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人工肛门扩张器对人工肛门排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通过观察扩肛器组、手指法扩肛组和对照组共60例患者的排便次数、大便性状、排便困难症状评分。结果①扩肛器组患者大便性状评分较手指法扩肛组和对照组都有较明显改善(P〈0.01)。②扩肛器组患者排便困难程度较手指法扩肛组和对照组都有较明显改善(P〈0.05)。③人工肛门扩张器治疗后患者排便次数较手指法扩肛组和对照组都无差异(P〉0.05)。结论我们的人工肛门扩张器较之手法扩肛,更能改善患者的大便性状和排便困难程度,并且不增加排便次数。作为符合人性化的器具,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1986年5月以来共施行Miles术后会阴部结肠半套叠、会阴浅横肌移植的人工肛门术87例。术后超过2个月的66例中,63例(95.4%)肛门排便功能已恢复正常。本组术后并发症较少,主要有会阴伤口裂开与人工肛门粘膜外翻,但均治愈。术后排便功能的恢复,在一定程度上要依靠“康复操”的训练与锻炼。  相似文献   

3.
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术)的手术彻底性,已为众所公认。根据国内六个省市医院的统计,其五年生存率达到51.89%~65.15%。但不可否认该手术虽然重视了彻底性,却忽视了直肠肛门的排便问题。据我院15年来临床随访统计,有100例病人因不愿接受腹部人工肛门而自动出院,经随访随诊除个别病例再接受手术外,93例未接受手术者均相继死亡。其平均生存期仅为14个月。这一数字足以说明在重视直肠癌手术彻底性的同时,改进手术方式以期尽可能保留排便功能也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4.
1982年以来,我科对坚决不接受腹部永久性人工肛门的35例直肠下段癌患者行直肠切除,将结肠折叠后、会阴部造瘘,人工肛门成形。保留在自然部位排便,其中对部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经腹膜外通路人工肛门造设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5月~2002年12月间434例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经腹膜外通路337例(称腹膜外组),经腹膜内通路97例(称传统组)分别造设人工肛门的结肠造口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有关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结果:腹膜外组有2例患者(0.5%)发现造口狭窄,5例患者(1.48%)发现造口周围炎,1例患者(0.3%)发现造口旁疝,87例患者获排便感觉,并发症发生率为2.1%.腹膜内组造口狭窄11例(11.34%),发现造口周围炎3例(5.5%)、造口回缩2例(2.16%)、造口脱垂4例(4.12%),并发症发生率为29.98%,患者没有排便感觉.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排便感觉上都有明显差异(P<0.05,P<0.05).结论:直肠癌APR术后经腹膜外通路造设人工肛门术,较传统手术并发症少,手术操作简单,便于护理且可获排便感觉.  相似文献   

6.
我科自1982年以来对坚决拒绝行腹壁人工肛门的35例直肠下段癌,按Miles方法直肠切除后再将折叠的、形成顺向活瓣的乙状结肠拖出于会阴部造疹,人工肛门成形,以改进自控排便功能。术后随访一年以上,、10例控制  相似文献   

