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648份狂犬病疫苗免疫后血清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狂犬病毒抗体的测定是评价狂犬病疫苗预防狂犬病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江苏省常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市疾控中心 )于 1 997~ 2 0 0 0年采用酶免疫法 (EIA)开展了对我市狂犬病疫苗 (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 )免疫后血清狂犬病毒抗体 (抗 RV)的调查工作。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 :①抽取静脉血 ,分离血清 :暴露者 ,按规定全程免疫 (5针 )狂犬病疫苗 ,免疫后 45天的 1 555份 ;未完成全程免疫 (3~ 4针 ) ,也于末次接种后 45天的 30份 ;第 1次全程免疫失败 ,加强 (1针接种 )免疫后 2 0天的 63份 ;疫苗免疫前的 40份 ,非暴露者的 4…  相似文献   

2.
国产浓缩、精制狂犬病疫苗免疫接种血清学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狂犬病疫苗是目前预防狂犬病唯一有效的生物制剂 ,为评价目前不同狂犬病疫苗的免疫效果 ,我们对 1999年 1~ 11月因犬伤来本站接种不同厂家生产的狂犬病疫苗 (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浓缩狂犬病疫苗、辽宁生物技术公司生产精制狂犬病疫苗各 4个批号 )的本市患者 ,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免疫前、后抗狂犬病抗体血清学观察。1 检测结果犬伤后全接程种狂犬病疫苗并进行免疫前后血清检测者共 6 4 4人 ,免疫后抗狂犬病抗体阳性 6 2 1人 ,阳性率 96 4 3% ,阴性者补种 2针后复检均转阳性 (附表 )。2 讨论本次观察结果 ,精制纯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人抗狂犬病病毒IgG抗体定量测定酶联免疫试验(ELISA)试剂盒Autobio RABV-IgG ELISA、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RFFIT)以及BIO-BAD公司生产的PLATELIA~(TM)RABIESⅡKIT,检测狂犬病疫苗免疫后人血清抗狂犬病病毒IgG抗体水平的差异。方法收集狂犬病疫苗免疫前、免疫后临床血清样本共110份,使用RFFIT确定阳性标本(≥0.5 IU/ml)46份、阴性标本(0.5 IU/ml)64份,分别用Autobio RABV-IgG ELISA及PLATELIATM RABIESⅡKIT同时对人抗狂犬病病毒IgG抗体进行测定,对比3种检测系统对人抗狂犬病病毒IgG抗体检测结果的阴性符合率、阳性符合率及—致性。结果 PLATELIA~(TM)RABIESⅡKIT与RFFIT的符合率为92.7%;Autobio RABV-IgG ELISA与RFFIT的符合率为91.8%,与PLATELIA~(TM)RABIESⅡKIT的符合率为97.3%。结论 3种检测系统之间呈现良好的符合率,Autobio RABV-IgG ELISA可用于人抗狂犬病病毒IgG抗体检测。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狂犬病疫苗预防狂犬病的效果,本站于1996年6月~2000年7月采用酶免疫法(EIA)开展了对我市狂犬病疫苗(地鼠肾细胞灭活苗)免疫后血清狂犬抗体(Anti-RV)的检测工作,检测血清1736份,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血清标本 ①暴露者狂犬病疫苗按规定全程(5针接种)免疫后45d抽取的静脉血1555份。②暴露者狂犬病疫苗未完成全程免疫(3~4针接种)也按全程免疫后45d抽取静脉血30份。③暴露者狂犬病疫苗免疫前血清40份。④正常健康者未接种狂犬病疫苗的血清48份。⑤第1次全程免疫失败,加强  相似文献   

5.
暴露前接种维尔博狂犬病疫苗的免疫原性及安全性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暴露狂犬病病毒后最理想的处置原则是:伤口处理 注射抗狂犬病血清 接种狂犬病疫苗。但面对如此严重的致死性疾病,暴露后接种比暴露前免疫显得被动,因此,采取暴露前免疫既主动,也非常必要。暴露前接种狂犬病疫苗的预防效果国外已有相关报道,我们通过对接触狂犬病病毒有高度风险的人群实施暴露前接种狂犬病疫苗,用小鼠中和试验(MNT)方法测定其血清抗体滴度和观察接种后反应,评估维尔博狂犬病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病疫苗(HDCV)作暴露后预防业经证实非常有效,当与免疫球蛋白联用时尚未有发病的报告。在法国,是以两剂1ml 疫苗以间隔一个月作基础免疫,一年后加强接种一次的推荐程序作暴露前预防,表明能产生良好的抗体应答,但用 HDCV 作暴露前预防后抗狂犬病抗体持久性的报告很少,本文简要地介绍了此程序,接种后5年抗体反应情况的观察结果。  相似文献   

