循环好的患者病灶小,症状轻;血管损害广泛,侧支循环差的患者病灶大,症状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供血动脉病变与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后早期抑郁的关系,为卒中后抑郁的防控提供帮助.方法 342例初发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参照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修订本抑郁症诊断标准,同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分为卒中后抑郁(PSD)组138例和卒中后非抑郁(non-PSD)组204例.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头颈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颈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测脑供血动脉病变、侧支循环、颈动脉易损斑块和微栓子.结果 两组间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NIHSS评分、梗死部位、病灶侧颈内动脉(ICA)/大脑中动脉(MCA)不同程度狭窄发生率、ICA/MCA中重度狭窄或闭塞后侧支循环建立检出率、病灶侧颈动脉微栓子检测阳性易损斑块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病灶侧ICA/MCA狭窄程度为前循环早期PS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前循环卒中后早期抑郁与病灶侧ICA/MCA狭窄程度密切相关,病灶侧ICA/MCA中重度狭窄或闭塞是前循环卒中后早期抑郁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颈内动脉(ICA)颅外段重度狭窄或闭塞的脑梗死解剖特点,并探讨Ⅰ级侧支循环与脑梗死类型的关系.方法 选取症状性ICA起始段动脉粥样硬化性重度狭窄患者20例(重度狭窄组)及闭塞患者22例(闭塞组),比较两组患者Ⅰ级侧支循环代偿情况、脑梗死发生情况,分析Ⅰ级侧支循环代偿与脑梗死类型的关系.结果 重度狭窄组PCoA开放患者明显多于闭塞组,ACoA+PCoA开放患者明显少于闭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脑梗死类型均以多发性梗死为主,组间单发性脑梗死与多发性脑梗死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仅多发性梗死类型中重度狭窄组BZI+PI梗死患者显著多于闭塞组(P<0.01);仅ACoA开放患者EBZ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AcoA未开放患者(P<0.05),其余梗死类型均与侧支开放情况无关(P >0.05).结论 多发性不连续梗死是ICA起始段动脉粥样硬化性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主要梗死类型;前交通动脉的开放可减少外分水岭梗死的发生,但与其它梗死类型无关;其它侧支开放形式亦与梗死类型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脑血管造影(DSA)的特点。方法经CT、MR I确诊为脑梗死并行DSA检查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脑动脉狭窄或闭塞情况。结果70例患者中,17例患者造影阴性,53例存在脑动脉狭窄或闭塞。53例造影阳性患者中,44例存在责任血管,其中单纯颅外动脉狭窄12例,单纯颅内动脉狭窄24例,颅内、外动脉联合狭窄8例;轻-中度狭窄11例,重度狭窄-闭塞33例,两者之间侧支循环的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所有脑动脉狭窄和责任血管中,颅内病变明显多于颅外病变,最常累及的病变部位是大脑中动脉(MCA)、颈内动脉(ICA)起始部和椎动脉(VA)开口,最常见的侧支循环是W illis环和软膜血管,严重的脑动脉狭窄更易引起侧支循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颅脑CT血管成像(CTA)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发病后24h内均接受颅脑CT平扫、CTA检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 SA)检查,以DS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价CTA在诊断患者脑动脉狭窄、脑侧支循环的诊断价值,并根据患者出院后90d随访情况,评价CTA的预后评估价值。结果 DSA检查显示56例患者中5例患者脑血管无狭窄,51例患者血管存在狭窄或闭塞;狭窄程度:无狭窄5例,轻度狭窄9例,中度狭窄11例,重度狭窄19例,闭塞12例。CTA检查显示6例患者脑血管无狭窄,50例患者血管存在狭窄或闭塞;狭窄程度:无狭窄6例,轻度狭窄8例,中度狭窄12例,重度狭窄17例,闭塞13例,CTA诊断脑血管狭窄/闭塞的总体符合率为82.14%(46/56),一致性评价Kappa=0.768(t=10.922,P<0.001)。DSA检查显示,56例患者中侧支循环良好25例,侧支循环不良31例;CTA检查显示,56例患者中侧支循环良好25例,侧支循环不良31例。CTA诊断侧支循环的灵敏度90.32%,特异度88.00%,准确率89.29%,阳性预测值90,32%,阴性预测值84.62%;预后良好患者CTA检查脑血管狭窄/闭塞情况及侧支循环情况优于预后不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TA检查脑血管狹窄/闭塞程度、脑血管侧支循环情况与预后均呈正相关(r=0.454,0.337,P<0.05)。结论颅脑CTA在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管狭窄/闭塞程度及侧支循环中具有较高诊断效能,其诊断的脑血管狭窄/闭塞程度、侧支循环情况与预后呈正相关,可用于评估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刘丽  白雪 《医学综述》2012,(24):4267-4269
目的应用减影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评价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探讨不同的侧支循环与后循环缺血(PCI)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11年1月在赤峰市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住院患者102例,根据CTA或DSA检查结果分为有侧支循环组和无侧支循环组,分析不同的侧支循环与PCI的相关性。结果有侧支循环组脑梗死发病率低于无侧支循环组(P=0.031);无侧支循环重症脑梗死患者比例较有侧支循环组高(P=0.043);有侧支循环组发病后30 d临床表现的好转率较高(P=0.021);有侧支循环的脑梗死组较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侧支代偿方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有侧支循环的脑梗死发病率低、临床症状较轻、预后好,以多种侧支循环方式代偿的PCI患者临床症状较轻、预后好。  相似文献   

14.
