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用生物电阻抗法对558名中学生体脂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判断肥胖不能单纯用体质量而应根据体脂来判断。方法 用生物电阻抗方法测定12 ̄18岁中学生体内脂肪含量。结果 用体质量和体脂两种方法测定肥胖发生率是有区别的,按体脂测定比按体质量测定肥胖发生率要高,但两种方法存在相关关系。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肥胖发生率;男性40.80%,女性29.34%,体质量正常体脂肥胖共58名,其中58.62%(34/58)是女生,说明女性肥胖可能不表现在体质量上。体质量超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判断广州市非体力劳动人群体质指标的体质现状和特征,为成人人群肥胖的诊断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逐级整群随机抽样法对4131例广州市20~59岁非体力劳动人群进行体质指标检测,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体脂,以BMI、PBF两种方法判断标准计算肥胖率,分析体重指数(BMI)与体脂百分比(PBF)的相关性。结果以PBF和BMI水平判断的肥胖率均呈中等程度相关,男性、女性肥胖率有明显差异,男性显著高于女性,男性K≤0.5,女性K>0.5,女性一致性优于男性;以BMI切点对于确定广州市20~59岁非体力劳动者体脂水平女性具有较好的灵敏性和特异性,但男性特异性较差,因此大范围普测时女性可以用BMI初步判定肥胖,但男性不能单靠BMI,需要两种指标结合判断。结论应用BMI切点确定广州市20~59岁非体力劳动人群体脂水平对于女性具有较好的灵敏性和特异性,两种判断肥胖的标准女性一致性较强,对于制定适合我国成年人肥胖的评价标准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体重指数、体脂肪率与高脂血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澍  赵瑛 《海南医学》2006,17(9):20-21
目的研究高脂血症患者的体重指数(BMI)和体脂肪率(FAT%),并对该两种肥胖指数进行比较;方法应用410GS型TATINA专业型体脂测定仪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体脂肪率的测定.血液粘稠度、空腹血糖、血脂、尿酸、肝肾功能按常规方法进行检测;结果高脂血症患者的BMI和FAT%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BMI和FAT%具有良好的相关性;30岁以上女性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FAT%存在显著差别,而BMI未见差异;结论BMI和FAT%不仅是肥胖的指标,对潜在的高脂血症发生的危险性亦有预报作用;对于30岁以上女性,FAT%更能准确判断体脂含量和肥胖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正常体质指数(BMI)腹型肥胖者胰岛素抵抗(IR),血脂代谢水平及其营养素摄入与正常体型人群的差异.方法 以男性腰围≥85 cm,女性腰围≥80 cm为腹型肥胖判断标准,将收集到的BMI小于24 kg/ m2的111例志愿者分成体型正常组和腹型肥胖组,测定其空腹状态下的血糖、胰岛素、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及皮褶厚度等指标,并进行连续三天24 h膳食回顾调查.结果 腹型肥胖组人群的空腹胰岛素水平、稳态评估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甘油三酯均高于体型正常组(P值分别<0.01、<0.05和<0.05),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体型正常组(p<0.01);其中男性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女性空腹胰岛素(P<0.01),甘油三酯(P<0.05)及高密度脂蛋白(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人群均有营养素撮入不足现象.结论 正常BMI腹型肥胖人群与体型正常人群相比,空腹胰岛素、稳态评估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和甘油三酯水平较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较低,胰岛素抵抗和脂代谢紊乱的危险性增加,应加强饮食指导,预防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体脂分布类型与脂肪肝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随机抽样的2120例人群进行身高、体重、腰围(WC)的测量,并计算体重指数(BMI),根据WC和BMI将体脂分布类型划分为外周型非超重组(I组),中心型非超重组(Ⅱ组),外周型超重组(Ⅲ组),中心型超重组(Ⅳ组),研究各组间脂肪肝的发病情况。结果 I、Ⅱ、Ⅲ、Ⅳ组脂肪肝检出率依次3.9%、12.1%、18.1%、58.4%,各组间差异显著。结论 脂肪肝与体脂分布类型密切相关,应加强对超重及体脂呈中心分布人群的教育,以减少脂肪肝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绝经女性人体成分和骨密度,为探讨我国绝经女性少肌症及少肌性肥胖做初步研究.方法 选取健康体检≥50岁的绝经女性262例,按年龄分为50~岁组、60~岁组、70~岁组和80~岁年龄组.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人体成分,超声波检测骨密度.结果 随着年龄增加,各组BMI及体脂肪含量无显著性差异,但去脂组织和肌肉含量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降低,各组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80~岁组体脂百分比和内脏脂肪面积均较其他组显著增加.BMI在18.5~24间的所有体型正常的研究对象中,仍有59.6%存在体脂百分比超标,48.5%存在肌肉不足.50~、60~、70~、80~岁组骨质疏松构成比分别为31.2%、52.5%、67.8%、8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去脂组织和肌肉组织含量与骨密度呈正相关;而年龄与骨密度呈负相关.