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联合面神经阻滞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选择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100例,采用星状神经节、面神经联合阻滞,同时配合药物口服治疗。根据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综合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的症状、体征有较明显的改善,其中痊愈96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100%。结论以星状神经节、面神经联合阻滞配合口服药物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可缩短病程,加快康复。  相似文献   

2.
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索冬卫  陈炅 《中原医刊》2005,32(16):24-24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55例颈性眩晕患者分为两组,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治疗组35例,非星状神经节阻滞术对照组20例,观察两组治疗结果。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临床症状改善及椎动脉血流速度改善方面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
星状神经节阻滞用于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确诊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病人早期应用利多卡因、维生素B1、维生素B12、地塞米松进行每天一次的星状神经节阻滞,7次阻滞后停用地塞米松继续进行阻滞治疗。结果全部病例达到治愈标准。结论星状神经节盟滞用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效果确切,开始治疗的时间早可以缩短治疗进程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星状神经节的解剖学特征,为临床星状神经节阻滞和开胸术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在21具标本上,观测了42侧星状神经节的形态、位置、大小及与周围诸结构的毗邻关系。结果:星状神经节的主要形态为星形,多位于第7颈椎横突至第1肋骨颈高度。节周围毗邻较多重要结构,其中与椎动脉最为紧密。从颈前皮肤至星状神经节的垂直距离为(35.6±3.9)mm。结论:本研究为临床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术、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了可靠的解剖学数据。依据解剖学数据可确定星状神经节阻滞术节的体表投影、穿刺点及用药量。在开胸术中,第2肋骨上缘水平可能损伤交感神经但一般不会伤及星状神经节。  相似文献   

5.
随着临床疼痛治疗的开展,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的范围不断拓宽。我院于1995年12月-2000年12月用星状神经节阻滞的方法治疗面神经麻痹18例,临床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位硬膜外神经阻滞联合星状神经节照射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面神经麻痹的34例病例进行疗效分析。结果:34例病人中,经一个疗程治愈的患者32例,占治疗总数的94.1%,显效患者2例,占治疗总数的5.9%。结论:本组34例面神经麻痹患者,经过高位硬膜外神经阻滞联合星状神经节照射治疗,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颈2椎旁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颖  秦树国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11):1302-1304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颈2椎旁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C2横突阻滞组(A组)和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外周神经阻滞组(B组),每组28例。治疗3周后采用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表评估疼痛程度来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疼痛评估指数(pain rating index,PRI)、疼痛强度指数(present pain index,PPI)、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均降低(P〈0.05)。治疗后,A组PRI、PPI、VAS评分均较B组为低,治愈率较B组为高(P〈0.05)。结论: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颈2横突及后支阻滞及联合外周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均有疗效,但前者疗效明显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置管持续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对断指再植术后指体成活率、血管危象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60例急诊手外科拟行断指再植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采取患侧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术后在超声引导下于患侧C6横突水平颈长肌表面穿刺置管,外接电子输注泵(0.2%盐酸罗哌卡因150 mL,负荷量3 mL,背景输注量2 mL/h)行连续星状神经节阻滞,持续72 h。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4、48、72 h患侧桡动脉血流灌注指数(perfusion index,PI)、前臂掌心温度、血管危象的发生率、疼痛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术后1、24、48、72 h患侧桡动脉血流PI高于对照组和健侧(P < 0.05),掌心温度高于对照组和健侧(P < 0.05);观察组再植指成活率100%,高于对照组86.6%的成活率(P < 0.05);术后24 h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断指再植术后72 h内行持续SGB可通过阻断颈胸交感神经节,有效提高患指PI和掌心温度,预防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提高指体成活率。  相似文献   

