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临床护理工作中,静脉输液是一项重要的护理操作技术,而静脉药物摆放是为患者实施静脉给药前的重要环节。在以往的工作中,护士摆药时是将每位患者的液体摆放在治疗室操作台面上,需要加入的药物摆放在液体前,但是目前软包装液体已逐步取代瓶装液体,由于软包装液体自身的特性,致使护士在摆药环节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了进一步完善工作,我科自2012年1月应用输液筐进行摆药,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临床配药通常采取的工作流程是:分组摆药→核对→核对配药.许多时候因为病人病情需要连续输液,用药品种多,而护士各班次流程不同,配药的工作流程中的各种程序通常在不同的班次完成.长期以来因为缺乏一种很好的摆药容器,负责摆药的护士在摆药过程中一般都是准备一个盒子或是其他容器将需加入的药物放置在里面,然后摆放在所需要配入的输液瓶旁边.负责配药的护士经过核对后再配制药物.  相似文献   

3.
一次性注射器在医疗护理领域已经普遍应用,临床上使用的大容量注射器(50/100 ml)多用于较多药液或液体的静脉注射、气道给药、鼻饲、灌肠等操作.但是目前医疗中使用的一次性大容量注射器多为纵向推拉式注射器,护士在对50 ml以上药液进行注射时,需加以较大、长久的推力,增加了施力护士操作的难度,更重要的是受力不均匀,局部刺激增加而造成患者的不舒适.  相似文献   

4.
液体摆放是静脉输液的重要环节。在以往的工作中,护士输液摆药时只是将每位患者所有的液体、药物直接摆放于治疗室操作台面上,由于没有明显的界限,常因不慎移动造成药品混放,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为了进一步完善工作,我院自2005年10月开始将百特液体筐应用于治疗室的输液摆药工作中,并推广使用,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静脉输液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给药方式,一般需经过摆药、配药、注射、更换液体4个步骤。传统的做法是护士将多组药物摆放在治疗台上,需加入的药物摆放在液体前,容易造成药物摆放混乱,护士在配制药物、注射、更换液体时不能很快找到所需药物。特别是随着非PVC软袋代替玻璃瓶后,由于软袋不能直立,给护士摆放和配制药物带来一定的困难。我科设计了一种  相似文献   

6.
王淑兰 《家庭护士》2009,7(9):823-823
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往往因更换液体不及时导致空气下降到莫菲氏管以下.传统排除空气法费时,小气泡多,难以排尽或造成药液的浪费,且有可能污染输液管接头处.现介绍一种简易、快速的空气排除法.  相似文献   

7.
治疗室是护士为病人治疗做准备的场所,护士要在此完成肌肉、静脉等给药的化药、配药工作及一些治疗前的准备,治疗室要求洁净、规范.但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护士在配置瓶装粉剂药时,一方面由于化药时,瓶内注入的溶媒与抽取和注入的空气量掌握不够准确,瓶内压力的变化致使护士在注入溶媒和抽取药液过程中,易发生药液喷溅;另一方面,有时因注射器针头与乳头处连接不严,当压力增高时,针头与针管滑脱,发生药液喷溅.针对上述情况,我们设计制作了操作台简易配药箱,护士可在此箱内完成配药操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正确执行医嘱是护士的重要工作,从处理服药医嘱到从药房领回药品按用药的剂量、频次分早、午、晚摆药发给病人服用均是护士要完成的日常工作.在摆药的过程中,常遇到一次服用量小于药片规格的摆药医嘱,需将一片药分掰成两半、四半给病人服用,如美托洛尔每片为50 mg,用量常是 25 mg、12.5 mg、6.25 mg等.因没有规范的分掰方法,护士均以个人习惯手工分掰,造成药片分掰后剂量的不确定性,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我们总结出将口服药片分成小剂量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临床配药通常采取的工作流程是:分组摆药→核对→核对配药。许多时候因为病人病情需要连续输液,用药品种多,而护士各班次流程不同,配药的工作流程中的各种程序通常在不同的班次完成。长期以来因为缺乏一种很好的摆药容器,负责摆药的护士在摆药过程中一般都是准备一个盒子或是其他容器将需加入的药物放置在里面,然后摆放在所需要配人的输液瓶旁边。负责配药的护士经过核对后再配制药物。  相似文献   

10.
护士摆药及查对药使用工具卫生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我院废除科室药物存放、摆药制度,改为中心药房依据计算机网络上医嘱摆药,摆好药后,由病区药疗护士在中心药房或带回科内查对后进行分发给病人。由于工作量大,护士为加快摆药、查对药速度,用手直接摆药操作或将摆好的药杯中的各种药片倒在手上一片片的进行查对。护士在摆药与查对药的各个环节中,只注意药品名称、剂量是否准确,未意识到直接经不清洁的手操作而易造成交叉感染的新问题。因此,忽略了使用工具及卫生。为此我们对全院14个病区、中心摆药室护士18人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11.
输液作为治疗各种疾病的重要措施,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而在溶液中加药则需大量时间[1].输液室,每天要配制大量的药液,从密封瓶内吸取药物几乎是护士每天都要进行的一项操作,使用注射器溶药及吸药对护士来说是一项繁忙的工作,目前它还是临床上常用的方法[2].因为都是纯手工操作,护士的劳动强度大,手极易疲劳、发酸,手部皮肤因注射器反复摩擦致发红、疼痛.现将两种常用药液配制的改进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给患儿喂药是临床工作中一项经常性工作,因婴幼儿不理解喂药的作用,护士又无法与其进行有效的沟通,患儿经常因喂药哭闹,拒绝吃药,有时药喂进去患儿又将药吐出,即浪费药又耽误时间,还可能因患儿哭闹引起药液误吸入气管,给患儿造成不必要的痛苦,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总结出一种给小儿喂药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临床上塑料瓶或袋装液体应用越来越多,因其弹性好、加药容量大、不必抽出与所加药液相应体积的液体、省时省力而受到护士的欢迎.  相似文献   