7.
湖南省会同县从1980年开始推广使用5针法狂犬病疫苗(下称狂苗)和抗狂犬病血清(下称血清),1980年至1992年报告狂犬病107例,其中及时联合全程免疫失败2例.1993年至2004年无病例,2004年8月开始推广使用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下称狂免),2006年停止使用血清.  相似文献   

8.
人狂犬病免疫制剂及其使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狂犬病是致死性疾病,预防免疫显得尤为重要。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狂犬病疫苗研制及使用取得了巨大进步,先后经历了神经组织培养疫苗、禽胚疫苗和细胞培养疫苗的发展阶段。抗狂犬病血清及免疫球蛋白不断得到纯化。人暴露前及暴露后正确免疫能明显减少发病。新的免疫制剂和新的免疫程序不断出现,这减少了疫苗使用量,提高了免疫效果,为扩大免疫范围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河南省郑州市狂犬病暴露后人群接种狂犬疫苗的群体免疫效果。方法收集狂犬病暴露人群免疫前和免疫后血清标本,以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RFFIT)检测抗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RVNAs),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RFFIT检测结果及统计学分析显示,2份免疫前血清RVNAs0.5 IU/ml,免疫后血清RVNAs呈阳性;狂犬疫苗免疫前后RVN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009,P=0.000),免疫后血清阳转率在性别和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87,P=0.18和χ~2=2.606,P=0.626);免疫后RVNAs与接种者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29,P=0.026),与接种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197,P=0.185);RVNAs水平与免疫后年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654,P=0.000)。结论河南省郑州市狂犬病暴露后人群狂犬疫苗总体免疫效果良好,免疫前RVNAs0.5 IU/ml的个体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0.
精制与浓缩狂犬病疫苗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人用精制狂犬病疫苗的免疫效果 ,我们于 1999年 10月~ 2 0 0 0年 6月对精制与浓缩狂犬病疫苗免疫效果进行了观察。1 对象与方法 :按随机方法把实验期间到我站就诊的犬咬伤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 15 0例。实验组分别于0、3、7、15、30d接种人用精制狂犬病疫苗 1ml(辽宁生物技术公司生产 ) ;对照组分别于 0、3、7、15、30d接种人用浓缩狂犬病疫苗 2ml (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 )。观察对象于全程免疫后 2 0d采静脉血 1ml,分离血清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做血清抗狂犬病抗体检测 (定性 )。检测试剂为武汉生物制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广西地区狂犬病高发年代后的不同类型疫区中家犬自然感染状况和犬伤者狂犬病疫苗免疫后抗体水平 ,为防制狂犬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广西狂犬病不同疫区进行病原学和免疫血清学的监测比较。结果 健康犬脑狂犬病毒带毒率 ,持续流行疫区 (11.11% )高于休止期老疫区 (5 .0 % )的 1倍以上。对于狂犬疫苗全程免疫后 (45天 )血清抗体阳性率 ,休止期老疫区(92 .3% )高于持续流行疫区 (75 .0 % )和休止期新疫区 (70 .0 %~ 38.5 % )。这些差异可以反映出一定的地区特点。结论 不同类型疫区狂犬病免疫和预防失败可能是疫苗株和地方株之间缺乏交叉反应所致。  相似文献   

12.
ELISA目测法检测狂犬疫苗免疫后抗体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人血清狂犬抗体的方法常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T)和酶联免疫试验(ELISA)。ELISA法具有简单、快捷、敏感、特异和重复性好等优点。1995年1~9月,我们用ELISA目测法检测人抗狂犬病抗体,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狂犬病潜伏期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狂犬病防控策略,延长狂犬病潜伏期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2015年济宁市报告的87例狂犬病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Mann-whitney U检验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及多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研究狂犬病潜伏期的影响因素。【结果】狂犬病潜伏期为3~7 345 d,平均潜伏期为65 d。单因素分析显示,暴露部位、暴露分级、暴露后免疫史、伤人动物种类4个因素对狂犬病潜伏期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 05);多因素分析显示,暴露后免疫史、暴露分级、暴露部位是狂犬病潜伏期的影响因素,暴露后免疫接种者发病风险是未免疫者的17. 48倍,头面部暴露者的发病风险是下肢暴露者的2. 13倍。【结论】暴露后免疫史、暴露分级、暴露部位是狂犬病潜伏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安徽省阜阳市狂犬病疫情持续上升,为此2004年我们采集疑似狂犬10只,记录其发病症状及咬伤人和动物情况,并取犬头送卫生部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基因工程室做狂犬病实验室检测,死犬其余部分焚烧消毒。抗狂犬病毒核蛋白单克隆抗体、HRP标记的抗狂犬病毒核蛋白单克隆抗体由该室制备;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羊抗鼠IgG抗体由该所免疫研究室提供。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和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样品中狂犬病毒。  相似文献   

