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分泌性中耳炎,以往多采用鼓膜穿刺抽液或置通气管等治疗,但常不能彻底清除中耳积液,尤其粘稠积液更不易抽净,中耳通气管容易被阻塞而失去作用,影响其疗效,若长期积液刺激,病程迁延,中耳会发生不可逆病变,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困难。我们设计制作的中耳灌洗器及选用的灌洗药液,能彻底清除中耳及咽鼓管内积液和炎性病变,对28例35耳分泌性中耳炎行中耳药物灌洗治疗,取得满意疗效,观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器械制作取规格F5塑料膀肽导管约12cm,将一端加热熔化并手捻封闭,打磨圆钝光滑,于封闭端后8cm侧壁用6号针头钻…  相似文献   

2.
采用免疫组化ABC-GDN及计算机辅助图象分析技术,研究猫的交感神经、舌咽神经切断对中耳粘膜的P物质(SP)、神经肽Y(NPY)免疫反应及中耳积液的影响。结果发现:交感神经切断后,中耳粘膜NPY免疫反应明显减少,中耳积液量和NPY免疫反应光密度值呈负相关。切断舌咽神经对中耳积液有SP、NPY免疫反应无影响。并就中耳粘膜SP、NPY的起源及其含量变化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维持中耳腔的相对干燥状态是中耳黏膜的基本生理功能之一,以保证声波从鼓膜传导至内耳。各种致病因素所致的中耳腔积液破坏了中耳腔的相对干燥状态,导致中耳生理功能的改变,如以中耳积液为主要临床特点的分泌性中耳炎即表现为传导性聋。临床上往往通过创伤性的方法引流中耳腔积液以达到治疗目的 ,而事实上,不伴解剖异常的分泌性中耳炎有很高的自愈率,因此美国在2004年发表的《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治疗指南建议》对该病采取短期(3个月)观察的方法[1],这表明中耳积液可以被自行清除。但是中耳是通  相似文献   

4.
渗出性中耳炎是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非化脓性中耳疾病.对难治性患者,临床多采用鼓室置管,反复鼓膜穿刺抽液,激光打孔等方法治疗,我科近年试用鼓膜穿刺加负压吸引加鼓室封闭的方法治疗难治性中耳炎2例,均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以不伴有急性中耳炎症状与体征的中耳积液及听力减退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发病机制不甚明确,现临床上大多采用药物、鼓室穿刺注药、鼓膜置管等治疗,但后两者又有继发感染,鼓膜及鼓室硬化等并发症,故首先采用药物治疗,包括抗生素,口服糖皮质激素,黏液促排剂等,我科在此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鼻喷糖皮质激素治疗本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耳胆固醇肉芽肿(CG)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CG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2病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听力下降43/43例,耳闷感29/43例,咖啡样耳漏12/43例,耳鸣26/43例。蓝鼓膜为典型体征36/43例。颞骨高分辨CT(HRCT)主要表现为中耳乳突软组织阴影,可伴有听骨链破坏(17/43),手术中发现(13/43)与术前符合率76.47%(13/17)。结果手术方法选择完璧式乳突切除+鼓室探查+鼓室置管术31例,完璧式乳突切除+鼓室探查+听骨链重建术11例,单纯鼓室置管术1例。术后随访0.5~3.0年,无复发。术后1~2个月鼓膜颜色恢复正常,听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骨气导间距平均减少(25.0±3.5)dB。结论CG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听力下降、耳闷感、耳鸣、咖啡样耳漏和蓝鼓膜。HRCT对中耳胆固醇肉芽肿诊断及手术有重要参考价值。诊断明确应采取手术治疗,清除病变,建立鼓室及乳突的通气、引流,并重建听力  相似文献   

