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预检分诊患者中的效果及满意度。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200例门诊预检分诊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护理前后不良情绪评分值、护理满意度、预检分诊时间、患者等待时间。结果:实验组不良情绪评分值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预检分诊时间、患者等待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诊预检分诊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效果确切,可缓解患者不良情绪,缩短分诊时间和等候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于萍 《智慧健康》2022,(32):226-229
目的观察在门诊分诊中开展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11月-2020年5月在本院门诊就诊患者128例纳入本次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门诊分诊护理,研究组在常规门诊分诊护理的基础上开展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质量、患者心理状态、护理纠纷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分诊环境、分诊就诊时间、服务态度、分诊准确情况等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下降,且研究组较低(P<0.05)。研究组护理纠纷发生率(1.56%)较对照组(14.06%)低(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6.88%)较对照组(82.81%)高(P<0.05)。结论在门诊分诊中开展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患者认可护理服务,优势显著,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秋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8):163-163,165
目的:研究分析完善基础护理服务对提高优质护理质量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门诊接受输液治疗的96例患者,将以上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平分为常规组(48例,治疗过程行常规优质护理)与提高组(48例,完善基础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以及对优质护理的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后可知,提高组患者护理质量各指标评分均优于常规组,同时护理后满意度也高于常规组,以上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完善基础护理服务,能够进一步提高优质护理中各项指标的质量,并且能使接受该护理的患者更加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质护理对门诊分诊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在门诊就诊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调查对象,其中观察组25例,对照组25例;观察组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为15-73岁,平均年龄为(60.5±5.3)岁;对照组中男16例,女9例,年龄为16-70岁,平均年龄为(62.3±4.9)岁。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饮食护理、病房护理、用药指导等方面。观察组实行优质护理。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发现,观察组满意15例,满意率为60%,较满意为9例,较满意率为36%,不满意为1例,不满意率4%;对照组满意10例,满意为40%,较满意为8例,较满意率为32%,不满意为7例,不满意率28%;观察组的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结论:对患者实行优质护理,减少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有效的达到治疗效果,患者病情恢复效果明显,更加能促进患者后期身心健康发展,应推荐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李淑容 《现代养生》2014,(4):214-214
目的:探讨妇科门诊优质护理服务的措施。方法:将我院妇产科门诊2013年1至12月收治的1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0例(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和对照组600例(给予常规护理),对两组病人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结果: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观察组很满意患者为480例(80.0%)、满意患者为100例(16.7%),对照组很满意患者为250例(41.7%)、满意患者为160例(26.7%),即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妇产科门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提升服务质量,确保医、护、患之间的和谐,保证较高的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输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门诊输液患者116例随机分两组。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优质护理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输液护理满意度;输液依从性、对输液知识的认知度、输液时SAS评分。结果:优质护理组患者输液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优质护理组输液依从性、对输液知识的认知度、输液时SAS评分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输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患者对输液知识的认知度和输液依从性,减轻患者焦虑情绪,提高其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门诊预检分诊行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对分诊准确率与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6月本门诊预检分诊的患者100例纳为本次参研的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前者行常规护理措施;后者行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护理后对两组分诊准确率与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组门诊预检分诊的准确率高于常规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常规组护理满意度低于研究组,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结论:门诊预检分诊护理中采取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干预措施的效果确切,不仅能提高分诊的准确率,还可使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门诊耳鼻喉科内镜检查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通过对2011年1月-2011年12月共522例(对照组)耳鼻喉科内镜检查患者的不良心理原因的调查、分析后,从2012年6月在门诊耳鼻喉科实施了优质护理。对2012年6月-2013年6月的522例(优护组)耳鼻喉科内镜检查患者的不良心理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对照,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对医护人员满意度和医护人员自身满意度。结果门诊耳鼻喉科内镜检查患者的心理状态明显好转,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提高,医护人员自身满意度提高,两组比较,优护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对医院服务需求不断提高,随着优质护理的开展,护理内涵的提升,医院应重视患者就诊时优质服务,以提高患者就诊检查时的满意度,对门诊耳鼻喉科诊疗、检查、护理工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梁秋 《现代保健》2012,(30):52-53
目的:观察护士对急腹症患者的预检分诊及护理水平,并评价患者的满意程度。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1年5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急腹症患者500例,按就诊时间将患者分为培训前分诊护理组和培训后分诊护理组,培训前分诊护理组250例,然后对门诊护士进行2个月规范的门诊急腹症的预检分诊及护理,并将培训后接诊的250例患者设为培训后分诊护理组,观察培训前后门诊护士对急腹症患者的预检分诊及护理情况,检验分诊的失误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培训前的护士分诊及护理失误20例,失误率为8.00%,患者满意度为80.21%;培训后的护士分诊及护理失误10例,失误率为4.00%,患者满意度为99.52%。培训后的护士分诊及护理水平、患者的满意程度均明显优于培训前的护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训后的护士分诊及护理水平明显优于培训前的护士,提高急诊护士的专业理论知识,能有效提高护士的分诊及护理水平,降低急腹症的误诊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门诊输液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意义。方法:随机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门诊输液室患者480例,将优质护理服务开展前的22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开展之后的251例患者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随着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全面开展,本次研究的480例患者中,观察组满意度达99.60%,而对照组满意度为76.86%,观察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门诊输液室的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实施,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促进护患关系明显改善,大幅度提升患者满意度。