结论 绝经后女性尤其是高龄女性往往存在肌肉减少以及内脏脂肪增加,同时伴有骨密度降低.临床工作中应广泛开展人体成分测定,从而早期识别、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体脂分布类型与脂肪肝之间的关系。方法对随机抽样的2120例人群进行身高、体重、腰围(WC)的测量,并计算体重指数(BMI),根据WC和BMI将体脂分布类型划分为外周型非超重组(Ⅰ组),中心型非超重组(Ⅱ组),外周型超重组(Ⅲ组),中心型超重组(Ⅳ组),研究各组间脂肪肝的发病情况。结果Ⅰ、Ⅱ、Ⅲ、Ⅳ组脂肪肝检出率依次3.9%、12.1%、18.1%、58.4%,各组间差异显著。结论脂肪肝与体脂分布类型密切相关,应加强对超重及体脂呈中心分布人群的教育,以减少脂肪肝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由FP%和BMI两项指标来了解老年男性超重及肥胖发生率,并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方法利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BIA)对成都地区502名60。89岁老年男性进行体成分测定。结果老年男性体脂比(FP%)和体重指数(BMI)的均值分别为25.37±5.1、24.14±2.8,均属超脂超重型。由FP%判断超重比例分别:16.0%、16.4%、17.9%;肥胖比例分别:8.7%、6.7%、7.7%。由BMI判断超重比例分别:46.5%、38.6%、30.8%;肥胖比例分别:9.9%、6.4%、7.7%。结论两种方法对超重及肥胖的检出有显著性差异,FP%是判断肥胖的理想方法,仅以BMI判断不够准确,尚需考虑年龄及运动情况等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新疆农牧区老年自然人群体成分的分布特点,为今后进行健康指导及相关疾病的预防提供资料。方法 采用多级随机抽样方法,在北疆木垒县、南疆洛浦县年龄≥60岁的老年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进行体成分测试(n=1771)。结果 该人群年龄(66.71±6.808)岁,男性803人,女性968人;男性肌肉量、水分量、蛋白质量、无机盐量高于女性(P <0.05),女性BMI、体脂百分比高于男性(P <0.05);男性肌肉量、无机盐量在70岁-79岁年龄段下降明显(P <0.05);女性肌肉量在60岁-69岁,无机盐量在65岁-79岁下降明显(P <0.05);男、女性体脂百分比、BMI、腰臀比70岁以后变化不明显(P> 0.05);南北疆地区体成分有明显差异,木垒县人群去脂体重量、肌肉重、水分量、蛋白质量、四肢肌肉量高于洛浦县人群,洛浦县人群BMI、体脂百分比、腰臀比高于木垒县人群(P <0.05)。结论 新疆农牧区老年男性肌肉量、无机盐量高于女性,女性BMI、体脂百分比高于男性,女性肌肉量、无机盐量降低比男性更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体质指数(BMI)和体脂肪率评估心血管危险因素(CVRFs)的差异,分析BMI和体脂肪率衡量肥胖程度发生矛盾时,哪个指标更能准确反映CVRFs风险。方法 选择2013年2-9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进行全面健康体检的人群共3 859例,进行横断面研究,测量身高、体质量,计算BMI,利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体脂肪率,常规方法测定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根据BMI和体脂肪率分为4组,第1组:BMI<25.0 kg/m2,且体脂肪率<25.0%(男性)或体脂肪率<30.0%(女性);第2组:BMI<25.0 kg/m2,且体脂肪率≥25.0%(男性)或体脂肪率≥30.0%(女性);第3组:BMI≥25.0 kg/m2,且体脂肪率<25.0%(男性)或体脂肪率<30.0%(女性);第4组:BMI≥25.0 kg/m2,且体脂肪率≥25.0%(男性)或体脂肪率≥30.0%(女性)。比较各组CVRFs情况的差异,采用偏相关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VRFs的影响因素。结果 男性较女性身高、体质量、BMI、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体脂肪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P<0.05)。4组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BMI、体脂肪率、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FPG、TC、TG、HDL-C、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和腰臀比后,BMI与收缩压、舒张压均呈正相关(r=0.071、0.054,P<0.05),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r=-0.063,P<0.05),与FPG、TC、TG、LDL-C水平无直线相关关系(r=0.020、-0.019、-0.021、0.016,P>0.05);体脂肪率与FPG、TC、TG、LDL-C水平均呈正相关(r=0.038、0.078、0.051、0.079,P<0.05),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r=-0.050,P<0.05),与收缩压、舒张压无直线相关关系(r=-0.006、0.008,P>0.05)。男性较女性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两项及以上CVRFs发生率升高(P<0.05)。4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两项及以上CVRFs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腰臀比、体脂肪率与CVRFs有回归关系(P<0.05)。结论 无论BMI如何,高体脂肪率与CVRFs风险相关;而无论体脂肪率水平如何,高BMI与CVRFs风险无关。在评估CVRFs风险时,体脂肪率优于BMI。  相似文献   

11.
