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屈光欠矫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LASIK术后屈光欠矫的21例(35只眼)施行LASEK。【结果】术后6个月0.5级haze 2眼(0.06%),其余均为0级,无继发性圆锥角膜、继发性青光眼、切削偏中心等并发症。裸眼视力≥1.0者23只眼(66%),≥0.8者29只眼(83%)。屈光度数平均球镜当量±1.0D内者为32只眼(91%),±0.5D内者为26只眼(74%)。【结论】LASEK治疗LASIK术后屈光欠矫安全性高,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主要并发症进行探讨。【方法】对1066例(2128眼)患者准分子激光手术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析,屈光度一1.50D--11.00D,散光度-4.00D以内。【结果】术中并发症有游离角膜瓣、角膜瓣偏中心、角膜瓣下异物残留、卡皮脱落、结膜下出血;术后并发症有疼痛、角膜瓣皱褶、视网膜脱离、黄斑水肿、屈光欠矫、屈光回退、眩光、视疲劳、干眼症。【结论】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术中术后均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重视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加强手术医师技能培训,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联合丝裂霉素C(MMC)治疗中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探讨预防LASEK手术后上皮下雾状浑浊(Haze)发生的理想方法。方法施行LASEK术的中高度近视患者(98例196眼),术中应用MMC,观察术后症状、视力、屈光度、Haze及屈光回退发生率。结果屈光度及裸眼视力均在术后6月内趋于稳定;术后6个月、1年屈光回退分别有40眼(2.04%)、38眼(1.94%),回退度数0.50--1.12 D,无超过2.00 D者;术后1周出现Haze,至2周时有15眼(7.65%),6个月时有14眼(7.14%),Fantes分级0.5--1级,未出现2级以上Haze。结论LASEK联合MMC治疗中高度近视安全,能降低Haze及屈光回退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分析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下原位磨镶术(LASEK)与角膜上皮切割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pi—LAsIK)治疗高度近视(〉-6.00D)的疗效,评估2种术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LASEK手术组54眼(30例),采用20%乙醇浸润20~30S分离角膜上皮;Epi~LASIK组42眼(23例),采用法国Moria公司的进化三型Epi—LASIK手术刀制作角膜上皮瓣。临床随访6个月以上,对2组术中角膜上皮瓣完成情况、术后症状、角膜上皮愈合、视力、屈光、以及角膜混浊(Haze)情况进行比较。结果(1)LASEK组上皮制作困难、不完整,Epi—LASIK组上皮瓣均完好无损、且边缘整齐。(2)术后所有患者有不适感,Epi—LASIK组好于LASEK组。(3)Epi—LASIK组角膜上皮大多数在4d内愈合,而LASEK组4d内角膜愈合者不到一半,EpiLASIK组恢复较快。(4)术后屈光度均有回退,但术后6个月时,LASEK组回退较Epi—LASIK组明显。LASEK组随着屈光度的回退,视力也有下降;Epi—LASIK组患者视力稳定。(5)术后6个月LASEK组角膜Haze0.5级以上者12眼(22.2%),1级者3眼,无2级发生;Epi—LASIK组角膜Haze0.5级者2眼(4.8%),无1级、2级发生。EpiLASIK组明显好于LASEK组。(6)无术后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1)Epi—LASIK组的角膜上皮瓣较LASEK完整可靠,且没有受到酒精影响,活力更高、术后不适症状更轻。(2)Epi—LASIK组术后Haze反应较LASEK组轻,可能与其角膜上皮瓣制作完整和更具活性有关。(3)Epi—LASIK组较LASEK组更具安全性和有效性。但LASEK组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辩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屈光过矫的疗效.方法:对LASIK术后屈光过矫的9例(12眼)患者施行LASEK手术.结果:12眼均一次完成手术.术中消融深度25~44 μm,平均(34.42±6.04.)μm.术后第1天检查,上皮瓣基本透明者9眼,3眼有轻度的水肿.LASEK术后患者视力明显提高,术后半个月有9眼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视力和屈光度3~6个月已基本稳定.术后随访期间,眼压偏高者(已作矫正)2眼,无继发性圆锥角膜,角膜地形图未显示中央岛及明显偏中心等改变.结论:LASEK治疗LASIK术后屈光过矫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术后安全性、有效性.[方法]选择高度近视72例127眼,分为LASEK治疗组38例(68眼)和LASIK治疗组34例(59眼),检查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UCVA)、屈光度、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 程度和并发症.[结果]术后1周时, LASEK 组UCVA 明显低于LASIK组(P〈 0.05),但术后1个月、3 个月、6个月时两组UCVA 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1周及1个月、3个月时,两组屈光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6个月时,两组中有部分患者出现屈光回退现象,LASEK 组回退幅度较LASIK组明显,两组屈光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全部患者手术进行顺利,术中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LASIK 组未出现Haze, 而LASEK组术后可见少量haze, 无2级以上Haze出现.[结论]LASIK和LASEK在矫正高度近视方面均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好,安全性,但前者较后者视力恢复快,而远期疗效和安全性不及后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LASIK术后屈光回退和欠矫再次手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003年12月-2007年3月我院LASIK术后欠矫和屈光回退的患者152N(212眼),在原角膜瓣下行再次激光切削,随访1年。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裸眼视力和屈光度。