7.
我科自1982年以来对坚决拒绝行腹壁人工肛门的35例直肠下段癌,按Miles方法直肠切除后再将折叠的、形成顺I句活瓣的乙状结肠拖出于会阴部造瘦,人工肛门成形,以改进自控排便功能。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1973年10月至83年10月共收治直肠癌184例,其中施行根治术127例,现将其中并发症12例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情况:本组病例中,男100例,女84例,男:女为1.2:1。30岁以下22例,31~40岁32例,41~50岁51例,51岁以上79例,其中51岁以上年龄组发病率较高,为43%。有结肠癌家族史者6例,占3.2%。 (二)临床表现:有排便不适及排便次数增加145例,排便不尽及里急后重87例,血便或脓血便157例,大便变形及排便困难30例,慢性肠梗阻28例。有黄疸、腹水、锁骨上淋巴结阳性等转移体征者8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造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23例肠造口者,术前对病人做耐心细致的解释和教育工作,让病人了解肠造口并乐意接受肠造口;正确选择造四位置;建造一个合格的肠造口;指导和教会病人管理肠造口,合理选择造口器具;帮助病人尽快形成排便规律。(结果)23例均无严重并发症,8例术后4周即有排便规律,15例术后2个月后形成排便规律,16例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7例因经济困难或情绪低落未能恢复社交活动。(结论)做好肠造口围手术期处理,能够帮助造口者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有些患者由于患某些肠道疾病,医生必须在其腹壁上造一个口,将肠管缝合于此,用于排泄大便,这就是肠造口(俗称人工肛门).由于肠造口没有括约肌,不能像肛门那样随意控制排便,因此造口者不得不使用造口袋.  相似文献   

11.
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可行性和手术方式。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2002年10月15例超低位直肠癌(肿瘤下缘距肛缘≤5cnl者)保肛手术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手术方式、术后肛门功能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5例,男性6例,女性9例;肿瘤距肛缘4cm者4例,4.5cm者5例,5cm者6例;病理类型属中分化腺癌者12例,中-低分化腺癌3例。均行经歧全直腑系膜切除、结肠肛门吻合术.Dukes’分期:A期8例,B期2例,C期5例。随访7个月~28个月,1例术后20个月盆腔淋巴结转移再手术,1例术后18个月发现肝肺转移化疗中。无局部复发,目前均存活。肛门功能,2个月~3个月恢复预感便意,5个月~6个月恢复控便能力,平均每天排便3次~4次.术后6个月排便节制优良率达80%。无肛门失禁。结论:对于肿瘤病灶局限、分化良好、患者情况良好。同时具备相当的手术经验,超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经腹膜外通路造设人工肛门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 ,经腹膜外通路人工肛门造设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85年 5月~ 2 0 0 2年 12月间 4 34例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 ,经腹膜外通路 337例 (称腹膜外组 ) ,经腹膜内通路 97例 (称传统组 )分别造设人工肛门的结肠造口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有关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腹膜外组有 2例患者 (0 . 5 % )发现造口狭窄 ,5例患者 (1 4. 8% )发现造口周围炎 ,1例患者 (0 . 3% )发现造口旁疝 ,87例患者获排便感觉 ,并发症发生率为 2 . 1%。腹膜内组造口狭窄 11例 (11. 34% ) ,发现造口周围炎 3例 (5. 5 % )、造口回缩 2例 (2 .16 % )、造口脱垂 4例 (4. 12 % ) ,并发症发生率为 2 9 98% ,患者没有排便感觉。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排便感觉上都有明显差异 (P <0 .0 5 ,P <0 .0 5 )。结论 :直肠癌APR术后经腹膜外通路造设人工肛门术 ,较传统手术并发症少 ,手术操作简单 ,便于护理且可获排便感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结肠贮袋在低位直肠癌切除术后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低位直肠癌切除术加做结肠贮袋吻合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例做结肠贮袋-直肠(肛管)吻合术,5例做结肠贮袋-结肠永久造口(人工肛门)术。结果全组术后排便功能满意,无吻合口漏或吻合口狭窄或便秘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低位直肠癌切除术加做结肠贮袋可明显改善术后排便功能。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1978年8月至1985年11月,用纤维结肠镜共检出大肠息肉100例,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龄:12-77岁。发病部位以左半结肠多发,有76例、癌变者23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9例。其中左半结肠占15例。临床均有大便带血,粘液便,排便功能不正常等症状,息肉单发者57例,多发者43例。本文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累及横结肠系膜的多排螺旋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cT扫描资料和临床资料完整的NHL累及横结肠系膜的病例,均经病理证实。着重观察横结肠系膜病变的CT表现特征。结果横结肠系膜受累主要表现为系膜体部和系膜根部淋巴结受侵,横结肠系膜局灶性密度增高18例。系膜体部淋巴结增大25例,增大淋巴结均为均匀强化。系膜根部淋巴结增大27例,其中增大淋巴结均匀强化者24例(88.9%),增大淋巴结均匀强化合并坏死者3例(11.1%)。系膜体部“三明治征”5例,系膜根部“三明治征”9例。结论多排螺旋CT可显示NHL累及横结肠系膜的解剖细节及淋巴结的某些大体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1978年8月至1985年11月,用纤维结肠镜共检出大肠息肉100例,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龄:12—77岁。发病部位以左半结肠多发,有76例、癌变者23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9例。其中左半结肠占15例。临床均有大便带血,粘液便,排便功能不正常等症状,息肉单发者57例,多发者43例。本文以  相似文献   