Liu XT  Wang W  Wang LJ  He CZ  Lu HK  Li CM  Zhang X  Dai CB  Wang S  Ma GX  Yang ZX  Ma TY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11):766-768
目的 通过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的建立情况,并探讨其与患者临床病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以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科260例首次发病的急性脑梗死(病程1周内)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发病一周内完成全脑血管造影检查,采用NIHSS评分评估入院时病情,采用改良Rankin评分评估患者3个月时的预后.结果 260例中有86例患者的罪犯血管是颅内、外大血管严重狭窄或闭塞,其中48例为前循环病变,出现侧支代偿36例(75.00%).38例为后循环病变,出现侧支代偿11例(28.64%),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01);有侧支代偿组入院时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无侧支代偿组(P<0.001),有侧支代偿组随访3个月时改良的Rankin评分≤2分的患者的比例显著多于无代偿组(P<0.0001).结论 对于颅内或颈部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所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通过DSA能准确评估患者的侧支循环的建立与否,从而判断预后,有侧支循环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无侧支循环患者.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orrelation of collateral circulation with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Methods A total of 260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e stroke within 1 week of symptom onset underwent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m (DSA).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scores were obtained at admission.And the Modified Rankin scores (mRS) were assessed at a 3-month follow-up.The follow-up data were acquired through clinic visits or telephone interviews.Results Among them,86 were found to have intra- or extra-cranial culprit artery severe stenosis or occlusion.And 36(75.00%) in 48 patients had collateral arterial circulation while 11 (28.64%)in 38 patients posterior circulation.There were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in the NIHSS scores at admission and favorite clinical outcome (mRS≤2) at 3-month follow-up for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collateral circulation.Conclusion DSA is the golden standard for the assessment of collateral circulation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cerebral artery stenosis or occlusion.The prognosis is better in stroke patients with collateral circulation.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青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及神经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23例青年糖尿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5例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 基底节区梗死14例,脑于梗死4例,脑叶梗死4例,侧脑室旁梗死1例。血管造影显示:80%的患者为多支颅内血管病变,前循环合并后循环。1例还同时合并:占冠状动脉第一屈曲部完全闭塞。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主干受累最常见,1例患者右侧颈内动脉次全闭塞。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青年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重要致病原因,颅内大、中、小血管可以同时受累,侧支循环代偿是患者预后良好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闭塞(ICAO)患者的梗死类型及其与侧支循环的关系。方法:分析经脑血管造影证实为ICAO的27例脑梗死患者的头颅核磁共振、脑血管造影及经颅多普勒结果。结果:8例(29.6%)为单发梗死,19例(70.4%)为多发性梗死。皮层区域梗死6例(22.2%),皮质下梗死10例(37.0%),弥散性梗死7例(25.9%),交界区梗死8例(29.6%)。侧支循环途径包括经前交通动脉代偿14例,经后交通动脉代偿10例,经眼动脉代偿6例,经软膜吻合8例。8例单发梗死中,6例有2种代偿方式,2例有1种代偿方式,而19例多发梗死中,仅5例有2种代偿方式,14例有1种代偿方式。结论:ICAO患者的梗死类型有多种表现,以皮质下梗死和交界区梗死多见,且ICAO发生后有多种侧支循环途径代偿颅内供血,其中,单发梗死的代偿途径可能较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与CT灌注成像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侧支循环形成的评价。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4例,根据患者情况分为轻中度狭窄组与重度狭窄或闭塞组。比较两组患者脑侧支循环、神经功能缺损、认知功能的情况及脑侧支血流较好组与血流减少组的CT血管成像结果。结果重度狭窄或闭塞组韦利斯氏(Willis)环后循环与软脑膜吻合支开放率高于轻中度狭窄组(P<0.05);重度狭窄或闭塞组神经功能缺损、认知功能小于轻中度狭窄组(P<0.05);血流较好组的MTT结果小于血流减少组(P<0.05),血流较好组的CBV、CBF、检出发病时间大于血流减少组(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侧支循环形成的评价中,CT血管成像可以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进行观察,同时可以对患者的脑侧支循环状态进行了解,有利于为临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借助全脑血管造影(DSA)和ABCD。工具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临床表现与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探讨TIA发生卒中风险的原因。方法:128例TIA患者入院时根据ABCD。评分分组,高风险组58例,中低风险组70例,观察血管狭窄的程度和分布,血流代偿,溃疡斑块存在的情况。结果:高风险组狭窄≥70%的发生率为67.2%,高于中低风险组(51.4%)(χ2=6.242,P〈0.05);高风险组溃疡斑块的发生率为51.7%,高于中低风险组(38.6%)(χ2=6.027,P〈0.05),中低风险组血流代偿的发生率为77.1%,高于高风险组(65.5%)(χ2=5.913,P〈0.05)。结论:TIA高风险的可能原因为血管狭窄造成的低灌注和溃疡斑块微栓子脱落导致的栓塞,有血流代偿可能起了到缓解病情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