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超声诊断下肢静脉曲张并发血栓性浅静脉炎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蓁 《宁夏医学杂志》2011,33(10):1000-1001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并发血栓性浅静脉炎的声像图表现。方法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45例临床有下肢肿胀或局部肿胀伴疼痛、浅静脉隆起及皮肤色素沉着、湿疹的患者进行检查。结果下肢静脉曲张合并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患者,血管内径均有增宽,管腔内回声增强或减低,血流呈湍流表现,频谱形态失常以及瓦氏试验可见返流频谱,根据返流时间判定瓣膜功能不全的程度。结论对下肢静脉曲张并发血栓性浅静脉炎有着特有的声像图,其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静脉吸毒致下肢静脉炎及淋巴水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静脉吸毒患者下肢静脉、皮下组织、腹股沟淋巴结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18例静脉吸毒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声像图表现为下肢静脉管壁弥漫性增厚,回声增强,内壁粗糙,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显示静脉血流束不同程度变窄,血流颜色暗淡,探头加压管腔不被压瘪,乏氏试验未见明显反向血流。其中右侧股总静脉血栓形成1例。8例患者双侧胫前及足背水肿处超声声像图显示皮下组织增厚,回声增强,内见长条状无回声管腔,呈网格样改变,管腔内未探及血流信号,伴双侧腹股沟多发肿大淋巴结。结论:下肢静脉注射吸毒患者易致下肢静脉炎,可继发血栓形成及淋巴水肿。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于诊断静脉吸毒致下肢静脉炎及淋巴水肿具有无创、快捷、准确的优势,对辅助临床诊断及随诊复查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不同时期的声像图特征.方法 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下肢静脉血管内径、管壁回声、管腔内回声,观察其血流情况,频谱形态及测量血流速度.结果 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血管内径明显增宽,血栓表现为均质低回声图像,慢性血栓回声较高,血栓部位管腔无血流显示或血流充盈缺损,并可继发深静脉瓣功能不全.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可指导临床治疗方案,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阴茎背浅静脉血栓性静脉炎患者的声像图表现,探讨超声在该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临床诊断的阴茎背浅静脉血栓性静脉炎患者的声像图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患者阴茎背浅静脉内径增宽,与健康志愿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管腔内均可探及低回声,呈条状、树枝状、半环状及环状,不能探及彩色血流信号。发生部位以根部常见(63.2%,12/19),冠状沟次之(26.3%,5/19),左、右侧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超声检查阴茎背静脉切实可行,能准确确定阴茎背浅静脉内血栓形成,从而准确地诊断阴茎背浅静脉血栓性静脉炎。  相似文献   

5.
①目的 探讨弥漫型甲状腺癌的声像图特征。②方法 观察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弥漫型甲状腺癌的超声表现。③结果 声像图表现为:甲状腺大,轮廓尚清晰,病变呈弥漫分布,可累及甲状腺大部,病变内回声呈弥漫增强,伴多发砂粒状钙化,部分病变内见斑片状低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低回声区内血流较丰富,其余部分血流无明显增多。④结论 高频超声检查有助于弥漫型甲状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讨论绝经后女性二维图像不典型宫颈癌腔内超声声像图表现,探讨腔内彩色多谱勒探测技术在诊断该病时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腔内超声探测10例二维图像宫颈无明显异常的彩色血流,与10正常绝经后宫颈血流对比.结果 10例宫颈癌声像图表现:1.宫体萎缩,回声均匀,内膜呈绝经后内膜改变.2.宫颈稍大或正常上限值,二维图像回声稍低,边界清晰,无明显占位性声像图改变.3.彩色血流丰富呈彩球状,呈低阻血流.正常绝经后子宫声像图改变:1.宫体宫颈萎缩.2.内膜呈绝经后内膜改变.3.彩色血流稀少,频谱为低速静脉血流频谱,难以采集到动脉血流频谱.结论 阴超彩色多普勒对诊断二维图像不典型宫颈癌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椎动脉型颈椎病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学表现。方法:对103例临床上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并分析其检出率、二维超声声像图、频谱多普勒表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果:103例检出椎动脉型颈椎病96例,二维超声声像图显示椎动脉管壁增厚、回声增强,管腔内透声欠佳或不佳,内径呈现程度不一的狭窄征像,40例还伴有椎动脉走行弯曲,18例患者椎动脉内可见硬化斑化形成,15例探及不规则低回声血栓;频谱多普勒表现,76例在狭窄的基础上呈现血流速度降低征像,患侧平均Vmax较对侧呈明显减低状;多普勒血流显示,76例椎动脉彩色血流异常者,表现为管腔内彩色血流束变细或出现反向血流信号,血流频谱波峰圆钝,上升支缓慢、波幅减低,舒张期频谱低平,提示Vs、Vd减低,RI增高。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结合临床病史、X线片检查等,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超声检查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声像图特征,旨在提高超声检查的符合率。