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西安市0~6岁男、女儿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状况。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2004-2006年西安市0~6岁2673名儿童进行血铅的测定,并对男女不同性别组间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西安市0~6岁儿童血铅中毒率为7.7%;男、女儿童组中毒率分别为8.9%、6.7%;2004年、2005年、2006年的儿童铅中毒率分别为13.4%、4.6%、5.4%。结论西安市0~6岁儿童铅中毒率较高,男童明显多于女童,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分析2004年铅中毒率高可能与我们所调查儿童的父母中有三分之一是从事建材销售或与铅相关的的职业有关,调查提示铅中毒还与家庭环境、个人卫生习惯、住房等诸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大庆市儿童血铅水平,儿童血铅检测的结果分析。方法采用MG2型血液铅铬分析仪检测515例0-12岁儿童血铅水平,对4个年龄组儿童血铅水平应用SPSS12.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儿童血铅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儿童血铅水平均值为(60.63±12.85)μg/L,男童血铅水平均值为(59.45±11.63)μg/L,女童血铅水平均值为(55.81±5.87)μg/L;其中血铅水平≥100μg/L者72例,铅中毒发生率为13.9%。其中男童45例,铅中毒发生率为14.41%。女童27例,铅中毒发生率为13.41%。儿童血铅水平均值、铅中毒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男女儿童血铅水平、铅中毒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庆市0~12岁儿童血铅水平、铅中毒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男童铅中毒发生率高于女童。  相似文献   

3.
广州市23019名儿童血铅水平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广州市儿童的血铅水平。方法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体检儿童血铅值。结果 23019名体检儿童的血铅平均水平为52μg/L,铅中毒率5.43%,男童铅中毒率5.44%,女童铅中毒率4.22%。3岁以下儿童血铅水平与3岁以上年龄组有差异,3岁以上年龄组之间无差异;血铅值随年龄增长而升高,8岁以上儿童血铅值有所下降。结论 广州市地区儿童铅中毒率较低,男女血铅值有差异,7~8岁儿童的血铅值最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州市儿童的血铅水平.方法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体检儿童血铅值.结果23019名体检儿童的血铅平均水平为52μg/L,铅中毒率5.43%,男童铅中毒率5.44%,女童铅中毒率4.22%.3岁以下儿童血铅水平与3岁以上年龄组有差异,3岁以上年龄组之间元差异;血铅值随年龄增长而升高,8岁以上儿童血铅值有所下 降.结论广州市地区儿童铅中毒率较低,男女血铅值有差异,7~8岁儿童的血铅值最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深圳市新生儿、1~6岁健康体检儿童、门诊咨询儿童血铅等微量元素的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0~6岁儿童静脉血或脐血,测定血铅、锌、钙、铁、镁等微量元素的水平,对儿童进行社会环境及家庭生活因素调查.结果 (1)新生儿组与1~6岁健康体检组儿童血铅平均水平、门诊咨询组与1~6岁健康体检组儿童血铅平均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 门诊咨询儿童同时有较低平均水平血锌、钙、铁.(2)血铅水平与锌水平呈负相关,与血钙、铁、镁水平不相关. (3)高血铅与生活习惯及生活环境有关,血锌、钙、铁、镁缺乏或过剩与饮食、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 结论铅中毒或体内微量元素不均衡,应给予高度重视,对不同类型儿童给予相应预防及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西安市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方法 2004~2006年对西安市不同区域2673名0~6岁儿童进行血铅测定以及血色素检测,并做相关问卷调查.使用无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血铅值,血铅质量浓度≥100μg/L为铅中毒.结果 被检查的2673名儿童中,测得血铅值铅中毒检出率为7.74%.其中男童为8.97%,女童为6.36%.经卡方检验总体男童与女童铅中毒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2673名儿童的血色素检测结果,血铅中毒的207名儿童血色素明显低于血铅正常的儿童.其中有很大部分儿童伴有轻到中度的贫血.结论 1.男童铅中毒率明显高于女童;2.血铅中毒的儿童血色素明显低于血铅正常的儿童,证实儿童铅中毒与贫血有关.儿童铅中毒的预防措施及宣传教育工作,应引起家长和全社会的普遍重视.  相似文献   

7.
