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强  邹先明 《医学文选》1999,18(3):358-358
小儿浅表手术麻醉,通常采用安定——氯胺酮方法(DK)。我们对26例患儿分别采用DK及安定——氯胺酮-异丙酚(DPK)麻醉,以观察其麻醉效应,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26例小儿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2~12岁,体重12~30kg。手术均为浅表手术(斜视矫正术、隐睾手术、疝修补术、唇裂修补术等),术前ASAⅠ~Ⅱ级,随机分为DK组及DPK组,其中DK组14例,DPK组12例。二种方法术前半小时均予002mg/kg阿托品肌注,入室前5mg/kg肌注氯胺酮,小儿安静后入手术室,建立静脉通道…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腹腔腹股沟管内口行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和观察组(经腹腔腹股沟管内口修补术),各49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均经手术治愈.观察组患儿满意度为98.0%,高于对照组的83.7%(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低于对照组的22.4%(P <0.01).结论 经腹腔腹股沟管内口修补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是一种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损伤小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喉罩吸入七氟醚复合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在小儿斜疝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并与传统氯胺酮麻醉进行比较。方法:选择行腹股沟斜疝修补术90例,随机分为氯胺酮组、氯胺酮复合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和喉罩吸入七氟醚复合神经阻滞组,每组30例,记录患儿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疼痛反射消失时间、清醒时间、体动和喉痉挛及术后嗜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七氟醚复合神经阻滞组与采取传统氯胺酮麻醉方法的两组比较:清醒时间明显缩短(P〈0.05),喉痉挛及术中体动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术后嗜睡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而氯胺酮复合神经阻滞组与单纯氯胺酮组比较氯胺酮使用量减少(P〈0.05),但术中喉痉挛及术后嗜睡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喉罩七氟醚吸入复合神经阻滞在小儿斜疝手术的应用中更安全,且能明显缩短清醒时间,减轻术后疼痛,降低喉痉挛及术后嗜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可吸收补片修补术治疗小儿腹股沟巨大性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腹股沟巨大性斜疝患儿随机分成腹腔镜下可吸收补片修补术组(补片组)50例,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组(结扎组)50例,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补片组复发率为2.00%,明显低于结扎组的14.00%(P〈0.05)。结论腹腔镜下可吸收补片修补术治疗小儿腹股沟巨大斜疝在不增加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同时大大降低了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麻醉中的可行性。方法 40例ASAⅠ-Ⅱ级择期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随机分成异丙酚-瑞芬太尼组(RF)和氯胺酮组(K)。RF组以异丙酚和瑞芬太尼诱导和维持麻醉,K组以氯胺酮和丙泊酚诱导和维持麻醉,比较两组诱导前(T1),诱导后(T2),消毒时(T3),切皮后1 min(T4),结扎疝囊时(T5),手术结束时(T6)的心率、血压、脉搏、氧饱和度,并分别记录两组患儿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和出室时间。记录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体动反应、嗜睡、精神症状等发生情况。结果 RF组在T2、T3、T4、T5时心率和血压明显低于K组相应时点(P〈0.05),RF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K组(P〈0.05),RF组患儿手术氯胺酮用量明显低于K组(P〈0.05),RF组患儿苏醒时间和出室时间均明显短于K组(P〈0.05),RF组患儿苏醒期呕吐发生率低于K组(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方法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麻醉效果确切,过程平稳,恢复快速、平稳,不良反应少,适用于小儿麻醉维持,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氯胺酮引起的类过敏反应临床极为少见。我院于1992~1998年行氯胺酮麻醉或氯胺酮辅助麻醉812例,共发生类过敏反应4例,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例1:男,6岁,21kg.因右侧腹股沟斜疝在氯胺酮麻醉下行右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患儿入手术室后予肌注氯胺酮8...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氯胺酮麻醉用于小儿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拟行择期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的小儿患者40例,随机分为静脉全麻组(不插管)(I组,n=20),气管插管全麻组(Ⅱ组,n=20).I组采用异丙酚和氯胺酮全凭静脉麻醉,术中面罩给氧,保持自主呼吸.II组给予咪唑安定、氯胺酮、芬太尼及维库溴铵维持麻醉,气管插管控制呼吸.结果I组麻醉诱导快,术中呼吸循环平稳,麻醉效果满意,术后清醒快;II组诱导及清醒时间长,术后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高.结论异丙酚和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用于腹腔镜下小儿疝修补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异丙酚用于小儿麻醉时对循环和呼吸的影响以及术后恢复情况。方法将85例腹股沟斜疝、鞘膜积液等短小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异丙酚-芬太尼-N2O组(n=30)、硫喷妥钠-安氟醚-N2O组(n=21)和氯胺酮-安氟醚-N2O组(n=34),并对三组的有关数值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异丙酚使HR、BP明显减慢和下降,呼吸暂停发生率56.7%,注药疼痛发生率64%,术后约20min完全清醒,术后复睡和躁动发生率低。结论使用异丙酚比使用硫喷妥钠和氯胺酮恢复快且完全,是小儿短小手术便捷、安全的麻醉药。  相似文献   

9.