方法:对超声检出的经临床或静脉造影证实的52例53条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声像图的特点。结果:DVT的二维表现为静脉管径改变,腔内实质回声,加压探头管腔不变形或不能完全压闭,静脉瓣膜固定等,彩色超声表现为腔内无血流信号或信号充盈缺损或血流束狭小;栓塞周围的血流显示来确定侧支循环形成。脉冲多普勒表现为无血流或频谱低平。结论:超声检查DVT声像图具有特征性,可作为诊断DVT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咽食管憩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食管钡餐检查、胃镜或手术证实的超声诊断为14例咽食管憩室的二维和多普勒检查方法及其声像图特征,包括病变与食管的关系、饮水实验病灶内部声像图的变化、吞咽动作病灶与甲状腺之间的相对运动、加压病灶外部形态及内部强回声形状的变化等。结果超声诊断14例咽食管憩室的超声特征为:横切面病变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纵切面呈蝌蚪形或扁圆形,周边为低回声壁,病变回声不均,内部可见密集斑点状强回声,可清晰显示与食管壁的关系(较大者与食管壁的关系显示不清);病灶内无明显血流信号;嘱患者饮水,内部回声有变化;吞咽动作时有相对运动,加压时病灶大多有不同程度变化。结论咽食管憩室的声像图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饮水、吞咽动作及加压3项辅助方法,对咽食管憩室的诊断基本可以确诊,这对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的超声表现,以及经阴道超声在两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6例子宫肌瘤和132例子宫腺肌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经阴道超声表现,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子宫肌瘤声像图为切面内见圆形等回声或低回声团块,边界清,形态规则,内部回声呈多样性不均匀,团块周边见环状或半环状血流,内部有时见棒条状血流;子宫腺肌症声像图为子宫不均匀性增大,形态饱满,子宫切面内见肌壁呈弥漫性或局灶性增厚较明显,呈粗糙光点回声增强,边缘不清、欠规则,病灶区内血流少,见稀疏的短条状血流.结论 经阴道超声可获得高分辨率、高清晰度的图像,能比腹式更清晰地显示子宫肌壁内的细微改变、病变周围有无包膜以及病变区域的血流等情况,对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The routine injection of 99mTc-macroaggregated albumin into dorsal foot veins for lung scanning allows en passant assessment to be made regarding the presence of deep venous phlebitis. The radiopharmaceutical adhered to fibrin deposits in veins of calves and thighs in 103 of 386 examinations. In the 103 patients with a presumptive diagnosis of thrombophlebitis, microembolization from labelled thrombi, producing “hot spots” in the lungs, occurred in 25 cases. It is inferred that pulmonary microembolization is a very common event in patients with phlebitis.  相似文献   

12.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后下肢继发性病变的声像图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66例(71条)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肢进行检查,观察内容包括皮下软组织回声、骨骼肌组织回声、交通支、浅静脉和小腿深静脉丛.结果小腿静脉丛血栓34例;大隐静脉血栓17例;浅静脉不同程度扩张64例;皮下软组织裂隙21例;66例均表现肢体肿胀、交通支增宽、骨骼肌回声改变.结论观察深静脉血栓后下肢继发性病变对综合评价患肢的病情、发展与转归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海绵球锻炼对预防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置管致机械性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从2011年1月—2012年7月收治的64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32例涂喜疗妥乳膏1g/次,3次/d,B组32例在应用同等剂量的喜疗妥乳膏的同时进行穿刺肢海绵球锻炼20~30下/次,3次/d。治疗持续4周,观察记录相关症状和静脉炎发生率。结果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分别是A组18.8%,B组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绵球锻炼能有效预防picc置管所致的机械性静脉炎,联合喜疗妥乳膏能有效降低静脉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杨燕娇  陈江声 《河北医学》2006,12(4):306-308