姚雪梅  成伟兵  肖辉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33):4072-4076
目的 探讨乌鲁木齐市50岁以上中老年人睡眠质量及睡眠时间对其身体成分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3月于乌鲁木齐市某体检中心体检的50岁以上中老年人845例进行问卷调查及身体成分测量,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PSQI总分>7分表示睡眠质量较差、PSQI总分≤7分表示睡眠质量较好),并使用生物电阻抗方法测量身体成分。测定受试者的身高、体质量、腰臀比、体脂肪量、体脂肪率、去脂体质量、肌肉量、四肢肌肉量、躯干肌肉量,计算体质指数(BMI)、脂肪组织指数(FMI)。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睡眠质量及睡眠时间对肥胖及体脂肪率超标的影响。结果 845例50岁以上中老年人中男162例,女683例;平均年龄(64.2±7.7)岁。睡眠质量较差的男37例(22.8%),女231例(33.8%)。女性睡眠质量较好者的体脂肪量、体脂肪率、BMI、肥胖发生率、FMI均小于睡眠质量较差者(P<0.05)。不同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男性身体成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睡眠时间<6 h者体脂肪量、体脂肪率、BMI、肥胖发生率、FMI高于睡眠时间6~8 h、>8 h者(P<0.0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睡眠质量及睡眠时间对肥胖及体脂肪率超标的影响,调整了年龄、民族、文化程度、月收入、婚姻状况后结果显示,女性睡眠质量较差者较睡眠质量较好者发生肥胖的风险增加〔OR=1.83,95%CI(1.21,2.76),P<0.05〕;以睡眠时间6~8 h为参照,睡眠时间<6 h的女性发生肥胖及体脂肪率超标的风险均增加〔OR=1.77,95%CI(1.17,2.66),P<0.05;OR=1.65,95%CI(1.16,2.37),P<0.05〕。结论 乌鲁木齐市50岁以上中老年女性睡眠质量及睡眠时间对身体成分有一定的影响,但男性睡眠质量及睡眠时间对其身体成分无影响。改善中老年女性睡眠质量,增加实际睡眠时间有助于降低其体脂肪率、肥胖发生率,从而促进中老年女性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健康管理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治疗的首选方案。仅用体质量的变化判断健康管理的效果有其局限性,因此本研究通过生物电阻抗法,更详细地观察健康管理对NAFLD患者人体成分的改变,为NAFLD的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17年1—12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脂肪肝联合门诊就诊的50例NAFLD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39.70±13.59)岁,进行6个月的健康管理(饮食干预和运动干预)。在健康管理前后均使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测量人体成分。测定患者体质量、体质指数(BMI)、肌肉质量、无机盐质量、体脂肪质量、体脂肪百分比、内脏脂肪指数、内脏脂肪面积、腰臀比。计算肌肉百分比、无机盐百分比、体重下降百分比。干预前后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健康管理干预6个月后与干预前比较,NAFLD患者的体质量、BMI、体脂肪质量、体脂肪百分比、内脏脂肪指数、内脏脂肪面积下降,肌肉百分比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男性体质量、BMI、体脂肪质量、内脏脂肪指数、内脏脂肪面积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女性体质量、BMI、体脂肪质量、体脂肪百分比,内脏脂肪指数、内脏脂肪面积下降,肌肉百分比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健康管理会改变NAFLD患者的人体成分,男女性的变化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体质成分及脂肪因子与骨密度的关系,并评价体质成分、瘦素及脂联素对青春前期女孩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入选60例体检的青春前期女孩,根据体质量指数分为肥胖组(n=36)和正常对照组(n=24)。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瘦素、脂联素浓度,采用双能X线测量仪测量骨密度,应用生物电阻抗技术分析体质成分。结果肥胖组平均体质量、体质量指数、瘦素浓度、脂肪量及骨密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脂肪量、瘦体质量及瘦素浓度与股骨颈及脊骨的骨密度呈正相关;身高与脊骨骨密度呈正相关(r=0.627,P=0.012),而与股骨颈骨密度无相关(r=0.265,P=0.2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瘦体质量为股骨颈及脊骨骨密度的正性预测因子;血清瘦素浓度是股骨颈骨密度的正性预测因子,而脂肪量为股骨颈骨密度的负性预测因子。结论在青春前期女孩中,瘦体质量为股骨颈及脊骨骨密度的正性独立预测因子,对骨密度有着良性的作用。血清瘦素水平可能在骨的代谢调节中起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体重指数(BMI)与血脂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就诊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26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体重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结果 肥胖组患者的血脂代谢异常发病率明显高于超重及正常组患者,且血脂代谢异常较超重及正常者严重.结论 随体重指数升高,血脂异常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正常妊娠妇女血清及新生儿脐血瘦索水平及其相关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对照组的43例正常未妊娠妇女、观察组的135例妊娠妇女血清瘦素水平及61例新生儿脐血瘦素水平。