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评估功能定位结合CT定位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中远期疗效。方法选择6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行功能定位结合CT定位射频热凝术,分别于术后1、6、12、18个月随访治疗效果、并发症和复发情况。结果疼痛缓解率术后1个月为96.67%(58/60),18个月为98.33%(59/60)。术后1个月55.00%(33/60)患者存在各种并发症,18个月时15.00%(9/60)患者仍有并发症,并发症主要为面部感觉减退。随访期间共复发4例(6.67%)。结论功能定位结合CT定位射频热凝术可提高卵圆孔和疼痛神经支的定位准确性,从而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患者手术耐受性,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确定与评价阿霉素治疗三叉神经痛第Ⅱ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第Ⅱ支的患者用1%阿霉素对眶下神经干进行多点多层次注射。结果全部患者于术后2周内疼痛症状消失,其中67.8%于术后3天内疼痛消失,28.6%于术后7天疼痛消失,3.6%于术后2周疼痛消失,近期疗效满意。随访8月-6年,5例复发,复发率17.9%。结论阿霉素神经干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第Ⅱ支临床疗效肯定,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3.
阿霉素注射神经干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6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施行阿霉素神经干注射治疗。全部病例均在术后2周内三叉神经痛症状消失,其中63.2%在术后24h内痛疼消失;28.9%在术后1周内疼痛消失;7.9%在术后2周内疼痛消失。随访结果显示,3年内复发率为10.3%,3-5年复发率为15.4%。该方法具有复发率低、疗效肯定、安全、微创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对 6 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施行阿霉素神经干注射治疗。全部病例均在术后 2周内三叉神经痛症状消失 ,其中 6 3.2 %在术后 2 4h内痛疼消失 ;2 8.9%在术后 1周内疼痛消失 ;7.9%在术后 2周内疼痛消失。随访结果显示 ,3年内复发率为 10 .3% ,3~ 5年复发率为 15 .4%。该方法具有复发率低、疗效肯定、安全、微创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侵入海绵窦的岩斜脑膜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侵入海绵窦的岩斜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手术策略、手术技巧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至2009年3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资料完整的15例侵入海绵窦的岩斜脑膜瘤病例,总结其临床特点.本组均采用经乙状窦前入路,手术策略为全切除岩斜区肿瘤,对侵入海绵窦内的肿瘤行次全切除,术后辅以γ刀治疗.分析手术后颅神经功能和病人生存状况.结果头痛头晕、外展麻痹和面部麻木为本病的主要症状.手术近全切除肿瘤13例,切除≥90%2例.12例残余肿瘤术后行γ刀治疗.无手术死亡,术后无新增颅神经损害6例,出现动眼神经麻痹6例,面部麻木7例,外展功能障碍4例,面瘫7例.随访6~59个月(平均38.6个月),12例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2例生活自理,1例生活需他人照顾.13例无肿瘤复发,2例残余肿瘤增大者中1例经γ刀治疗肿瘤生长得到控制.眼球运动和上睑下垂均完全恢复,面瘫基本恢复,面部麻木5例部分缓解,外展功能障碍无明显改善.结论对侵人海绵窦的岩斜脑膜瘤应采用合理的手术策略,尽可能减少手术引起的神经损害,有利于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行微血管减压术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产生的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3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并行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 结果 26例患者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后疼痛完全缓解,总体有效率86.67%。术中见责任血管为小脑上动脉14例,小脑前下动脉7例,岩上静脉及其分支6例,3例患者术中未见明确责任血管;术后并发症:低颅压5例,脑脊液鼻漏1例。平均随访(20.53±12.41)个月,复发率为3.33%(1/30)。 结论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手术操作较易掌握,复发率低。小脑上动脉与小脑前下动脉是最常见的责任血管,术中应仔细辨认责任血管并对三叉神经充分减压,术后应注意低颅压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周围支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第一支痛的疗效。方法将63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第一支痛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第1组(20例患者)应用经三叉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术,第2组(30例患者)应用经眶上孔射频温控热凝术,第3组(13例患者)应用眶上神经撕脱术,然后应用2χ检验评价其即刻疼痛缓解率、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第1组、第2组及第3组的即刻疼痛缓解率为95%、93%及92%,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948〉0.05)。第1组、第2组及第3组的3年疼痛复发率各为25%、27%及61%,5年疼痛复发率各为35%、40%及69%。结论经眶上孔射频温控热凝术是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第一支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医疗仪器的进步,颅内肿瘤的诊断率逐年提高,检出率逐年增加。尽管颅内肿瘤的发病率与患病率均较低,然而颅内肿瘤对人体危害是严重的。尤其是胶质瘤:切除率和远期存活率都不能令人满意。因此必需进一步提高对颅内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现将我院1984年10月至1987年5月,2年又9个月所收治的颅内肿瘤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CT引导下三叉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三叉神经痛患者58例,均采用Hartel前入路法穿刺,在CT引导下进行三叉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治疗。于手术后第2日评价疗效并观察并发症,后随访2年。结果术后2d优效56例(96.6%)、良效1例(1.7%)、差效1例(1.7%)、无效0例,优良率98.3%(57/58例);术后随访2年优良率为96.6%(56/58例)。术后出现3例面部肿胀者,3d后肿胀消失;术后出现1例略感咀嚼无力者,1个月后恢复正常;1例术后出现角膜炎,6个月后治愈。未见严重并发症。随访2年,1年内无复发病例,2年内复发2例(3.4%)。结论CT引导下三叉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窦旁镰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技巧与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窦旁镰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按Simpson切除标准,I级切除41例,Ⅱ级切除38例,无手术死亡。