目的:对比肿瘤患者在化疗过程中是否留置中心静脉插管对静脉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96例胃肠道和肺部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过程中,40例患者采用经周围静脉置入中心静脉插管(PICC)的方法进行输液化疗,另外56例则采用一般的周围静脉输液的方法,分别观察其静脉炎的发生率和对化疗的依从性。结果:PICC组无一例出现静脉炎,而对照组有31例出现静脉炎,P<0.01,两者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有6例因为严重静脉炎需要改变化疗方案。结论:经周围静脉置入中心静脉插管(PICC)有助于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率,增加病人对化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回顾泡沫硬化疗法治疗静脉疾病的研究文献,明确了其并发症和不良反应主要为注射部位皮肤色素沉着、血栓性浅静脉炎和视觉障碍。由于泡沫硬化剂的快速发展,泡沫硬化疗法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静脉疾病的治疗,其并发症和不良反应也逐渐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对于术前的危险性评估显得至关重要,因此需要更多的研究以理解其发病机制。通过对硬化疗法治疗静脉疾病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和研究,以期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寻冠心病监护病房(CCU)患者最佳外周静脉留置针部位。方法将162例CCU患者随机分成上肢静脉组和颈外静脉组,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时间,留置时间及静脉炎发生情况及穿刺失败次数。结果颈外静脉穿刺时间短,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两组达统计学差异(P<0.05)。静脉炎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颈外静脉为CCU患者最佳留置针部位,尤其对合并休克及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急症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检测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中的价值。 方法 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患者 2 4例 ,共 36条患肢静脉血管 ,并与正常下肢静脉对比。 结果 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的患肢静脉血管血流速度较正常组低 (P<0 .0 5 ) ;乏氏动作后 ,血流返流时间较正常组长 (P <0 .0 5 ) ;血管内径中仅大隐静脉内径较正常组明显增宽 (P<0 .0 5 )。患肢血管中深静脉内径与正常组对比无明显差别。 结论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有助于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的检出和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尿激酶、肝素及其联合治疗急性大鼠下腔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后不同时相静脉血栓与血管粘附特性的变化.方法:SD大鼠140只,105只建立大鼠急性下腔静脉血栓模型后随机分为肝素治疗A组、尿激酶治疗B组、联合治疗C组各35只;另35只为假手术组(sham,SH).各组给药后分别于血栓形成后第1、4、7、14、28 d获取目标血管,光镜观察血栓的结构演变与机化、内膜增生程度,检测静脉壁平滑肌胶原沉积量.以及力学测量管壁血栓附着力.结果:A组内膜增生最严重.栓后1、4 d,B、C组血栓附着力分别较A组低(P<0.01).结论:尿激酶加肝素治疗大鼠急性下腔静脉血栓形成能有效地保护内皮层完整,减轻血管内膜增生,但在溶栓抗凝联合治疗急性血栓后残余附壁血栓粘附力相对较低,不建议早期运动加压.  相似文献   

19.
静脉留置针在肿瘤内科的临床应用和护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分析静脉留置针在肿瘤内科应用中的护理问题及原因,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68例输液患者选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第4代封闭式单翼套管针为静脉留置针,A组采取大角度缓慢进针、直刺静脉法,B组采用头皮针穿刺法,比较两种穿刺方法与留置时间的关系;主静脉组选择颈外、肘窝及前臂两侧面静脉,分支静脉组选择四肢远端静脉,比较穿刺部位、药物性质与静脉炎的关系。结果: A组成功留置≥48h占88.64%,B组成功留置≥48h占33.33%(P<0.005)。输注含化疗药液体和不含化疗药液体时,主静脉组和分支静脉组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53.85%、87.50%和14.29%、58.33%(P<0.01和P<0.05)。静脉条件相同时,含化疗药液组和不含化疗药液组静脉炎发生率为66.67%和34.62%(P<0.01)。结论: 静脉留置针采取大角度、缓慢进针直刺静脉法能有效延长留置时间,选择主静脉组穿刺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化疗药液对静脉的刺激较大,更易发生静脉炎。静脉留置针能部分取代头皮针,值得在肿瘤内科输液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钟英  马正蓉  蔡少莉 《吉林医学》2013,34(2):332-333
目的:综合护理在小儿静脉留置针中应用的体会。方法:选择需静脉留置导管的患儿64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2例患者,试验组患儿静脉置针的同时给予综合护理,对照组患儿未给予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情况,并总结分析。结果:试验组患儿出现静脉炎4例,导管堵塞2例,药液渗出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9%。对照组患儿出现静脉炎7例,导管堵塞5例,药液渗出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9%。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可降低静脉留置针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儿舒适度,值得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