结果:152例(212眼)术中术后无不良并发症发生,无角膜膨隆或圆锥角膜发生。术后视力良好,屈光度稳定。结论:LASIK术后欠矫、屈光回退采用在原瓣下再次LASIK治疗稳定性好、安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2004年2月-2011年12月期间采用LASEK治疗近视患者345例669只眼,屈光度3.50~13.5 D,平均(6.87±2.92)D;散光0.50~4.00 D,平均(1.83±1.32)D。根据患者术前屈光等效球镜度数分为:中度近视组(3.50~5.75 D)120只眼,高度近视组(6.00~8.75 D)288只眼,超高度近视组(9.00~13.50 D)261只眼。应用综合措施防治Haze,术中用日夜配戴的高亲水性绷带型角膜接触镜覆盖保护角膜上皮瓣,术毕频点激素眼液4次,术后使用激素类联合非甾体类抗炎眼液及降眼压药、抗生素眼液;随访6~12个月,观察术后Haze的发生率,并按Fantes(1990)标准分级,分析相关原因。结果 LASEK术后6个月时0.5级Haze发生率14.65%(98只眼),无1级Haze。各组0.5级Haze发生率分别为中度近视组2.5%(3只眼),高度近视组11.11%(32只眼),超高度近视组24.14%(63只眼)。结论 LASEK术后Haze的发生与术眼的屈光度呈正比,与角膜上皮瓣的活性和完整性,术后紫外线照射等有关。术后采用激素类联合非甾体类抗炎眼液及降眼压药等综合防治措施,可减少、减轻Haze的发生,使LASEK技术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术后应用0.5%氯替泼诺混悬滴眼液的临床效果,包括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眼压增高发生情况.方法:总计接受LASEK患者176例345眼,分为试验组84例165眼,术后应用0.5%氯替泼诺混悬滴眼液患者,对照组92例180眼,术后应用0.1%氟米龙滴眼液患者,观察术后6个月时Haze发生率、6个月内眼压增高的发生率,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6个月时术后Haze发生率分别为9.70%(16眼)和17.22%(31眼),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内眼压增高发生率分别为3.64%(6眼)和10.00%(18眼),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0.1%氟米龙滴眼液相比,LASEK术后应用0.5%氯替泼诺混悬滴眼液引起眼压增高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可有效预防Haze发生,临床效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优化后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r assisted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治疗近视的临床应用。方法接受优化LASEK手术1 800例近视患者(优化LASEK组)和行常规LASEK手术560例近视患者(常规LASEK组),比较2组术后视力恢复、混浊发生、屈光回退、高眼压等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不同时间点优化LASEK组视力恢复均优于常规LASEK组(P〈0.05);2组术后混浊发生率、屈光回退率及高眼压发生率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优化LASEK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LASEK组(P〈0.05)。结论优化LASEK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小切1:2白内障囊外摘除术(ECCE)和超声乳化吸出术(Phaco)治疗硬核白内障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选择硬核白内障患者123例(162眼),分为ECCE组(67例89眼)和Phaco组(56例73眼),分别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7--晶体植入术,观察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改善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全部病例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术后1d、3d时两组视力比较,ECCE组好于phac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两组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CE组患者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率低于Phac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其他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早期视力恢复好,术后角膜水肿并发症少,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7月-2009年3月行LASEK术患者80例160眼,屈光度范围-4.86D±2.15D(-1.25D~-6.50D),随机分为双氯芬酸钠滴眼液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术后角膜刺激症状、上皮愈合情况进行对比观察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术后第1、3天角膜刺激症状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上皮愈合速度较对照组更快(P〈0.05)。结论在LASEK术中合理使用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可明显减轻术后患者角膜刺激症状,促进角膜上皮的更快愈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经皮肾镜取石术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2006年3月至2009年8月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行经皮肾镜取石术22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53例,女72例。年龄20~73岁,平均45岁。硬膜外导管置于T10~11或T11~12,下点于L2~3或L3~4作蛛网膜下腔穿刺。【结果】麻醉时间90~240min,平均120min。灌洗液用量为18~63L,平均35L。无术后头痛、硬膜外穿刺穿破硬脊膜等麻醉相关并发症。患者均能耐受麻醉和手术操作,术后需镇痛者少。手术并发症包括因出血输血2例,胸膜损伤1例,单纯寒战8例,脓毒血症1例,经保守治疗或微创操作而得到控制。【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经皮肾镜取石术。  相似文献   

14.