大庆地区2087例儿童血铅水平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庆市儿童血铅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其流行规律,及时控制儿童铅中毒。方法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对2087例0-7岁农村、城区儿童进行血铅含量测定。结果2087例儿童中,血铅浓度≥100μg/L有416例,占19.9%,血铅浓度〈100μg/L有1671例,占80.1%。城区儿童共1165例,血铅浓度≥100μg/L有246例,占21.1%。农村儿童共测922例,血铅浓度≥100μg/L有170例,占18.4%。两地区铅中毒比例有明显差异,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铅中毒的比例逐渐增高。结论大庆地区儿童血铅水平存在地区差异,并且随着着年龄的增长铅中毒比例逐渐增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中山市小榄镇7月~7岁儿童乙肝病毒标志物携带情况,为传染性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2008年1月1日-6月30日在小榄镇小榄人民医院检测的7月~7岁3396名儿童乙肝两对半结果,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BsAg携带率为1.59%,且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P〈0.05)。HBsAb阳性率为60.48%,且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P〈0.05),其中2~7岁年龄组儿童显著高于7月~1岁年龄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7.81%的儿童乙肝“二对半”五项标志物均为阴性,且随年龄的增长有上升趋势(P〈0.05)。结论小榄镇7月~7岁年龄组儿童HBsAg阳性率达到较低水平,2岁以上儿童HBsAb阳性率偏低且未受到乙肝病毒的感染.存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危险,应积极推广乙肝疫苗的加强免疫,加大乙型肝炎的综合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儿童铅中毒现状,探讨铅中毒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方法:以2007年3月至2007年10月,在本院儿科门诊就诊0~12岁的儿童作为调查对象,共318人,其中,发现铅中毒87人(检出率27.36%),把此87名儿童作为监测对象,并作监测前后对比。结果:男童比女童血铅中毒检出率高(X?=4.91,P<0.05),1~3岁儿童组血铅中毒检出率比其它年龄组略高,大于3岁年龄组铅中毒检出率有下降趋势;87名铅中毒儿童,2-3月复查血铅浓度,总的有效人数为53人,有效率为60.92%。结论:降低儿童铅暴露的高危因素;调整饮食结构,多食用富含钙、铁、锌、维生素B类、维生素C类的食品,是降低儿童血铅值的有效手段,有待进一步推广应用和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2009年广州地区儿童血铅水平。方法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2009年本院37318名儿童的血铅水平,并分别对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儿童血铅平均水平和铅中毒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广州地区儿童血铅总体均值为47.55μg/L;血铅水平≥100μg/L的占2.91%,其中血铅水平在200~249μg/L的占0.25%,血铅水平在250~449μg/L的占0.28%,血铅水平〉450μg/L的仅占0.035%;男童血铅总体均值(49.37μg/L)高于女童(44.28μg/L)。结论 2009年广州地区儿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率较往年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1.
