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识别和分析造船厂舾装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找出其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相结合的方法,明确造船厂舾装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结果该造船厂舾装作业场所主要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苯系物、氮氧化物、噪声、高温和工频电场等。其中电焊烟尘、其他粉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检测超标率分别为22%、28%和42%,噪声检测超标率为70%,高温检测超标率高达100.0%,苯系物、氮氧化物和工频电场检测结果均未超出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舾装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为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噪声和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应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减少和控制职业病危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焦作市某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汽车维修(机修车间、钣金车间、喷漆车间)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分析并提出相关职业病防护建议。方法 2021年11月,通过职业卫生调查焦作市某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维修过程中使用的原辅料的成分及用量,结合维修工艺,识别该企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并进行检测,分析职业病防护措施。结果 该企业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20人,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电焊烟尘、砂轮磨尘、滑石粉尘、油漆粉尘、二甲苯、乙酸丁酯、苯乙烯、溶剂汽油、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锰及其化合物、噪声、紫外辐射、丁醇、异丙醇、戊烷、正己烷、正庚烷、甲醇和二氯甲烷等。该企业产生粉尘的车间主要为钣金车间、喷漆车间,本次共检测4个操作位,均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的要求。产生化学毒物的车间为钣金车间、机修车间、喷漆车间,本次共检测8个操作位,结果均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的要求。该企业工作场所钣金车间钣金岗位LEX,8 h为82.1 d B(A),洗车岗位L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佳木斯市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维修车间职业病危害现状,为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现场调查和职业卫生学调查,了解该公司在汽车维修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对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分析和讨论。结果该维修车间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电焊烟尘、砂轮磨尘、一氧化碳、臭氧、一氧化氮、二氧化氮、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甲醛、溶剂汽油和噪声。检测结果显示,喷漆单元的二甲苯浓度超过国家标准,其他各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均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结论在维持现有职业卫生防护措施的基础上,对通风排毒设施应加以改进,争取将职业病危害的风险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某船舶锚链制造企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接触水平、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的效果,提出对策与建议,为政府职业卫生监管及企业职业病防治的日常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收集相关资料、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及检查表法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电焊烟尘、砂轮磨尘、其他粉尘、锰及其化合物、氮氧化物、臭氧、煤焦油沥青挥发物、噪声、高温、紫外辐射等,其中编链闪焊电焊烟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5.58 mg/m~3超过PC-TWA限值,编链工段各岗位噪声L_(EX8h),为88.1~89.7 d B(A),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其余各岗位的粉尘浓度、毒物浓度、噪声强度、高温WBGT指数、紫外辐照度均符合职业卫生标准要求;职业健康监护覆盖率偏低,发现疑似职业病2人,职业禁忌证1人。结论该企业属于职业病危害风险较重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效果及措施基本符合职业卫生要求,关键控制点包括编链闪焊粉尘防护、编链工段噪声和高温防护及浸漆操作毒物防护。  相似文献   

5.
某成品油储备库职业病危害分析与防治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评价某成品油储备库运行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确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方法依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对其进行识别、分析。结果该油库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汽油、柴油、油品中含有的苯、甲苯、二甲苯等烃类化合物,噪声、高温、工频电磁场。工作场所中联合泵棚输油泵噪声强度超标,最高为89.3 dB(A);船甲板采样口存在溶剂汽油和苯,短时间检测浓度超标,最大值为2 129 mg/m3(超过限值7.1倍);苯15 m in检测浓度最大值为30.8 mg/m3(超过限值2.1倍);维修工个体接触苯的浓度超过限值1.1倍;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均符合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油库主要职业病危害是汽油、苯、噪声,应从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加强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乡镇中小微企业职业卫生现状。方法对某乡镇612家企业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普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的612家企业均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中小微企业528家,占86.3%,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高温、手传振动、电焊弧光、锰及其化合物、金属粉尘、砂轮磨尘、电焊烟尘、苯、甲苯、二甲苯、甲醛等。在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和人员设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个人防护用品配发和职业健康体检等方面实施率均不超过10%。结论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应加强乡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确保各项措施有效实施,保障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河南省某SF_6封闭式组合电器(GIS)制造企业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和浓强度水平,为企业开展职业卫生防护和管理提供技术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法、工程分析法、检测检验法等综合评价方法,对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结果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矽尘、铝合金粉尘、砂轮磨尘、电焊烟尘、NO、NO_2、甲苯、二甲苯、噪声、电焊弧光等。大罐间电焊工接触电焊烟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最大浓度为4.62 mg/m~3,喷砂工接触矽尘CTWA最大浓度为3.15 mg/m~3,打磨间打磨工、喷砂工接触噪声8 h等效声级超标,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强度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结论企业作业场所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共计17种,电焊工、喷粉工等部分岗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需加强上述岗位的职业卫生防护。  相似文献   

8.