随访6个月-8年,5例复发。结论熟练的显微外科技能,上矢状窦及中央沟静脉的良好保护是提高全切率并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报告孤立性蝶窦病变的罕见症状,以减少对该病的误诊。方法:回顾2例患者的误诊、诊断和治疗过程,分析本病罕见症状的发生原因。结果: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三叉神经痛和癫痫症状,均由蝶窦疾患引起并随着原发疾患的治愈而痊愈。结论:孤立性蝶窦病变除了可有头痛、视力下降和颅神经瘫痪等症状外,还可有三叉神经痛、癫痫等罕见症状。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三叉神经高位撕脱术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23例.手术时上颌神经从翼腭窝段切断,下颌神经从下颌骨乙状切迹内侧下颌隆突处切断,然后撕脱周围支,效果良好,术后2年复发率为27.78%。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既能根治三叉神经痛,又能保留其神经生理功能的功能性三叉神经痛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临床疗效,研究其病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PTN患者的病例资料,总结和分析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结果:43例患者治愈38例(88.37%),显效3例(6.97%),有效1例(2.33%),无效1例(2.33%);总有效率为97.67%,随访3~18个月,有1例患者复发,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治愈率高,复发率低,三叉神经功能可得到有效保护,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较多治疗方法中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三叉神经感觉根梳理术和半月节射频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揭示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37例没有明显血管压迫的且行颅内段三叉神经感觉根梳理术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梳理术组)和37例行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术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射频术组)进行3年随访,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治疗有效率、复发率和颜面部麻木发生率。结果 梳理术组和射频术组术后3年有效率分别为78.4%(29/37)和73.0%(27/37),术后3年复发率分别是21.6%(8/37)和27.0%(10/37),术后颜面部麻木发生率分别为91.9%(34/37)和100%(37/37),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三叉神经感觉根梳理术和半月节射频术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较为理想的手段,考虑到开颅手术的风险,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术可能更合适于治疗没有明显血管压迫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DSA透视下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28例患者均在DSA透视下,采用前入路穿刺方法对三叉神经痛病变支行射频热凝治疗,观察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 28例患者术后有效率达到96.4%(27/28),术后随访6~36个月,1例无效,1例复发,复发率为3.6%.除出现恶心、呕吐、角膜炎、面部麻木及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疗效。方法 :对 3 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实施头戴面罩 ,单次、非共面、多角度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靶点数 2个 ,准直器 5mm ,边周剂量 60~ 75Gy ,参考剂量曲线 85 %~ 90 %。结果 :随访 1个月~ 2 2个月 ,12~ 2 4h症状减轻或缓解者 6例 ,1~ 3个月显效者 2 0例 ,4例效果不明显 ,有效率达 86 7%。 1例出现患侧面部麻木 ,1例首次治疗效果不佳 ,再次调整剂量后效果显著。结论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三叉神经痛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1年6月应用MVD治疗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43例(面肌痉挛21例,三叉神经痛20例,舌咽神经痛2例)的临床资料,对其治疗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20例三叉神经痛及2例舌咽神经痛患者术后疼痛立即消失,21例面肌痉挛患者中19例术后痉挛立即消失,2例术后3 d痉挛消失.未见听力下降、面瘫、眩晕、血肿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术后随访2~24个月,43例患者均无复发.结论 MVD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及舌咽神经痛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是目前治疗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近、中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3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1例)及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机引导下射频热凝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或封闭方法治疗,分别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并对治疗组中期疗效进行随访。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8%,优良率61.3%,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5.6%、优良率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1、7.01,P0.01),治疗组术后中期的临床疗效随访,总有效率仍为96.8%,2例复发,占6.5%,经第2次射频热凝术治疗完全止痛。结论 DSA机引导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穿刺成功率高,近、中期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杨敏  蒋永明 《西部医学》2010,22(8):1538-1539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围手术期的护理与疗效的关系。方法术前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术后重视病情观察和并发症的处理。结果 64例(88%)患者术后疼痛立即消失;6例(8.3%)患者症状明显缓解;2例无效、无死亡,随访一年有1例复发。结论优质的护理可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早期发现并发症及时防范处理至关重要,是提高疗效的关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