因此,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输液室中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特需病房脑梗死患者的人文护理需求,对实施全面人文关怀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内科特需病房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服务的脑梗死患者16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2018年1-12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内科特需病房实施常规护理服务的脑梗死患者16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肢体运动能力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进行评估;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采用Barthel指数进行评估;根据护理服务满意度问卷量表调查两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满意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8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实施人文关怀护理不仅可以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能力,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率,提升临床护理质量,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安全管理在提升儿科门诊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入选对象为2017年1月-2018年2月该院收治的102例患儿,根据护理管理方法不同,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对护理工作进行安全管理。结果观察组患儿家长对儿科门诊护理的态度、职业素养、健康知识宣教和护理操作规范度的评分分别为(8.29±0.58)分、(8.51±0.47)分、(8.71±0.6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2±0.37)分、(7.01±0.29)分、(6.74±0.50)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6名患儿家长对护理非常满意,13名基本满意,仅有2名不满意,总满意度为96.08%;对照组28名患儿家长对护理非常满意,13名基本满意,有10名不满意,总满意率80.39%;观察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门诊护理中开展安全管理,能够有效的提高儿科门诊护理质量,增加患儿及家长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在骨科病房的构建与实施并观察其对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科住院患者160例为观察组,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科住院患者18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投诉率,以及对本科两种护理模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投诉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本科人文关怀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对常规护理方式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病房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服务模式可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且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投诉率,显著提升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该院门诊患者满意度评价现状,找到影响患者满意度的关键因素,进而发现医疗服务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为下一步改善医疗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8年11—12月门诊219名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描述统计和多元线性回归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满意度平均为(88.72±15.63)%;挂号人员服务态度和取药等候时间是患者最为关注、满意度低的两个维度。结论:医院要依托信息技术,优化诊疗流程,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三级医院门诊服务患者满意度,为制定对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对山东、河北、河南3省50家三级医院门诊就诊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医疗技术高超、医疗设备佳是患者选择医院的重要影响因素。就医过程中,对各楼层指示牌及看板不满意比例最高(33。9%);等候挂号、划价时间满意度最低(29.9%),其次为医师看病时间(26.7%);医疗过程整体满意度较高,均在60%以上;“抱怨时立即得到适当处理”满意度最低,提示医患沟通不到位;超过50%的患者对服务流程均不满意,亟待改进。结论三级医院应改善门诊环境,方便患者就诊;简化服务手续,优化就诊流程,缩短等候时间;完善医患沟通体系,强化医护人员服务意识;优化科室布局,全面提升科室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在门诊护士管理中采取人性化管理理念引导模式对提升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正面影响和推广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的门诊没有出现职位变动的护士50例,将2018年1-12月未实施人性化管理为对照组,2019年1-12月实施人性化管理为管理组,对人性化管理前后门诊护士护理情况进行比较并归纳该管理措施的效果。结果相对于普通管理模式,人性化管理后门诊护士积极性、护理质量及对工作满意度评价等均有提升,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人性化管理措施让护士工作得到妥善安排,充分调动发挥其工作积极性,提高对患者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王丽娟  郑晓燕 《现代保健》2010,(17):110-112
目的 了解新医疗改革形式下门诊患者对笔者所在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分析影响因素并探讨正确处理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对策,为改善笔者所在医院护理服务质量及提高护理管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于2009年7月~2009年12月采用笔者所在医院护理部自行设计的门诊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随机抽取1500位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付费方式、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的患者对就医期间护理服务总体评价具有显著性差异.各项护理服务项目中满意度最高的是服务态度,满意度最低的是就诊环境.结论 良好的护理质量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康复,融洽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沟通技巧在产科门诊分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期间收入该院治疗的98名待产妇,均分为对照组(n=49)、观察组(n=49),对照组实施常规门诊分诊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沟通技巧,对比两组护理效果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实施管理前,两组护理质量、服务态度、沟通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85.74±7.87)分、服务态度(86.58±7.89)分、沟通能力(87.9±7.96)分,均好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76.58±8.58)分、服务态度(75.87±8.47)分、沟通能力(76.81±8.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护理纠纷事件、漏诊事件、误诊事件的总发生几率为2.04%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纠纷事件、漏诊事件、误诊事件的总发生几率1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沟通技巧的实施,可提高产科门诊分诊质量,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对普外科门诊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2月的240例普外门诊的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并依照患者入院时间顺序进行平均分组,将2017年1-12月的普外门诊患者应用常规护理管理方式管理,将其纳入对照组研究范围,将2018年1-12月的普外门诊患者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方式管理,将其纳入实验组研究范围,对比分析管理干预效果。结果经研究,实验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概率(0.83%)及患者投诉率(1.67%)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方式对普外科门诊患者病症进行干预,有利于降低门诊风险事件发生概率,提升患者的满意程度,降低护患纠纷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20.
门诊患者护理服务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门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需求。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通过随机抽样法对门诊患者进行护理服务需求调查。结果患者对门诊护理工作整体服务满意度较高,为94.52%;门诊护理工作有待提高的方面主要有护士在解释、回答问题时的耐心和护士服务的主动性。在患者的就诊需求中,66.61%的患者希望在就诊过程中能得到及时、周到的导医服务;其次为护士对患者的尊重,占66.25%;60.25%的患者希望在接受诊疗时有独立的就诊空间。患者最不满意的因素为等候时间过长。结论患者的护理需求是多方面的。只有针对患者需求,及时调整护理服务内容,积极改善就诊流程和就医环境,才能提高患者满意度,进而提升门诊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