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预防性监控在儿科静脉滴注多巴胺护理管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艳秋 《现代护理》2006,12(24):2305-2305
静脉滴注多巴胺是治疗儿科心力衰竭、心肌炎、休克等多种疾病的常用治疗方法之一,但因维持滴注时间长,药物对局部血管的刺激性强,血管局部反应较大,反射性痉挛、收缩,静脉穿刺局部常出现皮肤苍白,甚至坏死等缺血缺氧性改变,轻者局部疼痛,重者局部缺血坏死,极易导致医疗护理纠纷。我科2004年1月~2005年1月对住院静滴多巴胺的患儿25例进行预防性监控,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刘东红 《护理研究》2013,27(3):257-258
静脉输液是常用的临床治疗手段,是儿科护理工作中很关键的一项基础操作。患儿常对此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而拒绝输液,不能很好地配合护士,大大降低了一次性输液成功率,也会引起患儿家长对护士的不满,极大地影响了护士的工作效率。针对这种情况,选择我科患儿220例,分析干预组患儿的心理需要和特点,据此进行护理干预,寻求有效的干预方法。现报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维权意识普遍提高,医疗资源有限,儿科输液护患矛盾与日俱增。加强儿科护士风险意识,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护患纠纷,减轻患儿痛苦,保证护士和谐安全的工作环境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2007年1~12月,我们对1598例患儿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经临床观察,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门诊儿科输液中的细节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门诊儿科患儿输液中的作用.方法:将门诊每天首诊输液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输液,实验组除常规方法外,对患儿及家长实施细节护理,即关注患儿输液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结果:实验组的静脉重注率、护士工作差错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患儿及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细节护理完善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使护患关系更加和谐.改善输液室条件、注重细节问题是避免护理风险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众所周知静脉输液及采血是儿科护理工作的难点,患儿见针就哭,挣扎抗拒,大汗淋漓的现象在病房司空见惯。为了减少对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及取血检验的恐惧心理,减轻家长对患儿疼痛及取血困难的顾虑、并保护血管,提供最佳的治疗与服务,减轻护理工作量,我科自2000年10月开始对病房患儿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24G型留置针输液并取血标本,得到了家属和患儿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相似文献   

7.
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在2011年度中出现的静脉输液不良事件。结果共6起护理投拆。其中涉及到静脉穿刺技术不佳、医护人员态度不好、补液外渗、输液过程中流程不统一、不规范操作等。为了确保患儿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儿科医护人员一定要掌握穿刺要点,提高穿刺成功率,在患儿输液过程中要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8.
9.
探讨心理护理在儿科急诊输液疗法中的应用效果。心理护理方法包括:改善环境,有技巧的沟通,尊重患儿及家长等。认为有效的心理护理,能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酚妥拉明局部应用,防止多巴胺静脉输液外渗所致的皮肤损害.方法采用酚妥拉明皮下注射封闭整个外渗受损皮肤.结果外渗时间少于24h者14例均恢复正常,1例外渗时间大于24h封闭后局部皮肤颜色变化不明显.结论酚妥拉明是短效的非选择性受体阻滞剂,局部应用可直接对抗应用多巴胺时局部外渗所致的缺氧缺血性改变,促使病变皮肤尽快恢复供血供氧,减少局部皮肤坏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儿科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例儿科输液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在输液前和输液中心理舒适及配合护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人性化护理应用于儿科输液中,可提高患儿心理舒适度,增强其配合意识,对于患儿顺利输液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流程再造在儿科门诊输液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设计合理的工作流程,规范儿科门诊输液管理。方法运用流程管理的思维和方法,对儿科门诊输液室工作流程进行再造,记录实施后护理差错及缺陷的发生情况和患者满意度情况,并与去年同期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儿科门诊输液流程再造前后护理缺陷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工作流程再造减少了护理安全隐患,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抢救危重患儿的重要手段,是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基本操作.而静脉输液及采血是儿科护理工作的难点.为了减少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及取血检验的恐惧心理,减轻家长对患儿疼痛及取血困难的顾虑、并保护血管,提供最佳的治疗与服务,减轻护理工作量,我科自2007年2月开始对病房患儿采用威海沽瑞医用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24G型留置针输液并取血标本,得到了家属和患儿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在儿科急诊输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儿科急诊2013年6月~2015年1月收治的4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观察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采取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满意度以及舒适度效果。结果观察组在穿刺过程中患儿疼痛哭闹,一次穿刺成功率、液体外渗等舒适度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满意度(93.3%)高于对照组(8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急诊输液中采用个性化及针对性的舒适护理模式,其护理效果优于传统的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危机预防理论在儿科病房静脉输液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对儿科病房8 285人次静脉输液应用危机预防理论进行管理和干预,包括培养护士危机意识、成立危机管理小组、完善相关制度、危机监测和预控和定时危机演习的方法。结果应用危机预防理论后患者满意度提高(P<0.01),无护理部投诉事件和护理危机事件发生。结论应用危机预防理论,降低了儿科因输液外渗引发的投诉事件,有效降低和避免护理危机事件的发生,但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组长负责制在儿科输液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基于输液流程将儿科输液室分为三个区域:治疗区、注射区、输液区,每区设组长1名,制定组长岗位职责,并对组长负责制进行护理质量控制.比较组长负责制实施前后儿科输液室的护理质量、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护理纠纷投诉发生率以及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 实施组长负责制前输液室护理安全不良事件1例,护理纠纷投诉2例,实施后未发生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护理纠纷投诉1件,较实施前下降50%,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较前提高.结论 组长负责制能够保证儿科输液室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及护理纠纷投诉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儿科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96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98例)和对照组(9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儿科护理,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评价比较两组患儿静脉输液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患儿配合情况、陪护满意程度及护士穿刺情况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舒适护理能明显改善患儿配合、陪护满意及护士穿刺情况,在儿科静脉输液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静脉穿刺在儿科治疗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当穿刺成功后,由于小儿的不配合而常常会导致输液失败,重新穿刺,不仅增加了患儿的痛苦,也增加了护理工作量,导致护患关系紧张,影响了满意度,因此,良好而牢固的固定方法在儿科输液中显得尤为重要,经过我科反复临床应用,改良的固定方法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儿科急诊留观输液的安全护理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艳 《当代护士》2006,(2):29-30
安全护理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临床工作中如何规范护理服务行为,强化质量意识,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安全第一,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确保病人安全110是每一个护理工作者需要探索的课题。儿科急诊患儿病情紧急、危重,家人心情急切,就诊高峰相对集中,而静脉输液是急诊治疗中常用的治疗方法。小儿静脉输液具有穿刺难度大,用药剂量小等特点,短时间内大批输液容易出现护理缺陷。对此.我科从2004年起加强了安全护理管理,并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小儿静脉穿刺是儿科输液中的一大难题忽007年1月-2007年6月,我院儿科病房采用静脉留置针对314例婴幼儿进行静脉穿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输液中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