9.
马彩云  孙西霞 《中外医疗》2010,29(13):90-91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颈1、颈2脊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158例患者采用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颈1、颈2脊神经节阻滞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3、6个月行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治疗前后1周、1、3、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达97.5%。结论颈源性头痛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颈1、颈2脊神经节阻滞较单用脊神经节阻滞效果佳、安全、疗效持久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周围自控持续输注在高龄患者下肢手术术后镇痛的应用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64例行胫、腓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字评分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盲法股神经阻滞加股神经周围置管自控持续输注进行术后镇痛,实验组患者实施超声引导股神经阻滞加股神经周围置管自控持续输注进行术后镇痛。结果实验组术后所消耗的局麻药物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胫、腓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高龄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周围置管自控持续输注镇痛,可明显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用量,并起到较好的镇痛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针灸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对36例周围性面瘫采用患侧星状神经节注射1%利多卡因10ml、维生素B6 50 mg和维生素B12 500μg混合液,并配合针刺地仓、颊车、四白、颧髎、阳白、鱼腰、太阳、下关、牵正、翳风、风池、合谷等穴位,下关、翳风两处加用艾条温针灸。每日一次,10次为1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痊愈33例(91.7%),好转3例(8.3%),总有效率100%。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与针灸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枕大神经阻滞并针刀松解加C2横突注射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颈源性头痛患者6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A、B两组,B组患者采用枕大神经阻滞并针刀松解加C2横突注射.A组患者另加星状神经节阻滞.记录疗程后各时点VAS评分,并于12个月时评定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A组患者优良率86.7%(26/30例)高于B组63.3%(19/30例)(P<0.05).结论 星状神经节与枕大神经阻滞并针刀松解加C2横突注射治疗颈源性头痛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面神经炎临床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门诊123例面神经炎急性期患者随机分成3组。Ⅰ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Ⅱ组单纯予以星状神经节阻滞,Ⅲ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星状神经节阻滞。观察3组患者在治疗15、30、60 d后的有效率、治愈率,以面瘫综合评分法评估疗效。结果治疗60 d后3组患者的有效率均为100%,常规药物治疗组(Ⅰ组)的治愈率为76.9%(30/39例),单纯星状神经节阻滞组(Ⅱ组)的治愈率为90.9% (30/33例),常规药物治疗+星状神经节阻滞组(Ⅲ组)的治愈率为100%(51/51例)。Ⅲ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Ⅰ组。结论常规药物治疗+星状神经节阻滞综合治疗能提高急性面神经炎的治愈率、并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滞针牵拉疗法在顽固性面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7月西安市阎良区中医医院收治的68例顽固性面瘫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滞针牵拉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H-B)分级、H-B积分、面部残疾指数(FDI)量表积分、面神经电图评价及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H-B分级与积分、FDI量表积分、眼轮与口轮匝肌波幅等观察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4.12%),显著优于对照组(80.43%,P<0.05)。结论 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滞针牵拉疗法具有显著加速顽固性面瘫患者的面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治愈率,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依从性等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枝川注射法治疗拉姆齐&#183;亨特综合征(Ramsay Hunt syndrome,RHS)的疗效.方法拉姆齐&#183;亨特综合征患者12例,以星状神经节阻滞和枝川注射法治疗,辅以抗病毒药、营养神经药和对症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后7d、15 d、1个月时VAS评分及治疗后1、3个月时面瘫和听力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后各测量时点VAS均下降(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各评估时点面肌、听力恢复情况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枝川注射治疗拉姆齐&#183;亨特综合征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颈神经根阻滞(CRB)及星状神经节阻滞(SGB)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疼痛科确诊的60例头颈部及上肢PH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超声引导下SGB联合药物治疗;实验组:超声引导下CRB及SGB联合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l周、4周、3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睡眠自评量表(SRS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神经阻滞治疗的安全性。结果 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的VAS、SRSS、SDS评分有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的VAS、SRSS、SDS评分有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VAS、SRSS、SDS评分较低;治疗前后两组的VAS、SRSS、SDS评分变化趋势有差异(P?<0.05)。两组患者只有声音嘶哑、轻度头晕的并发症出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CRB及SGB联合药物可有效治疗PHN,是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交感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常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组,各组30例。结果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3.3%(19/30例),常规治疗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有效率为93.3%(28/30例)。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用于治疗交感型颈椎病可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星状神经节阻滞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星状神经节阻滞(SGB)能使机体的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等保持稳定的功能,星状神经节阻滞现已广泛用于疼痛性及非疼痛性疾病的治疗。在治疗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失眠、难治性眩晕、神经源性头痛、青少年枕项线综合征、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颈源性头痛、椎动脉型颈椎病、急性冠脉综合征等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儿童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诊断明确的周围性面瘫患儿60例,星状神经节阻滞全部采用气管旁入路,注入1%利多卡因4ml,维生素B12 500μg,治疗5次为1疗程,隔日1次,不超过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半个月进行疗效判定,作为最终结果。结果全部60例患者,治愈54例,治愈率90%,星状神经节阻滞的疗效受病程影响较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曾使用何种治疗方法无关(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是治疗小儿面瘫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廖义清  杨政雄 《吉林医学》2013,34(21):4212-4213
目的:对颈源性头痛的病患使用星状神经节阻滞合改良颈部椎旁神经阻滞进行治疗,以探求有效的治疗方式,减少患者的疼痛。方法:选择颈源性头痛患者108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研究组使用星状神经节阻滞和改良颈部椎旁神经阻滞进行治疗;对照组仅使用改良颈部椎旁神经阻滞进行治疗。以治疗前、后头痛程度、颈椎活动度对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的头痛程度都有减轻,但研究组更轻;同时两组治疗后的颈椎活动度也有好转,但研究组情况更佳。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合改良颈部椎旁神经阻滞对颈源性头痛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大力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