林琳 《中原医刊》2011,(22):76-77
目的研究七氟醚和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麻醉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80例ASAI一Ⅱ级年龄在9个月~8岁在全麻下行腹股沟斜疝修补术、阑尾切除术、隐睾下降固定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七氟醚复合氯胺酮组(Ⅰ 组),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组(Ⅱ组),记录入室时(T0)、切皮时(T1)、手术10min时(T2)、术毕时(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术中追加氯胺酮例数,术中SpO2〈95%的次数,苏醒时间及术后PONV的发生次数。结果与Tn相比,Ⅱ组MAP、HR均增高(P〈0.05),而Ⅰ组MAP、HR均无明显变化(P〉0.05),Ⅰ组氯胺酮追加例数,苏醒时间,及SpO2〈95%的发生次数均小于Ⅱ组(P〈0.05),而两组的恶心呕吐发生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七氟醚复合氯胺酮麻醉能为小儿短小手术提供良好的麻醉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氯胺酮、七氟烷复合骶管阻滞麻醉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效果及不良反应,评价七氟烷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小儿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股沟斜疝修补术住院患儿70例,随机分为七氟烷组、氯胺酮组,每组 35例.七氟烷组患儿入室后开放上肢静脉,吸入2% ~5%七氟烷;氯胺酮组肌注氯胺酮5~8 mg/kg,入睡后入室.两组均在ECG、HR、Bp、R、SPO2监测下,行骶管穿刺,注入1%利多卡因和0.125%罗哌卡因0.6~1.2mL/kg.平卧后,七氟烷组吸入维持在1%~ 2%;氯胺酮组采用微量泵持续泵入氯胺酮0.5 mg/kg/h.记录苏醒时间、清醒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 ①氯胺酮组患儿苏醒时间和清醒时间较七氟烷组明显延长(P<0.05).②氯胺酮组患儿恶心、呕吐发生率与七氟烷组没有差异,(P>0.05);躁动发生率氯胺酮组患儿与七氟烷组有差异 (P<0.05).结论 七氟烷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可安全用于小儿全身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1.