15.
马绪东 《职业与健康》2004,20(11):168-169
目的分析2例暴露后免疫失败的狂犬病病人发病原因.方法按GBl7014-1997<狂犬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进行.结果 2例狂犬病病人于暴露的接种狂犬病疫苗后的第18天和第17天发病,为短潜伏期发病.结论暴露后未使用抗狂犬病血清(免疫球蛋白)和伤口处理不当是疫苗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狂犬病潜伏期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狂犬病防控策略,延长狂犬病潜伏期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2015年济宁市报告的87例狂犬病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Mann-whitney U检验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及多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研究狂犬病潜伏期的影响因素。结果狂犬病潜伏期为3~7 345 d,平均潜伏期为65 d。单因素分析显示,暴露部位、暴露分级、暴露后免疫史、伤人动物种类4个因素对狂犬病潜伏期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暴露后免疫史、暴露分级、暴露部位是狂犬病潜伏期的影响因素,暴露后免疫接种者发病风险是未免疫者的17.48倍,头面部暴露者的发病风险是下肢暴露者的2.13倍。结论暴露后免疫史、暴露分级、暴露部位是狂犬病潜伏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中国预防控制狂犬病降低发病率的思考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近年来,中国狂犬病发病数急剧上升,从1996年的159例,上升到2006年的3 000多例。为预防控制狂犬病,降低发病率,以下几项措施应加以考虑:(1)对犬应加强管理和大规模免疫,犬用疫苗应改进。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狂犬病专家建议,注射用兽用疫苗应为灭活疫苗。国内应尽快生产安全、有效、价廉的灭活疫苗取代现行的兽用减毒活疫苗,产量应提高以满足大规模犬免疫的需求。(2)暴露前免疫应扩大到狂犬病流行区<15岁儿童。(3)暴露后的疫苗接种率应提高,全程免疫的费用应降低,以便大多数居民能用得起现有的细胞培养疫苗,有效的措施是,采用WHO推荐的皮内多点免疫方案,既能节省相当可观的疫苗用量,又可降低疫苗免疫费用。(4)对免疫失败病例应进行调查,特别是对现有各种疫苗生产用的毒株与目前流行的狂犬病野毒株间的基因和抗原特性的研究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8.
狂犬病一般而言发病潜伏期很短,即使在暴露后马上接种狂犬病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发病的概率仍很高.因此,WHO建议对于以犬为主要传染源的狂犬病疫区人群,应使用人用狂犬病疫苗进行暴露前免疫,并且在1987年推荐了纯化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PVRV)用于暴露前和暴露后接种[1].为评价国产纯化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的暴露前免疫效果,开展此项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9.
用乙型肝炎病毒单克隆抗体(抗-HBsMcAb)与活化琼脂糖(MinileakLow)结合制备亲合层析柱,用于提纯乙型肝炎病毒的表面抗原(HBsAg)。对纯化前后的表面抗原活性用RPHA法进行了检测,提纯后的效价比提纯前提高了20多倍。用免疫电镜(IEM)对提纯物观察可见满视野22mm的小园颗粒。经SDS-PAGE电泳得出一条较清楚的带。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在狂犬病Ⅲ级暴露中使用情况,调查未注射原因,为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调查2014年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初次免疫的狂犬病Ⅲ级暴露者1 738例,了解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注射情况及未注射原因。结果 1 738例中,Ⅲ级暴露者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注射率为41.9%(728/1 738),注射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未成年暴露者注射率为90.2%(397/440),成年暴露者注射率为25.5%(331/1 298)。暴露者是否注射免疫球蛋白取决于对药品作用的重视程度和经济能力。结论应加强对狂犬病暴露者规范化处置宣传教育,建议相关部门适当下调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的价格,以提高注射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