意在探讨不同季节对健康儿童血铅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法,铅中毒判定参考国家轻度,中度,重度铅中毒的判定标准.对门诊健康儿童连续三年进行血铅水平的检测,本次共检测儿童10113人次,其中男童6315人次:女童3798人次:检测结果平均血铅水平60.2ug∕L.第5和第95百分位数为19.02~138.05ug∕L,儿童铅中毒的检出率为14.82﹪.我们将符合条件的儿童进行分组.婴儿组:1月-3:学龄前:3-6岁:学龄前6-12岁:根据季节不同分析不同季节的情况下健康儿童血铅的水平以及铅中毒情况,发现其一,血铅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以轻度铅中毒为主[χ2=114.231,P<0.0001],其二季节不同儿童血铅水平也有很大差异,按照春,夏,秋,冬自然季节来排列,儿童血铅平均水平分别是60.1ug∕L,66.3ug∕ul,61.2ug∕L,48.1ug∕L,铅中毒的检出率分别是12.6﹪,18.4﹪.15.5﹪.9.5﹪.经分析,夏,秋季节儿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检出率有明显差异(χ2=128.0370,P<0.0001)秋季,夏季,春季,儿童发生铅中毒的危害性较冬季大.结论 ;儿童血铅水平与季节有关系,石家庄地区夏季铅中毒危害性最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广州市越秀区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现状及其健康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改善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中国妇幼保健中心2005年全国第四次儿童体格发育调查制定的要求,对越秀区4097名儿童进行体格发育检查及广州市制定的儿童健康影响因素流行病学问卷调查。评价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及采用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儿童健康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儿童低体重率、生长发育迟缓率、消瘦率、肥胖率分别为1.98%、1.03%、1.93%、3.69%;男童低体重率、消瘦率、肥胖率与女童无显著性差异(P〉0.05);0~2岁儿童低体重率、生长发育迟缓率、消瘦率、3~6岁儿童肥胖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P〈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出生体重(P=0.001)、母亲文化(P=0.008)、辅食添加(P=0.002)、月收入(P=0.002)、追着喂食(P=0.001)、进食玩玩具(P=0.022)、经常感冒(P=0.045)等7个因素与儿童营养不良发生相关。讨论广州市越秀区儿童营养状况良好,但仍需加强对0~2岁儿童营养不良及3~6岁儿童肥胖抚养人的健康宣教和健康行为形成的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儿童铅中毒越来越引起关注。关于儿童铅中毒提出的报道也很多。为了解本地区儿童血铅水平,我们于2004、4-2005、4来儿保科做儿保儿(0-6岁)、及部分小学生进行血铅测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大理市儿童血铅含量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云南省大理市儿童血铅水平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阳极溶出伏安法(ASV)对3251名儿童进行血铅检测.结果儿童铅中毒者高达65.85%.结论儿童血铅水平主要与环境因素有关,是影响儿童血铅的主要因素,对儿童铅中毒的干预以预防为主,建议对儿童进行必要的血铅含量检测及预防.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广州地区不同年龄组支气管哮喘(哮喘)儿童总IgE(TIgE)水平和15种变应原特异性IgE(slgE)的阳性分布情况。方法入选859例小儿呼吸门诊的0~14岁哮喘儿童,采用德国FookeAllergy-O-LIQ变应原检测系统,通过酶联免疫捕获法检测TI姬和变应原sIgE,比较0~2岁、3~5岁、6~10岁和11~14岁组哮喘儿童的TIgE水平和15种变应原slgE的阳性分布差异。结果TIgE在6~10岁组[148.2(260.8)IU/ml]和11~14岁组[156.5(329.4)IU/ml]分别明显高于0~2岁组[38.7(82.2)IU/ml]和3~5岁组[64.2(138.2)IU/ml](均为P〈0.01)。吸入变应原sIgE阳性率前4位是屋尘(51.9%)、屋尘螨(49.7%)、粉尘螨(47.7%)和热带螨(9.3%),其阳性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t增高,4个年龄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分别为61.987、125.439、152.507和87.997,均P〈0.01)。食物变应原sIgE阳性率前4位是牛奶(37.7%)、全蛋(23.1%)、花生(6.3%)和小麦粉(5.6%),4个年龄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分别为50.766、22.913、8.275和7.808,均P〈0.05),牛奶和全蛋的阳性率因年龄的增加而降低,而花生和小麦的阳性率分别在6~10岁组和3~5岁组达高峰后下降。结论广州地区哮喘儿童TIgE水平和主要的吸入变应原屋尘、屋尘螨、粉尘螨及热带螨sIgE阳性率总的变化趋势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而主要的食物变应原牛奶和鸡蛋的sIgE阳性率则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广州市花都区乙型肝炎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市花都区人群乙型肝炎的感染率、分布特征和发展趋势,为该区评价和制定乙肝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样本人群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并分析结果。