14.
临床上护士是根据医嘱来执行静脉输液,其中包括7个环节:医嘱处理转抄、摆药、加药、核对、操作执行、换药、拔针,由于护理工作比较繁琐,完成这7个环节往往需多人协作,衔接不好极容易出现差错。所以为保证对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责任到人,我科实行了护士印章和输液挂卡制度,施行1年来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1使用方法给每位护士刻本人印章1枚,由小夜班护士负责按长期医嘱,填写输液巡视卡及输液瓶标签(见附页),将输液瓶标签贴于输液瓶上,摆次日长期液体,并在输液瓶标签“摆药者”处盖本人印章;第2天清晨大夜班护士进行第2次核对并负责加药,…  相似文献   

15.
针对创伤科室液体量大,用药多,静脉输液加药多,工作乱而繁琐的情况,我们设计了一种静脉摆药袋。一瓶液体需加的药物放置在一个摆药袋中,挂在液体瓶上,现已在临床应用多年,非常方便。材料与制作方法:输液完毕,将一次性输液器袋收集起来,用剪刀把输液器口修剪平整、向外翻折2-3cm,共翻折2  相似文献   

16.
静脉输液新方法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防止药物丢失,及联合用药时配伍禁忌的发生.方法:经Y型一次性输液器,将两根穿刺针分别插入含药及无药液体瓶内,输液前用无药液体排气冲管,换瓶续滴时,用无药液体冲净输液器内原带药液体再换瓶,输液末再用无药液体冲管至药液全部输入体内.结果:新输液法优于传统输液法.结论:新输液法安全有效,能提高输液质量,并能减少药液浪费.  相似文献   

17.
陆涛 《护理研究》2010,(1):193-193
输液作为治疗各种疾病的重要措施,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而在溶液中加药则需大量时间。输液室,每天要配制大量的药液,从密封瓶内吸取药物几乎是护士每天都要进行的一项操作,使用注射器溶药及吸药对护士来说是一项繁忙的工作,目前它还是临床上常用的方法。因为都是纯手工操作,护士的劳动强度大,手极易疲劳、发酸,手部皮肤因注射器反复摩擦致发红、疼痛。现将两种常用药液配制的改进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张玮  张美光  吕琨  张露  寇丹  陈冰  潘小娟 《现代护理》2006,12(21):2058-2058
护士在临床配制含有中成药液体时,瓶内易产生泡沫,易使瓶内空气压力过高导致液体从瓶口针眼处溢出,造成液体的浪费,导致给药剂量不准确,且容易使患者及家属产生将泡沫输入体内的疑虑。经过摸索,总结出避免泡沫产生的方法,即常规消毒输液瓶口,无菌方法抽取药液;一手将抽好药液的注射器经消过毒皮塞插入瓶内,另一手握住输液瓶体将其倾斜使瓶口向下,瓶体与水平面呈30~40°,针头要没入液体斜面内1cm以上,针尖斜面向下;慢慢推动注射器,将药液注入瓶内后将输液瓶放正,勿摇晃瓶体;回抽空气后拔出注射器。此法简便易学,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对醒脑静、鱼…  相似文献   

19.
鱼腥草注射液是一种中药制剂,按常规方法加药时,易产生许多泡沫,增加瓶内气体,使药液自针眼处溢出,造成药液浪费、瓶塞污染。在长期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摸索出一种消除泡沫的方法,现介绍如下。1方法常规将鱼腥草注射液吸入注射器内,吸药时注意针头完全在药液内,避免吸入空气。将葡萄糖溶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瓶横放于治疗台,再将吸药的注射器针头插入瓶内,使针头处于液体中,然后缓缓注入药液,注毕,直立液体瓶,抽出空气拔出针头。2优点将吸药注射器针头置于葡萄糖溶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中推注药液,使2种液体接触时势力为零,减少了两液体接触时的冲力。另外,此法利用了两液体接触时的内摩擦力来减少接触时的冲力,同时利用液体表面张力作用,使加入的药液一进到葡萄糖瓶内,其体表面积即缩至最小。由于以上作用,泡沫在加药过程中无法形成。  相似文献   

20.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常常遵照医嘱进行配置药液,然后再进行静脉输入.在配置药液前,护士需严格按照"三查七对"将床号、姓名、加入药品名称、剂量等有关信息用蓝黑色钢笔填写于独立液体瓶的标签空白处,以便静脉输液操作中、后的查对.但在实际操作中,时常因为书写错误或其它原因而需进行涂改或用新标签进行粘贴,为此在紧急情况下易导致混乱并浪费时间留下隐患.在临床实践中,笔者找到一种简易去除液体瓶上书写字迹的方法,并在石药集团、三九益民制药、中国大冢等公司生产的液体瓶出厂所粘贴标签上实验,均获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