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手部多功能电动牵引支具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手部多功能电动牵引支具由机械和电子两部分构成。它具有多功能、多用途、多项调节等特点,可作为固定器、牵引器和练功器使用,治疗手部的关节骨折脱位、关节挛缩和肌腱粘连等疾病。天津医院及大连210医院从1992年1月~1993年11月应用于关节松解术后15例21指,结果优17指,良4指;手指鞘内屈肌腱缝合及游离肌腱移植术后6例,优2例,良4例;屈肌腱松解术后3例,均为优;近侧指骨或中节指骨基底骨折、脱位4例5指,优4指,良1指。总共应用的35指中,优26指,良9指。由于此支具以电机为动力持续被动活动,活动速度缓慢、均匀,并有一定的牵引力,因此患者基本上无痛苦。对于屈肌腱粘连合并关节挛缩的病例可以一期手术解决。静止期可将患指固定在生理位,避免了各种弹性支具所易产生的关节囊挛缩的后遗症。 相似文献
2.
3.
4.
叶惠萍王应琼高峻青张家盛付记乐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2018,(5):269-271
目的探索微型支架联合手部多功能支具防治虎口挛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10月急诊手部虎口损伤患者42例,按治疗方式随机分成4组:支架+支具治疗组、支架治疗组、支具治疗组、常规治疗组。各组治疗后随访16周,观察并记录患者虎口宽度及虎口角数据,通过统计学分析对比各方案的优越性。结果①支架+支具治疗组、支架治疗组、支具治疗组、常规治疗组术后16周虎口宽度分别增大(24.1±5.8)mm、(9.6±4.6)mm、(15.8±1.9)mm、(4.0±5.4)mm,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支架+支具治疗组、支架治疗组、支具治疗组、常规治疗组术后16周虎口角分别增大(23.5±6.1)°、(9.6±4.6)°、(15.7±1.9)°、(3.9±5.4)°,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除1例支架针孔感染,经换药后治愈,其他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微型支架联合手部多功能支具应用于防治虎口挛缩治疗,能有效增大虎口宽度及虎口角,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手的掌、指骨骨折,因外固定位置不当或伤后功能锻炼不及时、不充分而造成关节囊粘连、侧副韧带挛缩以及屈指肌腱断裂吻合术后或肌腱移植术后的肌腱粘连,均可造成手指屈伸活动受限,影响手的功能。早期保护性被动活动的临床应用,屈指肌腱伤后的修复疗效可获得很大提高[1 ] 。笔者设计了一种手部多功能电动牵引支具(HETB) [2 ] ,并应用于临床,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应用HETB者设为试验组(Ⅰ) ,未应用HETB者设为对照组(Ⅱ) ;每组又分为A、B、C、D组。A组为关节松解组;B组为Ⅱ区屈肌腱断裂吻合组;C组为陈旧性鞘内屈肌腱… 相似文献
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6):520-524
[目的]观察智能化手部背伸牵引支具在手掌皮肤撕脱伤康复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月于佛山市中医院行手掌皮肤撕脱伤修复的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45例,术后3周采用智能化手部背伸牵引支具牵引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45例,术后3周采用手部背伸牵引支具牵引结合常规康复治疗。支具康复治疗前后进行明尼苏达手灵巧度测试(MMDT)、普渡钉板测验(PPBT)及Carroll上肢功能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康复干预前MMDT、PPBT及Carroll上肢功能评定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康复干预后两组患者MMDT、PPBT及Carroll上肢功能评定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干预后,试验组的MMDT、PPBT和Carroll上肢功能评定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智能化手部背伸支具牵引可促进手掌皮肤撕脱伤术后手部功能恢复,是手部功能支具在人工智能加互联网应用上的一个尝试。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先天性多发手部关节挛缩的分类方式及支具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共诊治80例先天性多发手部关节挛缩患者,将患者按不同病理解剖特点分为6类,并且按照不同的分类情况进行相应的支具治疗。平均2个月随访一次,评估治疗后患指的主、被动屈伸关节活动度。结果 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时间12~24个月。患指治疗效果评价总体优良率达86.3%。结论 根据所分类的方法对不同类型的患者采取支具辅助治疗,能够使先天性多发手部关节挛缩患者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9.
热塑支具在矫形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热塑支具在矫形外科的应用山东泰安88医院(271000)衷鸿宾,宁志杰,叶连生热塑支具亦称矫形器(Orthosis),是现代矫形外科的一项先进技术,国外70年代即广泛用于脊柱四肢的外固定及矫形治疗,我国于1987年引进该技术,现正在北京、上海等有条件... 相似文献
10.