结果共调查1~59岁人群419人,HBsAg总携带率为9.1%,将调查人群分为1,岁、7。岁、17.59岁3个年龄组,结果3组的HBsAg携带率分别为2.2%、1.9%、15.0%,HBsAg阳性率随着年龄增高而增高,不同年龄组HBsAg携带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的阳性携带率分别是8.9%和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HBs总阳性率为66-3%,各年龄组的阳性率分别为82.0%、60.2%、63.0%,不同年龄组抗-HBs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地区HBsAg携带率、抗-HBs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M全阴率男女性分别为46.9%和5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M全阴率在各年龄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年龄的增大而下降。结论花都区自1992年实行新生儿乙肝疫苗大规模接种以来,乙肝发病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使用儿童反应评定量表(RRSI),对幼儿园4~6岁儿童进行9种气质反应性特质的调查评定。发现4、5、6岁组幼儿气质特质各项得分均值,随着年龄增长呈递增趋势。除6岁与5岁组间的主动性、对人和对环境适应性、指向性4条目及6岁与4岁组间的规律性条目外,其余各年龄组间大多数条目有显著差异。说明儿童气质发育与年龄有关,且随年龄增长而逐步完善。还表明儿童的某些气质特性与儿童的心理特性发展可发生一致的变化,建议教师与家长共同评定,以克服评定中的片面性、主观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体检人群甲状腺激素水平,为健康指导及防治甲状腺疾病提供帮助.方法 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检测体检人群TSH、FT3和FT4.结果 ①随着年龄的增长,各年龄组TSH平均浓度呈上升趋势,FT3平均浓度呈下降趋势;②各年龄组甲状腺激素异常检出率存在差异.其中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甲状腺激素异常检出比例呈上升趋势,年龄与患病率成较高的相关性;③> 50岁的人群甲减和亚甲减的患病率显著高于≤50岁的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女性甲状腺疾病患病率高于男性,其中甲减、亚临床甲减和甲亢的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除了61~ 70年龄组的女性人群出现偏离外,所有男性组和其余各年龄段女性组,随着年龄的增长甲状腺激素异常检出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50岁以上人群尤其是女性是患甲状腺疾病的高危人群,且甲状腺疾病多以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清远市无SAILS病例地区人群SAILS冠状病毒(SARS-CoV)抗体水平。方法采集本地区各县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群血液,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SARS-CoV抗体IgG。结果共检测血清样本1484份,SAILS—CoV抗体IgG总阳性率为0.61%(9/1484),其中0—6岁和13—18岁年龄组SAILS.CoY抗体IgG均为阴性,7—12岁年龄组的阳性率为1.82%(8/439),19岁以上年龄组的阳性率为0.10%(1/1009)。在9份SAILS—CoV抗体IgG阳性的血清样本中,1份为饮食服务业从业人员,阳性率为0.39%(1/257);其余8份为学生,阳性率为1.70%(8/471)。结论本地区人群SAILS-CoV抗体水平比较低,低龄组0—12岁人群SAILS-CoV抗体IgG阳性率高于高龄组13岁以上组人群的阳性率。提示SAILS-CoV可能存在隐性感染、隐性传播和隐性感染聚集性。  相似文献   

20.
2004年北京市2-6岁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的现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通过针对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的现况调查,了解北京市2~6岁儿童精神残疾现况。方法:采用容量比例概率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样本21866人。用克氏孤独症行为量表进行筛查,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和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进行诊断。结果:确诊广泛性发育障碍儿童16人(儿童孤独症14人,不典型孤独症1人,Rett综合征1人),假阴性率0.80‰,广泛性发育障碍现患率为0.73‰,校正现患率为1.53‰,年平均发现率为0.11%。;广泛性发育障碍的城乡分布、年龄分布、性别分布、民族分布均无显著性差异(X^2:0.11~1.85,P=0.739—0.173),广泛性发育障碍的现患率随家庭经济收入的降低而升高(趋势X^2=4.70,P=0.030);25%的确诊儿童父母尚未发现儿童存在异常或尚未带儿童就诊,80%的确诊儿童未得到治疗康复,所有确诊儿童都有康复需求。结论:北京市2~6岁儿童的广泛性发育障碍现患率并不低,家庭低收入是儿童发生广泛性发育障碍的危险因素,广泛性发育障碍儿童就诊率低,康复率低,所有儿童都有康复需求。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充分重视这一群体及其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