目的识别、分析某汽车生产车间整体搬迁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并预测其危害程度,指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提出防护对策建议。方法采用检查表分析法和类比法相结合的预评价方法。结果该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电焊烟尘、噪声、高温、焊接弧光、苯、锰及其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类比检测结果提示,接触噪声作业的43个岗位中,13个岗位8 h等效声级超过工作场所噪声职业接触限值,检测岗位超标率为30%。3个岗位接触电焊烟尘的8 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超过接触限值要求。焊接车间2个作业岗位接触一氧化碳的短时间浓度和4个岗位的8 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结论该项目属严重职业病危害项目,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基本可行。  相似文献   

9.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对2017年北京市某桥梁厂职业病危害现状展开调查。结果显示,劳动者接触的其他粉尘、矽尘、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臭氧、电焊弧光、手传振动检测结果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66.7%的岗位噪声声级不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该桥梁厂整体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良好,部分岗位噪声危害控制效果较差,需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10.
某造船厂职业卫生现状调查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某造船厂的职业卫生现状,我们对该厂进行了职业病危害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表明,生产过程中主要存在粉尘(包括电焊烟尘)、毒物、噪声、放射线等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场所空气中电焊尘和锰浓度以及噪声强度超标严重;主要危害表现在电焊工的胸片异常(胸片异常是否确与电焊有关,有待进一步定期高仟伏胸片复查)、电焊工及喷砂工的听力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某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合理可行的防护对策,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检查表法、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对本建设项目进行评价。结果本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有粉尘(炉渣尘、石灰石粉尘、金属粉尘、电焊烟尘)、铅烟、二氧化硒、铋及其化合物、氢氧化钠、盐酸、氯化物(氯气、氯化钠、氯化铵)、硫化物(二氧化硫、硫化钠、硫酸钠)、氨、铜及其化合物、砷及其化合物、镉及其化合物、锌及其化合物、碲及其化合物、锰及其化合物、噪声、高温、工频电场等,根据对该企业的检测结果显示:粉尘、铅烟、二氧化硒、氢氧化钠等检测结果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铅铋生产车间破碎操作工噪声强度测量结果为87.5 d B(A)、顶吹炉巡检工噪声强度测量结果为85.9 d B(A);工频电场测量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接触限值的要求。结论本项目属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采取适当的控制职业病危害的措施后,在职业病危害控制方面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饮料生产过程的职业危害因素,评价所采取的职业危害防护措施的效果,探讨职业危害关键控制点和防护的特殊要求。方法对某饮料厂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采样与实验室检测分析,开展职业健康检查。结果饮料生产过程中产生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有高温、噪声、二氧化锰、电焊烟尘(总尘)、活性炭粉尘(总尘)、次氯酸钙粉尘(总尘)、盐酸、氢氧化钠、丁酮、氨、二氧化碳。各接触或工作岗位空气中总尘、盐酸、氢氧化钠、氨、丁酮、二氧化锰浓度均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中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和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的卫生限值。44个噪声接触岗(区域)中的25个点超过《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卫生限值。No.L6线注入机操作台二氧化碳浓度超过GBZ2-2002中PC-TWA、PC-STEL的卫生限值,No.L4-L5线注入机操作台二氧化碳浓度超过PC-TWA的卫生限值。结论饮料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多,应重视噪声、二氧化碳危害的控制。建议加强培训,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减少职业病危害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深圳市某大型修船厂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情况和作业人员健康检查状况,为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09-2013年连续5年对该造船厂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检测,并结合2012年和2013年工人健康体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该修船厂主要职业有害因素包括:生产性粉尘、锰及化合物、有机溶剂苯系物和噪声。结果显示电焊烟尘和砂轮磨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Mn O2计)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其中超标最严重的是锰及其无机化合物,定点采样检测超标率达67.44%,个体检测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最大值达7.55 mg/m3,远高于国家标准限值(0.15 mg/m3)。噪声作业岗位中70.03%的工人(76/107)每日接触噪声强度超过国家接触限值[85d B(A)]标准。个体采样检测结果中,二甲苯超标率为50%,最高浓度达233mg/m3。健康体检结果显示,2012年血常规异常率高于2013年,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1,P0.01);结论粉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苯系物以及噪声是该造船厂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应加强对这些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控制,重视接触职业危害工人的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14.