掌指骨骨折为手外科常见的疾病,对其处理困难、治疗方法各异[1,2].笔者回顾性总结自2005年1月~2010年12月,仅给予手法复位外固定支具配合指甲牵引或外固定支具配合指甲持续牵引复位固定治疗(开放性骨折先清创缝合)的62例78处掌指骨粉碎性骨折,术后骨折均愈合,功能恢复良好.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共62例78处掌指骨粉碎性骨折,男39例51处,女23例27处;年龄23~51岁,平均37.9岁.其中指骨骨折47处,掌骨骨折31处;闭合性骨折23处,开放性骨折55处;均为碾压致伤.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小儿外科较常见的一种先天性疾病 ,常采用全麻下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 ,其治疗过程复杂 ,病人需住院 2~ 3次 ,费用高。 1 998年 1 2月我院自行研制的新型调节式外固定支具 (简称支具 ,专利号 :ZL982 2 1 871 .0 ) ,克服了以上缺点 ,病人就诊后不需住院、手术 ,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1 材料与制作采用 4mm厚高分子聚乙烯材料 ;取患儿腰围(45cm)、大腿及小腿周径的最大值 (32、 1 9cm)及最小值 (2 5、 1 5cm)、蛙式位双膝关节顶点的横距(46cm)为制作参数 ,通过烘箱加热、塑形 ,内部用 3mm厚硬质海绵做内衬 ,制成适应不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根据Ilizarov牵拉成骨的理论,采用颅盆牵引与支具外固定交替进行的方法,治疗15岁之前正在发育期间的先天型脊柱侧弯25例,企图用不开刀治疗脊柱侧弯的方法,达到矫正先天性脊柱畸形的目的.[方法]采用自制轻便颅盆环牵引装置(包括颅环、盆环、4根立柱和头钉、盆针总重量只有1 kg).颅环与盆环之间用4根立柱作支撑,采用逐日升高的方法,使脊柱逐渐伸直延长,对弯曲畸形的脊柱产生三维矫正的作用.利用躯干部慢性牵拉的过程中产生成骨增长的自家矫正作用,使弯曲的脊柱逐渐伸直延长,借助支具外固定维持和延长成骨过程.颅盆牵引8~10周,更换支具外固定8~10周,反复交替进行,一般经过2~3次轮转即可达到矫正畸形的目的.[结果]本组25例患者采用此方法治疗,经过70~120 d的牵拉过程,使脊柱畸形产生自家矫正功能,楔形的椎体向着方形过渡,弯曲的脊柱逐渐伸直,旋转的椎体也有所恢复,达到三维矫正的效果.对年龄较大、弯度较大,一个疗程未能达到目的患者,还可反复进行,一般不超过3个疗程,即可达到治疗目的.[结论]如果病例选择适当,年龄尽量小,进行早期的牵拉成骨治疗,将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确实避免了将来再做脊柱侧弯大手术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评估尺动脉腕上支皮瓣在急诊状态下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2009年9月至2013年6月,应用尺动脉腕上支皮瓣在急诊状态下修复手背、手掌及腕部的组织缺损创面20例,其中男16例,女4例;年龄19~52岁,平均28.5岁。受伤类型:机器绞伤11例,车祸5例,重物砸伤4例。结果术后19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边缘坏死。经3~12个月随访,皮瓣外形满意,血运良好,对供区的功能影响很小。结论应用尺动脉腕上支皮瓣在急诊状态下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不需要牺牲主要血管,安全可靠,可以降低住院时间及费用,使患者早日回归生活和工作,是一种较理想的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Milwaukee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分析与应用体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估Milwaukee支具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4例AIS患者接受支具规范治疗与非规范治疗平均随访21个月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规范治疗组免于手术率及治疗有效率与非规范组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Milwaukee支具能有效地控制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畸形的进展,应提倡早期规范化治疗,切忌非规范使用,昼量避免过早施行终末期手术。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早期清创、修复手部热压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分析37例不同程度手部热压伤患的病损特点并行临床分度,以便准确诊治、判断预后;全部病例采用早期手术治疗,轻度热压伤早期行切痂全厚或中厚皮片修复;中度和重度热压伤早期彻底清创,保留间生态组织,应用血循环丰富的组织瓣修复创面。结果:36例创面一期愈合,手功能和外形恢复满意;1例创面二期愈合,手功能恢复差。结论:手部热压伤应早期手术清创,据病损程度选择治疗方法及时修复组织缺损,可最大限度地恢复手功能和外形,减少致残率,缩短疗程,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