黄准  张文兰  柯建林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0):1925-1927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2007~2010年间在本院接受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结果,为选择更理想的治疗翼状胬肉的手术方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病例总计141眼,分别采用A组单纯胬肉切除加巩膜暴露术(40眼),B组单纯胬肉切除加自体结膜瓣移植术(30眼),C组单纯胬肉切除加丝裂霉素C的辅助疗法(34眼),D组单纯胬肉切除加羊膜移植术(37眼) 四种显微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术后随访48个月,比较各组的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结果]A组复发率为20%,B组术后无一例复发,C组的复发率为5.8%,D组的复发率为13.5%,四组间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25,P〈0.05),四组患者均有部分病例发生了周边角膜云翳.[结论]翼状胬肉切除加自体结膜瓣移植术或联合丝裂霉素C辅助疗法是治疗翼状胬肉相对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平衡盐液填充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并发白内障的疗效,探讨其可行性和优越性、影响术后视力的主要因素以及并发症的治疗与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40眼)进行该联合手术的病例,观察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并发症的发生及处理情况.[结果]随访3~72个月,术后视力提高36眼(90%),视力无改善4眼(10%).其中最佳矫正视力≥0.5者20例(50%),0.3~0.5者7例(17.5%),0.1~0.3者9例(22.5%),<0.1者4例(10%).术后主要并发症有前房反应、角膜水肿、一过性高眼压、角膜上皮缺损、复发性玻璃体出血及黄斑视网膜前膜等.[结论]该联合手术安全可行,疗效显著.影响术后视力的最主要因素为眼底视网膜病变的发展和眼外伤的程度,所以手术成功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病人和手术医师熟练慎重的操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巩膜覆盖法和巩膜包裹法Ⅰ期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住院的义眼座植入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3)与对照组(n=43)。观察组行眼内容剜除巩膜覆盖法植入义眼座,对照组行眼球摘除巩膜包裹法植入义眼座,术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配戴义眼后外观改善程度、义眼座及义眼活动度、术后并发症。【结果】患者术后第一眼位外观基本对称,两组患者义眼与健眼眼球突出度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义眼座活动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义眼活动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结膜切口处裂开和义眼座暴露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内容剜除巩膜覆盖法Ⅰ期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术简单、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段国平  贺贵云  王运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2):2276-2277
【目的】探讨90岁以上高龄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择90岁以上白内障患者62例68眼,术前详细检查眼部及全身情况,术中心电监护,采用不同碎核乳化技术及低超声能量、高负压的工作模式,在较短时间内完成高质量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62例68眼患者均成功施行手术,无一例严重并发症。术后1个月矫正视力≥0.05者68眼(100.0%),≥0.3者60眼(88.24%)。【结论]90岁以上高龄患者的白内障手术通过术前详细检查,术中谨慎操作,加上术后妥善处理,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癌合并中度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0PD)患者行肺叶切除手术对其肺功能的影响及围手术期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09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23例肺癌合并中度COPD行肺叶切除的患者,术后给予抗感染、机械辅助通气、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吸氧、平喘及呼吸物理学治疗,比较术前与术后3个月两个时期肺功能情况。【结果】患者术前最大通气量(MW),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动脉氧分压(Pa02)平均值分别为(40.76±4.87)L,(61.9±9.7)%和(76土8)mmHg,术后分别为(39.5±4.24)L,(59.8±8.9)%和(78±7)mmHg,差异无显著性(P〉0.05)。用力肺活量(FVC%)略有下降,但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结论】中度COPD患者仍有一定的肺功能储备,能耐受肺叶切除手术;通过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特别是术后的密切监护以及各种严重心肺并发症的及时处理,可达到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胸腰段脊柱内固定术后辅以支具治疗的疗效。【方法】对52例胸腰段脊柱患者内固定术后采用胸腰骶支具TLSO治疗。每3~6个月摄站立位或仰卧位正侧位X线片随访观察分析患者的内固定器械稳定性和脊柱植骨融合率。[结果]46例获得2年以上的临床随访,平均时间20.6个月。有1例后路内固定(钉棒系统)发生断裂松动,且有相应并发症发生。脊柱损伤节段的融合时间平均5.6个月,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率约为96%(44/46),8个月全部融合。【结论】脊柱内固定术后行支具治疗的患者,可早期行功能锻炼以减少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支具增强了患者内固定器械的稳定性,减少了疲劳性断钉、断棒现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