分别测定两组妇女的身高、体重、血压、新生儿体重、身长.计算BMI.并分析其与瘦素之间的关系。结果(1)两组妇女血清瘦素水平与其BMI呈极显著性正相关.与其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均无显著性相关。(2)随着孕周的增加,正常妊娠妇女血清瘦素水平呈上升趋势。(3)正常妊娠妇女血清瘦素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BMI、新生儿脐血瘦素水平无明显相关性。(4)新生儿脐血瘦素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BMI呈显著正相关。结论(1)妊娠期瘦素水平均较妊娠前明显升高.且随着孕周的增加,瘦素水平的变化趋势呈逐渐上升的势态,(2)新生儿脐血瘦素水平明显低于母体分娩时水平.它仅反映新生儿体内的脂肪组织含量.而与其母亲的脂肪组织含量或瘦索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16.
李永梅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7):2083-2084,2094
目的:探讨新生儿体重与母体4项健康指标的关系,为指导孕妇保健提供依据。方法:对466例新生儿体重及母体分娩前营养物质摄入情况、体质指数(BMI)、分娩时年龄、母体妊娠时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母体总能量摄入量高、脂肪摄入量高、BMI超过正常值、过期产的母体娩出体重偏大或巨大儿的几率高;母体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分娩时年龄对新生儿体重无明显影响。结论:母体总能量和脂肪摄入量、BMI、妊娠时间等因素对新生儿体重有明显影响,加强产前孕妇的健康指导,对预防儿童肥胖保证儿童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孕妇孕期体重指数及其增长对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分析480例单胎足月妊娠妇女孕前体重指数(BMI)以及整个孕期体重指数增长(△BMI)对分娩方式的影响。结果超体重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低体重组及理想体重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当△BMI>6.0时,剖宫产率及阴道助产率明显高于其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体重指数及其孕期体重指数的变化是影响分娩方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Obesity/overweight is a recognized risk factor for a host of disorders. The disease risk stratification is commonly based on the Quetelets Index (Body Mass Index-BMI), a surrogate measure of fatness. The currently used BMI cut-offs to classify people as overweight or obese in Armed Forces have been defined in studies on Caucasian populations. However, because of differences in body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in different ethnic, socioeconomic, cultural and regional groups th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BMI and body fat content varies between populations. We conducted this pilot study in the Indian Navy to define BMI cut-offs for overweight and obesity using body fat content derived from Skin Fold Thickness as the standard.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每日能量、营养素摄入量和身体营养状况及其对发病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阿尔茨海默病85例为病例组,相匹配的正常人82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按调查要求填写基本信息表和膳食记录调查表,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测量体质量、体质指数、脂肪重量、体脂百分比和瘦组织重量等多项指标。结果病例组体质指数平均为23.58±5.88、三头肌皮褶厚度为(17.24±3.65)cm、脂肪重量为(16.41±2.41)kg和体脂百分比为(25.94±3.7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平均每日每公斤体质量能量和蛋白质的摄入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每日能量、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膳食能量、营养素摄入量和身体营养状况是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体脂分布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2年1月入我科门诊健康体检患者,按性别、骨密度分为不同的亚组,即男性骨密度正常组(39例)、骨量减少组(34例)、骨质疏松组(34例);女性骨密度正常组(45例)、骨量减少组(44例)、骨质疏松组(47例)。比较两组体脂分布是否存在差异。结果:男女两组各亚组体重、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各亚组腰围差异也存在统计学意义。将骨密度与体脂分布参数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男女骨密度与体重呈正相关。结论:增加体重利于骨密度的保持,过度降低体重可能给骨密度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