周涛  许景伟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3):148-149
目的探讨经腹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治疗体会。方法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采用经腹小切口修补内环术式行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术46例。结果本组平均手术时间23(15~30)min;平均住院时间5d;40例患儿随访,现无一例复发。结论对年龄较小的腹股沟斜疝患儿采用经腹腔内内环口修补的手术方式,不仅方便术者的手术操作、减少后顾之忧,而且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其有住院时间短、费用低、不需特殊手术器械、痛苦小、恢复快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不同年龄段腹股沟斜疝行无张力疝修补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不同年龄腹股沟斜疝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9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根据年龄分成两组:60岁以上和60岁以下组,比较每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在60岁以上组,疝环充填式无张力斜疝修补术在手术时间、平均下床活动时间、疼痛、牵拉不适以及复发等并发症方面优于传统腹股沟斜疝修补术;而在60岁对以下组,并不优于传统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结论 疝的治疗应根据个体化原则进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7例腹股沟斜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9例、对照组58例。观察组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率98.6%(68/69),对照组治愈率94.8%(55/58),治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率、复发率等均少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符合人体生理解剖结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疝修补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与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58例不同年龄组男性腹股沟斜疝患儿和22例正常对照组男性小儿血清HGF、CGRP浓度。结果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血清HGF、CGRP浓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年龄〈1岁组血清HGF、CGRP水平最低(P〈0.05),1岁≤年龄〈3岁组和3岁≤年龄≤6岁组血清HGF、CGRP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HGF、CGRP参与小儿腹股沟斜疝发病过程且二者浓度与年龄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七氟烷、氯胺酮静吸复合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效果及不良反应,评价静吸复合全麻在小儿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股沟斜疝修补术住院患儿120例,随机分为七氟烷组(S组)、七氟烷复合氯胺酮组(KS组)和氯胺酮组(K组),每组40例。患儿入室后开放上肢静脉,S组术中吸入3%-5%七氟烷,维持在1.3~1.5肺泡气最低有效浓度(minimal alveolar concentration,MAC);KS组术中吸入1%~3%七氟烷,维持在0.6—1.0MAC,同时静脉输注0.5mg&#183;kg^-1&#183;h^-1氯胺酮;K组手术开始时静脉注射2mg&#183;kg^-1氯胺酮,术中持续静脉输注0.5mg&#183;kg^-1&#183;h^-1氯胺酮。术中患儿始终保持自主呼吸,常规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苏醒时间、清醒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①与术前相比,KS组患儿围术中呼吸、循环变化不明显(P〉0.05),而S组和K组RR术中较低,HR及MAP较术前高(P〈0.05)。②K组患儿苏醒时间和清醒时间较S组及KS组明显延长(P〈0.05)。③S组及K组患儿呛咳、恶心、呕吐、躁动、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KS组(P〈0.05或P〈0.01)。结论七氟烷复合氯胺酮可安全用于小儿全身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6.
经腹腔修补小儿腹股沟斜疝90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建中  冉启德  吴凯南 《重庆医学》2005,34(9):1405-1405
目的探讨经腹腔修补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2年4月~2002年12月,采用经腹腔修补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903例,探讨手术方法、手术时间、并发症和复发情况.结果全部手术顺利,手术时间25~60min,平均30min.随访357例,随访时间最长20年,最短3个月,复发6例.结论经腹腔修补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简便易行、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疗效可靠,易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7.
自2004年4月双层补片法腹股沟疝修补术引进我院至2006年4月我们采用美国强生公司(爱惜康)生产的聚闪烯普理灵疝装置(PHS)为35例腹股沟疝病人施行了无张力疝修补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35例中男性34例,女性1例,年龄27~78岁,平均年龄56岁。腹股沟斜疝30例,腹股沟直疝5例,其中复发疝2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外科治疗成人绞窄性腹股沟斜疝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6年1月~2004年12月52例成人绞窄性腹股沟斜疝外科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一期疝修补占92.3%(48/52),其中回肠切除吻合后作疝修补占一期疝修补的66.7%(32/48),术后残留疝囊积液2例,深部切口感染致手术失败后疝复发1例,二期疝修补困难转上级医院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愈。单纯疝囊高位结扎4例(经腹2例,经腹股沟1例,经腹股沟加作腹部切口1例)。结论正确掌握一期疝修补术是治疗成人绞窄性腹股沟斜疝的主要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肖波  黄扶正 《河北医学》2000,6(7):620-620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因其病因及腹股沟区解剖与成人不同,故其手术方法亦有区别,我手术组近二年来开展经腹腔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病例选自1997年6月至1999年6月间行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患儿共153例,年龄分布6月至6岁,其中经腹腔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病例52例,男性50例,女性2例,经腹股沟行疝囊高位结扎术101例,男性100例,女性1例。1.2 手术方法:1于内环上方经下腹部自然横纹切口2~3cm;2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沿腱纤维方向打开腹外斜肌腱膜,分离腹内斜肌,腹横肌,横形切开腹横筋…  相似文献   

20.
李建忠 《中原医刊》2011,(15):63-65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医用胶治疗腹股沟复发疝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我科收治的70例腹股沟复发疝患者(斜疝43例,直疝2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联合医用胶腹股沟疝修补术37例(斜疝23例,直疝14例),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33例(斜疝20例,直疝13例)。术后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57个月,中位时间36.7个月。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的住院费用高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医用胶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复发性疝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