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欧宏宇 《陕西医学杂志》2005,34(9):1099-1100
目的:探讨总结创伤性腹部大血管损伤诊治过程应注意的问题,提高急救外科医师对腹腔大血管损伤的认识水平和处理能力,提高救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腹腔内大血管损伤病例的诊疗资料。结果;本组14例以锐性损伤为主,损伤的血管主要为大静脉:其中下腔静脉5例,肠系膜上静脉主干1例,髂内静脉2例,左肾静脉1例,门静脉1例,门静脉并右肝静脉1例,髂外动脉1例,髂内动脉1例,腹腔动脉干1例。全部病例采用手术治疗,8例抢救成功,6例死亡,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失血性休克。结论:严重腹腔内大血管损伤的病人很少能被送达医院,大动脉损伤的救治率就更低,加强创伤后早期救治,早期诊断及早期手术,正确的手术处理,可以提高此类病人的救治率。  相似文献   

2.
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其林 《西部医学》2006,18(6):733-734
目的探索不同时期、不同梗塞部位、不同面积的外伤性脑梗塞的治疗,以提高疗效。方法对51例灶状脑梗塞病人行内科综合治疗,8例大血管区梗塞者行超选动脉内溶拴治疗;13例重症颅脑损伤合并大血管区梗塞,同时有高颅压者行血肿清除术同时去骨瓣外减压及内科综合治疗。结果51例灶状梗塞组病人治愈42例,轻瘫6例,3例失语;8例行超选动脉内溶拴术治愈4例,中到重残疾3例,死亡1例;13例行血肿清除术同时去骨瓣外减压病人治愈3例,中到重残疾4例,死亡6例。结论外伤性脑梗塞的预后主要取决于梗塞的时间,是否在功能区,重症颅脑损伤合并大血管区梗塞病人,病死率和致残率明显高于无梗塞病人。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医源性损伤股动脉迟发性出血11例的临床效果。方法 针对股动脉损伤及出血的不同特点,采取4种不同的介入治疗方法治疗11例医源性损伤股动脉迟发性出血的患者,方法一,损伤动脉栓塞术,方法二,凝血酶注射术,方法三,血管缝合器闭合术,方法四球囊导管阻断出血点上游动脉血流+出血点压迫术。结果 11例患者均止血成功,其中5例应用方法一,2例应用方法二,3例应用方法三,1例应用方法四。10例患者术后1月、3月随访均无复发,1例术后2周后死亡,死亡原因为肝衰竭继发多脏器衰竭。结论 采取介入治疗方法治疗医源性股动脉损伤出血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中大血管损伤处理的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21例术中大血管损伤的病例,腹部血管占90%(19/21),其中门静脉损伤5例,下腔静脉损伤5例,其余静脉9例,均为上腹部及后腹膜手术损伤。结果血管修补12例,吻合术1例,损伤血管结扎术4例,死亡4例,其中门静脉及下腔静脉损伤止血失败死亡3例,颈总动脉损伤结扎死亡1例。1例下腔静脉结扎术后两下肢肿胀,1例肾动脉损伤后行肾切除术。血管修补、吻合或血管重建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术中大血管损伤重在预防,血管修补或吻合术是有效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四肢大血管损伤出血的急救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咸钦 《现代实用医学》2006,18(5):341-341,344
目的探讨四肢大血管损伤出血在基层医院的急救处理措施。方法对四肢大血管损伤出血9例病人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病人均得到及时救治,未发生肢体残疾。结论了解四肢大血管损伤的临床表现、及时正确的现场急救、尽早的清创和血管修复以及并发症的防治是成功救治四肢大血管损伤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四肢大血管伤的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治疗,减少并发症,降低截肢率方法对2000年至2007年收集的24例四肢大血管损伤者其中股动脉4例腘动脉14例,腋静脉2例,肱动脉4例,采用早期血管探查,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血管.结果 一例股动脉损伤患者下肢肌肉严重液化坏死,最后不得不截肢,2例胭动脉损伤患者小腿肌肉部分坏死,经换药治疗后肢体得以保存,但遗留功能障碍.一例腋静脉损伤形成血栓,经介入治疗后好转.其余病人肢体全部成活,效果良好.结论 尽早早期诊断,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血管,是肢体抢救成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四肢大血管损伤的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 对23例四肢大血管损伤患者行直接端端吻合,8例健侧大臆静脉倒转移植12例,大血管接扎3例.结果 2例病人由于休克时问过长未能及时纠正致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2例肢体缺血时问过长,发生肌肉坏死,引起急性肾衰,经截肢及血运透析保住了生命;其余病人在血管修复后恢复血运.肢体保存且功能良好.结论 闭合性大血管损伤诊断有一定困难,积极手术探查是保住病人肢体和生命的最有效措施.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尽早修复肢体血管,预防骨筋膜室综合征是四肢大血管损伤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各类肢体主干动脉损伤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8年6月至2005年1月收治63例主干动脉伤施行血管端端吻合、动脉破裂口修补、血管移植修复等治疗的病人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3例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各类肢体主干动脉损伤的患者中57例肢体血管循环恢复正常,其中有随访者56例,随访时间最长2年,最短5个月。随访者中46例肢体功能恢复正常,11例肢体残留不同程度障碍2例为感染后吻合口破裂出血,2例为血管栓塞肢体坏死。2例死亡,均为严重复合伤者,主干动脉重建时间最长达17小时。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及时正确修复各类肢体主干动脉损伤,是保证患者肢体血运重建,恢复患者肢体功能的关键,肢体主干动脉损伤修复的时限不应作硬性限制,可根据损伤部位,损伤类型全身状况及技术条件等全面考虑而决定。  相似文献   

9.