王金合  杨金龙  刘涛 《职业与健康》2011,27(17):2011-2013
目的识别、分析某煤矿矿井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提出合理可行的职业病防护对策,为卫生行政部门竣工验收和企业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等职业卫生标准、规范,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对该建设项目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煤尘、矽尘、噪声、手传振动等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采煤工等10个工种接触粉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超过了职业接触限值,11 011采面等13个作业岗位的粉尘浓度不符合超限倍数的要求,采煤工6个工种接触噪声等效声级超过了职业接触限值,岩巷、煤巷掘进工接触手传振动强度均超过了职业接触限值。结论建设项目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措施基本可行,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基本能够控制,但需要加强部分工作场所煤尘和噪声的控制措施,并做好手传振动作业工人的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某板业有限公司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确定,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对未达到职业病危害防护要求的岗位提出职业病控制措施。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验和检查表分析法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化学毒物(甲醛、氨、锰及其化合物、一氧化氮、二氧化氮、臭氧等)、木粉尘、电焊烟尘、噪声、高温、紫外辐射等。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显示,大部分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但有1个作业岗位的木粉尘浓度和2个作业岗位的噪声强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建设项目整体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较好,但个别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特别是防尘设施和职业卫生应急救援预案的完善和执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某管片厂在生产过程中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以保护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方法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进行职业卫生现况调查分析.结果 化学毒物定点采样中有4个电焊岗位的锰及其化合物测定值不符合限值;粉尘定点采样中有4个电焊岗位的电焊烟尘测定值不符合限值;22个噪声测定点中有12个测点超标,超标率为54.55%;职业体检中发现6例噪声作业者高频听阈提高.结论 粉尘、噪声是该厂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应重点控制;该建设项目对职业病危害的控制措施基本可行和有效.  相似文献   

17.
孙振国  刘新荣 《职业与健康》2009,25(24):2800-2802
目的对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新建裂解炉模块制造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控制和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使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达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控制和杜绝职业病的发生。方法通过收集相关资料、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及检查表法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新建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电焊烟尘、砂轮磨尘、氧化铁尘、苯及苯系物、金属镍及其化合物、锰及其化合物、噪声、X射线辐射等,其中氧化铁尘时问加权平均(TWA)浓度达13.4(mg/m^3),超过PC-TWA,其余生产性粉尘浓度、毒物浓度均未超过PC.TWA,各测点噪声强度均未超过85dB(A),无损探伤室X射线防护空气比释动能率均低于2.5(μGy/h);职业健康监护未发现疑似职业病及职业禁忌证者。结论该新建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基本符合职业卫生要求,已基本具备职业卫生方面的工程竣工验收条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某造船改建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为制定职业病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监测及职业健康检查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项目主要存在锰及其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粉尘(电焊烟尘、金属粉尘)、物理因素(噪声、高温、紫外辐射)等。其中锰及其无机化合物、电焊烟尘、噪声存在超标,其余各种有毒物质均符合国家标准限值。结论通过有效的整改措施,把职业病危害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综合评价合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辨识、评价某公司新建造船厂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方法采用以类比法为主,定量分级法、经验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锰及其化合物、苯、噪声等。类比检测结果显示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该项目选址、总体布局基本符合卫生设计要求,该项目拟采取的防毒防尘防噪措施、辅助用室不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结论该项目在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设计上存在严重缺陷,从职业卫生学角度分析该项目是不可行的。需补充防毒防尘防噪措施及应急救援措施、完善辅助用室设计。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识别、分析某铜业公司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程度,进行控制效果评价,从而找出控制关键。方法采用类比法、定量分级法等相结合的方法,依据相关规范、标准进行评价。结果一期建设项目的反射炉、生产车间、鼓风炉等工作场所空气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矽尘、石灰石粉尘、炭黑粉尘、砷及其无机化合物、二氧化硫、氧化锌、铜尘、铜烟、铅尘、铅烟等。二期建设项目的电解车间、净液车间、二段电极脱铜槽等工作场所空气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硫酸及三氧化硫、锑及其化合物、可溶性镍化合物、氯化氢及盐酸、砷化氢等。检测结果表明,除砷化氢、砷及其无机化合物浓度超标外,其余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尚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铜业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比较复杂,其中主要危害因素为砷化氢、砷及无机化合物。由于得到有效控制,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已降低了发生职业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