7.
双孔式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4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孔式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46例报告陈小宁鼓膜穿刺术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常用方法之一,其能有效地减少中耳积液,明显地改善耳内阻塞感,提高听力。但由于中耳腔负压过大,常规鼓膜穿刺法不易尽量地抽吸出中耳积液,如抽吸过猛,常可引起患者耳内疼痛,甚则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鼓膜微型管植入术治疗中耳不张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6例(28耳)中耳不张的患者,以耳闷为主诉;耳镜检查见鼓膜内陷、光锥散乱或消失、鼓膜苍白无光泽;纯音测听气骨导差> 10 dB;声导抗鼓室负压;中耳不张分级Ⅰ~Ⅲ级.患者局麻下行鼓膜微型管置入术,术后随访6 ~12个月.结果 25耳术后耳闷症状消失,其中23耳微型管取出后2周声导抗检查提示鼓室压图由C型恢复为A型,平均听阈下降5 ~20 dB;2耳取管后1个月复发,耳闷症状和中耳负压重新出现.3耳置管失败或耳闷无改善,均为中耳不张Ⅲ级.26例患者取管后2周鼓膜均良好愈合,未出现感染、鼓膜穿孔等并发症.结论 鼓膜微型管置入术能有效解除鼓室负压,缓解耳闷,可用于Ⅰ~Ⅱ级中耳不张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鼓膜成形术的现状和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鼓膜成形术(myringoplasty)又称鼓膜修补术,是通过组织移植技术修复鼓膜穿孔,重建一个完整而活动的鼓膜,其目的是提高听力及防止鼓膜穿孔所致的中耳感染。鼓膜成形术始于1878年,最早由Berthold提出,迄今临床应用已有百年。至20世纪50年代,随着手术显微镜的应用,移植技术的提高和各种新型抗生素的问世,鼓膜成形术的技术逐渐成熟,鼓膜穿孔的愈合率得到提高,达93%以上,成为鼓室成形术的重要基础。鼓膜成形术的前提是保存中耳腔及中耳黏膜、听骨链无活动性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形状的中耳硅胶通气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7月在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并接受鼓膜置管术的患者80例,其中40例(58耳)选择哑铃型中耳硅胶通气管(哑铃管组),40例(55耳)选择T 型中耳硅胶通气管,比较两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哑铃管组治愈33耳(56.89%),好转17耳(29.31%),无效8耳(13.79%),总有效率86.21%(50/58);T型管组治愈28耳(50.90%),好转21耳(38.18%),无效6耳(10.90%),总有效率89.09(49/55);两组间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哑铃管组中术后脱管8耳(13.79%)、堵管5耳(8.62%)、耳漏3耳(5.17%),拔管后鼓膜切口不愈合2耳(3.45%);T型管组中术后脱管2耳(3.64%)、堵管1耳(1.82%)、耳漏3耳(5.45%),拔管后鼓膜切口不愈合3耳(5.45%),哑铃管组脱管、堵管率高于T型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耳漏及拔管后鼓膜切口不愈合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 型中耳硅胶通气管置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易于操作,术后效果较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用RT—PCR方法检测中耳积液中的肠道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65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中耳积液进行肠道疾病毒检测,15例肠道病毒为阳性,阳性率为23.1%(15/65),发病2周内肠病毒阳性率为38.2%(13/34),发病一个月以上肠道病毒阳性率为6.4%(2/31),二者差异显著(P〈0.01)。结果提示RT-PCR方法是一种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病毒检测方法,适合于中耳积液中肠道病毒的检测,肠道病毒在分泌性中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4年以来经手术及病理诊断确诊的13例中耳胆固醇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患者中,胆脂瘤型中耳炎并胆固醇肉芽肿8例,分泌性中耳炎并胆固醇肉芽肿4例,中耳胆固醇肉芽肿(蓝鼓膜)1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传导性或混合性听力下降,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治疗而痊愈,术中见三种不同的中耳炎疾病均交错存在胆固醇肉芽肿病变,肉芽肿大多位于中耳乳突腔、鼓室入口、上鼓室、鼓室窦等处。结论中耳胆固醇肉芽肿常与各种中耳慢性疾病并存,病变可广泛存在于中耳各部,治疗以手术彻底清除病灶为主。  相似文献   

13.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1]。本病也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目前临床上治疗本病常见方法有药物治疗、咽鼓管通气、鼓膜穿刺抽液、鼓膜切开及鼓膜置管等。上述方法的主要弊端是需要反复鼓膜穿刺、通气管脱落、置管时间长所致感染及对日常生活造成不便、穿孔不愈合、鼓膜硬化和胆脂瘤形成等并发症。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科采用耳内镜钬激光鼓膜造孔治疗SOM,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重度外中耳畸形的内耳开窗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先天性小耳廓、小外耳道(ψ〈4mm)、小鼓膜的中耳畸形均较外耳道骨性闭锁或单纯性中耳畸形程度更为严重。现报道了7例此类畸形患者因无镫骨及前庭窗又伴面神经水平段明显低位(前移),难以用人工镫骨或前庭开窗术提高听力,故在水平半规隆突处行内耳开窗术,术后皆获显著听力增进。  相似文献   

15.
鼓室置管治疗放疗后中耳炎23例报告陈建超鼻咽癌放疗后常并发中耳炎。当中耳积液为浆液性时,行鼓膜穿刺抽液效果较好,如为粘液或胶状积液时,行鼓膜穿刺抽液则难以排除。笔者自1992年3月至1994年6月行鼓室置管治疗放疗后中耳炎23例(38耳),并配合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中耳胆脂瘤上皮中的表达和定位以及与中耳炎道皮肤关系。方法:采用PCNA单克隆重抗体对16例中耳胆脂瘤组织例正常外耳道皮肤,面部支及鼓膜进行免疫定位检测。结果:PCNA阳性细胞率愈高。结论:中耳胆脂瘤上皮组织具有过度增殖能力。上皮下炎症反应可能是角化细胞过度增殖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7.
鼓室成形术(tympanoplasty)是在清除中耳病变的基础上重建中耳的传音结构与功能的显微手术。鼓室成形术的成功实施应同时达到3个目标:①清除中耳病变且耳内流脓停止,②形成含气的、鼓膜完整、黏膜修复完好的鼓室腔,③在鼓膜与内耳外淋巴液之间形成稳定的连接。  相似文献   

18.
报告在31耳中耳手术中应用碳纤维支撑移植吸骨或鼓膜,术后听力提高30dB和20dB各15耳,10dB1耳。随访0.5--4年,听力未下降26耳(84%)。下降5耳(16%),表明碳纤维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成人分泌性中耳炎的感染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86例成人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中耳积液行涂片检查,细菌培养和鲎血试验,结果表明,分泌性中耳炎中耳腔中细菌和内毒素的存在是中耳积液发生或使积液迁延不愈的重要原因之一;内毒素检出率高于细菌分离率与与抗生素的使用密切相关、提示用抗生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对中耳积液的消退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纤维喉镜下咽鼓管、中耳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鼓室积液、鼓膜完整和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临床上常采用综合方法治疗,疗效报道不一。我科对2009年6月~2011年6月以来61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行纤维喉镜下咽鼓管、中耳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