王洪林  陈翔  李坚  孔令泉 《重庆医学》2005,34(6):873-873,876
目的探讨臀部损伤合并血管损伤致大出血救治的程序、止血的路径和方法.方法总结分析27例臀部外伤所致臀部大出血的治疗经过.结果15例局部伤口扩大止血成功;4例腹膜外结扎同侧髂内动脉止血成功;5例剖腹结扎同侧髂内动脉止血成功;2例结扎双侧髂内动脉止血成功;1例结扎双侧髂内动脉仍出血不止,扩大局部创口结扎出血血管止血成功.结论臀部的深部创伤,伴有大出血者,都应考虑到臀部大血管损伤可能,同时要警惕腹腔脏器损伤的可能,其处理要及时和方法要得当,以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病人的诊断及治疗经过。15例病人均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有不规则肝切除术、肝动脉结扎术、填塞加肝动脉结扎术、填塞及缝合止血。结果15例均手术止血成功,1例因肝功能、肾功能衰竭死亡。结论肝癌破裂出血手术治疗止血效果确切,不同病情应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髂内动脉结扎治疗骨盆骨折大出血合并腹腔脏器损伤效果,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11例骨盆骨折大出血合并腹腔脏器损伤患者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在我科室接受治疗,所有患者均采取髂内动脉结扎治疗,分析临床效果.结果:1例患者死亡,6例出血控制,2例出血减少,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2. 7% ,术后开展12个月随访,出现神经麻痹足下垂1例,出现跛行1例,其余8例患者骨盆外形以及下肢功能良好患者,临床治疗满意率为90. 0% .结论:骨盆骨折大出血合并腹腔脏器损伤患者在急救或者复苏剖腹术中及时进行髂内动脉结扎治疗可控制出血量,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提高混合痔的治疗效果 ,保护肛门肛管功能及肛门正常结构 ,降低术后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率。方法按国内混合痔暂行诊治标准及排除标准[1] ,纳入病例 14 8例 ,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观察组 (n =74 )和对照组 (n =74 )。观察组采用“改良术式———外切内注内扎缝合术”术式 ,对照组用“外剥内扎”术式 ,术后均抗炎、止血、对症治疗。结果观察组 74例 ,一次性治愈 72例 ,占 97 30 % ,2例术后水肿经二次手术治疗痊愈 ,总有效率 10 0 % ;对照组 74例 ,一次性治愈 6 3例 (占 85 14 % ) ,行二次手术治愈者 11例 (占 14 86 % ) (其中包括 :一次手术后水肿形成血栓者 4例、桥形愈合 3例、切口感染 4例 )。结论两组数据对比并经统计学处理 ,p <0 .0 5 ,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肛门功能及结构受损少 ,术后并发症后遗症少 ,疗程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颈内动脉假性闭塞(atheromatous pseudo-occlusion, APO)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1年12月至2016年6月间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颈动脉狭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研究组为APO患者32例,对照组为重度狭窄(70%~99%)患者124例。对两组围手术期各主要及次要并发症、随访中的同侧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再狭窄率及死亡率进行比较。结果 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APO组发生心梗1例(3.1%),无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及死亡病例;对照组发生缺血性脑卒中2例(1.4%),心肌梗死6例(4.2%),死亡1例(0.7%)。次要并发症:APO组发生切口渗血1例(3.1%),肺部感染2例(6.3%),高灌注综合征2例(6.3%);对照组发生切口渗血3例(2.1%),切口感染2例(1.4%),肺部感染4例(2.8%),颅神经损伤2例(1.4%),高灌注综合征2例(1.4%)。术后随访6~60个月,平均随访(35.3±17.5)个月。APO组1例(3.1%)同侧缺血性脑卒中复发,4例(12.5%)发生再狭窄,死亡3例(9.4%),死因均非神经系统疾病。对照组同侧缺血性脑卒中复发8例(5.6%),再狭窄9例(6.3%),死亡8例(5.6%)。两组间围手术期各主要及次要并发症,随访中的同侧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再狭窄率、死亡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APO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安全有效,围手术期及随访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提高混合痔的治疗效果,保护肛门肛管功能及肛门正常结构,降低术后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率。方法按国内混合痔暂行诊治标准及排除标准,纳入病例168例,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观察组(n=84)和对照组(n=84)。观察组采用“外切内注选择缝合”术式,对照组用“外剥内扎”术式,术后均抗炎、止血、对症治疗。结果 观察组84例,一次性治愈83例,占98.8%,一例术后水肿经二次手术治疗痊愈,总有效率100%,;对照组84例,一次性治愈73例(占86.9%),行二次手术(一次手术后水肿形成血栓者4例、桥形愈合3例、切口感染4例)治愈者11例(占13.0%)。结论 两组数据对比并经统计学处理,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肛门功能及结构受损少,术后并发症后遗症少,疗程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介入放射学手段在骨盆外伤急救医学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102例骨盆外伤大出血患者中53例采用介入治疗(其中包括3例介入治疗加外科治疗)作为观察组, 49例采用保守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血管造影表现、平均输血量、输液量、休克纠正时间、死亡率. 