17.
永久性肠造口围手术期处理23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田波  马善符 《浙江肿瘤》1998,4(4):209-210
目的 提高造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23例肠造口者,术前对病人做耐心细致的解释和教育工作,让病人了解肠造口并乐意接受肠造口;正确选择造口位置;建造一个合格的肠造口;指导和教会病人管理肠造口,合理选择造口器具;帮助病人尽快形成排便规律。结果 23例均无严重并发症,8例术后4周即有排例规律,15例术后2个月后形成排便规律,16例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7例因经济困难或情绪低落未能恢复社交活动。结论:做好肠造  相似文献   

18.
肠造口灌洗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肠造口灌洗在国内得到了推广应用,造口者可通过道口灌洗达到减少不随意排便和排气的目的,同时促进了排便规律的形成。我们自1990年来,积极鼓励和指导造口者采用肠造口灌洗法,收到良好效果。现将8例肠造口灌洗体会总如下。方法一般资料:8例均系Miles’术后永久性乙状结肠造四者,男3例,女5例,年龄28岁一56岁。术后6天开始行造口灌洗者3例,l个月以后开始造口灌洗者5例。灌洗方法:备好用物,将38C~4O『C的温开水IOO0ml左右注入储水袋内,吊挂在距造口约6Ocm~70cm高度,排尽管腔内空气。接装造口袋底板和灌洗袖,并用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辅助放化疗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保肛术后排便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至2016年我院185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行直肠低位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采用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评分量表评估患者术后排便功能状况,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术后排便功能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严格遵循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ME)原则行低位前切除术,其中113例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50例行术后(辅助)放化疗,22例未行放化疗。术后12~48个月中,患者中LARS的发生率为64.9%,重度LARS的发生率为31.9%,重度LARS患者占全部LARS患者的49.2%。单因素分析发现,接受放化疗者术后重度LARS发生比例显著高于未接受放化疗者(P<0.001),肿瘤距肛缘距离<5 cm者术后重度LARS发生比例显著高于≥5 cm者(P=0.001),开放手术者术后重度LARS发生比例显著高于腹腔镜手术者(P=0.038),然而放化疗的不同时机(新辅助、辅助)、新辅助放化疗的不同形式(长程放化疗、短程放疗)对术后重度LARS发生比例的影响,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只有放化疗(P=0.001)、肿瘤距肛缘距离<5 cm(P=0.003)是术后发生重度LAR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LARS是直肠癌保肛术后长期困扰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放化疗、肿瘤位置较低是导致术后LARS的独立危险因素。然而,新辅助放化疗与辅助放化疗,长程放化疗与短程放疗对术后LARS发生的影响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20.
总结我院近年来直肠癌100例的临床体会,发病年龄与60年代相比,30~40岁者增加4%。有便脓血史者占95%,大便次数增多者占79%,误诊为肠炎、痢疾及痔者占455%,故强调不论年龄大小,有排便习惯及大便性质改变者,均应行直肠指检,或进一步行直肠或乙状结肠镜检查,以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