结果 观察组根据血管造影表现诊断髂内动脉主干断裂28例(包括双侧髂内动脉断裂3例),臀上动脉断裂8例,臀下动脉5例,闭孔动脉断裂4例,骶外侧动脉断裂3例,阴部内动脉断裂2例,髂总动脉断裂1例,髂外动脉断裂1例,股动脉断裂1例;采用介入放射学手段治疗53例(其中包括球囊导管暂时止血加外科手术3例),栓塞出血动脉56条;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平均输血量、输液量、休克纠正时间、死亡率,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介入放射学处理是骨盆外伤大出血的较有效的诊断、止血手段,疗效可靠,在骨盆外伤急救医学中有重要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应用微型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足部损伤的方法、疗效及并发症。方法:自2009年9月至2012年1月,收治并采用微型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15例足部损伤患者。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1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5个月。按照Maryland足功能评分,优良率86.7%(13/15)。3例开放性骨折患者固定期间出现针道感染,4例跖骨骨折患者出现创伤性关节炎,3例患者出现外固定架针松动,所有患者术后2个月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废用性骨质疏松。结论:微型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足部损伤,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固定可靠等优点,是治疗足部损伤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骨盆骨折与血管损伤大出血的临床相关性.方法 共纳入85例骨盆骨折患者,其中合并血管损伤大出血的患者36例,给予患者积极治疗,判断不同类型骨盆骨折与血管损伤大出血的临床相关性.结果 最常见的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为APCⅡ型及Ⅲ型患者(发现率分别为10.6%及9.4%),骨盆骨折最易损伤臀上动脉;在不同类型骨盆骨折中,APC骨盆骨折患者更容易合并有大出血的发生(发生率为58.3%),且其最易损伤臀上动脉,出血量Ⅲ型>Ⅱ型>Ⅰ型.LC型骨盆骨折患者最易损伤闭孔动脉;出血量Ⅲ型>Ⅱ型>Ⅰ型.VS型骨盆骨折患者最易损伤臀上动脉及髂内外动脉,出血量较大.CM型骨盆骨折患者最易损伤臀上动脉;出血量最大.结论 最常见的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为APCⅡ型及Ⅲ型患者,骨盆骨折最易损伤臀上动脉;在不同类型骨盆骨折中,APC骨盆骨折患者更容易合并有大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虹吸负压法在抢救外伤性脾破裂患者静脉穿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8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同时开放两条静脉通道,采用自身对照法分为研究组78例和对照组78例,研究组采用虹吸负压输液法进行静脉穿刺,而对照组采用传统输液法进行静脉穿刺,两组患者在抢救时均选择上肢肘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作为穿刺部位,以第一次穿刺即见回血判定为穿刺成功,分别统计两组患者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和穿刺回血所需的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穿刺成功率为84.62%,而对照组患者穿刺成功率为62.82%,两组比较,χ2值为9.56,研究组患者穿刺回血所需时间明显较对照组患者穿刺回血所需时间缩短,两组比较,u值为5.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虹吸负压法可显著提高外伤性脾破裂患者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明显缩短静脉穿刺回血的时间,在抢救外伤性脾破裂患者静脉穿刺中开拓了一条新途径,为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抗休克治疗,挽救患者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杨林 《基层医学论坛》2013,(34):4526-4527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内固定组)和手法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外固定组)两种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2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进行治疗,观察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结果内固定组Dienst功能评分优良者34例,总优良率为89.5%(34/38);外固定组评分优良者23例,总优良率为67.6%(23/34),2组Dienst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的手术满意率大体相当(p〉0.05)。结论内固定和外固定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各有利弊,选择时需综合考虑患者年龄、身体状况以及要求,以达到治疗疾病和患者满意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关节镜辅助下带袢钢板(tight-rope)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100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锁骨钩钢板固定治疗,观察组实施关节镜辅助下带袢钢板内固定治疗.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疼痛程度以及肩关节内旋、外旋、外展活动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肩关节内旋、外旋、外展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镜辅助下带袢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损伤小,能有效减轻肩关节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度,利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